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都漆器
icon
搜索文档
成都青羊:成都漆器厂“爆改”大旗茶馆 老厂房变消费新地标
搜狐财经· 2025-10-22 01:40
项目背景与定位 - 成都漆器工艺厂始建于1954年,是四川省成都漆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承袭古蜀漆艺传统,以雕银丝光、雕花填彩、雕漆隐花、拉刀针刻四大绝技独步漆林 [2] - 工厂易址重建于1975年,位于成都市中心蜀华街72号,距宽窄巷子不远,通过爆改以剧场式茶馆全新面貌亮相,集喝茶、品美食、看表演于一体 [4] - 改造遵循修旧如旧理念,融入许多漆器厂元素,花费两个多月完成施工改造,旨在让老地方焕发新生,通过吸引客流让大众在体验中了解成都漆器,感受成都文化 [4] - 项目定位并非简单旧物改造,而是通过非遗文创+美食+沉浸式体验的创意融合,将拥有50年历史的老厂房改造为承载城市记忆与当代生活方式的特色消费场域 [9] 运营模式与特色 - 运营模式以茶馆为载体打造文旅项目,汇聚非遗、茶馆文化与餐饮文化,提供有情有景有趣的场景,吸引老中青三代 [7] - 提供早茶5元一杯,引入西月城谭豆花等本地小吃品牌,满足成都人喝茶离不开小吃的习惯,同时能欣赏各种非遗表演 [9] - 空间内成都漆器元素无处不在,成都漆器四个大字高悬于醒目位置,使用代表性脱胎工艺制成,二楼灯箱展示漆器基础知识和诗词歌赋 [4][5] - 未来计划在一楼设小型阅览室和非遗项目体验空间,二楼打造书画室,为不同年龄茶客提供多元社交场景,并推出非遗体验和课程 [9] 市场反响与客流 - 开业后迅速成为打卡热地,美图频现朋友圈、小红书等平台,吸引无数目光,假期客流量从开业日均500人攀升至每日上千人 [4][9] - 受到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青睐,许多人一早到茶馆占位置,先逛一圈拍照打卡,再点小吃喝茶聊天,担心来晚没有位置 [7][9]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成都青羊区共接待游客316.12万人次,同比增长7.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85亿元,同比增长8.59% [10] 行业趋势与区域发展 - 青羊区正兴起以场景为核心的创新实践,重塑城市文旅风貌,通过场景重塑空间价值,重新定义城市美好生活 [10][12] - 区域涌现多个文旅新场景案例,如福感肆Full Grace新文旅商业体、成都人民饭店锅炉房改造的戏剧综合空间、航空智能集成创新园A区的AI、VR项目等 [12] - 更多场景在规划中,奎星楼街27号载体将启动为文商旅融合文化时尚聚集地,峨影·1958园区项目预计投资9.98亿元升级为城市电影主题公园 [12] - 这些场景创新案例体现文商旅体深度融合,以文化棱镜折射出一砖一瓦皆历史,一景一幕皆生活的城市哲学 [12][13]
成都青羊:老厂房“爆改”大旗茶馆 变身消费新地标
搜狐财经· 2025-10-20 20:24
宽窄巷子,游人如织,每一天都有无数脚步汇聚于此,在这片留存百年的底布上编织起热闹的花色。不远处的蜀 华街72号,一座红白色的三层院落同样人声鼎沸,里面坐满了慕名而来的茶客,他们在这里喝茶、吃美食、看表 演、买漆器……当成都漆器工艺厂被"爆改"成大旗茶馆,焕新的不仅是老厂房,更是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展现出 一幅幅文商旅体融合的新画卷。 漆器厂改大茶馆 老地方焕发新活力 成都漆器工艺厂始建于1954年,作为"四川省成都漆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它承袭古蜀漆艺传统,博采众长, 尤以"三雕一刻"(雕银丝光、雕花填彩、雕漆隐花、拉刀针刻)四大绝技独步漆林。近年来,厂区推出DIY体验活 动,更是让成都漆艺这项国家级非遗走进更多市民游客的视野。 位于成都市中心,距喧嚣的宽窄巷子南行不远的蜀华街72号,易址重建于1975年的成都漆器工艺厂颇有些大隐隐 于市的味道。如今,这里再也"藏"不住了,一场"爆改"打破了这份宁静。它以剧场式茶馆的全新面貌亮相,集喝 茶、品美食、看表演于一体,迅速成为老中青三代都喜爱的打卡热地,美图也频频出现在朋友圈、小红书等平 台,吸引着无数目光。 大旗茶馆。陈静供图 走进大旗茶馆,迎面是黑色大台阶和戏台 ...
