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川剧变脸
icon
搜索文档
非遗“新”传人们,动力从何而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6-20 11:07
非遗传承与创新 - 青年自媒体创作者江寻千通过短视频传播非遗打铁花技艺,全网关注量激增8亿多,带动景区邀请铁花艺人表演[1][4] - 非遗传承人沈州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直播间场均观看5万人以上,单场最高成交额达320万元,月销量从七八千单增至两万多单[5][6] - 非遗与跑酷、醒狮等跨界融合产生创新内容,如"跑酷拉面"将打铁花与跑酷结合的视频点赞量突破1200万[7] 非遗传播数据 - 抖音平台新增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超两亿条,同比增长31%,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次,平均每天6.5万场非遗直播[8] - 平台认证非遗传承人达1294位,其中30岁以下247人同比增长24%,00后非遗视频用户数量同比上升95%[8] - 非遗数字人"非非"具备多语言智能讲解功能,为非遗展示提供全新形式[9] 非遗与文旅融合 - 成都市熙院剧场融合川剧变脸、傩舞等非遗元素打造沉浸式演出,观众中15-30岁年轻人占比达50%[10] - 都江堰市创新开发"非遗元素"文创产品,打造"青城道茶山房"等非遗旅游综合体,放水节直播吸引大量观众[11] - 非遗旅行满足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体验需求,提供慢节奏文化体验,增强文化认同感[11][12]
把赛事主场变成消费主场
经济日报· 2025-05-03 06:22
文章核心观点 体育赛事在促消费、惠民生领域潜力巨大,各地应借赛事人气推进“体育 +”产业融合发展,让赛事流量滋养城市,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同时不能忽视群众身边的体育需求 [2][3] 分组1:“体育 + 旅游”成为新热点 - “五一”假期“体育 + 旅游”成新热点,北京多场国际顶级赛事、成都世界运动会项目、上海F1中国大奖赛吸引民众 [1] - 越来越多城市把体育赛事作为撬动文旅消费的密码,如成都多场高水平赛事使体育消费在城市消费占比持续攀升 [1] - 户外运动越来越火,各地整合文、体、旅资源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能级 [1] 分组2:赛事经济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 一些城市只顾短期流量,缺乏长期规划,办赛时轰轰烈烈,赛后陷入低谷,需以体育赛事为支点撬动更大经济版图 [2] - 赛时善于引流,激发赛事活动乘数效应,如成都大运会期间宽窄巷子和建设路美食街的举措带动消费增长 [2] - 赛后大胆创新,形成持续增值的消费生态,如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和深圳大运中心赛后的转型利用 [2] 分组3:关注群众体育需求与产业融合 - 一些城市把筹办赛事与全民健身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释放市民运动空间,激发居民运动热情 [3] - 体育经济生命力来自赛场内外,各地要借赛事人气推进“体育 +”产业融合发展,延伸赛事产业链条 [3]
五一消费热观察③|糖画、漆扇、变脸喷火,“五一”假期首日,成都的“非遗”味儿很浓!
搜狐财经· 2025-05-03 00:31
琥珀色的糖液在案板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川剧表演者手中的喷火表演腾起丈高火焰……近年来,从蜀绣、川剧、成都漆艺,到成都糖画、黄龙溪火龙 灯舞,这些非遗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也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亮眼名片。"五一"假期,成都的街头巷尾同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沉浸式体验 非遗活动,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出行"首选"。 糖画、漆扇等受热捧 还有外国友人前来"拜师学艺" 5月1日下午,为弘扬劳动精神、倡导文明新风,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劳动之歌 文明之约"游园音乐会暨五一文明实践活动在"山上·文明 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正式启幕。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活动以"劳动+文明"的创意结合,将文明实践浸润节日肌理,通过音乐、市集、互动体验与露天观 影等形式,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可玩、可学、可感"的节日盛宴。 记者在现场看到,糖画、捏面人、漆扇制作等摊位前排起长队。只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代表性传承人蒋启军手腕轻转,糖浆便在案板上勾勒出憨态可 掬的熊猫和灵动的太阳神鸟。 漆扇体验区同样热闹非凡,成都市民郭依婷、周书会就是直奔漆扇制作而来,"之前经常在新媒体平台上刷到漆扇制作,觉得特别精美,但从来没有真正体 验 ...
入境游客带着大旅行箱来“扫货”
人民网· 2025-04-26 08:32
入境游市场升温 - 网红博主"甲亢哥"的"中国奇遇记"系列短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叠加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五一"黄金周入境游热度不断攀升 [1] - 在线旅行平台数据显示,在日本游客最想去的海外城市增长排名中,上海位列第一 [1] - 今年以来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签证、支付、住宿等便利化政策不断完善 [1] 入境消费活力提升 - 重庆市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办理离境退税金额均同比增长近5倍 [2] - 北京市开具离境退税申请单份数同比增长128%,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2.7亿元,同比翻一番 [2] - 四川省办理离境退税境外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04.78%,退税商店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00.91%,办理退税额同比增长211.64% [2] - 当前汇率对入境游客友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举措进一步激活入境消费活力 [3] 境外游客消费偏好 - 外国游客喜欢购买电子产品、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色纪念品,甚至网购麻将 [2] - 海外社交媒体上年轻人热衷分享"100美元能买到的中国好物" [2] - 上海美术工作室接待的外国游客量明显增多,今年"五一"假期两周前已接到预约 [4] 深度文化体验受青睐 - 山水写意画、软笔书法、中式插花、剪纸等传统文化体验吸引外国游客 [4] - 非遗体验类项目如川剧变脸、京剧演艺等在海外旅行平台预订量快速增长 [4] - 外国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观光,追求沉浸式体验 [4] 旅游目的地多元化 - 外国游客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扩展到二三线城市及乡村地区 [5] -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云南大理古城、浙江乌镇等凭借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 [5] - 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带动张家界景区旅游预订量月环比增长70% [7] 网红效应带动旅游 - 网红"甲亢哥"到达成都后,携程平台成都景点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88% [7] - "卤鹅哥"带火重庆入境游,重庆"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93% [7] 高科技旅游项目吸引力 - 上海东方明珠塔观光、广州塔顶摩天轮、成都熊猫基地的熊猫智能互动体验等高科技项目吸引外国游客 [7] 入境游发展潜力 - 需开发更多体现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特色产品,优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 [7] - 借助短视频传播优势展示中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资源,增强入境游动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