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接驳车

搜索文档
涛涛车业20260626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公司 涛涛车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机器人业务** - 观点:今年有望实现机器人组装和供货 - 论据:与Skillsoft合作进展顺利,美国团队考察后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已开始组装样机并完成初步调试,后续将从十台到一百台逐步推进订单[2][3] - 观点:整机组装可能在东南亚或美国完成 - 论据:中国整机出口到美国存在困难,美国政府对机器人更加谨慎[2][3] 2. **研发中心** - 观点:国内研发中心将同时服务国内外市场 - 论据:计划在上海张江成立研究院,招聘人员和租赁场地,国内外设两个研发团队,集中在人形机器人和电动低速车智能化转型升级[2][4] 3. **智能化产品** - 观点:智能化集中在高尔夫球车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升级及无人接驳车、物流车项目 - 论据:这些项目已开始实质性推进[2][6] 4. **电动低速车业务** - 观点:电动低速车市场需求稳定增长 - 论据:主要应用于球场内外,年增长率约为8%-10%[2][7] - 观点:电动低速车出货量有季节性 - 论据:二三季度为旺季,一季度和四季度出货量少[2][10] - 观点:去年推出多款新车型 - 论据:包括五座电动露营车、六座车型及第二品牌Takeway,以覆盖更广价格区间[2][11] 5. **美国市场无人驾驶物流车** - 观点:发展相对保守 - 论据:主要应用于封闭或半封闭区域,但已开始采用,销售额达数亿美元,关注高尔夫球场等独特应用场景[2][8][9] 6. **产能规划** - 观点:越南工厂产能逐步提升,考虑扩展泰国工厂产能 - 论据:越南工厂7月起月产能目标达3000台,逐步提升至3500 - 4500台;2026年启动泰国产能以支持销售目标[3][15] 7. **财务情况** - 观点:今年毛利率预计增长几个百分点 - 论据:去年约为35%,高尔夫球车贡献主要毛利,美国产品品牌效应增强,减少促销依赖[3][17] - 观点:今年期间费用率预计降低 - 论据:主业费用增长率低于收入或净利润增长,进入智能化产业费用增加但不盲目扩张[19] 8. **其他品类业务** - 观点:全地形车、电动自行车有发展机会 - 论据:全地形车发动机整车越来越成熟;电动自行车因美国客户原供应商海外无产能,有几款车型进入其市场[20] 9. **零部件生产** - 观点:高尔夫球车电机和电池自制,控制器外购 - 论据:自制部件可降低成本,促进新产品开发[21] - 观点:不考虑生产高难度零部件 - 论据:丝杠、关节等零部件及软件部分仍以外购为主,依赖外界成熟技术[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第二品牌Takeway计划今年第三季度销售,受越南产能限制进展稍慢,预计产能提升后推动上市[12] 2. 五座和六座电动车型零售价1.2 - 1.5万美元,高端系列定价约1万美元,Takeway及简易款高尔夫球车价格低一两千美元[13] 3. 去年国内库存2万多,已卖出一万多,还剩一万左右,美国至少还有一万多库存,7月起产能与销售基本匹配,涨价在观望[16] 4. 公司与竞争对手价格定位基本无差距,开发第二品牌覆盖不同价格带[18] 5. 无人低速车软件采取合作策略,有内部团队对接和简单开发[24] 6. 新能源汽车订单分散,第三季度趋势需根据实际销售情况调整[25] 7. 今年6月结束后可能根据中报数据调整收入或利润指引[27] 8. 今年在做好主业基础上规划光伏风电项目作为新增长点[28]
600平方公里“车路云”勾画“智慧之城”
金融时报· 2025-06-25 11:16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 - 自动驾驶技术达到L4级的接驳车可实现车端、云端、路侧信息实时交互,配备硬件冗余系统确保安全 [2] - 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67.8%,较2023年提升12.5个百分点 [2] - 2025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预计接近万亿元,2030年L3及以上ADAS渗透率或达35% [3] 北京市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 - 北京市实现600平方公里路侧基础设施智能化部署,覆盖1600个全息路口,建成"车路云一体化"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 [4] - 示范区从1.0阶段双向10公里道路扩展至3.0阶段600平方公里,落地八大应用场景包括自动驾驶乘用车、无人配送等 [5] - 大兴国际机场2024年初开放常态化自动驾驶接驳服务 [5] 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应用 - "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精确的图、可靠的网、实时的云"五大体系融合多元数据,支撑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7] - 示范区定义"多感合一"智能网联标准路口,部署1000余套车载单元,测试里程超3800万公里 [7] - 电子地图突破传统导航边界,以高精度空间底座支撑多场景协同需求 [7] 产业政策与研发投入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3] - 创新中心年均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50%,聚焦车规级开源开放"车路云一体化"共性技术平台 [8] - 智能网联汽车在顶层设计、技术研发等领域形成与国际并跑趋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