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
搜索文档
记者手记:百亿茶业 一盏闲情
新华社· 2025-11-17 08:08
11月12日至16日,2025中国黑茶大会在梧州举办,全国茶友云集这座岭南名城。茶友们品茗交流, 茶兴未阑,壶中沸水添了又添,成了这沸腾夜色中最风雅的注脚。 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黑茶属于后发酵茶,不同产区的黑茶也有着各自的工艺特点。咸阳茯 茶"金花璀璨,香韵天成",雅安藏茶蕴含着穿越雪域高原的凌冽风骨,而大会举办地梧州,则以其标志 性的六堡茶名扬天下。 史料记载,梧州位于古"广信"境内,是粤语发源地之一,"得闲叹茶"是粤语常见的表达,一字谓 之"叹",自带一股悠闲品饮的味道,而六堡茶正是很多梧州人生活中必"叹"茶品。 夜色已深,广西梧州的市政广场前仍然灯火通明,人群"觥筹交错"之中,弥漫的不是熟悉的烧烤烟 火气,而是一缕缕幽然茶香。 "吃过晚饭,也要来一泡,要不然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梧州市民黄波说。梧州的茶馆遍布大街小 巷,六堡茶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梧州人的宵夜,饮茶文化可见一斑。 这份与生活的深度交融,背后自然有历史的沉积。 "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这是清代修编的《苍梧县志》中关于六堡茶的一段记载。史料 所记载之处,正是如今的梧州苍梧县六堡镇。 历史车轮滚滚,六堡茶产业几经沉浮。黑茶品类崛起为六堡茶 ...
第五届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大会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11-14 08:29
中华老字号总体发展 - 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总数增至1450家 [2] - 中华老字号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不断创新走出独具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 [1] - 近期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探讨老字号创新发展新路径及与世界品牌合作新模式 [2] 匠心坚守与品牌价值 - 老字号以对匠心与文化的坚守为核心生生不息 [3] - 六必居以"六必"准则为立身之本 内联升追求精益求精的制鞋匠心 同仁堂坚守"悬壶济世"的医者初心 [3] - 东阿阿胶坚守"道地性"保护特殊水源并传承非遗制作技艺进行现代化升级 [3] - 中茶自1938年创立便将企业发展与国家命运相连 坚守全链条品质把控将茶文化转化为可共享的文化符号 [4] 创新与年轻化转型 - 老字号通过年轻化、数字化、科技化、国际化主动求变 [4] - 恒源祥凭借非遗技术编织的颁奖花束惊艳2022年北京冬奥会 上海大白兔通过跨界合作成为潮流符号 [4] - 东阿阿胶桃花姬产品线上销售额从两年前的2亿元跃升至10亿元 [4] - 东阿阿胶与奈雪的茶联名推出阿胶奶茶 推出口号为"随时随地撒点娇"的阿胶粉以贴近年轻人 [5] - 东阿阿胶与沃尔玛山姆店合作 中秋期间两周桃花姬单品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 [6] - 中茶通过优化产品风味和年轻化包装让中国茶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健康饮品 [6] 数字化转型与科技赋能 - 东阿阿胶投建数字化水平达工信部1.4级最高标准的现代化工厂 线上业务已占整体业务近30% [7] - 东阿阿胶设立两个院士工作站 通过现代循证医学为产品功效提供科学验证 [7] - 东阿阿胶复方膏胶产品销售额从7亿元跃升至今年预计的28亿元 [7] - 中茶利用数字化技术链接茶的健康成分与加工工艺 在全链条实施数字化管控 [7] - 中茶通过富氧发酵工艺使红茶中茶黄素含量提高30% 通过创新工艺将γ-氨基丁酸含量提升5倍 [7] 国际化与文化出海 - 同仁堂自上世纪90年代拓展海外市场 门店网络已遍布世界五大洲 [7] - 东阿阿胶连续参加世界中医药大会 联合凤凰卫视推出文化节目覆盖全球17个国家 [7] - 中茶作为中国主要茶叶出口经营者 希望通过茶叶持续传播中国文化 [7]
广西茶产业加速从“大区”向“强区”跨越
广西日报· 2025-11-10 09:58
行业核心观点 - 行业大会以“新质赋能,共创未来”为主题,推动广西茶产业向高质量、品牌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为产业从“大区”向“强区”跨越注入新动能 [1] - 大会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勾勒出“三茶统筹”战略下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2] 当前发展亮点 - 六堡茶“红、浓、陈、醇”品质愈发深入人心,早春茶“早、特、优、香”优势持续凸显 [1] - “茶船古道”文化内涵不断挖掘,茶旅融合、茶康养、茶文创等新业态蓬勃兴起 [1] - 行业已发布《广西早春茶标准》《灵山早春茶》等多项团体标准,并积极参与《六堡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修改 [1] - 人才培育方面,3人获“广西技术能手”称号,评选出第五批“广西茶业大师”1名,设立首批“广西茶叶行业终身成就奖”表彰9位资深从业者 [1] 未来发展方向 - 技术攻关层面,推进茶树品种改良、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智慧茶园、数字茶企建设 [2] -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实现“从茶园到茶杯”全程可追溯,提升产品品质与消费者信任度 [2] - 标准构建上,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茶标准体系,突出六堡茶、早春茶等特色品类差异化标准 [2] - 文化赋能方面,举办“拾年陈韵”斗茶大会等活动,推动茶文化与多产业融合,借国际茶日等平台让广西茶走向全球 [2] - 深化与北京茶业交易中心合作,依托其数字化平台与渠道网络,提升广西茶市场可见度与交易效率,壮大“广西茶”区域公用品牌 [2]
