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元系列

搜索文档
股价逼近茅台,寒武纪还能走多远?
虎嗅· 2025-08-28 08:06
核心观点 - 寒武纪股价因DeepSeek发布适配国产芯片的FP8技术标准而暴涨 市值突破5800亿元并超越中芯国际 但公司基本面与估值存在显著落差 市盈率达4010倍 盈利可持续性及生态建设面临挑战 [1][3][5][15] 市场表现与估值 - 2025年8月22日寒武纪股价单日涨幅20%达1243.2元 总市值突破5200亿元 8月25日再度大涨11.4%至1384.93元 市值逼近5800亿元 [1] - 公司滚动市盈率达4010倍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高盛采用2030年盈利预测的远期估值折现法将目标价上调至1835元 [5] - 国产算力概念股集体暴涨 包括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 市场将事件解读为产业链结构性利好 [4] 技术突破与产业意义 - DeepSeek于2025年8月21日发布V3.1大模型 提出UE8M0 FP8参数精度技术 专为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1] - FP8为8位浮点数格式 相比FP16或BF16可减半内存占用与带宽需求 提升计算速度与能效 [2] - UE8M0格式牺牲尾数精度以扩大数值表示范围 适配国产芯片硬件逻辑 是软硬协同的优化方案 [2] - 标志AI产业从硬件追赶软件转向软件定义硬件 上游算法厂商主动定义国产硬件标准 可能打破英伟达CUDA生态壁垒 [3][4] 财务基本面 - 2025年Q1营业收入11.11亿元 同比增长4230.22% 归母净利润3.55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7] - 净利润中约7600万元为政府补助 1.2亿元为信用减值损失转回 核心业务经营利润约2.76亿元 [7] - 2020至2023年公司持续净亏损 自我造血能力仍处构建阶段 [8]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达85%至92% 客户高度集中 [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 存货27.55亿元 预付款项9.73亿元 现金流承压 [10] 行业竞争与生态挑战 - 国内AI芯片厂商分为GPGPU路线(海光信息、沐曦等追求CUDA兼容)和自研架构路线(寒武纪、华为昇腾构建自主生态) [12] - 寒武纪云端产品思元590性能对标英伟达A100 软件栈包括NeuWare、MagicMind和BANG C [12] - 英伟达CUDA生态拥有全球数百万开发者及超80%市场份额 软件工具链成熟度远超国产MLU生态 [13] - UE8M0 FP8标准仅为生态建设起点 全面抗衡CUDA仍需长期突破 [14]
机构与游资“围猎”,寒武纪股价狂飙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20:24
寒武纪股价表现 - 寒武纪股价在8月15日达到920元,市值约3900亿元,前一日最高价985元,市值突破4000亿元 [2] - 股价在3日内从不到700元连续创历史新高,接近千元大关 [2] - 知名游资"章盟主"单日浮盈超过9亿元,推动市场热情 [2] 市场参与者 - 机构投资者频繁出现在龙虎榜席位中,与游资共同参与交易 [3] 行业背景与公司优势 - 全球AI芯片需求激增,ChatGPT引发大模型竞争,AI训练与推理芯片成为刚需 [4] - 寒武纪是国内少数能量产云端训练芯片的厂商,技术自主性高,产品线覆盖云端训练/推理、边缘计算和终端IP授权 [4][5] -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芯片架构设计、指令集(MLUarch)和基础系统软件(Neuware),技术壁垒较高 [5] - 客户包括阿里云、百度等巨头,在国产AI芯片生态中占据有利位置 [5] 市场情绪与资本运作 - 国产替代的急迫性增强市场对寒武纪等芯片企业的期待 [4] - 游资和机构利用市场情绪和流动性溢价推动股价上涨 [4][5] 估值与挑战 - 寒武纪市盈率高达2700多倍,远高于国际巨头英伟达 [5] - AI芯片技术迭代快,研发和现金流压力大 [5]
