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
搜索文档
平安前三季度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46.2%,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大增170.9%
财经网· 2025-10-28 20:11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62.64亿元,同比增长7.2% [1] - 第三季度单季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增长15.2%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28.56亿元,同比增长11.5% [1] - 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5.4% [1]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归母净资产达9,864.06亿元,分红后较年初增长6.2% [1]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为357.24亿元,同比增长46.2% [1] - 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3.3%,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9.9% [1] -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9% [1] - 银保渠道、社区金融服务及其他渠道贡献了寿险新业务价值的35.1% [1] 产品与服务发展 - 公司升级推出多款主力财富及养老类、保障类产品 [2] - 产品侧上新了具有双被保险人特色功能的"安颐尊享"分红年金产品 [2] - 产品侧推出覆盖高端、中端及基础客群的新"e生保"系列医疗险产品 [2] - 服务侧聚焦医疗健康、居家养老、高品质康养等能力建设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寿险健康管理已服务超1,600万客户 [2]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85个城市,累计近24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 [2] - 公司高品质康养社区项目已布局5个城市共计6个项目,上海项目"静安8号"已正式运营,深圳项目拟于年底前试运营 [2]
居家养老如何从“有”到“优”
经济日报· 2025-10-09 08:09
行业宏观背景与政策支持 -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3.1亿人,预计到2035年左右将突破4亿人 [1] - 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供给格局 [1] - 各地可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闲置设施改造为养老机构,并给予相关服务机构及企业税费优惠以降低运营成本 [2] 当前市场格局与服务模式 - 居家养老是目前老年人的主流选择,发展居家养老能合理配置全社会医疗资源,壮大银发经济并带动就业 [1] - 行业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如“社区+物业+养老服务”、“养老企业+老年助餐”等,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3] - 实践中各地积极落实中央部署,因地制宜发展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使老年人享受到更多优质服务 [1]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瓶颈 - 当前居家养老服务大部分聚焦于生活类服务,医养融合程度有待提升,约四分之三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慢病管理需求迫切但服务供给不足 [2] - 医疗、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在功能上较为独立,未能形成整合效应,制约服务效能 [2] - 行业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用户支付能力不足、评估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进一步发展 [2] 创新方向与发展机遇 - 引入科技手段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发展“智慧+”养老新场景,如AI体检仪等,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1][3] - 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自2016年试点以来,累计超过225万失能人员享受待遇,年人均减负约1.4万元,有效提升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并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3] - 推进养老服务职业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专业护理人才激励机制,提高薪酬待遇,畅通发展通道,以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行业 [2]
美国人的养老真相
虎嗅APP· 2025-09-28 21:25
