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碳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长沙进出口1367.6亿元,占全省52.1%
长沙晚报· 2025-07-23 10:42
上半年,湖南出口结构进一步向优向新。全省机电产品出口896.1亿元,占比提升至55.9%;高技术产品 出口同比增长23.8%;以重型机械、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出口增长31.2%。 以"新三样"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品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湖南出口电动汽车、锂电池等新兴产品88.4 亿元,增长68.8%。其中,电动汽车出口54.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3.7%。这反映出全省绿色低碳产业持 续向好,也标志着湖南制造正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7月22日,长沙海关发布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进出口"成绩单":上半年,湖南进出口总值2624.8亿 元,其中出口1603亿元,进口1021.8亿元。长沙进出口1367.6亿元,占全省的52.1%。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当前我国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长沙海关通过指导湖南外贸企业以 变应变,调优结构,推动拓展多元化市场。长沙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加工贸易及保税领域内销货 值12.06亿元,同比增长明显。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湖南外贸顶压前行,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持续用力打造内陆 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半年湖南外贸呈现出形势企稳向好、贸易伙伴 ...
7月20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0 22:21
绿色经济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需加快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绿色技术和产品,提升经济绿色化程度[1][4] - 2023年上半年中国绿色消费活力显著增强,绿色生产力加速培育,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1][4] - 辽宁本溪老工业基地通过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老区振兴[6] 能源与基建进展 - "十四五"能源交通重点工程在全国稳步推进,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8] - 西南油气田2023年上半年天然气产量创历史新高[13] 消费市场动态 - 各地通过加大首发产品和项目供给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持续激活消费潜力[9] - 第三届链博会已达成超6000项合作意向[13] - 2023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1.7%[13] 国际贸易与制造业 - 美国计划自8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铜征收50%关税,经济学家指出这将推高制造业成本[15] - 美国关税政策被预测将导致食品价格持续上涨[15] 文化产业与遗产保护 -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工程历时20年完成中华美学系统性复现,推动文化遗产活化[11] - 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重要研究成果在拉萨发布[13]
【链博观察】:从“买卖链”,到全球“共享、共赢”链
环球网· 2025-07-18 16:07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链博会展览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全球参展企业和机构650余家,涉及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境外参展商占比35%,世界500强企业占比60% [1] - 供应链从线性链条进化为生态网络,链主企业与供应链伙伴关系从买卖交易转向共享资源、共谋发展 [1] 苹果供应链合作 - 苹果与中国供应链企业合作融入中国产业链发展,在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累计投资200亿美元 [4] - 欣旺达与苹果建立共享型合作关系,苹果注重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及创新研究性,推动供应商技术提升 [4] - 山东创新集团与苹果合作研发铝塑清洗与分离设备,助力首款碳中和Mac Mini问世 [2] 西门子供应链生态 - 西门子全球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拥有20个研发中心、24个生产基地及20多个数字化创新中心,服务超5万家客户 [5] - 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在中国吸引45万注册用户,汇聚260余家生态合作伙伴,覆盖研发、制造、运维全流程 [7] - 西门子与河钢集团在塞尔维亚共建绿色数智化钢厂,推动中国钢铁工业数字化转型与海外落地 [6] 欧莱雅供应链创新 - 欧莱雅在中国拥有32个美妆品牌,服务超1亿消费者,供应链实现99%订单平均2.4天送达 [9] - "Big Bang美妆科技共创计划"吸引2000多家创新公司参与,孵化60多个项目,如与汝原科技联合开发的AirLight Pro吹风机 [12] - 欧莱雅与1600家供应商合作,将供应商视为"合伙人",共同提升生态圈标准 [12] 立白日化智云平台 - 日化智云平台整合6000+合作伙伴、2000+平台企业用户,年交易规模突破60亿元 [13] - 平台通过AI配方开发、创新包材等技术协同创新,推出宠物除菌喷雾、助眠织物护理喷雾等产品 [15] - 平台帮助合作企业降低8%采购成本、缩短20%订单交付周期,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生态体系 [15]
“十五五”时期如何推动零碳园区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7-10 07:10
