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光储氢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电力设备行业观察:智元机器人全系列产品上线;卧龙新能加速风光储氢布局
金融界· 2025-08-17 16:01
电力设备领域动态 - 海上风电千兆级项目密集推进 企业加速整合产业链资源 [1] - 人形机器人赛道迎来商业化突破 开源平台与产品发布推动技术应用落地 [1] 智元机器人 产品商业化 - 全系列产品将于8月18日在智元商城及京东商城同步开售 涵盖OmniHand灵动款、专业款及商清绝尘C5等型号 [2] - 产品线从工业场景向多元化应用延伸 巩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标杆地位 [2] 技术平台突破 - GenieEnvisioner开源平台首次引入真实世界机器人操控的统一模型 支持"想象—验证—行动"的主动决策模式 [3] - 平台降低开发门槛 推动机器人技术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化升级演进 [3] 合作与规模化应用 - 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订单 近百台远征A2-W机器人将部署于智能制造产线 [4] - 与中移信息的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项目中标 拓展通信服务领域市场空间 [4] 卧龙新能 新能源业务整合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板块实现净利润1638万元 同比增长169% [5] - 光伏业务新增电站规模35MW 覆盖国内14个省份及东南亚、北美市场 [5] 技术融合与资源协同 - 提出"风光储氢一体化"战略 整合电力电子技术、电化学技术及工程能力 [6] - 储能环节结合氢能制取与电池管理 提升能源转换效率 [6] - 风电项目中探索配套储能解决方案 增强电网稳定性 [6] 市场拓展与投资者信心 - 上半年新能源营收达3.62亿元 海外市场开拓及技术输出成为增长引擎 [7] - 强化投资者沟通 通过业绩说明会、开放日等形式提升透明度 [7]
卧龙新能召开上半年业绩说明会 新能源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169%
证券时报网· 2025-08-16 15:45
新能源业务整合与协同发展 - 公司2025年新能源板块实现净利润1638万元,同比增长169% [2] - 新能源板块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36247.12万元 [2] - 公司围绕光伏、风电、氢储能等优质新能源项目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2] - 未来公司将融合风光储氢业务优势,搭建产业生态,拉长生产链 [3] -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电化学技术、工程及电气化技术的结合强化新能源技术优势 [3] - 计划通过市场融合、产品融合及运营融合打造风光储氢一体化布局 [3] 龙能电力光伏业务表现 - 龙能电力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22.77% [3] - 龙能电力持有电站规模新增35MW [3] - 国内业务覆盖14个省份,海外业务主要在东南亚及北美等区域 [3] - 主要客户包括牧原股份、双胞胎集团、通威新能源等企业 [3] 投资者关系与市值管理 - 公司坚持以投资者为本,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3] - 通过业绩说明会、投资者接待日和股东会等形式提供更多了解公司经营情况的机会 [3] - 开通多种沟通渠道保障投资者知情权,实现公司与投资者的良性互动 [3]
卧龙新能一体化布局风光储氢业务
证券日报· 2025-08-16 00:4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将融合风光储氢业务优势进行一体化布局 包括资源融合构建产业生态和技术融合强化新能源技术优势 [1] - 公司于3月份完成对龙能电力 卧龙储能 卧龙氢能及舜丰电力四家新能源公司的收购 将光伏 风电 氢储能等业务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 聚焦光伏 风电 氢储能等优质新能源项目 优化资源配置并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1]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报显示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 50亿元 营业利润1 31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 82亿元 [1]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为38 35亿元 [1] 市值管理 - 公司多措并举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组织业绩说明会 投资者接待日和股东会等活动 [2] - 公司拓展沟通渠道保障投资者知情权 优化信息披露机制和舆情监测机制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2] - 公司严格遵守信息披露法规 及时准确完整披露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 提升透明度 [2] 市场拓展 - 公司着力加强核心技术能力建设 持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开拓海内外市场 [1]
宁夏擘画风光氢储新图景,引氢企锚定落子
势银能链· 2025-06-13 11:43
全球储能市场发展 -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全球储能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3] - 至少11个省/市/自治区将新型储能纳入碳达峰方案多省/市/区发布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及指导意见储能正从"辅助角色"向"主体能源"转型 [3] 中国储能市场区域特征 - 东部沿海聚焦工商业储能与虚拟电厂西北内陆则依托风光资源打造"风光储氢"一体化基地 [4] - 宁夏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与政策创新成为西部风光氢储能发展的标杆样本 [4] 宁夏储能发展现状 - 2024年宁夏新增20座新型储能电站累计并网47座装机规模达471.9万千瓦/944.1万千瓦时全国排名第五 [7] - 宁夏太阳能资源全国第三风电可开发量超1.2亿千瓦新能源利用率超96%2024年绿氢产能位居全国第二 [7] - 宁夏颁布多项储能相关政策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支持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新型储能方式与绿氢生产有机结合 [7] 宁夏政策支持 - 苏银产业发展基金5.011亿元(首期规模1.011亿元)定向支持新能源项目 [7] - 宁夏计划到2027年实现氢能装备制造基地产值60亿元 [9] - 2024年宁夏并网新能源4132万千瓦新能源利用率96.3%位居西北第一 [9] - 宁夏建成全国首个风光互补一体化运行项目西北首个风光储充放一体智慧充电示范中心 [9] 新氢动力公司 - 新氢动力专注于固态金属储氢系统及氢能工业车辆发动机系统研发生产已形成1.5-3Kg级至1000Kg级固态金属储氢系统系列产品 [15] - 新氢动力打造"精卫氢服"解决方案实现氢能"加、储、运、用"常温常压常态化运营 [15] - 2024年新氢动力在宁夏成立全资子公司宁夏氢能科技聚焦大规模安全固态金属储氢系统研发与生产 [16] 新氢动力宁夏布局 - 新氢动力年产1000台套大规模安全固态金属氢储能系统及3000台套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项目落户苏银产业园总投资3.5亿元一期投资1.5亿元 [16] - 新氢动力选择宁夏因其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宁夏光伏产业与绿氢制取产业发展进程走在全国前列 [18] - 新氢动力固态金属储氢技术具备"大规模储、安全性运、长周期存、分布式用"优势与宁夏"风光储氢"一体化模式深度契合 [19] 银川长时储能大会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于7月2日-3日在银川举办聚焦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氢储能等前沿技术 [23] - 新氢动力作为总冠名单位将在会上进行演讲并发布固态氢储能产品 [25]
宁夏银川:氢能储能新高地的崛起之路
势银能链· 2025-06-06 11:48
宁夏氢能与储能产业发展概况 - 宁夏2024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超500万千瓦,总装机规模达4132万千瓦,占全区电力装机比重55%,新能源利用率连续多年超96%,居西北第一 [2] - 绿氢产能达2.8万吨/年,全国排名第二,新型储能电站累计并网47座,装机规模471.9万千瓦/944.1万千瓦时,全国排名第五 [2] - 银川作为核心城市,依托太阳能资源全国第三的优势,绿氢产能贡献显著 [5] 银川市核心竞争优势 资源与政策 - 宁夏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目标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能力超8万吨,银川被定位为"一核多点"布局的重要支撑点 [6] - 银川市及下辖区县推出多项政策,包括绿氢耦合用氢补贴5.6元/公斤(上限500万元)、氢能交通15元/公斤持续补贴等 [9] - 苏银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5.011亿元,首个直投项目新氢动力固态储氢系统生产基地已落地 [10] 产业与技术 - 国家能源集团宁东项目实现绿氢全流程贯通,新氢动力固态金属氢储能系统填补宁夏技术空白 [11] - 校企合作活跃,如宁夏宝廷与西安交大共建新能源研究院,聚焦超临界水制氢技术 [12] - 2025年计划建成5座以上加氢站,日加注能力达7.5吨,储能技术涵盖电化学、氢储能等多类型 [14] 2025年重点项目与规划 - 银川签约山西美锦能源110亿元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宁夏重塑1.2万吨绿氢项目入选国家示范清单 [17] - 苏银产业园启动2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38.9亿元),聚焦宝丰电池储能等,目标打造千亿级集群 [17] - 灵武市签约12个重大项目(协议金额96.16亿元),涵盖光伏、储能等领域 [17] 行业会议与展望 - 2025势银(银川)长时储能产业大会将聚焦液流电池、氢储能等技术,发布《2025势银长时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 [21] - 银川目标成为全国绿氢耦合煤化工试验田和长时储能技术高地,推动"风光储氢"一体化发展 [18][19]
明阳智能业绩会:漂浮式风电正逐步迈向商业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20:22
公司战略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业务 新增海外订单规模约3GW 2025年将坚持两海战略纵深推进 以大海上战略与全球化战略为双翼 以海外市场为新增长极[1]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1.58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亿元 其中风机及相关配件销售收入208.33亿元 风机对外销售10.82GW 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1.66%[1] - 新能源电站发电收入17.29亿元 电站产品销售收入27.92亿元 同比增长34.21%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7.04亿元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2亿元 风机制造板块销售收入56.61亿元 同比增长101.05%[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全国风电招标规模相较2023年增长50%以上 2025年1-4月行业招标规模相较去年同期保持增长 行业保持快速稳健发展[2] - 海上风电领域大型化与规模化趋势持续 近海风电资源开发趋近饱和 产业加速向深远海领域进军[3] - 全球超过80%的海上风能资源潜力蕴藏在水深超过40m的海域 我国深远海风能可开发量是近海的3-4倍[3]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 - 自然资源部等部委明确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应在离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 为深远海风电开发提供政策支持[3] - 公司在漂浮式风电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6.6MW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正式投运 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浮筒和智能感应系统等全球首创技术[4] - 漂浮式风电正逐步迈向商业化 随着风机大型化 新材料应用及规模化建设 造价有望进一步降低[4] 多元化业务布局 - 公司提出风光储氢一体化布局 在光伏领域持续推进HJT光伏电池和组件业务 Topcon光伏组件业务和钙钛矿新型光伏电池研发项目[4] - 在电力电子与储能领域重点布局风电电控 储能系统 电力电子三大核心业务 包括柔性输电及SVG 光伏逆变[4] - 在氢能领域立足高端PEM和海水制氢装备研发与制造 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30MW纯氢燃气轮机电点成功 突破氢气燃烧三大技术瓶颈 单机组可解决100万千瓦风光弃电问题[5]