广西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广西日报· 2025-11-07 10:52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十四五以来共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亿元支持广西35个县加快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1] - 2024至2025年自治区连续两年每年安排衔接资金10亿元实施千万工程项目并撬动社会资本和农民投工投劳 [1]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安排7亿多元自治区补助资金支持完成7500多个有需求有条件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 [1] 基础设施建设 - 全区99%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100%的行政村通等级路938%的自然村屯通硬化路 [2]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4%改造农村危房32056户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县域全覆盖 [2] - 行政村5G和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 [2] 人居环境治理 - 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 [2] - 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上报值达453%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收运处理的村民小组比例达到95% [2] - 今年以来排查养殖场户3891万家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2] 公共服务提升 - 十四五以来统筹资金2746亿元新建改扩建6407所义务教育学校统筹资金7271亿元支持新建幼儿园263所 [3] - 累计下达实施县乡两级卫生健康项目598个总投资34696亿元建成乡镇卫生院1265个配备执业助理医师247万人 [3] - 建设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27个覆盖率达609% [3] 农业产业发展 - 打造升级了粮食蔗糖水果蔬菜畜禽渔业等6个产值超千亿元农业产业集群 [3] - 累计创建三黄鸡桂系猪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72个 [3] - 涌现出无人化农场滴滴农机智慧植保等一大批人工智能+农业典型应用场景 [3] 乡村治理与党建 - 强化党建引领星级村党组织占比达491%村级议事协商形式不断创新 [4] - 深化清廉乡村建设五廉行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4]
广西“三茶”统筹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11-05 13:46
行业整体概况 - 广西茶叶年产量约13万吨,已连续6年进入全国前十强 [1] - 六堡茶年产量约4.3万吨,占全区茶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综合产值达300亿元,占广西茶产业半壁江山 [2] - 横州茉莉花茶产业综合总产值超180亿元,年产茉莉花1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60%以上 [2] 细分产业表现 - 广西早春茶开采面积约56.5万亩,产量约1.1万吨,近3年产量平均增长率达13.8% [1] - 早春茶中绿茶产量占比最大,约占70% [1] - 2025年早春茶大会签约合作项目47个,签约金额达3.7亿余元 [1] - 2024年经广西出口到东盟等国家的六堡茶约占全国黑茶类出口的20%,出口额同比增长7.5%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行业组建国家技术团队,强化茶园生产指导,将茶叶高值化生态模式种植、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加工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主攻研究范畴 [1] - 通过科技赋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早春茶的“生态溢价” [1] - 横州实施茉莉花产业“1+9”战略,形成“种植—窨制—交易”全链条集群 [2]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 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茶叶团体共订《六堡茶斗茶规则》,提升六堡茶感官评价科学性与公信力 [2] - 2025中国黑茶大会将于11月在梧州市开幕,提升六堡茶国际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2] - 行业通过联合水果、陈皮、水牛奶等特色农产品展示,展现协同发展潜力 [3] 文化融合与新业态发展 - 通过茗画联展、汉服秀、裸眼3D技术、机器狗互动及现场制茶等多样化形式展现茶叶消费新场景与文化新业态 [3] - 广西茶科所“三茶”综合展示馆通过沉浸式体验系统展示产业发展,近年科普游客数超4万人次 [3] - 2025年智慧农业博览会特设茶叶展馆,举办6个茶产业相关主题活动,涵盖产销对接、学术交流、文化体验等内容 [3]
