Workflow
大数据监督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实践故事 | 推动惠民惠农补贴精准发放
"以往靠人工走访、逐项比对,如今借助大数据监督模型,很快就能锁定监督重点。"谈及黄舣镇清凉寺 村农业保险资金违规问题核查情况,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此前,江阳区纪委监委通过大数据监督平台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资金发放信息开展比对分析时,发现一条 异常数据。经过核查,清凉寺村村干部许某利用职务便利套取水果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及理赔款的问题很 快浮出水面。最终,许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被套取的资金已全部追缴。 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数据库,按照"小切口"监督需求定制监督模型,提供数据汇总、实 时跟踪、分析比对等功能,"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例,监督模型既能锁定干部违规领取补贴、优亲厚友 等线索,又能发现应享未享、虚报冒领等问题。" 在大数据高效发现存疑线索的基础上,该市纪委监委及时组建核查组下沉一线,面对面核查问题线索。 对问题线索具体、群众反映强烈的,实行重点督办查办。同时,针对惠民惠农补贴领域案件查办过程中 发现的关联信息,系统梳理关联人物和疑点线索,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深度数据整合与分析比对,进一 步深挖扩线,既为同类案件突破提供多元思路,也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从源头防范 惠 ...
实践故事 | 从“被动接诉”转向“主动发现”
大数据监督模型的应用成效 - 利用“耕地补贴大数据监督模型”从发现预警到处置结案仅用两个星期,相比传统逐户核对方式需一个多月,效率显著提升[1] - 通过模型发现誓节镇某社区存在补贴重复领取、超额领取或漏发少发的异常预警,并推动问题解决,最终相关责任人受到政务警告处分,违规资金被追缴[1] - 已建成耕地补贴、惠民补贴、医疗保障、养老社保等领域大数据模型共21个,使大数据成为基层监督的有效工具[2] 数据整合与共享机制 - 为打破部门间“数据孤岛”,公司主动与民政、卫健、人社、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定期数据采集、清洗、比对的共享机制[2] - 通过整合民政低保、人社医保、公安户籍等多方数据,建立“应享未享高龄补贴监督模型”,实现了从“被动接诉”到“主动发现”的监督模式转变[2] - 公司从数据采集、整合到治理全链条发力,为精准监督筑牢数据根基[1] 监督重点与流程管理 - 监督重点聚焦于群众关切的耕地保护、惠民补贴、医疗保障、养老社保等领域,通过搭建监督数据库进行全流程管理[1] - 公司坚持“抓主抓重、先易后难、边建边优化”理念,健全问题线索处置机制,对平台发现的预警线索第一时间研判、快查快处[2] - 公司通过数据清洗、建模、碰撞、预警、核查、反馈的全流程管理,精准高效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1]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持续深化新技术应用,不断完善大数据监督体系,以数据赋能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增效[3]
河南:深化运用大数据平台 数字赋能强监督
大数据监督平台建设 - 河南省纪委监委统筹规划全省数字纪检监察体系建设 持续推进纪检监察大数据资源中心 办案中心 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和一体化工作平台建设 打造全要素覆盖 全流程贯通 全领域标准 全系统共享的智慧平台 [1] - 安阳市纪委监委创新搭建以知识库为核心的大数据监督平台 覆盖市县两级 通过智能识别关键要素和自动化分析技术强化数据处理效能与纪法精准指导 [2] - 郑州市金水区纪委监委建设智慧监督平台 动态更新全区在编在岗人员廉政档案和履职尽责信息 实现监督对象底数清 情况明 数字准 [2] 技术应用与监督场景 - 滑县纪委监委依托智慧纪检监察平台推行公务接待网上监管系统 将全县98家单位公务接待费用纳入实时监控 通过公函 菜单 票据及接待信息上传有效规范接待并减轻基层负担 [2] - 濮阳市纪委监委围绕农村集体"三资" 医保基金 惠农惠民补贴资金等重点领域搭建多形式监督模型 通过数据关联 碰撞对比和筛选分析发现疑点信息并形成问题线索 [3][4] - 登封市纪委监委运用营商环境智慧监督平台的数据碰撞分析技术 对政策兑现 执法审批等关键环节开展穿透式监督 [4] 能力建设与培训机制 - 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开展大数据运用能力提升培训 围绕查询分析 大数据建模 人工智能应用等模块培养干部 并通过市县两级业务骨干专题培训 跟案学习 以案代训等方式强化实战技术应用 [3] - 三门峡市纪委监委选拔青年干部组建大数据分析小组 重点培养查询分析 大数据建模和人工智能应用能力 [3] - 新乡市凤泉区纪委监委邀请数据分析工程师讲解模型和软件操作方法 配备专用设备供执纪办案人员操作演练 通过"培训+实操"方式提升大数据分析运用能力 [3]
推动派驻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提升
政治监督 - 将监督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跟踪督办机制,通过参加党组会议、查阅资料、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全程跟踪监督[1] - 每季度集中一周时间,综合运用听取汇报、个别谈话、查阅资料、走访调研等方式,深入7家综合监督单位开展“政治体检”[1] - 在监督过程中注重听取干部职工评价,查阅材料,走访基层了解情况,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开展提醒谈话20余人次,暂缓提拔或评优评先3人[1] 协同联动监督 - 针对派驻监督力量薄弱、专业性不强问题,积极落实“室组地”联动监督要求,建立组内会商、组组协作、室组联动等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分析研判问题[2] - 在文化惠民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中,与相关监督检查室、县(区)纪委监委沟通协调建立协同机制,通过“清风乡村”小程序实现对资金拨付、使用、效益等环节的实时监管,发现并推动整改问题15个[2] 民生监督 - 探索“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机制,通过调研座谈、网络平台、信访举报等渠道收集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并邀请群众代表参与整改效果评价[3] - 针对校外培训现象推动主管部门开展集中整治,约谈相关负责人8人次,查处违规问题10余个[3] - 针对农村文化设施闲置问题,深入17个乡镇文化站和32个村文化室实地调研,召开群众座谈会12场,听取意见建议50余条,推动相关部门完善管理制度、优化资源配置[3] 数字监督 - 推动建设项目资金智能监管平台,对宣传文化领域项目申报、资金拨付、实施验收等环节实行全流程在线监督,通过数据比对、智能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4] - 智能监管平台运行以来已对50余个项目实施在线监督,发出预警提示12次,纠正偏差8个[4] - 对关键环节设立廉洁风险预警机制,要求宣传文化资金使用、图书采购等均需通过线上办理、全程留痕,排查廉洁风险点30余个,制定防控措施50余条,并根据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监控[4][5] 廉洁文化建设 - 把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融入日常监督,协助驻在单位深入挖掘百色红色革命文化中的廉洁元素,组织创作排演《清风红城》等廉洁主题文艺剧目,开展巡演20余场,观演干部群众达1.5万余人次[5] - 推动各综合监督单位结合行业特点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