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股票

搜索文档
张坤卸任高管、鲍无可离职,公募告别明星时代,基金经理团队制或成主流
搜狐财经· 2025-05-20 15:54
公募行业"去明星化"趋势 - 公募行业"去明星化"加速,近期百亿基金经理鲍无可离职,"公募一哥"张坤卸任易方达副总,行业"投而优则仕"潮流出现逆转 [2] - 截至5月19日,2025年已有141位基金经理离任,超过去年同期 2024年全年共有361位基金经理离任,较2023年增长逾15%,包括中庚基金丘栋荣等知名基金经理 [2][6][7] - 监管鼓励基金经理团队制,强调策略共享和团队架构稳定,业内人士认为个别人员变动对基金公司影响有限 [2][7] 鲍无可离职事件 - 景顺长城基金公告显示,鲍无可因个人原因离职,卸任管理的8只基金产品,未转任其他岗位且已办理注销手续 [3] - 鲍无可管理基金总规模162.07亿元,是行业稀缺的"双十"基金经理(从业超10年、年化收益超10%),多次获明星基金奖等荣誉 [3] - 其管理的16只基金(A/C类分开计算)任职回报均为正,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任职回报近375%,沪港深精选回报率185% [4] - 继任者刘苏等基金经理面临"一拖十"压力,管理规模超155亿元,引发投资者对管理精力的担忧 [5] 行业政策与考核机制变化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7] - 薪酬制度与业绩挂钩: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需明显下降,显著超基准的可适度提高 [7] - 部分基金经理对坚持个人风格或转向增强型指数策略存在迷茫 [7] 高管回归投研岗位趋势 - 多名基金公司高管级基金经理主动卸任管理职务,专注投资研究,如易方达张坤、万家黄海、安信张翼飞等 [7][8] -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助于发挥基金经理专长,提升投研能力,更好为客户创造价值 [8]
景顺长城名将出走,知名基金经理变动频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8 17:16
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变动 - 景顺长城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辞职,卸任旗下8只在管基金,管理规模合计超150亿元 [1] - 鲍无可管理的8只产品合计规模达162.07亿元,其中景顺长城价值边际A任职回报62.60%,年化回报10.87%,同类排名前2% [2] - 景顺长城基金在管公募产品规模为6151.45亿元,其中货币基金1843.87亿元,非货基金4307.58亿元 [3] 基金经理业绩表现 - 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任职回报374.35%,年化回报15.36% [2] - 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A任职回报185.32%,年化回报12.39% [2] - 华商基金周海栋离任前管理资产规模达293亿元 [4] 行业变动趋势 - 2025年开年至今已有138位基金经理离任,远高于去年同期 [1] - 华夏基金周克平3月8日卸任全部在管产品,随后从公司离任 [4] - 工银瑞信基金"FOF一哥"蒋华安4月17日卸任9只FOF基金经理 [5] 基金公司应对策略 - 景顺长城在鲍无可离职前已陆续为其在管产品增聘基金经理 [3] - 行业普遍采用提前增聘再卸任的策略减少基金经理变动冲击 [5] - 公募基金转向团队化运作,持续"去明星化" [1]
多名公募老将同日卸任引关注,年内基金经理离职潮持续发酵
南方都市报· 2025-05-17 17:30
公募基金行业人事变动概况 - 5月17日多家公募基金密集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涉及景顺长城、华夏基金、鹏华基金等14家基金公司,单日共有27只基金变更基金经理 [2][3] - 年内公募基金经理变动已达138起,同比增幅22.1%,行业人才流动加速趋势显著 [2][5] - 2024年全年共有361位基金经理离任,较2023年增加15.71%,连续四年离任人数超300位 [5]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案例 - 景顺长城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卸任8只在管基金(总规模162.07亿元),其代表作景顺长城能源基建A任期回报374.75%,年化回报15.37% [3] - 华夏基金郑鹏离任2只QDII基金(华夏全球股票QDII任期回报44.23%,华夏海外聚享混合QDII任期回报63.98%),其离职被视为公司QDII业务重要调整 [3] - 鹏华基金刘涛、宝盈基金侯嘉敏(任期亏损53.93%)、中航基金汪应伟等资深人士同日卸任 [4] 行业变动驱动因素 - 市场波动加剧导致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压力增大,部分因考核未达标被动离职 [6] - 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高收益基金经理物质回报与付出不匹配 [6] - 行业"去明星化"趋势加速,如张坤、杨谷等副总级基金经理回归投资一线,反映对专业能力的重新重视 [6] 投研体系转型方向 - 基金公司需完善平台型、团队制投研体系,提升研究覆盖深度和市场响应速度 [6] - 通过体系化运作替代个人明星效应,强化投研整体能力 [6]
最新公告,增聘基金经理!
券商中国· 2025-04-12 12:21
基金经理增聘动态 - 景顺长城基金于4月12日发布公告,明星基金经理鲍无可管理的4只产品(景顺长城价值稳进三年定期开放、景顺长城国企价值混合、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分别增聘刘苏、邹立虎、张仲维、王勇为共同基金经理 [1][5] - 鲍无可现任景顺长城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管理8只基金总规模达177.83亿元,其代表产品景顺长城能源基建任职回报达364.23%,沪港深精选任职回报170% [8][9] - 新增聘的4位基金经理均具备15-20年从业经验,其中刘苏任研究部总经理,张仲维任股票投资部总监,王勇任首席资产配置官,邹立虎任混合资产投资部基金经理 [10][11] 行业团队化管理趋势 - 全市场目前有6156只公募基金采用两人及以上基金经理共管模式,年内已有1084只产品变更基金经理 [2][13] - 多人共管基金数量较2023年7月的2800只增长120%,当前占比超25.55% [14] - 头部基金公司普遍通过增聘资深或新生代成员分担管理压力,同时实现经验传承与人才梯队建设 [13] 行业转型驱动因素 - 市场环境复杂化推动基金运作模式从"单兵作战"向"军团协同"转型,ESG主题、量化策略、跨境投资等细分领域需多元化专业能力 [3][14] - 多人协作可分散决策风险,尤其在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风险控制需求凸显 [14] - 产品复杂度提升使得单一基金经理难以覆盖所有专业领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