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管家

搜索文档
超1000家保险分支机构被裁撤!平均一天5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18:33
保险分支机构裁撤现状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一周内批准撤销61家保险分支机构(45家营销服务部/15家支公司/1家电销中心)[1] - 2024年累计裁撤超1000家分支机构,平均每天5家撤离市场[1] - 头部险企动作突出:泰康人寿年内撤销超200家(占行业总量20%),中国人寿在贵州/福建等地裁撤180家,中国太保两年内累计裁撤近300家[2][3] 裁撤结构特征 - 人身险公司占比78%成主力,财产险公司占20%[5] - 按机构类型:营销服务部占比超50%,支公司占30%,其余为电销中心/中心支公司等[5] - 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三四线城市,因县域年均运营成本超百万元且"投入产出比倒挂"[6] 行业转型驱动因素 - 线上投保率从2023年73%升至2024年78%,预计未来两年线上率(72%)将首超线下率(71%)[5] - 代理人模式转型+数字化技术(远程核保/线上服务)提升替代效率,传统网点功能弱化[9] - 监管政策推动:低评级公司被限制新设网点,费用刚性要求压缩补贴空间[6] 战略调整方向 - 成本优化:关闭低效机构可使综合成本率下降0.3-0.5个百分点[6] - 资源重配:资金转向科技/产品/服务投入,如平安已建90+居家养老展厅,泰康布局44个养老社区项目[9][10] - 场景创新:设立碳中和网点/知识产权评估中心(人保),发展"保险+健康管理"等增值服务[10][11] 未来发展趋势 - 银保渠道成为新突破口,利用"一对三"限制放开实现低成本下沉市场覆盖[11] - 差异化布局:收缩低效区域同时,在经济活跃区/养老社区等场景增设新型网点[9] - 中长期重点投入数字化建设/专业队伍培养/保险+服务模式创新[11]
家变“微型养老院”,居家养老如何“可望又可及”?
36氪· 2025-05-01 11:01
中国居家养老市场现状与趋势 - 中国独居老人数量突破1.2亿,子女每周探望时间从2010年5.2小时降至2024年3.1小时,降幅超40% [1] - 当前养老体系呈"9073"格局,居家养老占比90%,但实际入住养老机构者不足1% [2] - 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22%),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占15.6%),老龄化进入加速期 [4]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国家政策明确支持居家养老,2022年国务院规划提出强化社区服务能力,发展银发经济 [5] - 预计2026年居家养老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商业养老整体规模达2000亿元 [8] - 需求端呈现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多元化需求激增 [4][10] 保险机构布局模式 - 超20家险企入局,包括中国平安"平安管家"、中国太保"百岁居"、友邦"友自在"等 [2][5][6] - 主流模式包括"保险+服务"、长护险、投资护理机构,覆盖适老化改造、健康管理等10余项服务 [5][6][7] - 中国平安覆盖85城19万客户,签约150家供应商;中国太保建立220个智慧体验中心 [6] 行业瓶颈与挑战 - 面临盈利模式不清晰、护理人员缺口550万、行业标准缺失三大核心问题 [3][17] - 护理员流失率40%-50%,服务质量标准化难度大,家庭环境差异导致服务个性化要求高 [17][18] - 服务供给碎片化,需协调医疗、家政等20余个细分领域资源,优质供应商稀缺 [11][19] 技术与生态创新 - AI应用加速,如瑞众保险引入数智人交互系统实现可视化养老方案 [9] - 平台化趋势显现,通过智慧养老平台整合分散供应商资源,实现供需匹配 [14] - 参考日本"介护预防"经验,建议建立分级认证制度及"15分钟服务圈" [20] 险企战略与盈利路径 - 大型险企凭借资金规模、医疗资源整合能力形成优势,构建"保险+养老服务"生态 [9] - 初期通过套餐服务收费(如上门护理、健康管理),长期依赖客户黏性与数据价值 [12][16] - 部分公司采用"算大账"模式,通过政府项目补偿居家养老投入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