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ETF易方达

搜索文档
红利基金持续受青睐 易方达红利宝ETF助力投资者多样化配置
观察者网· 2025-07-04 13:37
红利资产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红利基金总规模达2517亿元较去年四季度增长超270亿元 [1] - 挂钩红利类指数的ETF份额从2024年底849亿份增至1013亿份 [1] 红利指数筛选机制 - 中证红利指数从中证全指4957只股票筛选过去三年连续现金分红且股利支付率均值及过去一年支付率均大于0小于1的公司最终选出100只平均现金股息率最高股票 [1] - 其他红利指数包括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高股息+低波动)中证红利价值指数(高股息+低估值)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等 [1] 红利指数长期特性 - 中证红利指数近五年累计上涨41.2%股息率从2019年初4.7%升至5.7% [3] - 定期调整机制保障股息率可持续性使投资者长期获得稳定现金流与资本增值 [7] 红利指数基金产品 - 易方达红利宝ETF实行0.15%/年低管理费率 [3] - 红利价值ETF(563700)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红利低波动ETF(563020)提供不同分红节奏 [3] - 红利ETF易方达(515180)支持年度分红再投资实现复利增长 [6] 红利+策略拓展 - 红利低波动ETF(563020)恒生红利低波ETF(159545)跟踪高股息+低波动指数 [6] - 红利价值ETF(563700)跟踪高股息+低估值指数 [6] - 分红可再投资于高成长指数如恒生创新药ETF(159316)人工智能ETF(159819)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等 [6] 红利指数功能升级 - 红利指数从传统收息工具进阶为资产配置核心组件通过量化规则解决高股息陷阱问题 [7]
ETF互联互通“开闸”三周年 易方达基金新进产品数量居前
和讯网· 2025-07-04 11:31
ETF互联互通三周年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末,北向成交总额超300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倍,6月当月成交额较启动首月激增120倍 [1] - 南向成交总额超4300亿港元,同比增长约160%,3月和4月连续突破千亿港元,4月以1207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1] - 纳入产品数量从87只增至265只(陆股通248只,港股通17只),宽基指数ETF如沪深300ETF易方达(510310)等占比约三分之一 [1] ETF互联互通扩容与产品结构 - 易方达基金新纳入15只ETF(如红利ETF易方达515180),总数达22只,其中19只管理费率为行业最低档0.15%/年 [1] - 2024年6月扩容中,陆股通新增85只ETF,行业主题类占比近六成,包括云计算ETF(516510)、新能源ETF易方达(516090)等 [2] 市场影响与未来展望 - ETF互联互通门槛下调推动两地资管产品创新,未来更多特色ETF有望纳入 [2] - 陆股通以境外机构投资者为主,ETF纳入促进A股机构化投资,拓展ETF市场生态圈 [2] - "ETF通"成为跨境资产配置重要桥梁,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并为资本市场注入新动力 [2]
四重角度看懂未来能源
新浪财经· 2025-05-13 10:37
新能源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1] -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年渗透率达到57.6% [1] - 光伏、锂电、风电已成为我国能源的"中流砥柱" [1] 未来能源技术路径 风电光伏 - 风电光伏技术成熟,具有突出的发电经济性 [1] - 在碳中和战略指引下,新能源发电有望保持稳步增长 [1] 储能 - 储能可缓解电网消纳,平滑新能源发电不连续问题 [1] - 新能源发电入市交易后,储能将成为提升电站收益的重要手段 [2] - 储能是新能源板块中增速最快的方向之一 [2] 可控核聚变 - 可控核聚变燃料成本较核裂变低13%,能量密度是核电技术的300倍以上 [2] - 高温超导等技术突破推动商业化进程提速,有望于2035年前实现首次商用 [2] - 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度,工程化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6] 固态电池 -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显著提升,体积和质量显著下降 [4] - 2027年将小批量装车应用,2030年开启量产 [7] 2025年能源发展关键节点 - 新能源装机占比将正式超过火力发电,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50% [4] - 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电能价格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 [5] - 储能从"被迫用"向"主动用"转变,高品质储能产品吸引力大幅提升 [5] - 可控核聚变应用预期显著提前至2030-2035年 [6] 中国能源革命领先优势 - 我国光伏装机容量约占全球40%,产能份额超90% [8] - 碳中和"1+N"政策体系持续加码,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政策支持 [8] - 新能源制造产业显著领先全球,具备突出的价格优势 [10] 未来能源投资方向 - 碳中和ETF涵盖锂电光伏及高耗能减碳领域 [10] - 新能源ETF全面覆盖锂电、光伏、风电、核电等 [10] - 细分环节ETF包括光伏ETF和储能电池ETF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