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体验项目
icon
搜索文档
3.33亿人次,15.8%!数据勾勒活力图景 中国成“常来常新”超级目的地
央视网· 2025-07-16 14:32
出入境数据 - 上半年全国出入境人员达3.33亿人次,同比上升15.8% [1][11] - 其中外国人出入境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 [1][11] - 内地居民出入境1.59亿人次,港澳台居民1.36亿人次,同比分别上升15.9%和12.2% [11] 免签政策效果 - 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同比大幅上升53.9% [1][12] - 北京口岸出入境外国人290余万人次,占总量近三成,同比增长36.5% [6] - 上海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8.5% [6] 旅游消费趋势 - 文化体验类产品预订量同比飙升300%,非遗体验最受欢迎 [4] - 川剧变脸、京剧演艺在携程海外平台预订量增长近10倍 [4] - 重点城市外国游客酒店订单均涨超130% [6] 旅游目的地变化 - 外国游客足迹从一线城市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和县域 [4] - 深圳华强北高科技电子产品受外国游客青睐 [8] - 旅游模式转向文化、生态、科技等多元融合的深度体验 [1][8] 证件签发情况 - 签发普通护照1064.8万本 [14] - 签发内地居民往来港澳台证件签注4745.6万张(件)次 [14] - 签发港澳台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116.1万张 [14]
政策红利深度释放激活文旅市场潜力 “China Travel”持续升温解锁多样中国
央视网· 2025-07-16 11:46
入境旅游市场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北京口岸出入境外国人达290余万人次,占出入境总量近三成,同比增长36.5% [17] - 上海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8.5% [17] - 北京秀水街接待入境游客同比2024年同期翻一番,销售额预计提升80%以上 [5] 消费行为变化 - 深圳华强北外国游客购物人次同比增长50%,6月日均从7000人次增至8000人次以上 [7] - 文化体验类产品预订量同比飙升300%,非遗工坊、民俗演艺等项目最受欢迎 [15] - 川剧变脸、京剧演艺在携程海外平台预订量同比增长近10倍 [15] 旅游产品升级 - 外国游客需求从打卡式观光转向深度文化体验,如胡同游、四合院探访等 [9][13] - 导游接团数量接近去年均值的2倍,产品新增中轴线文化遗产景点 [13] - 游客足迹从一线城市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带动县域文旅市场增长 [15] 商业零售表现 - 北京秀水街欧美游客数量增长一倍多,文化文创产品受青睐 [5] - 外国游客偏好中国元素商品,如中式服装、茶具、电子产品等 [3][7] - 华强北电子产品(智能手表、无人机、AI眼镜)成为采购热点 [7] 政策驱动效应 - 免签政策扩容和离境退税便利化推动"China Travel"持续升温 [1] - 文化吸引力增强促使游客延长停留时间,探索多元文化体验 [9][17]
让文化传承成为非遗消费的核心价值
消费日报网· 2025-07-11 11:18
非遗传播现状 - 非遗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小众门类逐渐走向大众视野,进入百姓生活 [1] - 过度商业化导致非遗沦为消费符号,传播核心偏离文化内涵传承 [1] - 部分景区将非遗技艺简化为流水线式手工制作,游客仅付费完成"非遗作品"而忽视文化价值 [1] - 某些非遗文创产品过度追求市场热度,随意篡改传统元素,消解文化独特性 [1] 非遗文化价值 - 非遗承载特定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先辈智慧与精神的结晶 [2] - 京剧程式化表演和昆曲水磨唱腔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精神和审美哲学 [2] - 剪纸艺术纹样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吉祥寓意 [2] - 故宫博物院通过展览、讲座和纪录片等形式传播非遗背后的文化故事 [2] 非遗传播策略 - 相关机构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非遗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 [3] - 设立非遗文化研究专项资金,支持系统性挖掘和整理非遗项目 [3] - 非遗传承人需利用新媒体平台展示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3] - 高校可组织非遗调研和文化传播实践活动,企业可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 [3] 非遗传播意义 - 非遗传播意义超越"网红效应"催生的单纯消费,核心在于文化传承 [4] - 当非遗文化魅力深入人心,消费将成为文化传播的副产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