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创

搜索文档
“四精”点燃贵阳假日文旅消费新热潮
搜狐财经· 2025-10-05 11:45
国庆中秋假期以来,贵阳以"精品咖啡、精酿啤酒、精致餐饮、精彩非遗"为核心的"四精"城市生活方式,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街头巷尾的咖啡馆、 精酿酒吧、餐饮店及非遗文创体验店人流如织,烟火气中尽显"爽爽贵阳"的独特魅力。 以活动为媒,贵阳让更多人感受精酿啤酒的魅力。10月2日,由市商务局主办的2025"贵阳精酿·世界味道"推广活动落幕。活动累计接待市民及游客近15万 人次,商铺营业收入突破150万元,带动商圈周边餐饮、零售店铺营业额整体提升约20%。 非遗是国庆中秋假期游客关注的一大热点。在贵州省工艺美术馆,古朴的蜡染、灵动的刺绣、璀璨的银饰、精美的木雕,引来大量游客驻足欣赏。副馆长 邰馨慧介绍,馆内汇聚来自贵州各市(州)的剪纸、刺绣、蜡染、陶瓷等11大类工艺品,并展出刘雍、黄克刚等工艺美术大师及李正云等非遗代表性传承 人的2000余件作品。 餐饮方面,10月4日下午,周记留一手特色烤鱼青云路店一片繁忙。据店员韦宇介绍,自假期以来,该店白天日均接待游客约200桌,夜间排队等位的顾客 更是高达700至800桌。"我在网上了解到贵阳的烤鱼是炭火现烤的,这次专门带家人来体验。"广西游客胡亚轩说,他们一家人是被贵阳美食 ...
歙县:非遗引客市集旺 “双节”消费掀热潮
搜狐财经· 2025-10-03 18:23
游客和鱼灯合照。 贵州游客张孜玫说:"在这里能够感受到非常浓厚的徽州文化,尤其是鱼灯表演非常吸引我们,我们刚刚逛了市集,有非常多的非遗 元素,在这里拍照非常出片。" 徽州古城。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歙县徽州古城以"非遗表演+夜间市集"为核心打造文旅新业态,通过"民俗展演引流、消费场景留客"的模式, 激活千年古城的夜间经济,成为假日消费热门目的地。 徽州古城。 夜幕降临,徽州古城内红灯笼与古建筑相映成趣,多支鱼灯表演队伍从主街出发。烛火摇曳的鱼灯在人群中缓缓涌动,沿街巷有序 前行,吸引大批游客跟随观赏、拍照,现场热闹非凡。不少游客看完表演后,顺着热闹的动线走进国风市集,原本就充满烟火气的 市集更添人气,各摊位前很快挤满挑选商品的游客,"表演聚客、市集消费"的联动效应逐步显现。 消费场景与徽州非遗的深度融合,让市集客流得到进一步转化。入口处的鱼灯主题装饰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文创商店内,以徽州 非遗为灵感的各类产品陈列醒目,引得游客驻足挑选;非遗手作区内,代表性传承人现场讲解徽墨、鱼灯制作技艺,不仅传播了非 遗,更带动了各类手作体验产品的销售。多样业态相互补充,最终让"看鱼灯、逛市集、品美食"成为古城夜游的热门体 ...
首届广东优品展揽金近7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6 00:43
首届广东优品展由广东省商业联合会和广州国际会展集团联合主办,展区面积近5万平方米,设置了5大 主题特色展区,42场产品推介、新品发布和供采对接活动。共吸引了1086家参展企业,涵盖家电电子、 智能家具、非遗文创、健康食品等领域的"广东优品"同台亮相。超2100家采购商覆盖商超、电商、跨境 贸易商等全渠道,实际入场8万人次观众。 为期三天的首届广东优品展14日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B区展馆落幕,据组委会发布数据显示,展期 三天共吸引入馆观众超8.2万人次,现场成交1.19亿元人民币(含线上销售),现场成交及意向订单总额达 69.62亿元。 广东优品展商家现场直播。中新网记者 陈楚红 摄 区别于传统展会"静态陈列",该展会通过"展+演+销"融合,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主会场设置"广东优 品展官方特许商品线下零售点"等主题场景,结合开幕式政策宣讲、官方优品甄选论坛、粤欧经贸对接 会等精准对接会活动,推动"看展即体验、体验即下单"。 据悉,展会期间,组委会举办的中国(广东)-欧洲经贸对接会、清远招商推介会等近50场对接活动,促成 20余项跨境合作意向。 ...
