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探陆
icon
搜索文档
东风日产襄阳工厂启动改造,生产华为赋能的猛士越野车
观察者网· 2025-09-19 10:55
合资公司成立 - 东风集团股份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襄阳控股及襄高投资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主要从事智能越野车辆(猛士品牌)的制造与销售 经营期限为20年 [1] - 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4.7亿元 其中东风集团股份以无形资产使用权及实物方式出资35.5亿元(占41.9%)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实物方式出资9.2亿元(占10.9%) 襄阳控股以现金出资28.8亿元(占34%) 襄高投资以现金出资11.2亿元(占13.2%) [1] - 东风集团股份出资包括车辆制备专有技术资产组的许可使用权(含车型平台及智能驾驶专有技术资产组的许可使用权)以及猛士系列的商标权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出资包括各类模具资产、建筑物、构筑物、机械及设备等 [1] 华为合作与技术赋能 - 新合资公司将聚焦智能越野品牌猛士 并与华为相互赋能 [2] - 东风汽车与华为在5月达成全面深化战略合作 涉及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网联、电动部件等核心领域 [6] - 猛士M817作为东风与华为联合打造的车型 是首批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与鸿蒙座舱5的硬派越野SUV [7] - 华为计划年内发布全新车企合作模式"HI Plus" 不同于现有HI模式与鸿蒙智行模式 东风岚图、长安阿维塔等品牌已强化与华为合作 [9] 岚图品牌表现与资本运作 - 岚图汽车2024年1-8月累计销量超过8万辆 同比增长94.3% [4] - 岚图2024年税前净亏损2.43亿元 税后净亏损1800万元 较2023年税后净亏损14.72亿元大幅收窄 且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4] - 岚图新车如FREE+、全新知音、2026款梦想家等均首批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4、鸿蒙座舱5等高阶智能化配置 [4] - 东风集团股份宣布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东风集团股份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 复牌后股价大涨超过60% [6] 猛士品牌发展与战略定位 - 猛士科技成立于2022年 已推出917、M817两款车型 2024年1-8月累计销量2451辆 同比增长88.8% [7] - 猛士着眼于硬派越野消费市场 倾向于深入绑定华为智能化 通过赛道创新强化品牌辨识度 [7] - 东风汽车尝试复刻岚图成功经验 推动猛士作为个性化高端新能源品牌 以提升集团品牌价值 [7] 产能优化与工厂改造 - 东风日产襄阳工厂作为实物出资部分 曾生产天籁、楼兰、探陆及英菲尼迪Q50L、QX60等旗舰车型 最高年产能超过20万辆 [10] - 东风日产2024年1-8月销量为36万辆 同比下降10.6% 其中天籁前8个月累计销量仅4万余辆 探陆仅5000余辆 其他车型几乎停产 [10] - 襄阳工厂将改造为猛士生产基地 远期产能有望扩张至30万辆 东风汽车已通过复用神龙汽车武汉工厂、改造东风日产和东风雷诺工厂等方式盘活过剩产能 [12] - 产能优化是东风汽车推动湖北省内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步骤 [12]
中高级纯电轿车12万起售,东风日产放下身段鏖战新能源市场
经济观察网· 2025-04-29 16:40
东风日产N7上市及定价策略 - 东风日产N7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11.99万元至14.99万元,是"天演架构"下首款新能源战略车型 [2] - N7起售价相比首款纯电车型ARIYA艾睿雅降低8万元,定位为中高级纯电轿车但价格低于同级别燃油车型(如天籁17.98万元起、探陆23.98万元起) [2] - 公司打破传统价格定势,通过低价策略推动新能源转型 [2] 东风日产销量表现及市场挑战 - 2024年全年销量63.12万辆,同比下滑12.7%,燃油车市场份额从2021年10%降至6.5% [3] - 新能源销量占比不足5%,纯电车型艾睿雅全年销量仅2114辆,同比下滑超50% [3] - 2025年一季度销量12.10万辆,同比下滑29.5%,在日系合资车企中表现仅优于东风本田 [3] - 主要问题包括新能源车型推出慢、产品迭代滞后、品牌认知固化,此前仅有一款高价新能源车型艾睿雅 [3] 新能源技术及产品竞争力 - 公司展示新能源转型成果,包括天演架构、14合1智能电驱、AI零压云毯座椅等新技术 [4] - N7为首款本土设计团队主导车型,尺寸达4930mm*1895mm*1487mm,轴距2915mm,配置智能冰箱、15.6英寸中控屏等 [4] - 搭载自研电驱总成、云享座舱、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等,综合竞争力较强 [4][5] 渠道优化与产能调整 - 实施订购、交付、服务分离模式,已布局超100家交付中心和500家零售中心 [5][6] - 武汉工厂(年产能30万辆)或将于2025财年结束生产,2024年已关停常州工厂(年产能15万辆) [6][7] - 武汉工厂2024年6月起为岚图汽车代工,面临产能利用率不足问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