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型挖土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张园创新施工方式 机器人巧搬石库门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6
建筑平移技术应用 - 432个小型步履式移位机器人成功平移重约7500吨的"华严里"石库门建筑群,总建筑面积4030平方米 [1] - 采用组团式移动技术实现日均10米平移速度,施工完成后建筑群复归原位 [1] - 该技术解决了狭窄弄堂空间大型设备无法进入的施工难题 [1] 特殊施工设备研发 - 研发迷你"坦克"设备包括自行走低净空钻孔灌注桩桩机和MJS旋喷桩桩机,可无线遥控操作 [2] - 定制小型挖土机器人采用折叠式机械臂和履带-轮式复合驱动技术,适应1.2米窄巷作业 [2] - 挖土机器人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智能清障和路径规划 [2] 历史建筑保护与开发 - 张园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库门建筑群,有140多年历史 [1][2] - 对7栋老建筑采用原位顶升托换技术,包括1928年建成的"张园大客堂" [2] - 施工最大限度减小地下开发对老建筑的影响 [1] 地下空间开发规划 - 开发地下三层空间深15米,释放5.3万平方米面积 [2] - 空间将设置商业、文化、地下停车设施,并实现三条地铁线换乘 [2] - 项目完成后将实现地上地下空间贯通及周边区域互联互通 [2]
机器人搬家展现城市更新商机
经济日报· 2025-06-08 05:55
城市更新政策支持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出八大任务包括既有建筑改造、老旧小区整治等[1] - 中央财政计划补助超过200亿元,支持北京、天津等20个入围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1] - 政策红利增强市场确定性,推动投资积极性,城市更新需从"财政输血"转向"市场造血"[1] 技术创新应用 - 上海"华严里"项目采用432个小型步履式移位机器人,以日均10米速度平移7500吨建筑群[1] - 施工团队定制融合深度学习算法与履带—轮式复合驱动技术的小型挖土机器人,能在1.2米窄巷自主转向作业[2] - 机器人、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正成为撬动存量土地价值与产业升级的杠杆[1] 商业模式重构 - 城市更新面临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难题,需用科技破解"保护与开发"、"公益与盈利"兼顾问题[3] - 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应用可推动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技术服务产业发展[3] - 海绵城市建设可推动绿色建材、环境治理等技术研发,培育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3] 市场发展前景 - 城市更新揭示万亿元级商业蓝海,形成"城市更新—技术迭代—跨区域跨行业复制"的商业闭环[1][2] - 科技创新赋予城市更新效率提升和商业模式重构,实现多赢局面[3] - 20个入围城市将拉开新一轮城市更新浪潮,各方将共享"空间价值再发现"盛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