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制器(MCU)

搜索文档
摩根士丹利: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的三大投资主题
摩根· 2025-06-23 10: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观点为In-Line,即分析师预计行业覆盖范围在未来12 - 18个月的表现与相关广泛市场基准一致 [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增长超其他地区且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汽车芯片企业重要性提升,预计其增长将超全球同行 [23] - 确立中国汽车芯片供应链三个关键投资主题,分别为功率分立器件、ADAS和MCU [23][24]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约21%,总出口预计同比增长15%,但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基本持平 [6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概要 - 重新评估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现状,找出未来3 - 5年投资机会 [23] - 看好功率分立器件、ADAS和MCU三个投资主题,分别阐述看好理由 [24] 大趋势 - 纯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和内容量增长,预计到2030年产量近增至目前三倍,渗透率约29%,中国2030年渗透率将达42%,汽车智能化使芯片需求增加,本土公司增速或领先 [27] - 智能手机制造商涉足汽车业务,预计本土自动驾驶SoC提供商等将受益于智能化趋势 [28] - 多数功率半导体公司“中国本土化”战略处早期,本土公司为占份额愿牺牲盈利,若下游有降成本需求,本土公司或扩大份额 [28] 背景 - 2024年中国汽车购买量占全球27%,纯电动汽车消费占56%,每年消费约220亿美元汽车芯片零部件,大中华区厂商供应量占比不足5%,自给率仅15% [37] - 五类框架显示功率分立器件、MCU、ADAS SoC有机会,用五个指标衡量细分市场投资机会 [38] 汽车芯片不同领域情况 - 功率分立器件:中国企业在IGBT和SiC衬底有进展,MOSFET和SiC器件机会多,自给率从2023年12%增至2024年22%,2024年IGBT自给率达54%,预计2027年SiC器件占全球份额18% [40] - MCU:自给率低,2024年仅3%,看好兆易创新等龙头公司凭借产品组合和生态系统支持抓住机会 [41] - ADAS SoC及外围芯片:预计ADAS SoC复合年增长率最高,但本土先进制程产能受限,CIS自给率超100%,车载摄像头数量预计增加 [42] 汽车芯片周期 - 预计2025年中国乘用车需求略增3%,新能源汽车增长21%,汽车OEM库存接近历史平均,供应商和芯片供应商库存仍高,下半年或继续去库存 [51] 全球汽车芯片客户持续去库存 - 2024 - 25年汽车芯片供应链去库存,因交货时间短、经营环境疲软和利率上升,供应商消化库存 [52] - 模拟/MCU供应商库存为新“安全库存”,当前交货时间和利率情况无法激励囤积库存 [55] 2025年中国汽车需求 - 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490万辆,占乘用车销量53%,同比增长约21%,受直插混动汽车销量增长推动,总出口同比增长15%,新兴市场出口是关键动力 [63] 催化剂和关键事件 - 2025年多家车企有新车型推出,如吉利银河A7、比亚迪海狮06等 [68] 选股策略 - 上调华润微电子评级至平配,看好扬杰科技、斯达半导体和天岳先进在功率器件国产化趋势下的表现 [5] - 重申对地平线、世芯电子和韦尔股份在ADAS领域的超配评级 [5] - 看好兆易创新在MCU领域的表现,看好瑞昱在汽车以太网方面的表现 [5] - 全球范围内,重申对英飞凌、瑞萨电子和恩智浦的超配评级,安森美半导体和平配评级,对德州仪器保持低配评级 [5]
工业、汽车芯片市场,出现复苏信号
36氪· 2025-05-09 19:36
功率芯片大厂在2024年全面掉出了全球排名前十的阵营。根据Gartner的数据,美光和联发科的高成长,在2024年的统计中成功替代德州仪器、意法半导 体,上榜全球TOP10。 全球排名变动的背后,是汽车和工业市场销售疲软导致。然而,最近不少信号都在暗示:下半年汽车、工业领域半导体都会复苏。 TI发布了最新的第二季度财报,TI CEO哈维夫·伊兰(Haviv Ilan)说到:"越来越多的证据和信号表明,所有渠道、所有地区的工业市场都正在复苏。" 无独有偶,意法半导体也表达了类似的信号。意法半导体在发布财报后表示,公司对未来的营运状况持乐观态度,认为"谷底已过"。 01四大巨头,财报飘绿 我们来分别看一下,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和瑞萨,这四大巨头的财报数据。 德州仪器第一季度营收达到了40.7亿美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11.8亿美元。除了个人电子产品出现季节性的下滑,其他细分市场都实现了环比增长。 模拟芯片业务是主要驱动力,营收达到3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营业利润12.06亿美元,同比增长20%。模拟芯片的强劲表现,是因为汽车、工业和通 信设备等领域的增长。 模拟、MEMS与传感器板块收入10. ...
