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件
icon
搜索文档
旭升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增长显著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96.36%
证券日报网· 2025-10-31 20:41
旭升集团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机器人等领域,从新能源汽 车车身结构件、电驱壳体等核心零部件到储能柜结构件再到机器人高精度关节部件、轻量化骨架等,实 现客户产品全覆盖。同时,多材料技术突破,从高强度铝合金到镁合金再到其他金属材料,持续拓展材 料体系,以适配不同场景的性能需求。通过持续丰富产品矩阵、拓展材料体系,公司不仅巩固了在新能 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在储能、机器人等新兴市场构筑了差异化竞争力。 (CIS) 旭升集团长期从事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专注于为客户提供轻量化的解决方案。公 司十分重视材料研究、工艺开发、自动化产线设计等方面核心能力的构建,并布局合作了新能源汽车产 业链及其关联产业链的优质客户,稳健经营,已成为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部件龙头企业之一,尤其在新能 源轻量化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2025年10月31日,宁波旭升集团(603305)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升集团")披露第三季度报告。报 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0亿元,同比增长0.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9921.32万元,同比增长70.43%;实现归 ...
旭升集团深耕新能源汽车主业并加快储能和机器人等新业务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9-18 19:16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 同比增长12.5%和11.4% [1] - 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 出口拉动作用明显 产业链竞争向效率与成本控制转移 [1] - 行业盈利能力分化加剧 企业需提升产品适配力和交付响应能力以适应复杂市场环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96亿元 其中第二季度营收10.50亿元 同比增长3.89% [2] - 储能业务实现营收约3亿元 同比呈现爆发式增长 [2] 业务发展 - 墨西哥工厂已投产 具备从原料到成品的本地化供应能力 可直接服务北美客户 [1] - 泰国工厂于2025年7月开工 未来将导入成熟工艺服务东南亚及周边市场 [1] - 自主研发储能电池外壳、散热模块和结构支架等核心部件 兼具轻量化、高强度、优异散热和耐腐蚀性能 [2] - 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机器人等领域 包括车身结构件、电驱壳体、储能柜结构件、机器人高精度关节部件等 [2] 客户合作 - 与多家全球知名储能系统集成商达成合作 产品应用于户用储能及大型储能项目 [3] - 全面渗透国内外头部造车新势力 包括Rivian、Lucid、理想、极氪、零跑、小米等品牌 [3] - 深度绑定长城汽车、德国大众、北极星等国内外优势车企的电动化转型 [3] - 与采埃孚、法雷奥、海斯坦普等国际一级供应商及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企业建立长期合作 [3] 战略规划 - 继续深耕新能源汽车主业 同时加快储能和机器人新业务发展 [4] - 依托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持续突破 推动轻量化解决方案向系统化和集成化方向升级 [4] - 通过全球化布局和本地化运营构建多元化的增长格局 [4] 竞争优势 - 凭借在精密铝合金零部件领域的深厚积累 打造覆盖多领域、多材料的综合型产品体系 [2] - 构建以"技术+服务+响应"为核心的客户资源护城河 赢得全球顶级客户长期信赖 [3] - 多层次、跨区域的客户布局为拓展新兴领域提供优质客户基础 [3]
旭升集团2025年上半年稳健经营 募资项目有序推进 全球化布局深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22:0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96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亿元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7亿元 [1] 业务运营与技术实力 - 核心业务为新能源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部件研发生产 包括车身结构件与电驱壳体 [1] - 客户涵盖Rivian、Lucid、理想、极氪等头部新能源车企及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 [1] - 研发费用达1.09亿元 同比增长1.73% 累计拥有专利363项(发明专利29项) [1] - 重点攻关高强铝合金材料与一体化压铸工艺技术 [1] 资本运作与产能建设 - 2024年发行可转债募资净额27.92亿元 投向动力总成及轻量化零部件项目 [2] - 墨西哥基地于2025年6月投产 已通过OTS样品交付锁定订单 [2] - 泰国基地于2025年7月动工 计划服务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及高端智造产业 [2] 全球化布局与市场拓展 - 境外业务收入9.70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46.26% [2] - 北美与东南亚生产基地建设旨在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并完善供应链 [2] - 未来将依托技术优势向储能、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延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