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优势成长

搜索文档
扎心了!40只主动权益基金成立至今惨遭腰斩,广发基金6只居首
搜狐财经· 2025-08-25 08:55
A股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22日上证指数收涨逾1%至3825.76点,为近十年来首次站上3800点,沪、深、京三市全天总成交额达2.58万亿元 [2] - 自二季度以来A股市场持续反弹,相对4月7日低点,上证指数大涨近14% [2] - 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和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初至今分别大涨24.96%和24.72%,仅次于万得QDII混合型基金指数的27.12% [2]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 - 年内净值增长率翻倍的主动权益基金共计22只,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C、中银港股通医药A/C等 [2]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和C今年净值增长率分别高达130.76%和129.97% [2] - 部分翻倍基金为发起式基金且成立不足一年,如华安医药生物A/C和中航优选领航A/C成立仅8个月,净值增长率分别达113.64%/113.04%和101.15%/100.36% [3] 基金业绩分化 - 截至2025年8月22日,40只主动权益基金自成立以来净值累计跌幅超50%,分属24家基金管理人 [3][4] - 广发基金为前十大基金公司中唯一上榜者,旗下6只产品净值跌幅超50% [5] - 11家管理人各有2只基金净值腰斩,包括创金合信碳中和A/C、东方品质消费A/C等 [5] 长期业绩表现 - 太平灵活配置成立超十年(2015年2月10日),自成立以来净值回报为-56.50%,同类排名垫底(329/329) [6][8][9] - 该基金在2016-2024年九个年度中六个年度亏损,2025年净值回报仅1.64%,同类排名2129/2307 [8] - 摩根整合驱动A自2015年成立以来累计净值回报-54.04%,同类排名倒数第三(389/391) [9] 广发基金个案分析 - 广发基金旗下6只净值腰斩产品均成立于2021年1月至2月,包括广发诚享A/C、广发优势成长A/C等 [11] - 郑澄然管理的广发兴诚A/C和广发诚享A/C发行规模分别达119.54亿元和79.23亿元 [11] - 郑澄然在管8只产品中6只为新发基金,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A任职回报-47.95%,同类排名3012/3029 [14] - 广发基金2021年新发基金67只募资近2100亿元,2024年新发规模降至221.20亿元,2025年进一步降至138.83亿元 [13] 行业现象与影响 - 40只净值腰斩基金中55%成立于2021年牛市高峰期 [11] - 广发基金"造星运动"、赛道押注及风控缺失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16] - 部分产品如广发优势成长A/C单位净值仅0.4849元和0.4762元,累计回报低于-51% [16]
嘉实转战广发首年交卷:苏文杰在管规模直逼60亿,旗下四基金齐涨,广发优势成长近三月涨17%
新浪基金· 2025-08-13 16:00
基金经理行业流动情况 - 年内1630余只基金(A类)发生基金经理变更,新聘超610人,离任逾920人 [1] - 全市场基金经理总数达4065位,较年初新增111位 [3] - 尽管部分知名基金经理选择"奔私",但这场流动潮在业内并未被视为消极信号 [1] 苏文杰职业背景与业绩表现 - 苏文杰职业生涯始于天相投顾研究员,后历任中银证券研究员、嘉实基金研究员及基金经理 [5] - 在嘉实管理嘉实资源精选超三年期间年化回报达19.92%,位列全市场同类基金前6% [5] - 管理的嘉实碳中和主题跻身同类前2%,验证了其周期与资源领域的投资能力 [5] 苏文杰在广发基金的管理情况 - 2024年4月加入广发基金,10月底开始接管产品,当前管理总规模达58.35亿元 [4] - 管理四只基金:广发优势成长、广发聚丰A、广发资源优选A及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A [4] - 广发优势成长任期回报20.97%,广发聚丰A任期回报17.09% [4] - 广发资源优选A任期回报7.35%,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A任期回报8.10% [4] 基金经理变更业绩对比 - 邱璟旻2021年至2024年任职广发优势成长A期间回报为-61.28% [6] - 苏文杰接手广发优势成长A近一年斩获20.97%的正收益 [6] 投资策略与持仓配置 - 前十大重仓股聚焦洛阳钼业、万华化学、山东黄金等资源及化工龙头 [7] - 二季度受关税战扰动减仓,但后续将仓位恢复至80%-90%区间 [7] - 重点配置有色、军工、化工及新能源行业,并根据风险收益比动态调节 [7] - 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股票市值38.87%,占基金净值35.11% [8] - 采用"守正出奇"选股逻辑:优先配置成长性阿尔法公司,辅以适度贝塔标的 [8] 后市观点与行业趋势 - 判断逆全球化进程将持续推升上游商品价格 [9] - 2025年中国经济复苏进程中,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值得期待 [9] - 特别关注反内卷政策扩散带来的行业机遇 [9] - 具备成熟方法论与历史业绩背书的基金经理正成为资金流向的关键坐标 [9] - 58亿管理规模的快速累积反映出市场对穿越周期投资框架的信任投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