印度半导体,找上欧洲巨头
半导体芯闻· 2025-05-06 19:08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本文编译自eenewseurope ,谢谢 。 据《经济时报》报道,印度塔塔电子公司正在与恩智浦半导体洽谈成为这家荷兰芯片巨头的代工供 应商。 塔塔集团正在古吉拉特邦建设一座晶圆厂,并在阿萨姆邦建设一座封装厂,该项目在台湾PSMC的 支持下于2024年3月动工。芯片制造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 位于古吉拉特邦多莱拉的晶圆厂主要生产电源管理IC、显示驱动器和微控制器(MCU)。据匿名 消息人士透露,恩智浦正在研究哪些产品可以落户这家印度晶圆厂。 推荐阅读 塔塔电子与恩智浦半导体之间的交易可能类似于塔塔已同意与ADI公司进行的合作。ADI公司已与 塔塔电子、塔塔汽车和Tejas Networks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以探索在印度发展半导体制造的机 会。 据此前报道,塔塔电子还计划在第一家工厂于 2026 年投产后再建造两家工厂。 这些交易体现了轻晶圆厂芯片公司日益增长的趋势,即针对不同地域市场进行本地制造。与此同 时,塔塔电子及其母公司——钢铁和软件业务集团塔塔集团——处于有利地位,有望从设备制造业 的外流中获益。 随着世界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也随之增 ...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03 10:05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来自 Source:编译自麦肯锡,谢谢。 半导体行业的经济利润增长(即该行业公司产生的收益超过其资本成本的比例)一直强劲。相对于平均经济利润率排 名前30的其他行业,半导体行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从2000-2004年的第15位跃升至2016-2020年的第4位 ,再到2020-24 年的第3位。 麦肯锡分析显示,半导体行业在其第一个十年创造了相对温和的经济利润,约为38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英特 尔。除英特尔外,其他行业参与者的经济利润微乎其微甚至为负。在第二个十年,这个日趋成熟的行业经历了显著整 合,并扩大了代工模式;智能手机等新技术的出现,为计算机以外的领域开辟了新的增长途径。因此,盈利能力大幅 提升,2010年至2019年期间,该行业创造了4500亿美元的经济利润。 2020 年至 2024 年间,该行业创造的总经济利润价值为 4,730 亿美元,超过了之前整个十年创造的利润(图 1)。 2020 年至 2024 年,半导体行业创造的经济利润将超过前十年 经济利润的飙升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半导体在汽车、工业等市场的新应用。此外,疫情导致 ...
MCU,新王登场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08 09:36
文章核心观点 英飞凌在微控制器市场和汽车半导体领域取得领先地位,通过收购Marvell汽车以太网业务巩固MCU业务,并大力下注RISC - V以争取未来MCU市场更多筹码 [1][3][10] 分组1:英飞凌在微控制器市场的地位 - 英飞凌在全球微控制器市场占据第一位置,2024年市场份额增至21.3%(2023年为17.8%),同比增长率3.5个百分点在竞争对手中位居前列 [1] - 自2015年以来,英飞凌微控制器业务平均每年增长13.0%,而整体市场每年仅增长4.0%;2023年首次攀升至汽车微控制器市场全球第一 [1] 分组2:英飞凌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的表现 - 2024年英飞凌在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份额为13.5%;在欧洲以14.1%份额攀升至榜首,在北美成为第二大市场参与者,份额为10.4% [3] - 英飞凌在汽车半导体最大市场中国(份额13.9%)和韩国(份额17.7%)保持领先,在日本以13.2%份额稳居第二;2024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为684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1.2% [3] - 英飞凌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汽车半导体领域领军企业,有史以来首次跻身各地区前两名汽车半导体公司之列 [4] - TechInsights连续五次确认英飞凌领先地位,微控制器是成功功臣;英飞凌汽车微控制器市场份额增加3.6个百分点达32.0%,领先第二名2.7个百分点,而该市场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2% [5] 分组3:收购Marvell汽车以太网业务 - 英飞凌宣布以25亿美元现金收购Marvell Technology汽车以太网业务,交易需获监管部门批准,预计2025年内完成 [6][8] - Marvell汽车以太网业务客户包括50多家汽车制造商,有2030年前约40亿美元设计订单,预计2025日历年创造2.25亿 - 2.5亿美元收入,毛利率约60% [7] - 收购旨在补充和扩展英飞凌市场领先的微控制器业务,加速软件定义汽车系统能力建设,巩固其在微控制器领域领先地位 [6][7] 分组4:英飞凌下注RISC - V - 英飞凌将推出基于RISC - V的全新汽车微控制器系列,扩展现有AURIX产品组合,致力于让RISC - V成为汽车开放标准 [10] - 通过合资企业Quintauris,英飞凌等公司加速基于RISC - V产品工业化;Quintauris推出RT - Europa,是首个为实时、安全关键型汽车应用量身定制的RISC - V配置文件 [10][11]
