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
搜索文档
百亿富豪张传卫抛出140亿巨额投资计划,目标英国
经济观察网· 2025-10-16 21:34
海外投资计划 - 公司计划在英国苏格兰投资15亿英镑(约合142.10亿元人民币)建设首个全产业链一体化风电机组制造基地 [1] - 投资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建设风电机舱与叶片制造厂,计划2028年底首批投产;第二期扩建生产线以加速漂浮式风电规模化生产;第三期扩展至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制造 [1] - 项目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自筹资金,包括2022年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募集的资金及未来银行融资 [1] 公司背景与业务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张传卫家族,据《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其财富为130亿元人民币 [2] - 公司主营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以及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2] - 主要客户为国有大型发电集团,包括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大唐集团等 [2] 国际化进程与过往业绩 - 公司于2019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此后加速国际化,2020年在德国汉堡开设商业和工程中心 [3] - 2021年公司新增海外销售订单455MW,同比增长19.74%,并完成意大利30MW海上风电项目供货,实现中国企业在欧洲海上风电销售零的突破 [3] - 2022年7月,公司全球存托凭证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中欧通"框架下在伦交所上市的首家中国民企 [3] 技术优势与行业趋势 - 公司掌握漂浮式风电领先技术,相较于传统固定式风机组更适用于深海远海海域,可提升风能资源利用率 [4] - 公司旗下16.6MW的"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已正式投运,展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浮筒、智能感应系统等先进技术 [4] - 随着风机大型化、新材料应用及规模化建设,漂浮式风电造价有望降低,成为深远海风电开发的核心解决方案 [4] 财务与运营状况 - 截至2025年年中,公司总资产为908.22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9.9%,在手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5.79亿元 [5] - 2022年末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短期借款由2.60亿元上升至39.47亿元,长期借款由52.57亿元增加至134.44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亿元 [5] 海外营收现状与投资挑战 - 2024年公司国际销售收入为6.14亿元,在267亿元的风电产品总营收中占比仅为2.3% [6] - 投资计划尚需获得英国政府、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等批准,存在因无法获批准导致项目终止的不确定性 [5] - 投资涉及国际情况复杂、建设周期长、投资金额大,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无法准确预计 [5]
向深向远激活海洋经济新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3 17:36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 约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5 [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411亿元 同比名义增长8% 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全国第一 [9] - 深海装备制造能力突出 国内及东南亚国家深远海养殖装备60%实现广东设计制造 [9] 深远海战略布局 - 深远海被定位为资源富集的"聚宝盆" 全球70%重大油气田位于水深超1000米海域 深远海风能资源开发量是近海的3-4倍 [5] - 广东率先布局深远海产业 《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明确"优近拓远"策略 引导海洋产业向深远海布局 [13] - 实施"深远海风电领航工程" 将深远海风电作为未来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方向 [14] 科技创新成果 - 建成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 全球首艘自航式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全球最大抗台型风渔融合网箱"伏羲一号" [3] - 突破海底多芯光纤通信技术 实现单根光纤传输140公里、410.5太比特/秒传输容量 [3] - 2018年以来专项投入20亿元财政资金 支持315个创新项目 攻克280项关键技术 形成215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11] 重大装备与工程 - "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格盛1号"养殖平台等海洋重器实现深远海应用 [9] - "三峡引领号"成为全球首创抗台风型漂浮式风电示范工程 "白鹤滩"号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完成多次大兆瓦机组吊装 [11] - "德海1号"万吨级深海养殖平台稳定运行近7年 全球首条3500米超深海底油气输送管道投入工程应用 [11] 政策支持体系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正式施行 鼓励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拓展 [14] - 首创海洋产业园开发模式 实施"标准海"供应 实现"拿海即开工"的审批效率提升 [14] - 成立省级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 由省委书记直接领导 强化统筹协调机制 [15]
明阳智能业绩会:漂浮式风电正逐步迈向商业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20:22
公司战略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业务 新增海外订单规模约3GW 2025年将坚持两海战略纵深推进 以大海上战略与全球化战略为双翼 以海外市场为新增长极[1]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1.58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亿元 其中风机及相关配件销售收入208.33亿元 风机对外销售10.82GW 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1.66%[1] - 新能源电站发电收入17.29亿元 电站产品销售收入27.92亿元 同比增长34.21%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7.04亿元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2亿元 风机制造板块销售收入56.61亿元 同比增长101.05%[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全国风电招标规模相较2023年增长50%以上 2025年1-4月行业招标规模相较去年同期保持增长 行业保持快速稳健发展[2] - 海上风电领域大型化与规模化趋势持续 近海风电资源开发趋近饱和 产业加速向深远海领域进军[3] - 全球超过80%的海上风能资源潜力蕴藏在水深超过40m的海域 我国深远海风能可开发量是近海的3-4倍[3]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 - 自然资源部等部委明确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应在离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 为深远海风电开发提供政策支持[3] - 公司在漂浮式风电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6.6MW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正式投运 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浮筒和智能感应系统等全球首创技术[4] - 漂浮式风电正逐步迈向商业化 随着风机大型化 新材料应用及规模化建设 造价有望进一步降低[4] 多元化业务布局 - 公司提出风光储氢一体化布局 在光伏领域持续推进HJT光伏电池和组件业务 Topcon光伏组件业务和钙钛矿新型光伏电池研发项目[4] - 在电力电子与储能领域重点布局风电电控 储能系统 电力电子三大核心业务 包括柔性输电及SVG 光伏逆变[4] - 在氢能领域立足高端PEM和海水制氢装备研发与制造 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30MW纯氢燃气轮机电点成功 突破氢气燃烧三大技术瓶颈 单机组可解决100万千瓦风光弃电问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