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制器(MCU)

搜索文档
摩根士丹利: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的三大投资主题
摩根· 2025-06-23 10: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观点为In-Line,即分析师预计行业覆盖范围在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增长超其他地区且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汽车芯片企业重要性提升,预计其增长将超全球同行 [23] - 确立中国汽车芯片供应链三个关键投资主题,分别为功率分立器件、ADAS和MCU [23][24]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约21%,总出口预计同比增长15%,但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基本持平 [6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概要 - 重新评估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现状,找出未来3 - 5年投资机会 [23] - 看好功率分立器件、ADAS和MCU三个投资主题,分别阐述看好理由 [24] 大趋势 - 纯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和内容量增长,预计到2030年产量近增至目前三倍,渗透率约29%,中国2030年渗透率将达42%,汽车智能化使芯片需求增加,本土公司增速或领先 [27] - 智能手机制造商涉足汽车业务,预计本土自动驾驶SoC提供商等将受益于智能化趋势 [28] - 多数功率半导体公司“中国本土化”战略处早期,本土公司为占份额愿牺牲盈利,若下游有降成本需求,本土公司或扩大份额 [28] 背景 - 2024年中国汽车购买量占全球27%,纯电动汽车消费占56%,每年消费约220亿美元汽车芯片零部件,大中华区厂商供应量占比不足5%,自给率仅15% [37] - 五类框架显示功率分立器件、MCU、ADAS SoC有机会,用五个指标衡量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38] 汽车芯片不同领域情况 - 功率分立器件:中国企业在IGBT和SiC衬底有进展,MOSFET和SiC器件机会多,自给率从2023年12%增至2024年22%,2024年IGBT自给率达54%,预计2027年SiC器件占全球份额18% [40] - MCU:自给率低,2024年仅3%,看好兆易创新等龙头公司凭借产品组合和生态系统支持抓住机会 [41] - ADAS SoC及外围芯片:预计ADAS SoC复合年增长率最高,但本土先进制程产能受限,CIS自给率超100%,车载摄像头数量预计增加 [42] 汽车芯片周期 - 预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需求略增3%,新能源汽车增长21%,汽车OEM库存接近历史平均,供应商和芯片供应商库存仍高,下半年或继续去库存 [51] 全球汽车芯片客户持续去库存 - 2024 - 25年汽车芯片供应链去库存,因交货时间短、经营环境疲软和利率上升,供应商消化库存 [52] - 模拟/MCU供应商库存为新“安全库存”,当前交货时间和利率情况无法激励囤积库存 [55] 2025年中国汽车需求 - 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90万辆,占乘用车销量53%,同比增长约21%,受直插混动汽车销量增长推动,总出口同比增长15%,新兴市场出口是关键动力 [63] 催化剂和关键事件 - 2025年多家车企有新车型推出,如吉利银河A7、比亚迪海狮06等 [68] 选股策略 - 上调华润微电子评级至平配,看好扬杰科技、斯达半导体和天岳先进在功率器件国产化趋势下的表现 [5] - 重申对地平线、世芯电子和韦尔股份在ADAS领域的超配评级 [5] - 看好兆易创新在MCU领域的表现,看好瑞昱在汽车以太网方面的表现 [5] - 全球范围内,重申对英飞凌、瑞萨电子和恩智浦的超配评级,安森美半导体和平配评级,对德州仪器保持低配评级 [5]
印度半导体,找上欧洲巨头
半导体芯闻· 2025-05-06 19:08
塔塔电子与恩智浦半导体合作 - 印度塔塔电子公司正与荷兰芯片巨头恩智浦半导体洽谈代工合作 可能成为其供应商 [1] - 塔塔集团在古吉拉特邦建设晶圆厂 生产电源管理IC、显示驱动器和微控制器 预计2026年投产 [1] - 塔塔电子与恩智浦的合作模式可能类似其与ADI公司的合作 后者已签署谅解备忘录探索印度半导体制造机会 [1] 塔塔集团半导体布局 - 塔塔电子计划在2026年第一家工厂投产后 再建造两家半导体工厂 [1] - 塔塔集团处于有利地位 有望从全球设备制造业外流趋势中获益 [1] 潜在客户与合作 - 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可能成为塔塔芯片的客户 [2] -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计划与印度总理莫迪会面 讨论在印度投资20亿至3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制造 [2] 行业趋势 - 轻晶圆厂芯片公司呈现地域化制造趋势 塔塔电子顺应这一发展方向 [1]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3 10:05
