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鼓风机
icon
搜索文档
金通灵财务造假前实控人判刑6年 负债率92%汇通达携10亿参与重整
长江商报· 2025-10-09 07:24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财务造假、欺诈发行,金通灵(300091.SZ)及相关责任人收到了一审刑事判决书。 日前,金通灵收到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刑事判决书》,认定金通灵犯欺诈发行证券罪,判处罚金800 万元。公司前实际控制人季伟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犯欺诈发行证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 元。还有多名相关责任人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检察机关的起诉书显示,金通灵连续6年财务造假,其中将4年亏损披露为盈利。 此前,江苏证监局已就金通灵2017年至2022年财务造假对金通灵及其相关责任人、年报审计机构作出行政处罚。 金通灵于2010年登陆A股市场,近年来,公司顺应市场形势,从传统的设备提供商向高端设备和多元化系统解决 方案的制造服务商转型升级。不过,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承压。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三年半,金通灵累计亏损 23.85亿元。 金通灵财务承压。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92.04%。 目前,金通灵正处于预重整阶段,但能否重生仍是未知数。 6名时任高管被判刑 2025年9月30日晚,金通灵发布公告称,当日,公司收到法院一审判决书,公司因犯欺诈发行 ...
300091,严重财务造假,判刑了!原老板获刑6年,原财务总监被判4年8个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22:53
刑事判决与处罚 - 公司因犯欺诈发行证券罪被法院判处罚金800万元 [3] - 800万元罚金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17% [6] - 公司表示该判决不会触及欺诈发行强制退市情形 [6] - 时任董事长季伟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欺诈发行证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4][10] - 时任财务总监袁学礼等五名相关责任人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 [5][10][11] 财务造假事实 - 公司连续六年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记载虚假财务数据的年度报告 [6] - 其中有四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 [6] - 造假手段包括伪造工程形象进度确认表、发货单以调节EPC项目完工进度,以及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等 [12] - 2017年虚增营业收入5.01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46亿元;2018年虚增营业收入5.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48亿元 [13]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6893.07万元,虚增利润总额7398.71万元;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1530.85万元,虚增利润总额4332.73万元 [13] - 2019年虚减营业收入1.97亿元,虚减利润总额3852.77万元 [13] 历史行政处罚 - 2024年1月公司收到江苏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被责令改正、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 [12][14] - 时任董事长季伟被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时任财务总监袁学礼被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 [14] - 其他责任人许坤明、冒鑫鹏各被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14] - 此次行政处罚罚款合计570万元 [12] 公司最新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07亿元,同比下降2.95% [1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3.1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06亿元 [18] - 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8.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61亿元 [18]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2亿元 [18]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882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8.25% [18] 公司基本信息与市场表现 - 公司全称为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091,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1][14] - 公司是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江苏省南通市 [14] - 公司核心业务为高端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服务,涉及电力、化工、新能源等领域 [14] - 截至新闻发布日,公司股价为2.92元/股,当日下跌1.68%,总市值约43亿元 [1][19]
汇通达网络(09878.HK)拟9.94亿元收购金通灵科技25%股权
格隆汇· 2025-09-05 19:55
收购交易概况 - 汇通达网络拟以人民币9.94亿元收购金通灵科技25%股权 [1] - 金通灵科技成立于1993年4月9日 注册资本人民币14.89亿元 [1] - 目标公司主要从事工业鼓风机、压缩机、汽轮机及工业锅炉产品制造 [1] 收购战略价值 - 以市场价50%的公允成本获得优质稀缺资产 [2] - 目标公司属于高端制造业第一梯队 行业地位和竞争力较强 [2] - 通过破产重整使企业摆脱困境 预计重整完成后迅速扭亏为盈 [2] - 完成H+A资本运作平台搭建 便利获取境内外优质资本资源 [3] - 打造多层次的潜在资本运作路径 [3] 产业协同效应 - 基于集团经营管理经验和供应链优势对目标公司业务赋能 [4] - 借助目标公司留存资金围绕大消费和智能制造进行产业布局 [4] - 产业布局由产业互联网向高端制造业延伸 [4] - 构建"大消费+智能制造"双产业布局创造新成长空间 [4]
金通灵连续6年财务造假,原董事长等6人被刑事追责
核心观点 - 金通灵因连续6年财务造假被行政处罚、民事追责及刑事追责,虚增营收11.35亿元、虚减营收2.5亿元,导致投资者损失[2][7][17] - 公司及高管合计被罚570万元,但违法收益远高于成本,引发市场对证券犯罪成本过低的质疑[2][18] - 刑事追责已启动,6名责任人被以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欺诈发行股票罪起诉[7][8] - 南通国资成为控股股东后仍面临公司连年亏损、商誉减值等经营压力[23][25][26] 财务造假细节 - 造假手法包括伪造工程进度确认表、发货单调节EPC项目完工进度,以及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等[15][17] - 2017-2022年虚增营收11.35亿元,其中2017-2018年分别虚增5.01亿、5.5亿元;虚增利润4.11亿元[17] - 2019-2020年虚减营收2.5亿元,虚减利润3852.77万元[17][18] - 造假导致四年亏损被披露为盈利,利润虚增比例最高达5774.38%[17][18] 公司发展历程 - 2010年作为南通首家创业板公司上市,主营工业鼓风机、离心空气压缩机[11][19] - 2016年起通过并购和承接EPC订单扩张,累计新增67.31亿元订单但资金链承压[19][20][23] - 并购上海运能形成5.94亿元商誉,后因工程停工等问题导致现金流危机[23] - 南通国资纾困后持股29.37%成为控股股东,并为公司提供2亿元借款担保[4][23] 市场影响与诉讼进展 - 2024年特别代表人诉讼启动,涉及50名以上投资者及三家券商、会计师事务所[3] - 中介机构大华所、华西证券被暂停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现已恢复[18] - 2025年公司Q1营收同比降67.76%,亏损扩大197.51%,但股价年内上涨超40%[4][26] - 行业专家认为刑事追责能强化法律威慑,保护投资者权益[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