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茶

搜索文档
福州农业农村“半年报”出炉 增速居全省首位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3 08:32
福州农业农村经济半年报 - 全市一产增加值298.53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1]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5.32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居全省首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1] 分行业增长情况 - 种植业产值增长3.1%,林业产值增长6.5%,畜牧业产值增长1.3%,渔业产值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长4.3% [1] - 水产品、肉蛋奶、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重要农产品实现全面增产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表现 - 万农高科跻身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梯队,品种"万农甜糯158"获农业农村部推介 [1] - 天马科技活鳗产品首次获得直接出口日本、韩国的资质,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162.56% [1] 涉农项目建设进展 - 实施113个涉农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9亿元 [1] - 福州茉莉花茶闽清产业园计划建设13条全自动化茉莉花茶加工生产线,预计年产能5000吨 [1] 县域发展与农民收入 - 闽清县塔庄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连江县、罗源县入选福建省大黄鱼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县 [2]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14元,同比增长6.2% [2] - 乡村建设品质提升37项重点任务投资完成率超八成 [2] 下半年重点工作规划 - 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4.2万亩以上,提升鱼肉蛋奶、果蔬茶菌等重要农产品产能 [3]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抓好易返贫致贫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 [3] - 推动"粮八条""茉九条""现代农业十条"等政策修订,开展"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专项规划编制 [3]
宝藏之城丨这座小城的茉莉花香飘世界
新华网· 2025-08-09 08:53
行业概况 - 广西横州市茉莉花(茶)产量占中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60%以上,被誉为"中国茉莉之乡" [2] - 当地拥有超过18万亩茉莉花田,夏季为集中采摘季 [2] - 茉莉花产业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宋代工艺成熟,明清时期成为宫廷贡品 [12] 产业链规模 - 横州集聚170余家花茶企业,带动34万花农致富 [8] - 构建"1+9"产业集群,涵盖花茶、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饮、药用、体育、康养等领域 [8] - 形成全球集散中心、现代农业产业园、茉莉小镇等多元化载体 [8] 技术创新 - 自主研发第二代"全自动不落地窨花生产线",实现茶花混合、窨制、筛分全自动化 [12] - 花香利用率从传统工艺不足50%提升至80%以上 [12] - 建设"数字茉莉"平台,实现价格查询、远程交易数据监控等功能 [12] 市场拓展 - 新式茶饮兴起带动产业升级,横县南方茶厂2024年新茶饮产品营收占比达32% [15] - 2021年以来吸引70多家企业落地,成为知名茶饮品牌原料供应地 [15] - 形成从田间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包括交易市场、茶厂、非遗茶馆等环节 [10][11][13][14][16][17][21] 社会效益 - 茉莉花种植使村民实现本地就业,兼顾家庭照料与稳定收入 [6] - 产业传承超过40年,典型花农雷水平家族自1980年代持续经营 [6]
宝藏之城|这座小城的茉莉花香飘世界
新华社· 2025-08-09 08:48
