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健身装备
搜索文档
产业与市场丨政策发力 激活万亿级体育消费市场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9-22 15:55
政策目标与产业规模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 [1]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149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5% [5] - 2021年至202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显示高速增长态势 [5] 产业融合与消费带动效应 - "体育+"模式与文旅、科技等行业融合发展,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直接带动门票、住宿、餐饮等消费 [4][5] - 2025年"苏超"前六轮赛事带动江苏省旅游、餐饮、住宿、交通、体育五大场景消费379.6亿元 [5] - 民间赛事如"村超""苏超""浙BA"以草根性和在地性吸引大量客流,形成消费新热潮 [12] 体育数字化与新业态 -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于运动员训练分析、智慧场馆管理和虚拟赛事体验 [16][22] - 数字化推动体育产品从单一装备向"装备+数据+服务"转变,消费场景从线下扩展到家庭、社交平台与元宇宙 [16] - 虚拟自行车比赛、可折叠智能跑步机、AI健身助手等数字体育新业态不断涌现,拓展消费时空边界 [22] 区域实践与创新案例 - 成都赛艇公开赛吸引美国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海内外高校队参与 [4] - 武汉举办2025中国汽车飘移锦标赛等国家级汽车赛事,形成假日经济新引擎 [4] - 北京瑞盖科技自主研发的鹰眼人工智能系统未来将覆盖所有体育项目,提供AI裁判服务 [22] 供需两侧发展现状 - 供给侧高质量赛事与体育产品稀缺,基层服务供给与多层次需求不匹配 [6] - 需求侧居民体育消费观念有待提升,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普及度和渗透率有较大空间 [6] - 政策从供需两侧发力,《意见》侧重供给侧提升产品质量,《措施》着眼于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模式 [6][7]
“十四五”末我国户外运动产业有望突破3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21:33
政策目标与产业规模 - 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超过7万亿元 [1] -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1] - 户外运动产业到"十四五"末总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 [5] 消费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销售同比增长22.2% [2] - 福建四川广西等地500余场重点赛事带动场均消费超3000万元 [2] - 2024年户外运动线上消费约2亿人次,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2] - 2024-2025冰雪季全国滑雪场接待游客2.56亿人次(+13.5%),场内消费786.13亿元 [2] - "浙BA"赛事280场累计观赛92万人次,门票收入710万元,带动相关消费超10亿元 [2] 新兴业态与消费结构 - 消费领域从传统体育用品扩展到赛事观赏、健身休闲、体育旅游等服务消费 [2] - 飞盘、攀岩、滑雪、越野跑等小众潮流运动带动装备和培训市场火热 [2] - 发展数字体育新业态包括智能健身装备、虚拟现实运动及在线健身课程 [3] 产业发展措施 - 打造高质量赛事IP并培育引进国际顶级赛事 [3] - 深化"体育+"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 [3] - 加强场地供给推动场馆开放,建设"十五分钟健身圈" [3] - 建立科学系统的体育消费统计体系 [3] - 鼓励发放体育消费券和消费满减活动 [3] - 探索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体育消费信贷和保险产品 [3] 户外运动专项规划 - 目标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5][6] - 推动户外运动内容纳入"十五五"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 [6] - 统筹中央资金和体育彩票公益金支持户外运动设施建设 [6] -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通过"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基金引导社会资本 [6]
全国最大规模城市足球联赛本周开赛,9月多个“省超”开战
第一财经· 2025-09-10 19:45
省级城市足球联赛发展态势 - 湖南省足球联赛于9月7日开幕 赛程覆盖14市州 共98场比赛 赛期17周 采用消费通行证模式联动餐饮住宿折扣及本地消费专区[2] - 重庆市足球超级联赛9月13日开幕 38个区县组队参与 分5大赛区 共178场比赛 跨度8个月 揭幕战门票数秒售罄[3] - 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计划9月20日开幕 2026年7月结束 覆盖21市州 面向18-45岁爱好者 采用分区赛与总决赛跨年赛制[3] - 赣超联赛7月12日开赛首轮即爆火 反映"苏超模式"在全国快速复制推广[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湘超揭幕战期间长沙机票火车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5% 五星级酒店预订人次增长62%[2] - 苏超前六轮比赛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4] - 赛事通过门票转化消费流量 形成"体育+消费"深度融合模式 设立消费专区并联动本地生活服务[2][4] 政策与行业支持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提出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万亿元 明确鼓励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4] - 国家体育总局将深化"体育+"融合发展 建设产业集聚区 开发数字体育新业态如虚拟现实运动[5] - 赛事满足多样化精神健康需求 成为促消费稳投资的重要切入点 获得地方政府联合主办支持[3][4] 消费模式创新 - 主办方将门票升级为消费通行证 提供餐饮酒店折扣 拓展观赛沉浸式体验[2] - 美团研究院指出赛事拉动周边餐饮交通住宿休闲旅游等多业态快速增长[5] - 消费者倾向情感联结与深度体验 赛事增加旅行趣味性与参与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