电子产业四大猜想?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带你一站了解政策、技术、市场的多维破局
半导体芯闻· 2025-03-31 18:04
全球电子半导体产业现状 - 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 在人工智能、消费电子与电动汽车需求推动下实现明显增长 [1] - 市场需求呈现结构性分化 AI芯片与HBM存储需求火爆 汽车与工业市场处于去库存阶段 手机与消费电子已完成去库存周期 芯片价格修复至供需平衡 [1] 猜想一:消费电子补贴政策影响 - "国补"政策首次覆盖手机、平板、智能手表三类数码产品 单件补贴比例达销售价格15% 上限500元/件 [2] - 政策实施一个月内全国超2671万名消费者申请补贴 极海半导体、纳芯微电子等企业推出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 [3] 猜想二:智能驾驶供应链变革 - 2024年汽车半导体整体下滑2%-14% 但智驾芯片厂商高通、英伟达分别实现63%和55%营收增长 [5][6] - 比亚迪宣布2025年全系新车标配智驾功能 推动10万元以下车型普及 将引发行业跟进并重塑供应链价值 [5] - 英飞凌提供自动驾驶E/E架构解决方案 兆易创新GD32A系列车规芯片满足电气化需求 [8] 猜想三: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展 -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 多家制造商计划2025年实现数百至数千台量产 [9][12] - 摩根士丹利调研显示 运动控制技术进展迅速 但算法与硬件仍需改进才能实现实际应用 [9][12] 猜想四:新型储能产业链发展 -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同比增长130% 达7376万千瓦 锂电之外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技术取得突破 [13] - 行业面临投资回报周期长、安全风险等挑战 三安半导体等企业推出功率器件解决方案 [13][14] 2025年产业趋势展望 - 需求结构调整:AI芯片、HBM存储、车规半导体高增长 消费电子回暖 工业市场持续去库存 [14] - 供应链强化:国产车规MCU、碳化硅器件实现量产 长三角/珠三角集群效应凸显 [14] - 应用场景拓展: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 智能驾驶渗透率突破25% 储能成为电力系统标配 [14]
安意法8英寸SiC晶圆合资厂正式通线,全链构筑中国SiC产业头雁效应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3 09:06
2月27日,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以下简称ST)和三安光电共同宣布,双方在重 庆设立的8英寸碳化硅晶圆合资制造厂(即"安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意法)现已正 式通线。 安意法合资厂自2023年9月开工以来,在过去一年多里,建设也按照原计划稳步推进:2024年11月 底达到"点亮"条件,2025年2月27日贯通(通线)。按照预期规划,该合资厂将在2025年第四季度 投产,预计2028年达产,届时将能更好地满足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工业电源和能源等应用需求。 更重要的是,其前瞻性的布局,让ST能够给中国当地的客户提供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SiC器件选 择。 因为发展原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SiC都是六英寸,但因为在有限面积切割的die数量有限,这就 让SiC的成本相对较高。于是,和硅器件一样,行业近年来正在往大尺寸晶圆发展。八英寸SiC就成 为了业内的共识选择。 2023年6月,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进下,重庆三安意法半导体碳化硅项目签约落户西部科学城 重庆高新区西永微电园。据介绍,该项目除了包括8英寸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合资制造厂安意法 半导体有限公司外,还有由三安独立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