2024年我国黑茶总产值319.41亿元
新华网· 2025-10-31 17:20
行业整体规模 - 2024年中国黑茶总产值达319.41亿元,总产量为47.32万吨 [1] - 黑茶是以茶树鲜叶和嫩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艺制成的产品 [2] 核心产区与重点品类 - 广西梧州是中国黑茶核心产区之一 [2] - 梧州六堡茶2025年预计综合产值突破250亿元,相比2021年增长127.3% [2] 行业活动与推广 - 2025中国黑茶大会—2025梧州六堡茶文化节将于11月12日至16日在广西梧州举行 [2] - 活动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千年黑茶耀丝路,六堡香茗润神州” [2] - 活动期间将共举办10项重点活动 [2]
陈刚在梧州市调研,强调要强化党建引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
广西日报· 2025-10-17 10:18
稀土产业 - 在岑溪市糯垌稀土矿项目现场调研 强调加快推动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要求稀土产业发展与有色金属特别是关键金属产业相结合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 [1] - 提出要延伸稀土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 [1] 不锈钢与新能源产业 - 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调研弘毅新材料年产100万吨高端不锈钢制品精深加工项目 [3] - 参观广西睿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 - 鼓励企业利用人工智能赋能不锈钢 新能源等特色产业发展 提升产品附加值 [3] 六堡茶产业 - 在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调研茶园 了解茶文旅发展及六堡茶产业联农带农情况 [2] - 强调把六堡茶打造成支柱产业 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2] - 要求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2] 营商环境与产业链 - 强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积极谋划引进更多龙头企业 优质企业 [3] - 要求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 推动产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 [3] - 鼓励企业利用人工智能赋能人工宝石等特色产业发展 [3] 区域发展与基础设施 - 强调充分发挥西江黄金水道 紧邻粤港澳大湾区等优势 [4] - 提出科学做好十五五交通规划 加快推进平陆运河建设 [3] - 要求大力推进广西现代水运网规划建设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3]
镜观·回响丨中华文化迸发赋能发展之力
新华网· 2025-10-08 16:48
文化引领与政策支持 - 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充沛动能[1] -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中国走出一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路[7] 文旅融合模式创新 -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旅游新场景、打造经济新亮点、塑造城乡新形象[8] - 黑龙江省凭借冰雪资源优势发展“冰雪+”产业,使冰雪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10] - 贵州“村超”“村BA”等草根赛事巧妙融合体育竞技、民族文化与文旅消费,打造“体育+”模式撬动乡村经济增量[11] - 新疆阿勒泰地区借助热剧《我的阿勒泰》效应迎来客流高峰,2024年5月接待游客415.03万人次同比增长60.81%,旅游收入36.53亿元同比增长88.25%[11] - 厦门通过创新消费场景如闽南文化主题景区和百年老街,扩大文旅内需[13]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国家电影局启动“跟着电影去旅游”等活动推动影旅融合,发展票根经济[27] - 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带动山西文旅热度,山西推出“跟着悟空游山西”主题线路[29] - 