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系列芯片

搜索文档
地瓜机器人融资1亿美元,目标是开发者的“操作系统”
经济观察报· 2025-05-28 15:19
融资与公司定位 - 地瓜机器人完成1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五源资本、线性资本、Vertex Growth等一线基金 [2] - 公司定位为"机器人时代的Wintel",目标成为AI下沉至实体世界的核心基础设施 [2] - 选择从底层技术路径出发,覆盖芯片架构、算法、软件平台的全栈技术体系 [3] 技术能力与产品布局 - 具备自研芯片能力,算力范围覆盖5TOPS到500TOPS,支持家庭级到工业级机器人需求 [3] - 整合算法、软件和SDK为一体,目标成为类似Raspberry Pi或NVIDIA Jetson的基础构件 [3] - 计划发布业内首款集成感知与运动控制的SoC平台RDK S100,具备百TOPS级算力 [3] 市场渗透与生态建设 - 旭日系列芯片已供货科沃斯、云鲸等品牌,累计出货量超500万颗,以软硬平台形态绑定客户 [4] - 开发者社区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聚集近10万名开发者,孵化数十个机器人应用类目 [5] - 采用开源生态策略,通过开放接口、社群运营、赛事活动构建技术生态系统 [5] 商业模式与行业定位 - 核心收入目前以硬件出货为主,软件与平台授权尚未形成规模收入 [6] - 对标NVIDIA CUDA和Android生态,试图建立机器人时代的基础层标准秩序 [6] - 被资本预期为"平台型公司",需验证技术、生态、出货能力的商业化路径 [6] 行业趋势与竞争策略 - 具身智能是OpenAI和特斯拉等巨头投入的方向,但行业标准与能力边界仍存分歧 [6] - 公司采取全栈技术+生态赋能策略,区别于以应用为导向的机器人创业公司 [7] - 定位为产业组织者,目标控制算力、理解算法、调度生态以嵌入终端应用 [7]
地平线融资故事:9年32轮,硬科技创业的生存样本
晚点LatePost· 2024-10-29 18:15
公司概况 - 地平线于2023年10月24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募资约54亿港元,成为当年港股最大IPO,首日股价一度涨超30%,收盘市值534亿港元(约69亿美元)[5] - 公司IPO前累计融资32轮,募资总额23.63亿美元,参与机构约100家,投资方包括五源资本、高瓴、DST等财务资本及上汽、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产业方[5] - 2023年上半年营收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150%,同期经营亏损11.1亿元人民币,同比收窄10.7%[12] 融资历程与投资回报 - 种子轮(2015年):超募至1200万美元,估值达5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五源、高瓴、红杉等[17][18] - A轮(2016-2017年):分5小轮完成1.4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6.1亿美元,英特尔领投A+轮[29] - B轮(2018-2019年):15个小轮次融资4.29亿美元,上汽领投B1轮[34] - C轮(2020-2022年):9个小轮次融资15.68亿美元,估值超50亿美元,五源领投C1轮[34][36] - 主要投资机构回报:五源投资8640万美元回报率340.8%,高瓴投资6725万美元回报率231.2%,红杉投资1265万美元回报率1182.6%[7][10] 业务发展 - 2019年战略转型:从多场景探索聚焦至智能驾驶领域,员工从1200人缩减至700人[31] - 产品里程碑:2019年征程3芯片定点长安,2020年定点理想,2021年定点上汽荣威[31] - 生态布局:通过投资鉴智机器人等上下游企业,成立酷睿程等合资公司,分拆地瓜机器人等业务构建产业生态[37] 行业定位 - 公司代表同时需要硬件和软件能力的科技企业类型,处于先进制造业和智能软件重叠地带[38] - 智能驾驶芯片领域面临车企自研挑战,但采取开放赋能策略,支持车企自研同时提供IP授权[33] - 行业特点为技术快速迭代、需求尚未成熟,需要持续高研发投入且长期亏损[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