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创

搜索文档
守护国潮出海“生命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04:45
潮玩产业出海现状 - 泡泡玛特LABUBU玩偶以标志性9颗尖牙风靡全球,带动潮玩产业出海浪潮 [1] - 今年前4个月我国玩偶与动物玩具出口额达133.1亿元,同比增长9.6% [1] - 北京海关在首都机场单次截获仿冒LABUBU玩偶2万余件,6月全国海关查获泡泡玛特侵权案件超20起 [1] 知识产权侵权案例 - 盗版"哪吒""敖丙"动画周边未经授权流入东南亚市场 [1] - 北京通州破获文旅侵权案涉及假冒环球影城魔法袍、魔杖等产品,形成跨三地制售网络 [1] - 四川自贡"青城双姝"灯组设计遭厂商恶意剽窃,仿制品损害"自贡灯会"市场影响力 [1] 企业知识产权防御策略 - 泡泡玛特采取未售先护策略,在多商品类别抢注"LABUBU"商标并预判性注册"LAFUFU"等近似商标 [2] - 光线传媒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前完成全球关键市场形象版权登记 [2] - 建议非遗文创同时认证传统技艺和衍生品版权以提升国际议价能力 [2] 监管与司法措施 - 海关部门建议建立侵权特征数据库实现跨口岸数据共享和高风险渠道精准布控 [2] - 司法部门需对产供销环节全链条追溯以提高违法成本 [2] - 四川公安知识产权云警务平台提供在线举证、侵权预警等一站式服务 [2] 跨境维权国际合作 - 需加速对接国际公约推动互认机制以降低维权成本和缩短确权周期 [3] - 粤港澳搭建"亚洲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聚合仲裁和法律资源 [3] - 建议通过国际展会、标准输出提升我国版权保护国际话语权 [3]
溧水花针匠非遗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
江南时报· 2025-07-24 10:01
公司发展 - 花针匠非遗工坊占地600平方米,一楼为制作工坊,二楼陈列定制服饰和手工制品,老虎鞋是明星产品[1] - 工坊采取"技艺传承+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技艺培训、校园社区传承、研学体验、制作销售等方式运营[3] - 年接待访学超50批次,已成为重要非遗传播阵地[3] - 计划打造300平方米沉浸式非遗展陈空间,立体化全景展示非遗文创[3] 产品创新 - 老虎鞋融合溧水特色文化元素,采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老师傅需三四天完成一双[1] - 在传统手工布鞋基础上融入兔毛、珠链、蝴蝶结等时尚元素,款式与色彩符合现代穿搭风格[2] - 产品设计注重诗意表达和立体感,既新颖时尚又富有文化内涵[2] - 代表作老虎鞋两度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入选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2024年中国文创好礼[3] 市场表现 - 老虎鞋在小红书和抖音上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新宠[1] - 工坊通过主播直播展示产品,互联网传播使传统技艺焕发新生[1] - 产品设计兼顾传统与现代,可搭配中式服装、西服甚至运动服[2] 文化传承 - 创始人吴丽花坚守"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理念,在传统技艺中融入现代美学[2] - 老虎鞋承载文化记忆,鞋头小老虎寓意吉祥如意,鞋底小螃蟹寓意八方来财[2] - 工坊激发社区居民与游客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3]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非遗“潮”起来 消费“旺”起来
央广网· 2025-06-07 15:54
非遗焕新与产业升级 - 夏布绣通过创新针法(6种)和软化技术突破传统材质限制,开发出箱包、首饰等上百种文创产品,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4] - 传承人吴婉菁团队耗时13个月、穿针6300万次完成9米长《长江万里图》,采用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丝线,作品屡获大奖并成为赣鄱地域特色艺术 [2][3] - 非遗传承采用"线上教学+线下产教融合"模式,与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建立工作室,累计培养待业妇女、残障人士等超10000人,吸引"90后""00后"加入 [4] 传统工艺与潮玩IP跨界融合 - 泡泡玛特与景德镇辰天陶瓷合作推出陶瓷潮玩"嫣胭入轧·瓷",采用非遗"扒花"工艺(粉彩轧道瓷),首款手工产品"炉火纯青·燃"手稿样品曾以23万元成交 [7][9] - 景德镇高白瓷因质地纯净、色泽白皙如玉等优势获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传统工艺赋能IP提升文化价值与情感共鸣 [7] - 辰天陶瓷将"哪吒"等顶流IP转化为陶瓷手办,通过细节工艺打破次元壁,在文博会引起关注 [5][7] 文旅融合与新业态发展 - 仙女湖景区融合非遗"赣中花鼓戏"与沉浸式游园会,游客参与度提升,从观演转为互动体验 [8][10] - 资溪县真相乡村景区全年举办非遗演出百余场,通过畲族酒歌、竹竿舞等活动吸引游客约30万人次 [11] - 龙南市关西村打造非遗小镇,商业化运营客家饰品、香火龙等非遗项目,客家山歌传习所形成老中青少传承梯队 [13]
银川特色农商旅产品展销活动亮相北京 开启城市品牌立体推介新模式
北京商报· 2025-05-31 19:54