重庆开展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展演,截至2025年9月17日已演出26场,现场累计观演人次超400万,核心观演区餐饮门店平均满客率超70%,“重庆无人机表演餐厅”网络搜索量同比上涨285%[32] -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以“深化文旅融合 畅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吸引国内2000余家展商及50家海外旅行商参展,展现文旅新业态[39] 特色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 - 特色文化产业在创新中传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能[15] - 江西望仙谷景区2024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8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超2000个,带动周边就业3万余人[14] - 贵州克度“天文小镇”通过“科普+文旅”模式,2025年1月至6月“中国天眼”景区接待游客约38万人次,总收入2496万余元[14] - 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实现老城区改造向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业转型,成功入选首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17] - 河北武强县形成拥有超150家企业、从业人员万余人的乐器产业集群,2024年乐器产业实现营收23.8亿元,旅游收入超10亿元[19] - 云南普洱市推进咖啡与旅游深度融合,凭借咖啡资源和独特文化打造多元体验场景[20] - 广西围绕千亿元茶产业发展目标,2024年六堡茶产量达4.3万吨,综合产值超300亿元[22] - 青海冷湖镇依托天文资源和戈壁奇景发展科幻特色文旅,打造火星实验室等“出圈”地标,为中国西北工业小镇转型探索新路径[37] 数字科技赋能文化体验 - 敦煌和苏州拙政园利用VR、三维建模等技术高精度还原文化遗产,打造沉浸式游览体验[34][36] - 湖南怀化五溪非遗园运用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42个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构筑特色文化产业体系[37] - 苏州推进“数字园林”建设,在园林整体数字建模、元宇宙应用场景开发等方面进行探索[36] 文化新业态与消费趋势 - 文化资源与科技商业相遇,不断涌现文化新业态、产业新模式和消费新体验[25] - 中国潮玩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63亿元飙升至2023年的600亿元,增长近10倍[30] - 山东泰安打造泰山新闻出版小镇,已吸引60余家企业入驻,涵盖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仓储物流、版权交易、研学旅游等产业链各环节[24][25]
家国共圆 壮美广西 | 骑楼城里好戏连台
广西日报· 2025-10-08 10:16
活动概况 - 2025年"梧现时光"音乐派对于10月6日在梧州骑楼城十字街中心广场举办 活动以"骑楼金曲夜"为主题 融合粤语文化 国风音乐与节日元素[1] - 10月2日 连续举办三晚的2025"活力夜广西"嘉年华梧州主场活动结束 活动包含茶萝娘 醒狮展示六堡茶文化和非遗魅力 以及歌舞快闪 器乐演奏 舞蹈表演等节目[1] 活动策略与效果 - 双节假期期间 骑楼城通过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体验度高的节庆活动 将文旅消费与特色场景深度融合[1] - 活动采用"演出+" "展览+"模式 不断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 多元化的社交需求 旨在激活假期文旅消费新动能[1] 游客体验与参与 - 活动为市民游客打造了沉浸式文化体验 现场观众在经典曲目旋律响起时跟唱 形成大合唱[1] - 有广东游客表示 活动使其仿佛走进岭南历史文化风情画卷 参与了品茶 游园会游戏 并接触了藤编 榄雕等手工艺品及国风文创[2] - 游客家庭可在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体验绘制专属粤剧脸谱等活动 在逛 吃 玩 购中感受当地文化魅力[2]
顺时而饮,科学品茗(信息服务台)
人民日报· 2025-10-08 05:51
茶文化与科学饮茶理念 - 饮茶是顺应自然、调和身心的生活智慧,茶文化博大精深,六大茶类各具特色 [2] - 科学饮茶需依循四季时序与昼夜节律,以品得茶香并护得安康 [2] 四季饮茶指南 - 春季宜饮茉莉花茶、铁观音或普洱熟茶,以疏肝解郁、提神醒脑、温润护胃,助阳气升发 [3] - 夏季宜饮绿茶、白茶或台湾冻顶乌龙,利用绿茶茶多酚清热解暑,白茶退火消炎,乌龙茶缓解暑热烦躁 [3] - 秋季首选武夷岩茶、凤凰单枞等半发酵乌龙茶,其性平和可清除余暑、润秋燥、养肺气 [3] - 冬季宜饮红茶或黑茶,红茶性温可暖身驱寒养胃,黑茶助消化解油腻,陈香之气舒缓情绪 [3] 分时饮茶建议 - 起床后宜饮淡绿茶或淡白茶,以补充水分、清头目润肺腑,避免空腹浓茶刺激肠胃 [4] - 早餐后至午间宜饮绿茶,利用咖啡碱与茶氨酸协同作用提神醒脑,增强思维活力 [5] - 午餐后宜饮乌龙茶,其芳香物质可消食去腻、清新口气,帮助调节脂肪代谢 [5] - 下午茶时间推荐红茶,可调成奶茶,茶黄素可调节脾胃、舒缓情绪 [5] 饮茶个性化与平衡 - 科学饮茶需读懂自身体质,阳虚者借红茶暖身,阴虚者借绿茶降火,痰湿者借乌龙去浊,气郁者借花香解郁 [5] - 饮茶之道贵在平衡,每一杯茶均可成为平衡身心的调和剂,讲究顺应天时、体质与身心需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