零碳园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 零碳园区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系统性降碳措施集中解决工业企业高耗能、高排放问题,形成规模化减排效应 [2] - 零碳园区是低碳技术研发、新能源消纳、电力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创新模式 [2] - 零碳园区有助于发挥区域清洁能源优势(水、风、光等),推动绿电制氢、动力电池、光伏等绿色产业发展,倒逼传统行业(钢铁、水泥、化工)实施氢能炼钢、绿电替代 [2] 零碳园区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 推动园区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提升竞争力 [3] - 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如碳边境调节机制),通过节能低碳技术研发、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提升、碳足迹认证等措施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 [3] - 促进传统产业绿色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重构低碳产业链供应链 [3] 零碳园区建设现状与挑战 - 部分园区存在认知偏差,通过购买碳信用抵销而非实质性降碳,与建设初衷不符 [4] - 碳排放核算体系不完善:缺乏国家层面标准,非二氧化碳气体、工业生产过程等环节核算不足,本地化因子缺失 [4] - 建设路径单一,部分园区依赖产业产值降低碳强度或仅建设光伏设施,缺乏碳移除技术等针对性措施 [5] - 激励政策依赖财政补贴,金融支持不足,部分园区因资金短缺导致建设进展缓慢 [5] 零碳园区建设路径建议 - 能源低碳化:建立"电—气—氢—生物质—储"多能互补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 [7] - 产业低碳化: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与未来产业 [7] - 基础设施低碳化:推广新能源车辆、绿色建筑、建筑光伏一体化,加强污水处理环节甲烷回收 [7] - 固碳多样化:探索二氧化碳制甲醇、食品级应用等资源化途径 [7] 分类建设策略 - 传统产业园区: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工业节能改造与氢冶炼等技术 [8] - 外向出口型园区:加强绿电直连,参与碳足迹标准建设,打造绿色产品出口基地 [8] - 服务型园区: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清洁能源车辆,搭建综合能源管理平台 [8] - 产城融合型园区:建立绿色准入机制,实施可再生能源集中供能 [8] 支撑体系建设 - 制定园区碳排放核算指南,覆盖范围一(直接排放)和范围二(间接排放),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 [6] - 构建以碳排放总量/强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规范碳抵销应用场景与比例 [9] - 整合财政资金与绿色金融支持,设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9]
时报访谈丨徐晓明:“五统一、一开放”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系统工程
搜狐财经· 2025-07-07 08:44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石,核心框架为"五统一、一开放":统一市场基础制度、基础设施、政府行为尺度、监管执法、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2] - "五统一、一开放"需政府主导顶层设计、企业适应新规则、社会支持改革,协同推动政策落地 [3] - 市场基础制度统一需标准化立法(如全国统一负面清单)、强化法治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建设数据共享平台 [5] 基础设施与数字技术应用 - 基础设施统一需统筹交通、通信、物流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结合5G、北斗技术打造智能化运输体系 [7] - 数字技术(大数据、AI)可优化市场监管,通过跨区域信息共享打破数据孤岛,提升治理透明度 [5][7] 政府行为与监管改革 - 统一政府行为尺度需中央制定执行标准,规范招商引资,将市场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 [9] - 监管执法统一需建立全国框架(如食品安全、环保标准),加强跨部门协同,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11] 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 - 要素市场统一需突破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户籍(放宽流动限制)、资本(多层次市场建设)等制度约束 [14] - 绿色要素(碳交易、新能源)成为新焦点,需探索全国统一碳市场以引导低碳产业投资 [14] 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一开放"需优化营商环境(缩减外资负面清单)、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参与WTO改革及数字贸易规则制定 [16] - 2025年前5个月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1090.4亿元,电子商务服务业外资增长146%,航空航天制造业增长74.9% [18] 产业链与数字经济 - 2025年前5个月装备制造业出口占总额58.3%,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等绿色产品引领增长 [27]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达10%,跨境电商与智慧物流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 [19]
智库要论 | 赵忠秀:“十五五”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在开放与创新中筑牢安全韧性
搜狐财经· 2025-07-07 08:44
