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川剧变脸
icon
搜索文档
(成都世运会)世运会里的非遗之约:东方美学与世界温柔相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8-16 15:03
世运会中的非遗展示 - 开幕式上以道明竹编为骨,融入蜀锦、银花丝、漆艺等工艺制作"芙蓉花意"引导牌,展现东方美学 [1] - 蜀绣在奖牌"竹光"绶带上绣出深浅纹路,为赛事荣誉增添文化温度 [1] - 软式曲棍球项目开赛前,"步打唐韵"展演以步打球为主体,展现古老运动与现代赛事的融合 [1] 非遗体验活动 - 世运村内设置竹编、大漆、银花丝等非遗体验区,日均吸引超600人次参与 [1] - 法国运动员学习剪纸,德国选手尝试捏面人,非遗体验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 [1] 国际友人与非遗互动 - 美国啦啦操裁判在茶馆观看川剧变脸和吐火表演,称其为"四川震撼" [2] - 瑞典摩托艇选手购买题有"厚德载物"的折扇,并尝试解读其文化内涵 [4] 非遗与赛事荣誉结合 - 竹编奖牌盒采用青神竹编工艺,盒身织就"方圆周正"之型,天地盖采用"天地六合"六角孔编法 [5] - 德国运动员称赞竹编奖牌盒展现中国手艺人的精湛技艺,认为其蕴含传统文化密码 [7] 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 - 赛事工作人员感叹中国非遗通过世运会在更多人心中扎根,东方美学故事向世界延续 [7]
3.33亿人次,15.8%!数据勾勒活力图景 中国成“常来常新”超级目的地
央视网· 2025-07-16 14:32
出入境数据 - 上半年全国出入境人员达3.33亿人次,同比上升15.8% [1][11] - 其中外国人出入境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 [1][11] - 内地居民出入境1.59亿人次,港澳台居民1.36亿人次,同比分别上升15.9%和12.2% [11] 免签政策效果 - 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同比大幅上升53.9% [1][12] - 北京口岸出入境外国人290余万人次,占总量近三成,同比增长36.5% [6] - 上海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8.5% [6] 旅游消费趋势 - 文化体验类产品预订量同比飙升300%,非遗体验最受欢迎 [4] - 川剧变脸、京剧演艺在携程海外平台预订量增长近10倍 [4] - 重点城市外国游客酒店订单均涨超130% [6] 旅游目的地变化 - 外国游客足迹从一线城市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和县域 [4] - 深圳华强北高科技电子产品受外国游客青睐 [8] - 旅游模式转向文化、生态、科技等多元融合的深度体验 [1][8] 证件签发情况 - 签发普通护照1064.8万本 [14] - 签发内地居民往来港澳台证件签注4745.6万张(件)次 [14] - 签发港澳台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116.1万张 [14]
政策红利深度释放激活文旅市场潜力 “China Travel”持续升温解锁多样中国
央视网· 2025-07-16 11:46
入境旅游市场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北京口岸出入境外国人达290余万人次,占出入境总量近三成,同比增长36.5% [17] - 上海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8.5% [17] - 北京秀水街接待入境游客同比2024年同期翻一番,销售额预计提升80%以上 [5] 消费行为变化 - 深圳华强北外国游客购物人次同比增长50%,6月日均从7000人次增至8000人次以上 [7] - 文化体验类产品预订量同比飙升300%,非遗工坊、民俗演艺等项目最受欢迎 [15] - 川剧变脸、京剧演艺在携程海外平台预订量同比增长近10倍 [15] 旅游产品升级 - 外国游客需求从打卡式观光转向深度文化体验,如胡同游、四合院探访等 [9][13] - 导游接团数量接近去年均值的2倍,产品新增中轴线文化遗产景点 [13] - 游客足迹从一线城市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带动县域文旅市场增长 [15] 商业零售表现 - 北京秀水街欧美游客数量增长一倍多,文化文创产品受青睐 [5] - 外国游客偏好中国元素商品,如中式服装、茶具、电子产品等 [3][7] - 华强北电子产品(智能手表、无人机、AI眼镜)成为采购热点 [7] 政策驱动效应 - 免签政策扩容和离境退税便利化推动"China Travel"持续升温 [1] - 文化吸引力增强促使游客延长停留时间,探索多元文化体验 [9][17]
非遗“新”传人们,动力从何而来
中国青年报· 2025-06-20 11:07
非遗传承与创新 - 青年自媒体创作者江寻千通过短视频传播非遗打铁花技艺,全网关注量激增8亿多,带动景区邀请铁花艺人表演[1][4] - 非遗传承人沈州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直播间场均观看5万人以上,单场最高成交额达320万元,月销量从七八千单增至两万多单[5][6] - 非遗与跑酷、醒狮等跨界融合产生创新内容,如"跑酷拉面"将打铁花与跑酷结合的视频点赞量突破1200万[7] 非遗传播数据 - 抖音平台新增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超两亿条,同比增长31%,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次,平均每天6.5万场非遗直播[8] - 平台认证非遗传承人达1294位,其中30岁以下247人同比增长24%,00后非遗视频用户数量同比上升95%[8] - 非遗数字人"非非"具备多语言智能讲解功能,为非遗展示提供全新形式[9] 非遗与文旅融合 - 成都市熙院剧场融合川剧变脸、傩舞等非遗元素打造沉浸式演出,观众中15-30岁年轻人占比达50%[10] - 都江堰市创新开发"非遗元素"文创产品,打造"青城道茶山房"等非遗旅游综合体,放水节直播吸引大量观众[11] - 非遗旅行满足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体验需求,提供慢节奏文化体验,增强文化认同感[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