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咖啡

搜索文档
甘肃简牍博物馆:汉代长城上的日常生活丨从长安到敦煌
经济观察网· 2025-06-17 09:13
汉代西北边塞军事体系 - 赵充国提出屯田策略,计算军队所需粮草:粮食199630斛、盐1693斛、茭草250286石,屯田步兵10281人需粮食27363斛、盐308斛 [1][2] - 汉代在西北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金城等郡,经营河西走廊三百余年 [4] - 汉代长城防御体系由塞墙、天田、烽燧、关城组成,平均每里不到一名戍卒,主要功能是通过烽火预警系统传递敌情 [32][34][36] 汉代交通与驿站系统 - 汉代中原与河西主要交通路线为高平道,从长安经高平至媪围渡黄河入武威,里程较近 [9] - 悬泉置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完整古代驿站,出土两万多枚汉简,其中《驿置道里簿》简记载从长安到敦煌的邮驿交通路线 [10][16] - 敦煌悬泉置到安定高平距离3151汉里(约1310公里),汉代戍卒需数月行程 [16] 汉代戍边制度与士兵生活 - 法律规定23岁男性需服役戍边三日,可交钱雇佣他人代替,居延汉简记载雇佣价格达二万九千钱(可买五匹马) [17] - 戍卒日常工作包括巡视天田、施放烽火、传递文书等,需携带"日迹梼"作为巡视凭证 [40][43] - 边塞设有文化教育,戍卒学习《苍颉篇》《急就篇》等字书,使用多面体木觚作为习字工具 [51][52] 汉代河西社会经济 - 居延地区发展农牧渔业,出土汉代渔网证明当地水产资源丰富 [55][57] - 东汉初年甲渠候粟君与客民寇恩的5000头鱼贸易纠纷案,反映河西长途贸易情况 [59][61] - 居延汉简记载野骆驼引发的驿马赔偿纠纷案,涉及金额7000钱 [63][64] 考古发现与文物保护 - 甘肃简牍博物馆收藏近4万枚简牍和1万余件伴出文物,设有"简牍时代"等四个基本陈列 [26][28] - 《敦煌悬泉月令诏条》是现存最早的"环保法",颁布于公元5年,规定每月与物候相应的禁忌 [47][49] - 居延新简《塞上烽火品约》详细规定不同敌情下的烽火预警方式,是研究汉代边塞防御的重要资料 [39][40]
让“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越叫越响
郑州日报· 2025-05-20 08:38
文旅融合创新 - 郑州通过"城市考古体验课堂"、文创咖啡、甲骨文街舞秀等创新形式实现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吸引大量观众参与 [1] -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连续6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嵩山景区成为展示中原文明发展全过程的窗口 [3] -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累计超4000场,观众突破600万人次,被列为文旅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重点项目 [6] 文化IP打造 - 郑州构建"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三大城市IP,其中黄帝文化成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核心标识之一 [3][4] - 少林武术通过"当少林遇见吴哥"等国际交流活动实现全球化传播,登封武校常年驻训数万名学员 [5][6] - 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坛"举办540余场活动,线上线下受众超2200万人次,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8] 文化消费升级 - 2024年郑州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47场,观众约96万人次,票房收入达10亿元 [9] - 建成180个上等级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1365个乡村文化合作社,累计开展活动超万场,惠及群众200万人次 [8] - 河南艺术中心、郑州大剧院等文化地标年均举办大量高端演艺活动,显著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9] 历史资源活化 - 新密李家沟遗址(距今1万年)、裴李岗遗址(距今8000年)、"河洛古国"(距今5000年)等考古发现实证郑州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地位 [2] - 具茨山岩画、荥阳青台遗址丝织品等文物印证黄帝文化在郑州的深厚根基 [3] -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系统展示郑州"千年商都"的历史脉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