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地产债券
icon
搜索文档
房地产企业今年集体赖账,最后谁来买单?
水皮More· 2025-07-30 17:40
房地产债务危机现状 - 2024年是中国房地产债券集中到期年份 民营房企普遍暴雷且无力偿还债务 目前主要通过债务重组变相赖债 原100元债券仅能兑付20元左右 [1] - 某辉债务重组方案提供4种选项:1)现金兑付20%但限额2.2亿 2)债转股按市值折算17.7元 3)资产抵债40%信托 4)债务展期 其他房企如某园方案更苛刻 [1][2] - 房地产企业总负债规模:境内债6.5万亿+境外债3.5万亿 到期高峰集中在2024-2025年 [2] 坏账规模测算 - 银行系统贷款规模约50万亿 按土地贬值幅度预计损失超30% [2] - 信托等非标理财规模15-20万亿 主要影响高净值人群 [2] - 上下游企业欠款5-8万亿 将被直接赖账 [2] - 综合测算房地产泡沫破裂将产生50万亿坏账 相当于10年土地出让收入或全国税收3倍 [2][4] 历史对比与消化周期 - 日本90年代地产泡沫负债达GDP的220%(450-550万亿日元) 消化周期超20年且遗留通缩影响 [4] - 中国当前50万亿坏账规模 自某大暴雷已过4年但债务危机未收尾 社会买单进程刚启动 [5] 债务转移机制 - 银行坏账通过系统隐藏 最终可能触发两种路径:银行倒闭导致存款消失 或央行印钱引发货币贬值 [2] - 债务无法消失只能转移 表现为烂尾楼 房价崩盘 产业链倒闭等市场化消化形式 [2][4]
诺伟:下半年市场将面临双重压力 需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策略
智通财经· 2025-07-10 19:12
全球经济与政策展望 - 2025年下半年市场面临经济放缓与政策不确定性双重压力,投资者需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策略 [1] - 美联储可能于9月及12月各降息一次,但若通胀因关税推动而上升则可能暂停宽松 [1] - 欧洲央行在早前降息后将暂停行动,日本央行则有望加息一次 [1] 资产配置策略 - 建议关注利差主导回报的资产,降低对无风险利率的依赖 [1] - 市政债券凭借陡峭的收益率曲线吸引长线投资者 [1] - 房地产市场经历两年低迷后逐步回暖,医疗办公空间、杂货零售物业及廉价房屋需求稳健 [1] 股票市场 - 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受益于AI扩展、数据中心及发电需求激增,基本面良好,获上调配置 [1] - 金融及基建等具防守性行业成为焦点 [1] - 欧洲股市具备长线价值,新兴市场受贸易政策影响吸引力减弱 [1] 固定收益与信贷 - 优先贷款及优先证券因估值吸引及信贷质素稳健获青睐 [2] - 投资级企业债因利差收窄稍被看淡 [2] 房地产领域 - 持续关注人口及教育结构多元化带来的机遇,看好医疗、工业及住宅领域 [2] - 写字楼市场仍面临挑战,空置率有望改善但复苏尚需时间 [2] - 房地产债券目前具估值优势,相对房地产股票更具吸引力 [2] 基建与农地投资 - 偏好公私营项目,尤其电力、公用事业及储能相关投资 [2] - 农地资产被视为抗通胀工具,但2025年回报将放缓,谷物类作物受关税压力影响 [2]
争议增信资产
经济观察网· 2025-06-18 18:02
增信资产失效现象 - 民营房企在2022年至2024年债券展期中普遍提供增信措施,但部分因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程序缺失导致增信资产处于"失效"状态 [2] - 典型案例显示2亿元应收款增信资产因司法划扣无法回款,房地产项目股权增信资产存在多重质押导致债券持有人仅为第三顺位受益人 [2][3] - 旭辉案例中3.5亿元地块增信资产被收储未通知债权人,重庆项目处置亏损4.5亿元后仅200万元用于偿债 [4] - 融创案例显示增信资产因金融机构冻结质押导致无法处置,失去增信价值 [4] 增信机制缺陷 - 法律程序缺失导致增信资产无效:仅合同约定未完成质押/抵押登记,应收款未设共管账户,发行人可挪用资金 [7] - 资产落地障碍:其他债权人冻结股权或保全资产导致无法完成增信登记 [8] - 处置资金挪用:关联方低价交易、优先偿还项目债务等操作使债券清偿率极低,典型案例显示处置数亿元资产仅偿债200万-300万元 [8] 行业操作问题 - 时间压力导致尽调缺失:展期方案投票期短,投资人不愿承担尽调成本,焦点集中在条款谈判而非资产核查 [3] - 信息不对称:发行人未披露资产真实状态(如应收款已担保、项目存在多重质押),投资人难获完整信息 [3][7] - 权益顺位劣势:债券持有人在增信资产清偿顺序中普遍处于次级位置,处置所得分配比例极低 [10] 改进方向 - 明确增信资产类型法律效力:股权质押优于股权收益权,需配套股东权利而非仅收益权 [9] - 强化尽调要求:受托人应核查资产质押/冻结状态,要求发行人在展期前解除限制 [9][10] - 优先权保障:需在法律层面确保债券持有人对增信资产的优先受偿权 [10] - 程序规范:完善质押登记、共管账户等可实现性措施,避免信用增信流于形式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