行业概况 - 广西横州市茉莉花(茶)产量占中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60%以上,被誉为"中国茉莉之乡" [2] - 当地拥有超过18万亩茉莉花田,形成以花茶为核心的"1+9"产业集群,涵盖盆栽、食品、旅游等多元领域 [16] - 产业带动34万花农致富,集聚170余家花茶企业,构建从种植到全球集散的完整产业链 [16] 生产技术升级 - 自主研发第二代全自动窨花生产线实现工序全程自动化,花香利用率从传统工艺不足50%提升至80%以上 [24] - 建设"数字茉莉"平台实现价格实时查询、交易数据远程监控,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 [24][26] 历史与文化传承 - 茉莉花自汉代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横州,宋代形成成熟制茶工艺,明清时期成为宫廷贡品 [24] - 产业融合非遗文化,茶馆开发茉莉花饮品展示传统工艺现代化应用 [33][35][37] 新消费市场机遇 - 新式茶饮兴起带动原料需求,横县南方茶厂2024年新茶饮产品营收占比达32% [31] - 2021年以来吸引70多家企业落地,成为知名茶饮品牌茉莉花原料核心供应地 [31] 产业生态与场景延伸 - 形成茉莉花交易市场体系,实现当日采摘当日交易的高效流通模式 [18][20][22] - 中华茉莉园等场景结合农业观光与体验式旅游,强化产业附加值 [12][14][16]
长沙出口茶叶2.3万吨 占全省出口量超八成
长沙晚报· 2025-07-29 10:15
出口总量与增长 - 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出口茶叶2.8万吨,同比增加33.6%,出口总值5.4亿元,增长30.4%,量值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长沙茶叶出口占全省超八成,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超九成 [1] - 出口茶叶实绩企业数增加9家,龙头企业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口额占42.9%,保持39.6%的快速增长 [1] 企业类型与出口表现 - 民营企业出口茶叶2.6万吨,增加34.3%,占湖南省出口总量的93.7%,货值5亿元,增长31.4%,占出口总值的93.4% [1] - 国有企业出口茶叶1297.5吨,增长28%,货值2250.8万元,增长11.9% [1] -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茶叶463.7吨,增加13.3%,货值1299.4万元,增长31.2% [1] 地区分布与增长 - 长沙市出口茶叶2.3万吨,增加31.5%,占83.1%,货值4.5亿元,增长25.2%,占84.2% [2] - 益阳市出口茶叶3088.3吨,增加44.5%,货值4980万元,增长38.4% [2] - 湘潭市出口茶叶864.6吨,增加24%,货值1930.7万元,增长164.8% [2] - 常德市、怀化市、邵阳市、郴州市今年恢复茶叶出口 [2] 主要出口市场 - 摩洛哥是湖南茶叶最大出口国,出口5062.4吨,增加76.1%,占18.1%,货值1亿元,增长98.1%,占19.2% [2] - 俄罗斯出口4706.4吨,货值7750.1万元 [2] - 利比亚出口2637.1吨,增加193%,货值5166.4万元,增长137.7% [2] 茶叶品种与出口结构 - 绿茶出口2.4万吨,增加36.4%,占86.6%,货值4.5亿元,增长30.7% [2] - 红茶出口3729.1吨,增加17.5%,货值8565.7万元,增长28.9% [2] - 乌龙茶、茉莉花茶、普洱茶、白茶、黑茶分别出口1779.6万元、1687.5万元、759万元、133.4万元、33.8万元 [2]
茶咖日报|“续命”还是“促癌”?全国现存咖啡相关企业超24.6万家
观察者网· 2025-06-30 21:15
咖啡行业分析 - 全国现存咖啡相关企业超24.6万家,2025年新增注册约2.6万余家 [1] - 咖啡企业注册数量在2023年达到顶峰,2024年稍显下降 [1] - 广东省、云南省、江苏省咖啡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省市总和超8.6万家,占比35.1% [1] - 涉及司法案件的咖啡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1.86% [1] - 无糖咖啡能降低癌症和死亡风险,加糖咖啡可能增加风险 [1] - 早晨喝咖啡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与全因死亡风险,全天分散饮用或过量饮用效果不明显 [1] - 健康喝咖啡需首选黑咖啡/美式,每天2-3杯为宜 [2] 茶饮行业事件 - 全家便利店在日本召回227万瓶茉莉花茶,因可能混入金属碎片 [3] - 召回产品涉及日本全国约14499家门店,每瓶1L,售价149日元(含税160日元) [3] - 生产商为春名制作株式会社,顾客在饮用前发现金属碎片且未受伤 [3] 乳制品行业动态 - 新乳业控股股东UDL计划减持股份,股价一度下跌8.79%,收盘跌幅收窄至0.58% [4] - 2024年营收106.65亿元,同比下降2.93%,为2015年以来首次下滑 [4] - 2024年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长24.80%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6.25亿元,同比增长0.42%,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48.46% [4] - UDL持股65.07%,新希望投资集团持股14.94% [4] 茶叶价格波动 - 云南省勐海县古树茶价格8周下跌19.66%,6月29日报价108.00元/斤 [5] - 云南省梁河县古树茶价格下跌16.47%,报价89.58元/斤 [5] - 普洱产品重点产地平均价格下跌幅度为15.35% [5] 咖啡期货市场 - 阿拉比卡咖啡期货价格跌至去年12月以来最低,跌破每磅3美元关口 [6] - 巴西增加咖啡豆供应缓解近期短缺,收获季推进促使生产商寻求买家 [6] - 巴西过去几年库存水平较低,收获季推进解决短期供应紧张问题 [6]