产业链供应链发展 - 当前全球产业布局加速重构,"十五五"时期需坚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更具韧性、创新力和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外贸结构调整彰显产业链稳定性特征,2025年前5个月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达6.22万亿元,占出口总额58.3%,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等新兴产品领跑增长 [3]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占比首次突破50%,2025年前5个月与东盟贸易总额增长9.1%,对非洲国家贸易总额增长12.4% [3] 外资投向与高阶化趋势 - 外资加速流入技术密集型行业,2025年前5个月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1090.4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46%,航空航天制造业增长74.9% [4] - 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清零",2024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突破22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达11.7%,医疗设备、计算机等领域引资增速领跑 [7] - 英国、韩国、德国对华实际投资分别增长60.9%、10.3%、7.1%,日本对华投资增幅高达70.2% [4] 数字化驱动产业融合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提前1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数字技术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5] - 知识密集型服务在服务出口总额中占比达38.5%,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额增长12.2%,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出口额激增39.3% [10] - 跨境电商海外智慧物流平台显著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5] 制度型开放与服务开放 - 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推广至全国11个城市,2024年北京等11个省市服务业吸收外资占全国50.2%,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次发布 [7] - 试点取消互联网数据中心外资股比限制,新政允许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使用境内人民币贷款进行股权投资 [7] - 海南自贸港探索离岸贸易结算集成改革试点,生物医药进口研发"白名单"制度加速技术要素跨境流动 [8] 创新驱动与前瞻布局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全社会总量75%,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实现顺差4181.2亿元人民币 [10] - 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牵头组建24个创新联合体,2024年促成产学研合作2.5万项,实现1232项自主技术成果应用落地 [11] - 2025年第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178家国家级高新区集聚全国30%高新技术企业 [11] 内外贸协同发展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跨区域标准互认与规则协同机制不断完善 [12] - 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东盟、非洲等重点区域加快落地,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深化 [12] - 全面推广"单一窗口"数字化通关模式,建立政企"纾困白名单"机制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 [15] 新业态与全链赋能 - 加快构建跨境电商支持体系,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提升跨境物流效率 [16] - 打造产业数字化赋能中心,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服务平台,助力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16] - 推动产业链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6]
周乃翔在烟台调研督导时强调 抓紧抓实督察发现问题整改 大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大众日报· 2025-07-02 09:01
环保督察整改 - 圣海盐化有限公司、通源化工有限公司、银宝盐业有限公司存在违法排污问题需整改 [1] - 加强企业排污口整治 落实日常监管措施 防止问题复发 [1] - 受污染区域需全面评估风险排查 针对性修复生态 [1] 生态保护措施 - 全面落实"湾长制" 陆海统筹推进莱州湾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 [1] - 加快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2]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与产业绿色转型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2] 政策执行要求 - 逐项明确整改目标时限措施 压实责任并依法追责 [2] -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系统排查整治隐患 [2] -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 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2]
最高出资60%,这个省联合国家级母基金招GP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7 17:32