银川城市品牌推介活动 - 活动主题为"神奇宁夏 京遇银川 给心灵放个假",通过京宁合作平台立体式推介"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城市品牌 [1] - 活动采用"推介叙事+沉浸体验+场景消费"的立体化联动模式,将城市形象转化为可品鉴、可互动、可带走的体验产品 [7] - 活动组织12家参展企业,展销近200种农特产品、美食及非遗文创产品 [7] 特色产品展示 - 展示内容包括非遗文创、精品牛羊肉、枸杞系列、葡萄酒等200余种特色产品 [6] - 重点展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贺兰砚、草编等非物质文化产品,实现活态传承 [6][7] - 现场设置美食体验区,提供手抓羊肉、羊杂碎、臊子面等特色美食现做品尝 [6] 银川旅游发展 - 银川作为西北首批"中国十大大美之城",正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7] - 通过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找准旅游发展定位,推动"文化出塞"和"特色进京" [1][7] - 活动选址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利用其古今交融的文旅地标属性进行推广 [7]
广西馆携四大特色展区亮相第二十一届文博会
广西日报· 2025-05-23 11:06
广西馆参展概况 - 广西参展总面积600平方米 设置四大特色展馆 聚焦文化科技 文化艺术视听 旅游康养 非遗文创等领域 [2] - 展馆以"文链东盟 智启未来"为主题 顶部146块蓝绿色亚克力波浪造型象征广西开放姿态与中国—东盟海洋文明共生共荣 [2] 文化科技展区 - 包含"视听AI""智能科技产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三大板块 展示五菱无人驾驶观光车 AIGC生成柬埔寨微短剧 无人机 AI电子吉他等"广西智造"产品 [2] 文化艺术视听产业展区 - 桂林象鼻山轮廓展墙动态展示"文学桂军"数字化成果 精品出版图书 展播《秀美人生》《留学生公寓》等视听作品 [3] - 呈现广西热门IP动漫形象 实现文化符号从文本到场景的立体转化 [3] 旅游康养展区 - "八桂山水长卷"飘带展墙串联广西14个设区市风光 设置"一键游广西"智能终端提供景区动态信息与民宿资源查询 [3] 非遗文创展区 - 原木展柜打造"非遗街区" 动态演示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 展示壮锦纹样盲盒 桑蚕丝时尚文创产品矩阵 [3] 中国—东盟合作展示 - 设置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展示跨境电商大模型 智能数据标注等跨国合作成果 [3] - 东盟影视译制平台 中国—东盟视听周成果展凸显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前沿的区位优势 [3]
非遗面塑、民宿改造、汪集鸡汤……武汉喊你返乡创业
长江日报· 2025-05-10 10:53
湖北省返乡创业推介项目概况 - 武汉市共有6个项目入选湖北省首批返乡创业推介项目,涵盖东西湖区面塑非遗文创工坊、黄陂区蛋鸡养殖、长江新区乡村民宿改造、蔡甸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新洲区汪集汤食产业园和江夏区农旅体验项目 [1] - 项目聚焦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农旅融合领域,兼具地方特色与市场潜力 [1] - 每个项目明确标注地址、产业类别、规模、背景、可行性分析、预估投资额及联系方式,便于创业者对接 [1] 长江新区乡村民宿改造项目细节 - 项目通过对闲置农房及自然环境升级,打造融合休闲度假、农事体验、文化展示的精品民宿集群 [2] - 目标客群为武汉都市圈家庭亲子游客、短途游客及企业团建群体,填补周边中高端民宿市场空白 [2] - 改造模式较新建项目节约成本,收益来源包括农旅体验、农产品带货、网红打卡、户外露营及客房餐饮,投资回收期合理 [2] 湖北省创业项目扶持策略 - 政府计划持续筛选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和资源禀赋的优势项目 [2] - 重点推介"投资小、风险低、可预期"的创业项目,培育市场认可度高、成长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 [2]
绕纤丝 飘茶香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1 09:08
产品设计 - 公司采用福建德化白瓷作为茶具基材,并融合崇州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工艺,选用2-3年生慈竹进行波纹编织 [2] - 第一代产品将国画风格熊猫抱竹形象烧制于杯身,形成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盖碗设计 [2] - 第二代产品由95后设计师加入萌趣元素,获得多个设计奖项并实现市场销售突破 [2] 文化传承创新 - 设计师主动学习本地非遗技艺,通过文创产品开发实现传统竹编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2] - 公司联合崇州"新农人"群体开发系列竹编文创产品,推动非遗技艺市场化 [2] - 产品开发策略强调传统文化元素与市场热点的动态结合 [2] 市场表现 - 第二代改良产品凭借年轻化设计获得设计类比赛奖项 [2] - 产品在销售端呈现亮眼表现,具体数据未披露 [2] 产业链协作 - 生产环节整合福建德化白瓷原料与四川本地竹编工艺资源 [2] - 开发环节形成跨代际设计团队,由非遗传承人与海外留学新生代共同主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