中国中车拿下百亿元级大单 “铁路+新能源”双轮驱动首季营收超486亿
长江商报· 2025-05-13 16:41
重大合同签订 - 公司及下属企业于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签订多项重大合同,总金额达547.4亿元,占2024年营收的22.2% [2] - 合同涵盖城市轨道车辆、动车组销售与维修、风电设备、储能设备、机车销售及货车修理等业务领域 [2] - 其中金额超过100亿元的重大合同有3项,均与铁路装备业务有关 [2] - 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杭州地铁运营等签订总计182.2亿元的城市轨道车辆及维保合同 [2] 铁路装备业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铁路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7.86亿元,同比增长93.63% [3] - 动车组业务收入177.57亿元,货车业务收入52.04亿元,机车业务收入23.06亿元,客车业务收入5.19亿元 [3] - 铁路装备已成为公司重要的营收增长点 [3] 新能源业务进展 - 签订总计53.6亿元的风电设备销售合同和储能设备销售合同 [3] - 2024年新能源业务实现营收863.75亿元,占总营收35% [4] - 风电为主的新能源装备成为核心增量 [4] - 公司具有完整的风电装备产业链和"风光储氢"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86.71亿元,同比增长51.23%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3亿元,同比增长202.79% [5] 研发投入情况 - 2020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33.50亿元、130.85亿元、131.30亿元、143.64亿元、159.37亿元 [5] - 五年研发费用累计达到698.66亿元 [5] - 研发投入金额及占比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5]
青海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迎来新进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5-13 11:40
中国中车高原风电机组下线及德令哈产业园建设 - 中国中车研制的首台套应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高原风电机组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西部规模最大、产业最全的"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该高原风电机组和储能系统专为高原环境设计,可在高海拔、高湍流、高辐射、强风沙、低气温、低气压等严苛条件下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1] - 中国中车作为轨道交通装备领军企业,具有风电装备完整产业链,并发展出"风光储氢"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能力 [1] 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 - 德令哈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储能系统和风电整机制造车间,后续将布局风电叶片、风电塔筒、电气装备等相关产业 [2] - 公司将发挥轨道交通装备与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优势,将德令哈产业园建设成为西部规模最大、产业最全的"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基地 [2] - 相邻的中车德令哈10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正在建设,包括70万千瓦光伏、30万千瓦风电和200兆瓦/80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 [2] 产业链合作与本地化发展 - 公司已与天合光能(青海)、青海赣锋锂业等十余家青海省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签署《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共建行动方案》 [2] - 项目将全面采用中国中车在青海本地化制造的核心装备,实现"源网荷储消"全产业链清洁能源装备本土化生产、制造和使用 [2] - 公司将把技术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经验延伸到产业链供应链,助力青海建设现代化清洁能源产业体系 [2]
中车青海造首台套高原风电机组下线
中国新闻网· 2025-05-11 15:38
中国中车高原风电及储能项目进展 - 中国中车青海造首台套高原风电机组在中车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下线,标志着西部地区规模最大、产业最全的"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基地取得阶段性成果 [1] - 高原风电机组和5XMWh储能系统专为高海拔、高湍流、高辐射、强风沙、低气温、低气压等严苛环境设计,可实现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1] - 公司具有完整风电装备产业链,是国内最早进入风电装备制造领域的企业之一,依托轨道交通电传动技术与风力发电技术同源优势 [1] 德令哈产业园规划与建设 - 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建成储能系统和风电整机制造车间,后续将布局风电叶片、风电塔筒、电气装备等相关产业 [1] - 公司计划将德令哈产业园建设成西部地区规模最大、产业最全的"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基地,实现"源网荷储消"全产业链清洁能源装备本地化 [2] - 产业园附近的中车德令哈10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正在建设,包括70万千瓦光伏、30万千瓦风电和200兆瓦/80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 [2] 项目环保效益与产业合作 - 德令哈源网荷储项目建成后年均可发绿电23亿千瓦时,节约标煤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0万吨 [2] - 项目将全面采用中国中车在青海本地化制造的核心装备 [2] - 公司已与天合光能(青海)、青海赣锋锂业等十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签署《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共建行动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