中国母基金行业一周资讯核心观点 - 本周母基金行业涉及管理规模达426.5亿元,主要分布在10个省份,重点投向生物医药、绿色低碳、文旅产业等领域 [1] - 多地政府通过设立专项母基金、种子基金等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如湖北省政府种子基金、江苏盐城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等 [5][11] - 母基金运作模式多样化,包括母子基金联动、直投+子基金等,如芜湖鸠兹科创湾母基金已设立4只子基金,总规模近27亿元 [17][19] 分地区母基金动态 福建 - 福建省联合国家级母基金设立30亿元文旅数创子基金,首期不低于20亿元,重点投向"文化+"及相关产业,投资福建本地比例不低于政府出资额1倍 [3][4] - 漳州云霄设立3亿元圣城产业投资母基金,投向电子信息、新能源、食品加工等县域重点产业 [27][28] 湖北 - 湖北省政府种子基金正式设立,通过高校转化基金、区域性科创基金等构建全链条投资体系,重点投早、投小、投科技 [5][6] - 武汉基金拟设5支基金,总规模123.5亿元,涵盖人形机器人、光通信、人工智能等方向,单支基金最高规模50亿元 [8][10] 江苏 - 盐城设立20亿元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主要投资新能源及智慧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子基金出资比例不超过30% [11][12] - 南京市人才一期发展基金目标规模20亿元,重点投向"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子基金规模一般不高于2亿元 [24][25] 其他地区 - 安徽芜湖组建30亿元鸠兹科创湾母基金,聚焦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计划2027年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 [17][18] - 广东佛山禅城区发布50亿元"1+1"产业基金体系,包括20亿元启航基金和30亿元领航基金,目标8年内规模达80亿元 [33][34]
煤焦日报-20250626
宏源期货· 2025-06-26 09: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焦炭第四轮提降落地,钢材进入消费淡季价格预计窄幅震荡,钢厂利润尚可生产积极性好,铁水产量处较高水平,钢厂焦炭库存下降按需采购,焦企开工因环保小幅下降,利润收窄减产和检修力度预计增强,出货顺畅库存下降,基本面改善期货价格预计震荡运行;焦煤供给因安全检查和环保督察供应边际收紧,预计近日复产,煤价降至低位签单销售好转,价格止跌趋稳部分煤矿报价上调,库存去化,线上竞拍成交好转,蒙煤口岸通关维持低位,现货市场偏稳运行,期货市场预计震荡运行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与现货价格 - 焦炭盘面J2601、J2605、J2509等合约昨日价格较前日有不同程度涨跌,焦煤盘面JM2601、JM2605等合约昨日价格较前日上涨,各合约基差也有相应变化;焦炭现货邢台、吕梁等多地出厂价部分无涨跌,焦煤现货澳洲低挥发等价格有降,各盘面和现货利润有不同变化 [2] - 夜盘期货JM2509收于807元/吨,J2509收于1386元/吨,2509合约焦化利润261元/吨较前一日涨0.5元/吨;现货山西最优交割品仓单等各品种有对应价格 [2][3] 基本面情况 - 焦炭方面,247家钢铁企业铁水日均产量、焦炭日均产量和消费量有小幅度变化,全样本独立焦化厂焦炭日均产量下降、库存下降,247家钢铁企业焦炭库存下降,港口焦炭库存无变化 [2] - 焦煤方面,110家洗煤厂精煤日均产量、523家矿山精煤日均产量有变化,110家洗煤厂精煤库存下降、523家矿山精煤库存上升,全样本独立焦化厂焦煤库存下降,247家钢铁企业焦煤库存上升,港口焦煤库存下降 [2] 重要资讯 - 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表示中国将继续积极融入全球市场;本周唐山主流样本钢厂平均钢坯含税成本周环比下调,与普方达出厂价格相比钢厂平均盈利;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指出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强调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等 [4][5]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方下周与伊朗就潜在核协议会谈;6月25日全国主港铁矿石成交环比增32.5%,237家主流贸易商建筑钢材成交环比增0.3%;本周全国110家洗煤厂样本开工率等数据有变化 [5] - 6月1 - 22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去年6月同期增长24%等;5月份钢材需求由旺季向淡季转换价格震荡下行,6月钢材市场在多因素背景下震荡运行 [6] 交易策略 - 焦炭第四轮提降落地,钢材进入消费淡季价格预计窄幅震荡,钢厂利润尚可生产积极性好,铁水产量高,钢厂焦炭库存降按需采购,焦企开工因环保降、利润收窄减产检修力度预计增强,出货顺库存降,基本面改善期货价格预计震荡运行 [7] - 焦煤供给因安全检查和环保督察供应边际收紧预计复产,煤价降签单销售好转,价格止跌趋稳部分上调,库存去化,线上竞拍成交好转,蒙煤口岸通关低位,现货市场偏稳运行,期货市场预计震荡运行 [7]
太湖水之变磨砺三十年,水质从Ⅴ类提升到全湖Ⅲ类,恢复到良好标准
中国环境报· 2025-06-25 10:46
太湖治理历程 - 太湖水质从Ⅴ类提升到全湖Ⅲ类,恢复到良好标准用了30年 [1] - 2007年5月底的大规模蓝藻暴发成为治理转折点,无锡居民经历"守着太湖却没水喝"的困境 [4] - 2020年10月1日起太湖进入为期十年的退捕禁捕期,渔民全部上岸 [8] - 2024年苏州、湖州、无锡、常州四地开展固体废物水上运输环节联合整治行动 [19] 治理难点分析 - 太湖平均水深仅1.9米,最深处不足4米,属于浅水型湖泊,自净能力弱 [2] - 蓝藻在5℃-7℃停止分裂,暖冬会加速其生长,春季呈指数型增长导致夏季暴发 [2] - 2022年太湖流域总人口占全国4.8%,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9.8%,经济密度高 [3] - 2005年监测显示67%点位为劣Ⅴ类水质,排污量远超环境容量 [3] - 纺织、印染、化工等高污染产业长期环绕湖体布局,周铁镇曾聚集300多家化工企业 [12] 治理措施 - 1995年启动"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工程,1998年实施"零点行动"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3] - 采用"太湖之星"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精准找出蓝藻密集区域 [10][11] - 无人机航拍、风云三号卫星、湖面浮标站等技术手段助力精准治理 [11] - 周铁镇关停151家化工企业,2022年建成"无化区",引进大拈花湾等新兴项目 [12] - 无锡2007-2024年实现产业转型,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税收贡献达64% [14] 产业转型成效 - 无锡2007年GDP3858亿元,以传统制造业为主,2024年形成7个超2000亿元产业集群 [14] - 江苏省太湖流域2007年以来经济总量增长3.6倍,以0.4%国土面积承载全国近1/10经济体量 [14] - 周铁镇通过企业腾退获得可观的污染物排放指标,2025年生态价值"变现"将超千万元 [13] 协同治理机制 - 2008年建立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16] - 2020年成立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实现"河海一体化"监管 [16] - 苏州吴江区与湖州吴兴区建立交叉联合执法区域,设立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 [17] - 2018年浙江和江苏建立太湖湖长协商协作机制,开展联合巡湖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