婴儿潮一代的财富画像 - 婴儿潮一代(出生于1940年代至1960年代)在美国财富分布中占据50%的份额 [7] - 60岁以上人群在401(k)养老金账户中的平均余额约为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0万元)[17] - 纳斯达克指数从1990年的400~500点上涨至22000点,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上涨近五倍,而消费者价格指数仅上涨2~3倍 [13] 美国养老机构市场现状 - 美国养老机构主要分为三类:独立生活社区年费用约3万至4万美元,协助生活社区年费用约7万美元,护理院年费用约10万美元 [22][27] - 高端养老院需支付100万至200万美元(现金)的入会费,且每月还需支付数万美元月费,并需排队数年 [29] - 养老机构护工与老人比例低,常出现一位护工照顾10位老人的情况,而非国际标准的1:3;整栋楼四五十位老人可能仅配备一位常驻医生 [30] - 美国允许进入养老院的年龄为55岁,但实际入住中位数年龄在85岁左右 [31] 居家养老市场与服务模式 - 居家护理服务平均价格为每小时30至50美元,价格区间在20至80美元/小时,该服务为完全商业行为,无保险覆盖 [32][33] - 美国国家老龄研究所定义的“Aging in Place”核心在于家庭环境安全改造与预防性措施,如去除易滑倒设计、安装紧急呼叫技术 [44][49] - 除医疗需求外,部分老年人选择搬入公寓或养老社区的原因包括避免打理房屋院子的麻烦,以及从高房价、高房产税地区迁至低成本地区 [48] 老年群体财务状况与公共支持 - 截至2025年,每5位老人中就有1位的养老账户余额为零 [18] - 美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收入最低的20%(约1500万户家庭)没有任何资产,其中部分家庭还背负债务,该群体2020年家庭收入中位数为18,000美元 [61] - 约49.6%的60岁及以上人群(超过2700万户家庭)平均收入低于“老年指数”计算的基本生活所需水平,60%无法负担两年居家长期照护和支持服务费用 [61] - 65岁及以上人群的补充保障收入平均月支付额约为593.96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至4000元),而基于既往收入计算的普通社保福利在2024年初平均约为每月1,862美元 [62] 老年社会孤独感与社区活动 - 美国65岁以上老人中近三分之一处于独居状态,而中国该比例约为15% [52] - 社区为缓解孤独感提供免费活动,如老年大学、瑜伽课、读书会、高尔夫等,以及图书馆和社区活动中心定期举办的免费讲座与课程 [54]
破解居家养老“十难”,愉悦集团打出“居家养老四件套”组合拳
齐鲁晚报网· 2025-09-11 21:21
公司业务概况 - 愉悦集团为综合性企业集团 采用大家纺和大健康双轮驱动模式 资产规模达165亿元[3] - 公司自2017年战略转型大健康产业 构建医康养居融合生态体系 聚焦居家养老领域[3] - 公司被评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 通过产业链代表企业身份参与滨州5210N产业集群记者见面会[3] 居家养老痛点分析 - 通过大量调研将居家养老痛点归纳为十难问题 包括房多房大不适老、居家照护难家人、旧房设施不合理等具体场景[3] - 痛点涵盖医疗护理、生活设施、产品供给等多维度难题 包括久病卧床难医治、亲居保姆不懂医、看病住院难下楼等核心问题[3] - 老年用品买不到、烹饪饮食营养少、一家老小难兼顾、康复保健睡眠差等日常照护难点也被纳入痛点体系[3] 解决方案体系 - 推出居家养老四件套系统性解决方案 首项为适老环境改造服务 提供免费上门安全评估和针对性改造[3] - 改造措施包括安装扶手、防滑处理、增加照明等物理环境优化 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3] - 建立辅具到家平台 通过精准匹配和租赁专业辅具解决护理床、轮椅等设备购置难题[4] - 开发万医生健康管理生态 实现家庭医疗全面入户 通过医疗级可穿戴设备进行7x24小时生命体征监测[4] - 建立三师团队主动干预机制 实现从被动求救到主动预警的革命性转变[4] - 提供医护照护上门服务 包含双护师专业队伍直接服务和对家属保姆的培训赋能[4] - 服务目标不仅提供照护 更通过培训让照护者成为专家 提升家庭长效照护能力[4]
新闻1+1|老年人口超500万,来看北京的“养老答卷”
央视网· 2025-09-11 06:25
北京老年人口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4年底北京常住老年人口达514万 占常住人口23.5% [1] - 2024年老年人口较2023年增长19.2万人 首次突破500万 [3] - 过去五年常住老年人口年均增长1% 预计2031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3] 北京老龄化结构性特征 - 城区老年人口占比高 大部分老年人集中在城区居住 [5] - 高龄化趋势持续加剧 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69万 [7][9] - 失能失智老年群体规模不断扩大 对养老服务提出严峻挑战 [5]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 99%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2022年起重点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7] - 建立三级服务体系:区级指导中心+街道综合体+社区驿站 [7] - 已建成105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1500余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7] 高龄老人专项服务措施 - 建设3.3万张家庭养老床位 提供专业机构上门照护服务 [9] - 全市布局2666个助餐点 覆盖近90%城乡社区 [9] - 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高龄老人签订家庭医生协议 提供上门医疗包 [9]
