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派驻监督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派驻监督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提升
深化数字赋能,提升监督质效。积极探索推进大数据监督,推动建设项目资金智能监管平台,对宣传文 化领域项目申报、资金拨付、实施验收等环节实行全流程在线监督,通过数据比对、智能分析等手段, 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智能监管平台运行以来,已对50余个项目实施在线监督,发出预警提示12次,纠 正偏差8个,有效防范了廉洁风险。对关键环节设立廉洁风险预警机制,要求宣传文化资金使用、图书 采购等均需通过线上办理、全程留痕,通过对线上办理流程进行梳理,排查廉洁风险点30余个,制定防 控措施50余条,并根据风险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监控,推动监督关口前移,加强主动防控,提升监 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营造良好风尚。结合宣传思想文化单位特点,把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情况融 入日常监督,协助驻在单位深入挖掘百色红色革命文化中的廉洁元素,组织创作排演《清风红城》等廉 洁主题文艺剧目,开展巡演20余场,观演干部群众达1.5万余人次。推动各综合监督单位结合行业特点 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用身边事教育身 边人,增强干部职工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黄政棠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 ...
业务丛谈丨着力提升派驻监督精准性协同性有效性
核心监督机制 - 建立"第一议题"监督机制 全程跟踪监督驻在单位党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情况 [2] - 构建"三重一大"事项事前报备 事中监督 事后检查的全流程闭环监督机制 明确事前报备范围 报备材料清单和时限要求 [3] - 严格执行派驻机构列席驻在单位党委(党组)会议制度 重点监督决策议题合规性 酝酿充分性 程序规范性 讨论民主性和表决依规性 [3] 监督执行方式 - 开展嵌入式 穿透式检查 重点查阅党委(党组)会议记录 重点工作推进方案 项目执行台账等原始资料 [2] - 指导驻在单位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 精准标注廉政风险点 分级制定防控措施 动态销号加强管理 [3] - 建立"派驻机构驻点监督+协作区交叉检查"工作机制 通过调阅工作档案 跟踪项目进展 走访服务对象等方式了解政策落实实际情况 [5] 协作联动体系 - 按照"区域统筹 优势互补 协同高效"原则将全区划分为多个协作区 建立协作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4] - 完善监督信息共享平台 集成廉政档案 政策法规 典型案例等数据库 实现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 [4] - 建立问题线索"双向移交"机制 派驻机构与协作区间实现问题线索的即时移交和协同处置 [6] 案件处理机制 - 启动"室组地"联合办案模式 纪检监察室牵头抓总 派驻机构突破关键点 镇街纪(工)委配合外围取证 [6] - 建立案件质量评查常态化机制 由案件审理室牵头定期组织对协作区办结案件进行"回头看"和交叉评查 [6] - 针对违纪违法典型案件采用"多方共改"理念 共同研究剖析 深挖问题根源并提出纪检监察建议 [8] 教育整改措施 - 综合运用警示教育大会 通报典型案例 传阅剖析材料 举办廉政党课等方式开展以案说德 以案说纪 以案说法 以案说责 [7] - 抓好"关键少数"和"年轻干部"重点群体的警示教育 通过观看专题警示教育片 参观警示教育基地 旁听职务犯罪庭审等方式 [7] - 推动建立健全议事决策规则 内部审计制度 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机制 针对普遍性系统性问题开展全区专项治理 [8]
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丨健全“两个责任”贯通协同机制
交通运输行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机制建设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交通运输部纪检监察组推动驻在单位党组主体责任与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责任贯通协同 建立健全各负其责又齐抓共管的责任格局[4][7] - 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目标一致 均旨在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 实现内容全涵盖、对象全覆盖、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5] - 监督责任通过监督检查推动主体责任落实 但不包办代替党组日常工作 两者需同向发力促进交通运输领域政治生态持续向好[5][6] 交通运输领域监督执行机制 - 健全督导推动机制 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重点 涵盖交通强国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等领域[7] - 健全齐抓共管机制 联合开展警示教育 拍摄警示教育片 深化以案促改促治 协同查找体制机制漏洞[8] - 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与巡视监督深度融合 优先办理巡视移交线索 与审计监督协作 建立与审计署交通运输审计局及驻在单位财务审计部门沟通协调机制[10][11] 交通运输行业专项治理与清廉建设 - 推动开展清廉交通建设 聚焦基建工程、资金管理、运输服务、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企业运营等重点领域 健全宣传教育、风险排查、权力监督及腐败惩治工作体系[9] - 督促协助党组开展专项治理 针对群众举报、巡视巡察及监督执纪中的普遍性问题 为党组履行主体责任搭建平台[9] - 加强对关键人重点事的监督 通过沟通会商机制及时指出问题 开展诫勉谈话及批评教育等工作[10]
笔谈丨健全“四项监督”统筹衔接机制
促进信息共享,加强科技赋能。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监督信息管理平台,整合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廉 政档案等数据资源,实时共享、动态更新。将纪律监督、监察监督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 通报派驻机构和巡视机构,增强监督精准性有效性;将派驻监督掌握的被监督党组织及其党员、公职人 员履责履职情况,作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的重要参考;把巡视监督形成的综合报告作为纪 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的重要依据。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监督工作中的运用,通过数据比 对、模型分析,精准发现异常情况,提高主动发现问题能力,建立预警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 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深化成果共用,增强监督实效。建立"四项监督"成果共享机制,推动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达到 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针对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发现的制度漏洞、廉洁风险,要督促 推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内控机制建设;针对派驻监督提出的意见建议,要督促推动驻在部门举一 反三查找问题、深化整改;针对巡视监督反馈的问题,要纳入纪检监察机关日常监督重点。强化成果运 用评估,建立健全监督成效评价体系,对整改不力、敷衍应付的严肃问责,确保监督成果落 ...