机构与游资“围猎”,寒武纪股价狂飙
IPO日报· 2025-08-15 12:50
寒武纪股价表现 - 8月15日寒武纪股价在920元上下浮动,市值达3900亿元,前一日最高价985元,市值突破4000亿元[3] - 股价三日从不到700元连续创历史新高,接近千元大关,知名游资"章盟主"单日浮盈超9亿元[3] - 机构投资者席位频繁现身龙虎榜,与游资共同参与资本博弈[4]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全球AI芯片需求井喷,ChatGPT引发大模型竞争,AI训练与推理芯片成为刚需[5] - 寒武纪是国内极少数能量产云端训练芯片的厂商,英伟达H20芯片后门事件强化其稀缺性[5] - 公司被视作国产AI芯片"扛旗者",技术壁垒包括自主AI芯片架构MLUarch、基础系统软件Neuware等[6] - 产品线覆盖云端训练/推理(思元系列)、边缘计算(边缘思元)及终端IP授权,形成完整矩阵[6] 核心优势与挑战 - 积累阿里云、百度等重要客户,在国产AI芯片生态中占据有利位置[6] - 作为半导体核心赛道企业,享有融资和政策扶持优势[6] - 当前市盈率高达2700倍,面临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的技术领先压力[6] - AI芯片技术迭代风险大,研发和现金流压力显著[6] 市场情绪与资本逻辑 - 国产替代战略逻辑叠加市场情绪把控,形成机构与游资的流动性溢价盛宴[5][6] - 游资擅长利用政策解读和投资者情绪,推动价格狂飙[5]
寒武纪一日暴涨150亿,神话还是击鼓传花?
虎嗅· 2025-08-13 17:06
公司声明与市场传闻 - 公司澄清网上传播的关于在某厂商预定大量载板订单、收入预测、新产品情况、送样及潜在客户、供应链等信息均为误导市场的不实信息 [1][2] - 公司提醒投资者提高信息辨别能力 以公司官方披露信息为准 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 - 市场传闻涉及DeepSeek-R2模型发布及推理性能优于英伟达H20 但接近DeepSeek的知情人士称8月无发布安排 [3][4] 股价波动与市场情绪 - 8月12日公司股价20%涨停 创历史新高848.88元/股 市值达3551亿元 成交额151亿元 [3] - 股价上涨受DeepSeek-R2模型发布传闻驱动 传闻称其推理能力可比GPT-5 且在寒武纪平台测试效率优于英伟达H20 [3] - 8月13日公司市值突破3590亿元 盘中经历下跌后再度拉升 [6] 财务表现与业务进展 - 2024年营业收入11.74亿元 同比增长65.6% 亏损收窄至4.52亿元 较2023年8.48亿元显著改善 [8] - 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首次单季盈利 成为业绩拐点 [8]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1.11亿元 同比暴增4230.2% 归母净利润3.55亿元 [9][10] - 云端产品线业务爆发 占2024年营收99%以上 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业务成倍增长 [10] - 加速备货与扩产 2025年Q1末存货从年初17.7亿元攀升至27.6亿元 预付款项升至9.73亿元 [10] - 2024年研发投入超12亿元 占营收比例91% 2025年Q1继续投入2.35亿元 [10] 行业背景与竞争地位 - 公司为全球领先AI芯片设计公司 曾与华为合作推出全球首款AI移动芯片 [7] - 国产AI芯片在推理场景具功耗、性价比和特定模型优化优势 但全面替代英伟达高端GPU仍需克服技术与生态鸿沟 [13] - 公司思元系列产品有积累 但撼动英伟达H100、H20地位需数年产业爬坡期 [13] 经营风险与挑战 - 2024年至2025年Q1账面现金从19.7亿元持续下降至6.38亿元 经营现金流为负 资金链承压明显 [11] - 客户高度集中 前五名客户贡献收入占比近95% 其中单一客户占比达79%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