非遗技艺“活化”中国情
消费日报网· 2025-08-19 10:51
行业趋势 - 非遗技艺通过现代设计转化为文创产品 在礼品展中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涵盖筷箸、篆刻、刺绣等多个品类 [1][2][3] - 文创产品积极拥抱婚嫁、谢师等当代生活场景 并承接企业、景区的深度定制需求 突破传统工艺品单一身份 [4] - 全球至少有18亿人使用筷子 形成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筷子文化圈" 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用筷习俗皆由中国传入 [3] 产品创新 - 上海攒珠工艺品有限公司推出黑酸枝木龙凤对筷礼盒 采用雕刻填金工艺 兼具婚嫁信物功能与太极哲学内涵 [2] - 仰山楼展台推出红木与黄铜结合的定制书画印章礼盒 包含如意造型U盘和窗棂纹样镂空书签 成为谢师季热门礼品 [3] - 洛阳市二方田纺织有限公司将刺绣工艺应用于团扇与灯笼 叁生淘器联合登峰坭兴陶推出古朴雅致的陶艺杯子 [3] 市场反响 - 生肖文化筷子系列成为可收藏艺术品 许多采购商在展台驻足询价 显示市场关注度较高 [2] - 篆刻艺术被年轻人重新拥抱 观众评价为"血脉觉醒" 反映传统美育的持续影响力 [3] - 非遗产品从"老气横秋"转变为"有温度、有故事的国礼新作" 实现创造性转化 [1][3]
守护国潮出海“生命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04:45
潮玩产业出海现状 - 泡泡玛特LABUBU玩偶以标志性9颗尖牙风靡全球,带动潮玩产业出海浪潮 [1] - 今年前4个月我国玩偶与动物玩具出口额达133.1亿元,同比增长9.6% [1] - 北京海关在首都机场单次截获仿冒LABUBU玩偶2万余件,6月全国海关查获泡泡玛特侵权案件超20起 [1] 知识产权侵权案例 - 盗版"哪吒""敖丙"动画周边未经授权流入东南亚市场 [1] - 北京通州破获文旅侵权案涉及假冒环球影城魔法袍、魔杖等产品,形成跨三地制售网络 [1] - 四川自贡"青城双姝"灯组设计遭厂商恶意剽窃,仿制品损害"自贡灯会"市场影响力 [1] 企业知识产权防御策略 - 泡泡玛特采取未售先护策略,在多商品类别抢注"LABUBU"商标并预判性注册"LAFUFU"等近似商标 [2] - 光线传媒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前完成全球关键市场形象版权登记 [2] - 建议非遗文创同时认证传统技艺和衍生品版权以提升国际议价能力 [2] 监管与司法措施 - 海关部门建议建立侵权特征数据库实现跨口岸数据共享和高风险渠道精准布控 [2] - 司法部门需对产供销环节全链条追溯以提高违法成本 [2] - 四川公安知识产权云警务平台提供在线举证、侵权预警等一站式服务 [2] 跨境维权国际合作 - 需加速对接国际公约推动互认机制以降低维权成本和缩短确权周期 [3] - 粤港澳搭建"亚洲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聚合仲裁和法律资源 [3] - 建议通过国际展会、标准输出提升我国版权保护国际话语权 [3]
溧水花针匠非遗工坊入选省级非遗工坊
江南时报· 2025-07-24 10:01
公司发展 - 花针匠非遗工坊占地600平方米,一楼为制作工坊,二楼陈列定制服饰和手工制品,老虎鞋是明星产品[1] - 工坊采取"技艺传承+创新发展"模式,通过技艺培训、校园社区传承、研学体验、制作销售等方式运营[3] - 年接待访学超50批次,已成为重要非遗传播阵地[3] - 计划打造300平方米沉浸式非遗展陈空间,立体化全景展示非遗文创[3] 产品创新 - 老虎鞋融合溧水特色文化元素,采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老师傅需三四天完成一双[1] - 在传统手工布鞋基础上融入兔毛、珠链、蝴蝶结等时尚元素,款式与色彩符合现代穿搭风格[2] - 产品设计注重诗意表达和立体感,既新颖时尚又富有文化内涵[2] - 代表作老虎鞋两度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入选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2024年中国文创好礼[3] 市场表现 - 老虎鞋在小红书和抖音上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新宠[1] - 工坊通过主播直播展示产品,互联网传播使传统技艺焕发新生[1] - 产品设计兼顾传统与现代,可搭配中式服装、西服甚至运动服[2] 文化传承 - 创始人吴丽花坚守"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理念,在传统技艺中融入现代美学[2] - 老虎鞋承载文化记忆,鞋头小老虎寓意吉祥如意,鞋底小螃蟹寓意八方来财[2] - 工坊激发社区居民与游客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3]
书超”为何热捧“小店经济
新华日报· 2025-07-07 10:03