湖北以谈话为抓手加强对省属高校派驻监督压实管党治校责任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 - 湖北省纪委监委对6所省属高校(湖北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工程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派驻纪检监察组 重点监督"关键少数"和领导班子[1] - 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建立"三个全覆盖"谈话机制 包括校党委班子成员 新提拔中层干部 中层正职干部[2] - 采用"一人一清单""一人一谈话提纲"方式 结合政治监督和单位实际开展精准谈话[2] 监督整改措施 - 驻湖北理工学院纪检监察组建立问题整改台账 督促整改140余个问题 实现跟踪问效[3] - 驻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组将监督谈话与案件查办结合 促进责任落实和廉政建设[3] - 驻湖北大学纪检监察组2024年开展25人次学院党政"一把手"谈话 通报12个问题并全部完成整改[3][4] 重点监督领域 - 武汉体育学院被指出存在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不足 "一流学科"建设成效不显著问题[1] - 湖北工程学院科技处被反馈科研项目管理不精细 服务高质量发展存在差距[2] - 武汉轻工大学纪检监察组针对招标采购 招生录取等关键环节开展预防性谈话[2]
业务聚焦丨多措并举擦亮派驻监督“探头”
监督重点 - 紧盯关键人:聚焦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监督其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全面掌握思想、工作、作风状况,以管住"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1] - 紧盯重点事:将"一把手"责任落实、重大事项决策、中央八项规定执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监督重点,重点关注项目招标、政府采购、选人用人、财务支出等环节 [1] - 紧盯重要节点:针对干部入职、提拔等关键时期,通过廉政档案建设、集体谈话等方式加强教育管理,强化新提拔干部履职监督和离岗离职干部纪律教育 [1] 方法创新 - 丰富监督方式:结合驻在单位职能职责开展驻点调研、现场核查,综合运用查阅资料、廉政谈话、列席会议等方法,并借助"互联网+监督"技术手段构建全天候可视化监督网络 [2] - 抓早抓小机制:对苗头性问题运用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等方式及时处置,对第一种形态处理的干部开展教育回访,整改不到位则约谈责任人 [2] - 政治生态分析:从政治角度发现和处置问题,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通过系统分析形成单位政治生态评价,针对性开展监督 [2] 协同机制 - 资源整合:强化"室组地"联动监督,制作个性化"监督活页"记录问题并跟踪整改,实现监督成果共享 [3] - 责任共担:推动驻在单位支持配合,建立定期会商、情况通报、联合监督机制,形成同题共答的良性互动 [3] - 力量统筹:建立驻在单位联络员制度,通过培训强化其桥梁作用,同时打破派驻组边界实施"组组"联动交叉检查 [3][4]
笔谈丨多措并举做实派驻监督
纪检监察工作重点 - 派驻监督本质是政治监督 根本任务是落实"两个维护" 需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 防范"包装式落实""标签式执行"等问题 [1] - 建立政治监督清单 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国之大者"细化监督事项 明确监督路径 [1] 监督制度体系建设 - 完善"组组"协同监督机制 建立派驻机构与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室 巡视巡察机构 地方纪委监委的信息共享 线索移送 联合检查制度 [2] - 规范监督流程 明确日常监督 专项检查 问题处置等环节操作标准 深化嵌入式监督 聚焦权力运行关键环节 建立"三重一大"事项监督台账 [2] - 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督促被监督单位梳理权力清单 排查风险点 制定防控措施 形成"制度管权 流程管事 监督管人"治理体系 [2] 重点监督领域 - 紧盯"关键少数" 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 建立权力运行负面清单 完善廉政档案 [2] - 聚焦金融 国企 资源开发等领域 开展专项整治 严查靠企吃企 设租寻租 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 [2] - 提升问题线索处置质效 拓宽线索来源 规范集体研判机制 对政策制定 审批监管 资金分配等环节线索提级办理 [2] 派驻干部能力建设 - 突出政治能力建设 常态化开展政治轮训 提升从政治上发现 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3] - 强化纪法训练 系统学习监察法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及行业监管法规 掌握谈话突破 证据固定 案件审理等实务技能 [3] -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将发现问题数量 推动整改成效 线索成案率等作为重要指标 为敢于监督的干部撑腰鼓劲 [3]
笔谈丨发挥派驻机构职能作用
派驻监督职责定位 - 派驻监督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政治使命[1] - 必须紧密结合驻在部门性质特点和职责开展政治监督[1] - 重点监督"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履职情况[1] 监督工作机制 - 健全线索处置和措施使用的全流程规范体系[2] - 建立"室组地"协同监督和片区协作机制[2] - 创新"蹲点式下沉+清单式检查+联动式治理"的巡回驻点监督模式[2] 信息化建设 - 构建综合性监督平台整合多方数据[2] -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风险预警模型[2] - 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与交互[2] 干部队伍建设 - 建立师徒帮带和实务沙龙等专业训练机制[3] - 常态化组织业务骨干经验交流[3] - 突出实绩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