《成都非遗地图》上线,邀你来一场“非遗版City Walk”
经济观察报· 2025-06-09 14:15
核心观点 - 《成都非遗地图》正式上线 聚焦衣饰之美、食味之美、居家之美、艺境之美四大主题 整合上百个非遗点位 推动非遗文化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 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 [1][9] 衣饰之美 - 蜀锦织造技艺为核心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展示精湛织造技艺及丰富纹样藏品 提供产品欣赏购买、大师交流、织造体验一站式服务 [2][3] - 锦门丝绸文化小镇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融合老成都历史建筑群与蚕桑丝绸科普教育 南方丝绸之路博物馆设立蜀锦蜀绣漆艺传习点位 [3] 食味之美 - 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列为国家级非遗 郫都豆瓣厂开放参观发酵工艺 成都川菜博物馆汇聚川菜烹饪技艺 展示蒙眼切金丝、泡菜制作等非遗工坊 并提供全天无限量小吃供应 [3][4][5] - 青城制茶非遗工坊完整保留"八道古法"制茶工艺 水井坊博物馆提供酒文化品鉴体验 形成"五味调和"的味觉视觉双体验体系 [5] 居家之美 - 成都漆器厂主打手工漆器产品 兼具实用性与艺术价值 开放工坊展示全手工制作过程 举办非遗体验活动 [6][7] - 崇州道明竹编创新应用场景 传统竹编技艺延伸至手机壳、首饰、高定背包等现代品类 去年在巴黎中国艺术大展亮相 [7] 艺境之美 - 川剧艺术中心升级锦江剧场 提供多剧种演出及茶园变脸表演 突出"一桌二椅"极简美学 [8] - 文殊坊非遗主题街区聚集12家非遗大师工作室/中华老字号及8家四川老字号 构建非遗消费生态圈 [8] - 清源社区打造蜀绣、古琴、铜壶茶艺非遗品牌 通过刺绣中心、同音琴社等项目形成社区化非遗生活场景 [9]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携手 古色古韵与新潮元素结合踔厉奋发新征程 | 经典产业焕新升级
文章核心观点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经典产业"发展 深入推进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 打造名品精品和经典产业[5] - 经典产业是具有悠久历史传承且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产业 包括茶叶 丝绸 瓷器 折扇 木雕等 不仅是市场经济组成部分 更是传承中华民族智慧 技艺与文化的重要载体[5] - 经典产业在新时代积极拥抱时代 通过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 古色古韵与新潮元素融合 焕发新的活力[5] 经典产业创新案例 - 龙泉青瓷制造有千年历史 传统烧制工艺需70多道工序 匠人通过守正创新成就现代青瓷[6] - 徐朝兴团队花十年时间破解失传釉料配方与烧制秘技 形成独特技艺 釉水配比和窑温波动需精确控制[7] - 徐凌创新"哥弟绞胎"工艺 将哥窑黑胎泥与弟窑灰胎泥绞合成型 烧制出具有水墨画般自然纹路的瓷器[7] - 成都漆艺传承人杨莉进行创新研发 以尼龙布衬底纹理作为装饰手法 完善雕漆隐花技法 新作品市场反馈良好[8] - 蜀锦织造技艺传承人贺斌通过融合不同织造技术 将蜀锦织造颜色从5种拓展到13种[9] 老字号品牌年轻化策略 - 王星记扇业与游戏 动漫 影视等文化IP跨界合作 推出联名款 发展个性定制 2019年借助动漫节与腾讯动漫知名IP合作打入年轻赛道[10][11] - 王星记合作领域涵盖游戏 动漫 医美 美妆 酒业 服饰 食品 传媒 影视等 并开发"亲子研学""青年学习"等文旅项目[11] - 凯喜雅丝绸通过与热门IP联名合作 推出国潮联名系列 如与故宫文创联名推出"锦绣岁贡"品牌 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名打造"经纶堂"品牌[12] - 凯喜雅每年以超千项的新品开发速率 推出丝绸纺织新产品 新品种 新花色 新款式 研发可机洗真丝 肌理皱真丝等技术打破传统性能桎梏[12] - 成都漆器和蜀锦制作者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服饰 "新中式"美学 文创产品结合 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宣传非遗技艺[13] 数字化技术应用 - 浙江得道云公司通过三维数控雕刻平台 运用数字建模 3D打印等技术 将青瓷打样时间从至少10天缩短至最多1天 提高工艺精度和复制效率[14][15] - 龙泉市成立青瓷3D打印技术服务中心 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引进先进技术[15] - 当地企业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高强度抗菌龙泉青瓷技术" 突破传统青瓷易碎缺陷 提高强度和热稳定性[15] - 凯喜雅研发新型织造技术 融合仿生学 机械设计 微流控 人工智能等多学科 织出如蝴蝶翅膀般高密度细腻渐变纹理的产品[15] - 凯喜雅引进智能服装吊挂系统等智能化设备 运用数字软件建立数字化样衣 大幅降低打样成本 缩短打样过程[16] - 通过引入物联网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从原料采购 生产流程到成品销售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精准触达目标客户[16] - 数字化工厂建立使生产更加柔性化 快速响应市场的小批量 个性化订单需求[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