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嫦娥八号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怎么干?这份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解读“划重点”!
央视网· 2025-10-24 10:16
首先第一大核心:科技自立自强要干出 "硬实力"!公报明确提出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 "加强原始创新 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虽然没有涉及具体事项,但是实际上在很多领域咱们已经动了起来!像在航天领域,嫦娥七号、嫦娥八号分别计划于 2026年、2028年前后发射,为2030年前后的中国载人登月铺路。再看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已突破5300家,在硬件与芯片、模 型算法、行业解决方案等领域均已实现突破。预计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这些正是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体 现! 央视网消息: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10月23日发布,"十五五"怎么干?来看总台央视记者王雷的解读。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发布,关于"十五五"规划,你最期待什么? 北京市民史源称:"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希望AI加入能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便捷。" 武汉科技行业从业者鲁冬华称:"还是需要一些算力,支撑到我们模型的开发,提升我们各方面的效率。" 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科技城工作人员徐丹泓称:"发展具身智能、合成生物、新型存储等未来产业。" 这几天老王采访了不少人,很多人都谈到了对于科技创新发展的期待,这 ...
【中国青年报】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上新 揭开“月之暗面”神秘面纱
中国青年报· 2025-07-14 08:44
月球演化研究 - 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形成于42.5亿年前,由直径200公里天体撞击形成,直径2500公里,深度达百公里[1] - 岩浆池冷却后形成下月幔和月壳,产生特定岩石南极-艾特肯苏长岩[1] - 约28亿年前月球内部活力增强触发火山喷发,记录在熔岩中[1] 嫦娥六号研究成果 - 科研团队利用嫦娥六号样品取得4项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1] - 研究揭示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及月幔演化特征[2] - 首次系统揭示南极-艾特肯大型撞击效应,解决月球科学一级问题[4] 月球样品分析 - 嫦娥六号带回1935.3克月背样品,为解码月球演化历史提供关键材料[3] - 对玄武岩屑进行岩石结构、矿物成分和Sr-Nd同位素分析[3] - 发现形成玄武岩的初始原料状态"超亏损",为理解月球分层演化提供关键信息[4] 科研组织与进展 - 2023年5月成立专门工作组开展嫦娥六号样品研究准备[5] - 2024年5月成立嫦娥六号"突击队",设置四大研究课题和7个详细设计方案[6] - 9月10日已完成6篇研究论文投稿,涵盖玄武岩年代、岩石学等多领域[6] 青年科研贡献 - 00后博士生参与月幔水含量研究,发现月背内部"超干"特性数据[7] - 博士后团队对108颗玄武岩岩屑开展系统分析,发现42亿年前特殊岩屑[8][9] - 青年科研人员在嫦娥五号、六号研究中逐步独当一面,已发表29篇论文[8] 未来探月计划 - 计划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勘测月球南极环境和资源[9] - 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验证月球资源利用技术,为科研站建设奠基[9]
“‌天问”“羲和”“嫦娥”……“九天揽星河”!中国航天多项任务稳步推进
央视网· 2025-04-24 11:31
天问系列深空探测任务 - 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任务将于2024年上半年择机发射 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小行星伴飞 取样 返回和主带彗星伴飞探测[4][6] - 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天问四号木星系探测任务将有序推进[6] - 行星探测工程在天问一号成功基础上继续实施 太阳探测工程也已纳入未来计划[4][8] 运载火箭技术发展 - 正在抓紧推动更大推力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实施 持续开展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攻关[12] - 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40吨 是载人登月和火星采样返回的关键运载工具[14] - 长征九号一级重复使用构型计划2030年首飞 两级完全重复使用构型计划2033至2035年首飞[16] 月球探测与空间站建设 - 加速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 嫦娥八号任务 积极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10] - 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和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项目遴选结果[24] 商业航天发展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建成并完成首发任务 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 2024年将执行多次商业航天发射任务[20] - 加速构建商业航天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 营造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20]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近200份航天合作协议 涵盖对地观测 月球与深空探测 卫星研制等领域[22] - 发布天问三号国际合作机遇公告 欢迎国际伙伴参与 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和"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24][26] - 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在月球与深空探测 空间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广泛国际合作[27]
送“嫦娥”、架“鹊桥” 吴伟仁详解国际月球科研站新动态
环球网资讯· 2025-04-24 11:06
中国探月工程整体规划 - 中国已成功实施嫦娥一号至嫦娥六号任务,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目前正在实施探月工程四期 [2] - 计划于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实现对月球南极的“绕”“落”“巡”“飞跃”综合探测 [2] - 计划2029年前后采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嫦娥八号,开展月面原位资源开发利用、月基陆生生态系统构建等试验验证 [2] 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 - 鹊桥星座系统将由环月轨道器、地月平动点航天器、行星际中转站、行星轨道器等构成,是一体化行星际通信导航融合系统 [2] - 该系统可开展通信、导航定位授时、科学探测等任务,未来服务范围将远及火星、金星乃至太阳系其他区域 [2] - 2024年发射的鹊桥二号中继星将为嫦娥七号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 [2]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目标与进展 - 国际月球科研站是由中国倡议发起的多国联合综合性科学实验设施,将于2035年前完成基本型建设,2045年前完成拓展型建设 [3] - 科研站确立了月球地质、月基天文、日地环境、基础科学、资源利用五大科学与应用目标 [3] - 科研站将具备地月往返、能源供应、中枢控制、通信导航、月面科考和地面支持等能力 [3] 国际合作参与情况 - 国际月球科研站倡议已得到世界上多个国家和组织的积极响应,中国已与1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50余个国际科研机构签署合作文件 [4] - 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是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4] - 后续任务规划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由各国根据自身航天技术水平与参与意愿共同商议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