金融助闽特色农业升级 政银协同壮大农企向“新”力
证券时报· 2025-06-28 02:00
福建特色农业与金融支持 - 福州茉莉花茶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标准化工艺与智能化生产,春伦集团在茶科技领域投入达2亿元 [2][3] - 广发银行福州分行与地方政府通过风险补偿机制推出"科技贷",风险分担资金池可承担贷款本金50%的补偿责任,目前贷款余额达4.4亿元 [3][4] - 福州市农业农村局将修订支持政策,加强对企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 [4] 鳗鱼养殖产业升级 - 福建鳗鱼养殖占全国重要地位,福清市被称为"中国鳗鱼之乡",2023年福建和广东两省鳗鲡产量占全国比重达80.54% [5] - 天马科技集团突破鳗鱼开口饵料技术垄断,实现国产自主化,并通过生态养殖系统和AI技术持续提升养殖水平 [6] - 鳗鱼产业受天然苗种资源限制,每年可养殖鳗鱼苗约3亿-5亿条,需通过提高成活率和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值 [7] 产业链延伸与市场拓展 - 天马科技集团开发符合中国消费市场的鳗鱼食品,与四川省火锅协会合作拓展消费场景 [7][8] - 公司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一条鳗鱼游天下"的产业梦想 [9] - 农行福建省分行提供"富民贷"等金融产品,支持养殖户建设智慧养殖基地,最高信用贷款额度达50万元 [9][10] 金融与产业协同 - 农行福建省分行累计批复农业龙头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7个,总合作额度28.8亿元,已投放融资1.9亿元 [10] - 银行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四位一体"服务体系联农惠农,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9][10]
共赴海博之约 续写茶香新篇——北京演播室与三家茶企开启战略合作
中国经济网· 2025-06-18 16:08
战略合作启动仪式 -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北京演播室与日春、郑福馨、春伦三家茶企举行"共赴海博之约续写茶香新篇"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以媒体赋能茶企为核心,推动福建茶文化全球传播[1] - 合作通过整合传播资源与茶企匠心品质,助力闽茶品牌拓展市场[1] - 北京演播室将以"海博Tv"为载体,依托媒体资源为茶企开辟销路,搭建茶企与消费者沟通桥梁[1] 合作茶企特色 - 日春茶业传承三百年铁观音制作技艺,以"茶人匠心"理念精耕每道工序,现场展示"从采摘到杯盏"全流程匠心[1][2] - 郑福馨为百年品牌,历经四代传承,展示非遗制茶技艺,通过历史影像与技艺表演呈现传统茶文化当代传承[1][2] - 春伦集团以茉莉花茶窨制工艺闻名,演绎"窨得茉莉无上味"的闽地茶文化风情,现场表演"堂前冲泡—玉蝴蝶"[1][2] 活动内容与行业评价 - 三家茶企通过宣传片与茶艺展示阐述品牌特色,分别表演西施茶礼、岩茶品鉴、茉莉花茶冲泡[1][2] - 北京演播室推介海博Tv平台优势,邀请各界人士感受闽茶韵味[2] - 行业代表盛赞福建茶"以匠心品质与文化底蕴具备走向全国实力",媒体赋能将加速这一进程[1] 未来规划 - 签约是闽茶"走出去"的关键起点,未来将联合更多茶企构建"茶文化传播+产业赋能"生态体系[2] - 合作旨在让福建茶不仅是饮品,更成为文化IP[2]
柏柳村:白茶飘香的故乡
中国环境报· 2025-06-18 09:10
福鼎白茶行业概况 - 福鼎白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4年6月获批原产地域保护 [1] - 柏柳村被誉为"中国白茶第一村",2009年经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认证 [1] - 全国从福鼎调出的大白茶茶苗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其中70%-80%源自柏柳村 [1] - 柏柳村现有茶叶种植面积5400亩,年培育茶苗400亩,拥有16家茶厂 [1] - 福鼎市60万人口中35万人从事白茶产业,种植面积达30万亩 [9] 白茶工艺与品种 - 柏柳大白茶1985年被认定为国家级品种(华茶1号、华茶2号) [1] - 