半导体行业经济利润增长 - 半导体行业经济利润从2000-2009年的380亿美元增长到2010-2019年的4500亿美元 [1] - 2020-2024年行业创造的经济利润达4730亿美元,超过前十年总和 [3][6] - 行业经济利润率排名从2000-2004年的第15位跃升至2020-2024年的第3位 [3] 行业价值创造集中化 - 2024年前5%的公司创造了1470亿美元经济利润,中间90%仅50亿美元,后5%亏损370亿美元 [6] - 2023-2024年行业前5%企业(英伟达、台积电等)分别创造1210亿和1590亿美元经济价值 [6] - 疫情后90%企业的平均经济价值从2021年1.3亿美元降至2024年1700万美元以下 [9] 行业复苏分化现象 - 剔除英伟达后行业复苏轨迹与2000年低迷后的漫长复苏相似 [12] - 供应商库存水平(不含英伟达)达69%,比包含英伟达的58%高出11个百分点 [15] - OEM/ODM/EMS库存占比从2022Q1的40%升至49%,供应商从55%升至75% [15] 中国市场扩张影响 - 中国大陆在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份额从2010年6%增至2024年38% [18][22] - 中国本土半导体企业2010-2019年增长率达21%,2019-2023年(除海思)保持9-10% [22] - 2023年全球60%新注册电动汽车来自中国 [23] 人工智能驱动增长 - 2019-2023年AI相关半导体板块CAGR达21%,非AI领域仅6-9% [24] - 预计到2030年Gen AI将为半导体行业额外贡献3000亿美元营收 [24] - AI相关公司未来增长率可能达18-29%,内存领域达17-23% [24][27] 行业转型方向 - 需通过垂直扩张、业务重组和产品组合优化寻找新增长点 [27] - 部署AI可提升产品开发、制造等环节生产力并缩短上市时间 [28] - 需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应对地缘政治和供应链挑战 [27][28]
MCU,新王登场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08 09:36
文章核心观点 英飞凌在微控制器市场和汽车半导体领域取得领先地位,通过收购Marvell汽车以太网业务巩固MCU业务,并大力下注RISC - V以争取未来MCU市场更多筹码 [1][3][10] 分组1:英飞凌在微控制器市场的地位 - 英飞凌在全球微控制器市场占据第一位置,2024年市场份额增至21.3%(2023年为17.8%),同比增长率3.5个百分点在竞争对手中位居前列 [1] - 自2015年以来,英飞凌微控制器业务平均每年增长13.0%,而整体市场每年仅增长4.0%;2023年首次攀升至汽车微控制器市场全球第一 [1] 分组2:英飞凌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的表现 - 2024年英飞凌在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份额为13.5%;在欧洲以14.1%份额攀升至榜首,在北美成为第二大市场参与者,份额为10.4% [3] - 英飞凌在汽车半导体最大市场中国(份额13.9%)和韩国(份额17.7%)保持领先,在日本以13.2%份额稳居第二;2024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为684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1.2% [3] - 英飞凌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汽车半导体领域领军企业,有史以来首次跻身各地区前两名汽车半导体公司之列 [4] - TechInsights连续五次确认英飞凌领先地位,微控制器是成功功臣;英飞凌汽车微控制器市场份额增加3.6个百分点达32.0%,领先第二名2.7个百分点,而该市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2% [5] 分组3:收购Marvell汽车以太网业务 - 英飞凌宣布以25亿美元现金收购Marvell Technology汽车以太网业务,交易需获监管部门批准,预计2025年内完成 [6][8] - Marvell汽车以太网业务客户包括50多家汽车制造商,有2030年前约40亿美元设计订单,预计2025日历年创造2.25亿 - 2.5亿美元收入,毛利率约60% [7] - 收购旨在补充和扩展英飞凌市场领先的微控制器业务,加速软件定义汽车系统能力建设,巩固其在微控制器领域领先地位 [6][7] 分组4:英飞凌下注RISC - V - 英飞凌将推出基于RISC - V的全新汽车微控制器系列,扩展现有AURIX产品组合,致力于让RISC - V成为汽车开放标准 [10] - 通过合资企业Quintauris,英飞凌等公司加速基于RISC - V产品工业化;Quintauris推出RT - Europa,是首个为实时、安全关键型汽车应用量身定制的RISC - V配置文件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