核雕行业发展现状 - 核雕从传统技艺升级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市场定位显著提升[1] - 产品价格区间覆盖广泛 从几十元到两三万元不等 满足不同消费层级需求[1] - 销售策略转向生活化设计 手串、锁骨链、国风压襟等接地气产品成为主流销售品类[1] - 单件高端作品成交价超过上万元 批量销售出现单客一次性购买6件的记录[1] 书展文化消费生态 - 书展设置2000多平方米品质文化生活展区 占展馆总面积8% 专门扶持非遗文化商户[1][2] - 主办方采用多维筛选机制 结合线下展会销售数据与小红书等平台口碑反馈选择商户[2] - 展位租金政策具有扶持性 黄金铺位5天租金仅需2000多元 降低商户运营成本[1] - 动态优化展区客流路线 根据商户反馈实时调整动线规划 显著提升周末销售业绩[3] 文化产品消费趋势 - 核雕产品契合年轻人情绪消费需求 成为文化消费新热点[1] - 水晶制品借助明星网红带货效应 结合生辰推荐等互动营销方式吸引年轻客群[3] - 宋锦文创产品以数十元低价策略成功拓展新客群 形成文化普及与商业转化双赢[3] - 文化消费场景呈现多元化融合 包含体育体验(模拟球场)、餐饮(梅花糕)、咖啡文创等复合业态[2]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 | 非遗“潮”起来 消费“旺”起来
央广网· 2025-06-07 15:54
非遗焕新与产业升级 - 夏布绣通过创新针法(6种)和软化技术突破传统材质限制,开发出箱包、首饰等上百种文创产品,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4] - 传承人吴婉菁团队耗时13个月、穿针6300万次完成9米长《长江万里图》,采用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丝线,作品屡获大奖并成为赣鄱地域特色艺术 [2][3] - 非遗传承采用"线上教学+线下产教融合"模式,与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建立工作室,累计培养待业妇女、残障人士等超10000人,吸引"90后""00后"加入 [4] 传统工艺与潮玩IP跨界融合 - 泡泡玛特与景德镇辰天陶瓷合作推出陶瓷潮玩"嫣胭入轧·瓷",采用非遗"扒花"工艺(粉彩轧道瓷),首款手工产品"炉火纯青·燃"手稿样品曾以23万元成交 [7][9] - 景德镇高白瓷因质地纯净、色泽白皙如玉等优势获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合作,传统工艺赋能IP提升文化价值与情感共鸣 [7] - 辰天陶瓷将"哪吒"等顶流IP转化为陶瓷手办,通过细节工艺打破次元壁,在文博会引起关注 [5][7] 文旅融合与新业态发展 - 仙女湖景区融合非遗"赣中花鼓戏"与沉浸式游园会,游客参与度提升,从观演转为互动体验 [8][10] - 资溪县真相乡村景区全年举办非遗演出百余场,通过畲族酒歌、竹竿舞等活动吸引游客约30万人次 [11] - 龙南市关西村打造非遗小镇,商业化运营客家饰品、香火龙等非遗项目,客家山歌传习所形成老中青少传承梯队 [13]
银川特色农商旅产品展销活动亮相北京 开启城市品牌立体推介新模式
北京商报· 2025-05-31 19:54
银川城市品牌推介活动 - 活动主题为"神奇宁夏 京遇银川 给心灵放个假",通过京宁合作平台立体式推介"塞上湖城 大美银川"城市品牌 [1] - 活动采用"推介叙事+沉浸体验+场景消费"的立体化联动模式,将城市形象转化为可品鉴、可互动、可带走的体验产品 [7] - 活动组织12家参展企业,展销近200种农特产品、美食及非遗文创产品 [7] 特色产品展示 - 展示内容包括非遗文创、精品牛羊肉、枸杞系列、葡萄酒等200余种特色产品 [6] - 重点展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贺兰砚、草编等非物质文化产品,实现活态传承 [6][7] - 现场设置美食体验区,提供手抓羊肉、羊杂碎、臊子面等特色美食现做品尝 [6] 银川旅游发展 - 银川作为西北首批"中国十大大美之城",正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7] - 通过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找准旅游发展定位,推动"文化出塞"和"特色进京" [1][7] - 活动选址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利用其古今交融的文旅地标属性进行推广 [7]
广西馆携四大特色展区亮相第二十一届文博会
广西日报· 2025-05-23 11:06
广西馆参展概况 - 广西参展总面积600平方米 设置四大特色展馆 聚焦文化科技 文化艺术视听 旅游康养 非遗文创等领域 [2] - 展馆以"文链东盟 智启未来"为主题 顶部146块蓝绿色亚克力波浪造型象征广西开放姿态与中国—东盟海洋文明共生共荣 [2] 文化科技展区 - 包含"视听AI""智能科技产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三大板块 展示五菱无人驾驶观光车 AIGC生成柬埔寨微短剧 无人机 AI电子吉他等"广西智造"产品 [2] 文化艺术视听产业展区 - 桂林象鼻山轮廓展墙动态展示"文学桂军"数字化成果 精品出版图书 展播《秀美人生》《留学生公寓》等视听作品 [3] - 呈现广西热门IP动漫形象 实现文化符号从文本到场景的立体转化 [3] 旅游康养展区 - "八桂山水长卷"飘带展墙串联广西14个设区市风光 设置"一键游广西"智能终端提供景区动态信息与民宿资源查询 [3] 非遗文创展区 - 原木展柜打造"非遗街区" 动态演示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 展示壮锦纹样盲盒 桑蚕丝时尚文创产品矩阵 [3] 中国—东盟合作展示 - 设置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 展示跨境电商大模型 智能数据标注等跨国合作成果 [3] - 东盟影视译制平台 中国—东盟视听周成果展凸显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前沿的区位优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