把专业助老服务送到心坎上
苏州日报· 2025-09-07 08:10
公司业务概览 - 公司是苏州首家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市属国企,以"专业为基、温情为魂"为理念,将服务从"家门口"送到"心坎上" [1] - 公司目前设有9个居家上门服务点位,服务超过1.1万名苏州老人,月均服务工时超过4万小时,覆盖吴中、相城及高新区 [1] 服务扩张轨迹 - 服务始于2024年7月承接狮山街道项目,以高龄、独居老人为主,重点围绕"基础家政+简单照护" [2] - 2025年3月承接吴中区4个镇5个点位项目,服务对象近8000人,并在吴中区设立多个区域站点,每个站点配备1名专职站长统筹30至40名护理员 [2] - 2025年5月服务延伸至相城区三个街道,新增服务人员3000余人,形成"吴中+相城+狮山"多区域服务格局,累计服务覆盖超1.1万人 [2] 服务运营数据 - 2025年1至6月在高新区狮山街道为376户老人完成1.07万小时服务,服务响应率100% [3] - 自2025年3月在吴中区承接服务以来,已有7365人享受上门服务,覆盖率达96%,累计服务时长超11.8万小时 [3] - 在相城区3个多月为3039名老人提供服务,服务时长达3.7万小时 [3] 服务策略与差异化 - 采用"一区一策"精准适配,每进入新区域前开展细致入户调研,摸清老人年龄结构、健康状况、服务偏好,再制定针对性服务方案 [3] - 针对吴中区部分失能老人增加上门擦浴服务,针对狮山横塘街道出行不便老人联动集团专业医护人员提供"送医上门"服务 [3] - 作为国企确立"惠民优先"核心定位,用"标准化建设"与"非盈利创新"打破民营企业"逐利导向"导致的行业痛点 [5] 标准化与培训体系 - 构建常态化培训体系,2025年6月起启动助老员服务标准及技能培训系列课程,围绕"专业技能、服务意识、沟通技巧"三大核心维度 [5] - 培训采用"理论+实操"模式,例如在相城区黄桥社区培训教室,40余名助老员反复练习助浴流程等规范动作 [5] - 公司加速推进居家上门服务标准化服务流程的制定,让"专业"成为服务的"硬底色" [5] 服务案例与人文关怀 - 服务案例包括为东山镇肩周炎老人提供上门电疗与关节松动训练,经过1个月定期服务老人手臂恢复活动能力 [6] - 在狮山横塘街道为受伤老人联动专业医护人员"送医上门",清洁伤口、指导照护 [6] - 开展"主动惠民"行动,如夏季为贫困、孤寡老人送上"清凉礼盒",在社区发起"爱脑行动"为老人做认知障碍筛查 [6] 未来发展规划 - 规模上计划2025年底前进入苏州工业园区、姑苏区等区域,将服务人群提升至2万人 [8] - 服务上除了加快制定标准化流程,还将联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将手工制作、健康讲座等活动"搬进"老人家中 [8] - 将深入挖掘老人需求,探索开发"陪诊就医"、"智慧监护"等创新服务,靶向解决高龄群体日常生活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8]
中国平安上半年净利润680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8-28 01:1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7亿元 [1] - 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95元,同比增长2.2% [1]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 - 新业务价值达223.35亿元,同比大增39.8% [1] - 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 [1] -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同比增长168.6% [1] - 银保渠道、社区金融及其他渠道贡献寿险新业务价值的33.9% [1] 渠道建设与客户经营 - 社区金融服务渠道在198个城市铺设301个网点,精英队伍近3万人 [1] - 存续客户全缴次继续率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1] - 2025年上半年新增客户1571万,同比增长12.9% [2] - 5年及以上客户占比73.8%,较年初提升1.6个百分点,客户留存率达94.6% [2] 战略布局与服务生态 - 产品侧聚焦养老储备、财富管理、保险保障三大领域 [2] - 服务侧布局医疗健康、居家养老及高端养老能力建设 [2] - 寿险健康管理服务超1300万客户 [2] -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85个城市,近21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 [2] - 高品质康养社区布局5个城市6个项目,上海项目于7月试运营 [2] 资金运用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6.2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2% [3]
中国平安上半年归母营运利润同比增3.7%,中期分红每股0.95元
