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酒店
搜索文档
推动扩大服务消费 17项政策促住宿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商报· 2025-10-19 23:40
政策核心目标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从六大方面提出17项具体政策,旨在推动住宿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目标包括加强行业品牌建设、推动业态场景创新、智慧化转型、绿色化发展,并提升涉外接待能力 [1] - 政策旨在解决行业自主品牌建设不足、同质化竞争突出、绿色化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短板 [3] 品牌建设与主体培育 - 引导住宿经营主体通过连锁经营、集团化发展、特许经营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 [1] - 培育一批中高端酒店品牌和民宿品牌,并打造国际知名住宿业品牌企业 [1] - 鼓励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国潮品牌,并支持品牌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设立研发中心 [1] 业态创新与产业融合 - 鼓励发展文化主题酒店、康养酒店、度假酒店、乡村酒店、特色民宿及电竞酒店、集装箱酒店等多元及创新业态 [2] - 推动住宿与文娱、旅游、健康、教育等产业融合,打造亲子旅行、康养旅居等主题客房 [2] - 支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艺演出、体育赛事、旅游景区等合作打造特色住宿场景 [2] 智慧化与数字化转型 - 引导住宿经营主体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和智慧决策 [2] - 推动“人工智能+酒店”建设,扩大虚拟显示选房、智能语音控制、无接触机器人等服务供给 [2] 土地与金融要素支撑 - 支持地方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安排大型酒店项目,鼓励在文旅商业集聚区预留旅馆用地 [3] - 支持利用存量空间发展住宿业项目,并支持农村地区盘活存量住房资源发展旅游民宿 [3] - 鼓励住宿经营主体数据与金融机构对接,支持创新开发适应行业特点的融资和保险产品 [3]
九部门发文,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
选股宝· 2025-10-19 22:42
政策指导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7项具体措施,涵盖培育经营主体、扩大品质供给、加快绿色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推动改造升级、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业态场景创新、加快智慧化转型、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 [1]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我国住宿产业正处于结构性升级的关键阶段,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消费升级共同驱动行业向高品质、智能化、可持续方向转型 [1] - 2030年我国住宿业市场规模预计达15.5万亿元 [2] 技术驱动与效率提升 - 智能化渗透住宿业全链条,目前AI客服覆盖80%酒店,降低人力成本20% [1] 新兴业态与消费偏好 - 消费升级催生结构性机遇,电竞酒店、康养酒店年增速达37% [1] - 亲子研学、银发经济主题酒店非房收入占比达35% [1] - 消费偏好转变,Z世代占预订量62%,追求"社交货币"如非遗体验和打卡场景 [1] 相关公司 - A股相关概念股包括君亭酒店、首旅酒店等 [3]
带娃住店有托管、老人入住更方便!住宿业新政细化服务 满足差异化需求
央视网· 2025-10-18 12:14
行业政策核心观点 - 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7项具体举措 旨在解决行业自主品牌建设不足 同质化竞争突出 绿色化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 支持和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 [1] 经营主体培育 - 提出培育一批中高端酒店品牌和民宿品牌 打造国际知名住宿业品牌企业 [1] 绿色发展 - 鼓励地方和行业协会贯彻实施绿色饭店 星级旅游饭店国家标准 对订购绿色饭店的消费者给予积分奖励和消费折扣 [3] 发展环境优化 - 引导住宿平台企业优化定价体系和收费模式 合理确定费率水平 [3] 品质供给扩大 - 提出打造文化主题酒店 康养酒店等多元业态 有序发展集装箱酒店等创新业态 [4] - 鼓励打造无障碍客房 开展适老化设施升级 提供儿童托管 营养配餐等服务 满足“一老一小”旅行住宿需求 [4] - 鼓励符合条件的住宿经营主体参与“青年驿站”服务 为高校毕业生跨地区求职提供优惠便利的住宿服务 [4] 要素支撑强化 - 鼓励在文旅 商业集聚区预留旅馆用地发展住宿业项目 [5] - 支持地方利用存量空间发展住宿业项目 支持农村地区盘活存量住房等资源发展旅游民宿 [5]
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 银发经济业态转型加速
中国经营报· 2025-04-29 20:10
银发经济规模与趋势 - 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即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银发地产作为核心支柱产业正从单一养老功能向满足多元需求转型 [3] - 银发经济被定位为改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性问题和解决消费不足周期性问题的关键着眼点,需通过机制体制设计实现自我循环 [3] - 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仅40%,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住房投资挤占消费空间,保障性住房不足制约消费支出 [5][6] 银发人居业态与挑战 - 银发人居涵盖居家养老、公寓养老、社区养老、旅居养老四大业态,居家养老为主流形态但需适老化改造 [4][5] - 公寓养老面临商办空置改造难题,需资金与政策协同;社区养老需整合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多方力量 [5] - 当前住房多为普通住宅,适老化改造需明确重点并加大资金投入,北京77%老年人居住在1998年前建成的住宅中 [5][7] 区域发展与企业实践 - 上海老龄化率达26.5%(约670万人),北京老龄化住宅改造需求突出,两地正积极探索银发人居解决方案 [7] - 绿地康养在上海青浦区布局CCRC社区及康养酒店,依托交通优势与国药合作提供疾病早期筛查服务 [8] - 北京寿山福海集团构建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研发标准化智慧养老系统,聚焦医养结合与中式孝道文化 [9][10] 行业需求与创新方向 - 老年人偏好新房或次新房,要求户型设计可变以支持全生命周期调整,鼓励代际就近居住 [8] - 行业需解决专业化人才短缺问题,通过职业化培养体系覆盖经营层、管理层、执行层需求 [9] - 养老服务需融合医疗、护理、餐饮等模块,以身心健康度、生活满意度、情感连接度为核心指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