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茶
搜索文档
梧州六堡茶年产量跃升至近4万吨
中国新闻网· 2025-11-16 00:43
中新网梧州11月15日电(林浩)11月13日,2025黑茶产业升级发展交流会在广西梧州举行。 梧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汪东明在会上介绍:近年来,梧州充分发挥原产地和核心产区优 势,全力推动梧州六堡茶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了产量、产值双增长和茶农、茶企双增 收。六堡茶年产量从1.7万吨跃升至近4万吨,综合产值从110亿元上升至近300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韦波表示,广西茶园面积已超170万亩,茶叶产量近13万吨、连续6年 进入全国前十强。要加快打造以六堡茶、茉莉花茶、早春茶"一黑一白一早春"为引领,红茶、绿茶等特 色优势茶协同发展的广西特色茶产业。 在专题推介环节,梧州、苍梧、雅安雨城三大黑茶产区与梧州龙头企业代表相继登台,展现了中国黑茶 产业协同共进、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梧州市茶产业发展局党组成员、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于翠平系统推介了六堡茶产业发展成 果。通过发挥"原产地、原种茶、原工艺"三大优势,梧州六堡茶品牌价值已达55.07亿元,并成功借助 中欧班列、举办"茶和天下"系列活动等方式,持续扩大了国内外消费市场。 作为六堡茶核心产区,苍梧县委书记覃学海介绍,202 ...
广西茶产业加速从“大区”向“强区”跨越
广西日报· 2025-11-10 09:58
行业核心观点 - 行业大会以“新质赋能,共创未来”为主题,推动广西茶产业向高质量、品牌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为产业从“大区”向“强区”跨越注入新动能 [1] - 大会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勾勒出“三茶统筹”战略下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2] 当前发展亮点 - 六堡茶“红、浓、陈、醇”品质愈发深入人心,早春茶“早、特、优、香”优势持续凸显 [1] - “茶船古道”文化内涵不断挖掘,茶旅融合、茶康养、茶文创等新业态蓬勃兴起 [1] - 行业已发布《广西早春茶标准》《灵山早春茶》等多项团体标准,并积极参与《六堡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修改 [1] - 人才培育方面,3人获“广西技术能手”称号,评选出第五批“广西茶业大师”1名,设立首批“广西茶叶行业终身成就奖”表彰9位资深从业者 [1] 未来发展方向 - 技术攻关层面,推进茶树品种改良、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智慧茶园、数字茶企建设 [2] -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实现“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追溯,提升产品品质与消费者信任度 [2] - 标准构建上,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茶标准体系,突出六堡茶、早春茶等特色品类差异化标准 [2] - 文化赋能方面,举办“拾年陈韵”斗茶大会等活动,推动茶文化与多产业融合,借国际茶日等平台让广西茶走向全球 [2] - 深化与北京茶业交易中心合作,依托其数字化平台与渠道网络,提升广西茶市场可见度与交易效率,壮大“广西茶”区域公用品牌 [2]
走访现代口岸,感受古道驿站(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5-16 06:08
中老边境经贸与文化交流 - 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累计招收老挝籍学生2935名,2023-2024学年招收555名,成为国内外籍学生最多的中职学校之一[17] - 学校参与编写老挝汉语教材《基础口语》,确立"立足勐腊,聚焦老挝,辐射中南半岛"的教育目标[17] -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D87次一票难求,成为连接两国的新经贸通道和情感纽带[16] 历史贸易与现代经济 - 磨憨和磨丁两地名称源于古代盐井贸易,曾是茶马古道重要节点,明清时期马帮驮运普洱茶和铁器进入东南亚,老挝商队带来岩盐和农特产品[8] - 老挝喃通村保留古法制盐传统,历史上通过马帮将盐运往中国[11][12] - 丰沙里省与勐腊县茶山一脉相承,存在同源古茶树,可能由商队遗落茶籽或边民迁徙带来[13] 边民互市与跨境合作 - 勐腊县曼烈村每半月举办"国际老庚"大赶摆,中老边民进行商品交易和社交活动[14] - 1993年磨憨-磨丁国家级通商口岸开通,边民互市政策放宽,成为跨境民族重要经济交往形式[14] - 勐腊县与老挝勐新县开展"中老边民友好结对家庭"活动,促进两地频繁往来[15] 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 - 中老铁路在西双版纳设5个站点,使丰沙里茶叶运输从马帮数月缩短至高铁几小时[16][17] - 西双版纳拥有966.29千米国境线和7个国家级口岸,勐腊县发挥"边境之窗"作用[17] - 老挝学生通过中老铁路前往勐腊县求学,视铁路为"现代茶马古道"[16]
建圈强链 四川农业明确产业“路线图”
四川日报· 2025-05-14 08:25
四川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培育方案》,聚焦打造畜牧万亿级、粮油五千亿级,以及蔬菜、水果、茶叶、蚕桑、水产和食药同源千亿级产业 [6] - 方案明确以链主、链属企业为主体,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 [6] - 方案从生产、加工、品牌、服务等全产业链环节着手,推动生产标准化、加工精细化、品牌特色化 [11] 产业发展目标 - 畜牧产业:力争用3—5年时间,全省畜牧全产业链产值增加2690亿元、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4][11] - 粮油产业:到202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30亿斤以上,粮油全产业综合产值迈上5000亿元台阶 [5] - 蔬菜产业:力争到2027年,四川蔬菜产量稳定在5700万吨左右,综合产值突破4000亿元 [5] - 水果产业:到2027年,全省水果总面积稳定在1330万亩,总产量达到1543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540亿元 [5][12] - 茶叶产业:到2027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90万亩,毛茶产值达450亿元,综合产值达1300亿元 [5] - 蚕桑产业:通过3—5年的培育,桑园面积稳定在230万亩,生产蚕茧11万吨,力争蚕桑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000亿元 [5] - 水产业:到2027年,全省水产品总量达到213万吨,渔业综合产值达到1490亿元 [5] - 食药同源产业:到2027年,全省食药同源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5] 产业发展现状 - 四川川西南早茶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2024年宜宾市茶园面积稳定在130万亩,综合产值达360亿元,相比2021年提高了150亿元 [8] - 2021年川茶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继川猪、川粮油、川菜、川果之后,四川又一个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 [9] - 四川虽然茶企众多,但每年至少70%的川茶以原料或初加工形态销往省外 [9] - 四川畜牧产业中猪肉精深加工占比不到25% [9] 区域布局与重点任务 - 粮油产业:以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川东北、川南、川中丘陵、安宁河谷4条粮食安全产业带 [12] - 重点任务围绕生产、加工、品牌等全产业链提出具体的提升行动或计划 [12] - 保障措施包括项目资金撬动、创新投融资机制、科技人才支持等 [12] 企业主体作用 - 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茶叶加工项目,带动提高全省茶叶加工车间标准化程度 [5] - 都江堰天赐猕源农业有限公司2023年花粉生产线启动,预计2024年产量达到7吨,产值超过1亿元 [13] - 四川德康农牧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搭建覆盖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到消费终端的全链条数字化平台 [14] - 方案提出链主企业培优扶大行动,支持粮油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技改升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