传统工艺包括日光萎凋与炭焙制茶,需严格遵循"十不采"原则(如雨天不采、病芽不采等) [7] - 炭焙工艺使白茶性转温和,通过碳元素与茶叶化学反应提升香气与滋味 [8] - 白茶制作最大程度保留茶叶营养成分,成为自然健康的茶类珍品 [7] 梅氏家族产业传承 - 梅伯珍(1875年生)开创福鼎白茶外销,1915年其供茶的福州马玉记茶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3] - 梅伯珍发明茉莉花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通过商号"恒春祥"将白茶销往天津、香港及南洋 [3] - 梅毓职家族经营"协和隆"茶行,1926年捐献钱粮茶叶支持北伐,获福建省政府赠寿匾 [4][6] - 梅相靖(梅伯珍嫡孙)为国家级非遗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80多岁仍坚持手工制茶 [3] - 梅富省(梅秀蓬第四代长孙)创立"蓬记"白茶,传承炭焙工艺,其女梅菲获宁德市茶王赛白牡丹银奖 [7][8] 历史文化价值 - 梅伯珍自传《筱溪陈情书》记载近代福鼎白茶发展史及"宁亏自己不损他人"的茶道精神 [4] - 民国金木质寿匾"纯嘏尔常"(1927年赠)印证柏柳茶人对北伐的贡献及社会地位 [4][6] - 梅氏家族四代传承制茶技艺,推动中国茶产业发展 [9]
(走进中国乡村)“茉莉之乡”广西横州借力数字智能 产业升级香飘海外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23:35
产业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 横州市引入"数字茉莉"全产业链服务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自动生成土壤改良和农资投放模型 [3] - 花农可通过手机端实时更新各收购点价格,交易透明度显著提升 [3] - 智能喷水装置实现扫码启动灌溉系统,科学育种和智能管理使茉莉花产量比过去翻了好几倍 [1][3] 技术创新与生产效率 - 广西中肯茶业有限公司研发的第二代"全自动不落地窨花生产线"实现茶花混合、窨制、筛分全程自动化 [3][5] - 生产线使花香利用率从传统工艺不足50%提升至80%以上,仓储空间利用率提升50%,产品洁净度提高40% [3] - 生产线采用数据化控制和智能化温控技术,大幅提升工业化生产水平 [3][5] 品牌价值与市场拓展 - "横县茉莉花茶"综合品牌价值164.56亿元,"横县茉莉花"品牌价值62.13亿元,合计达226.69亿元 [5] - 广西中肯茶业有限公司茉莉花茶已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第一代生产线投产后加速海外布局 [5] - 广西隆盛源茶业有限公司通过茉莉花茶、六堡茶等产品打开欧美、东南亚市场,并研发符合国际口味的新产品 [5] 产业链融合与经济效益 - 横州市推动"指尖经济"与"花海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赋能全产业链 [1][3] - 花农通过平台获得生产指导,种植效率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3] - 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和国际展会扩大市场"朋友圈",海外消费者对东方茶香兴趣浓厚 [5]
茶香飘出新韵味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5
茶产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茶叶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2024年产量创历史新高,实现连续30年增长 [1] - 预计2024年中国茶园面积突破5300万亩,总产值约3300亿元,全产业链规模达1.13万亿元 [1] - 北京国际茶业展展现新业态、新场景、新应用,推动"三茶"统筹发展 [1] 产品创新与产业链延伸 - 贵州铜仁贵茶公司研发抹茶产品,开发抹茶拿铁、瓶装饮料等,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 [2] - 铜仁市计划2026年抹茶基地达8万亩,引进培育5家企业,综合产值超17亿元 [2] - 张一元开设首家奶茶店,通过直播和线上线下协同拓展新零售网络 [2][3] 茶文化推广与跨界融合 - 泉州展区展示陶瓷茶罐、香器等文创产品,2024年茶产业链总产值突破460亿元 [4] - 政和县打造白茶特色小镇,涵盖研发、商贸、文旅康养集群 [5] - 北京西城区举办"茗香花韵"活动,结合非遗市集和国潮文创,推动"茶BA"等跨界项目 [6] 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 - 广西横州市搭建茉莉花"产学研用"平台,建设"数字茉莉"种植大棚优化生长环境 [7] - 吴裕泰推出茉莉花茶冰淇淋等衍生品,茶渣资源化利用开发面膜、服装等产品 [8] - 北京西城区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茶叶全流程溯源系统,马连道街区聚集1700余家茶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