第一财经· 2025-08-26 19:5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680.47亿元,同比下滑8.8% [1] - 归属母公司股东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 [1] - 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95元,同比增长2.2% [1] 客户经营数据 - 新增客户1571万人,同比增长12.9% [1] - 5年及以上客户占比73.8%,较年初提升1.6个百分点 [1] - 持有4个及以上合同客户占比26.6%,较年初提升1.0个百分点 [1] - 长客龄客户留存率94.6%,多产品客户留存率达97.8% [1]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 - 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同比大增39.8% [1] - 13个月保单继续率96.9%,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1] - 25个月保单继续率95.0%,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 [1] - 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 [2] 渠道发展成效 -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59.72亿元,同比增长168.6% [2] - 银保等渠道贡献寿险新业务价值33.9% [2] - 社区金融服务渠道存续客户全缴次继续率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2] 健康与养老服务布局 - 寿险健康管理服务超1300万客户 [2] -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85个城市,近21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 [2] - 康养社区项目布局5个城市6个项目,上海项目于7月试运营 [2] 财产保险业务 - 原保险保费收入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 [2] - 保险服务收入1656.61亿元,同比增长2.3% [2] - 综合成本率95.2%,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2] 资产管理业务 - 资产管理业务归属母公司股东营运利润27.23亿元,同比增长110.1% [3] - 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6.2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2% [3] - 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3]
国脉科技: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4.39%
新浪财经· 2025-08-21 19:04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1.7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增长94.39% [1]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元(含税) [1] 战略业务进展 - 首个模拟居家养老的身联网社区"国脉大学养老"开始推广 [1] - 与公司推出的居家养老AI智能体形成协同生态 [1] 投资者回报 - 通过大幅提高分红比例和频次等举措提升投资者回报 [1]
科技如何重塑“在家养老”一场与时间、误解和尊严的赛跑
金融时报· 2025-08-20 11:17
居家养老行业现状 -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1亿人 占总人口22.0% 且90%以上家庭选择居家养老[1] - 老年人面临摔倒等居家风险 存在无人兜底的照护困境 典型案例显示独居老人摔倒后无人救助[1] - 行业呈现供给能力不足与普惠服务难以覆盖的矛盾 月收入超1万元老年人占比不足5%[17] 科技赋能解决方案 - 智能监测设备包括卫生间紧急呼叫装置 床头呼叫终端 客厅人体红外感应器 覆盖90%以上居家风险场景[12] - 毫米波雷达技术通过轮廓变化监测异常动作 避免隐私顾虑 解决误报问题需10个月测试周期[10] - 平安开发"三位一体"服务架构 整合环境 行为 体征监测 智能管家 生活管家 医生管家协同服务[10] - 动态评估系统"摩天轮"从十大场景追踪老人状态 北京雪天防滑提醒使跌倒求助量下降40%[11] 服务模式创新 - 大家保险采用"1+N"服务模式 1名驻家护理员配合医生 护士等专业团队形成全方位照护[13] - 平安建立"子女下单-平台派单-护工上门-满意度评价"闭环流程 石家庄试点医疗客单价150-300元[20] - 行业构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通过线上智护与线下服务结合实现本地化落地[14] 市场参与主体 - 超过20家保险公司布局居家养老 包括中国平安 大家保险 中国太保等[15] - 平安覆盖85城 近200家供应商 19万客户获服务资格 大家保险在14城布局16个社区[15] - 中国太保"百岁居"项目落地127城线下体验中心[15] 行业发展挑战 - 老年人存在"不服老"心理抗拒智能设备 平安试点初期设备接受度仅30%[6] - 护工短缺且专业化不足 流动性高 医疗类服务依赖民营机构[17] - 区域差异性显著 城市关注健康监测 农村侧重基础保障 方言影响服务效率[18] - 设备维护成本高 深圳某社区免费设备半年后存活率不足30%[17] 破局路径探索 - 通过适老化体验提升接受度 黄山旅居基地体验后设备接受度从30%提升至72%[8] - 平安联合北大医疗开发标准化培训课程 拆解照护技能为标准化动作[16] - 借鉴电商下沉路径 先建立中高端标准再剥离冗余成本 通过规模效应降低价格[19] - 石家庄试点整合医疗资源 提供上门换药等刚需服务 医疗订单占比持续提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