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欣·云霄2.0
icon
搜索文档
特稿!锂电厂商角逐低空经济,航空动力电池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华夏时报· 2025-06-05 19:21
行业动态 - 国内锂电厂商如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等纷纷布局航空动力电池领域,争夺低空经济市场[1] - 航空动力电池被视为锂电厂商的"第二增长曲线",研发投入持续加码,行业整体处于"技术验证-小批 量试产"阶段[7] - 国金证券预测到2030年国内eVTOL电池市场规模可达1126亿元,包括98亿元前装市场和1028亿元后装市场[12] 技术发展 - eVTOL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极高,需达到≥400wh/kg,远超车用电池的200-300Wh/kg[8] - 欣旺达推出能量密度360Wh/kg的"欣·云霄2.0"电池,并计划2027年实现500Wh/kg全固态电池[5] -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已达500Wh/kg,并成功试飞4吨级电动飞机[5] - 孚能科技第三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亿纬锂能硅基软包电池达380Wh/kg[6] 市场前景 - 短期(2025-2027年)航空动力电池市场规模预计50-80亿元,中期(2028-2030年)突破300亿元,长期有望超千亿元[11] - eVTOL电池成本占整机成本25%-33%,且全部需要定制,价格昂贵[11] - 预计eVTOL电池市场将在3年后开始起量,5年后可能再上一个数量级[12] 竞争格局 - 国际航空动力电池领域呈现"三国杀"态势:国际巨头、国内头部企业和跨界车企[7] - 国内企业在无人机等中低功率领域占主导,但高端载人eVTOL市场仍需突破适航认证壁垒[7] - 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前沿技术成为厂商突破"不可达三角"的关键路径[8] 技术挑战 - 航空动力电池面临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倍率、高安全性的"不可达三角"挑战[8] - 当前技术瓶颈包括能量密度提升受限、功率与能量密度难以平衡、极端环境适应性不足等[9] - 固态电池虽有望突破400-500Wh/kg,但短期内难以商业化[9]
载人飞行器搭上高性能半固态电池,动力电池企业助力低空经济提速
广州日报· 2025-05-26 23:46
电池技术在低空经济中的核心作用 - 电池技术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正在加速突破能量密度、安全性及极端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瓶颈 [1] - 半固态电池已在低空飞行器中率先实现工程化应用,逐步满足载人飞行器对长续航、快速补能、本质安全的需求 [1] - 低空经济成为产业焦点,各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和场景化解决方案竞相布局 [1] 半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与厂商布局 - 欣旺达推出低空经济动力电池新品"欣·云霄2.0",能量密度达360Wh/kg,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 [2] - 孚能科技第二代eVTOL半固态电芯即将小批量量产,能量密度320Wh/kg,支持15分钟快充,60秒长脉冲功率达10C,已获头部客户关注 [2] - 半固态电池被视为载人飞行器宣传核心亮点,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成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主力产品 [3] 载人飞行器电池技术面临的挑战 - 全固态电池仍受技术难题与成本限制,量产面临挑战,半固态电池率先落地应用 [3] - 载人飞行器电池需满足400Wh/kg级量产和500Wh/kg级验证目标,安全性需达航空级标准 [4] - 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直接决定eVTOL载重和续航,超快充技术成为电动化创新关键基础设施 [4] - 当能量密度达600Wh/kg时,循环寿命可能仅数百次,而eVTOL要求数千至上万次 [5] 低空经济对电池产业的影响 - 低空经济为电池产业提供新增长空间,推动电池性能升级与创新 [4] - 无人机、飞行汽车等新兴领域带来动力电池增量需求,成为电池企业新增长点 [4] - 产业链需紧密合作攻克技术难题,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5] 动力电池在新兴领域的竞争格局 - 电池企业加速布局新能源商用车、电动船舶、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抢占"第二增长点" [6] -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为实现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2030年电动交通领域年需投入超3万亿美元 [6] - 电池企业从供应商转型为新能源解决方案提供者,如宁德时代定位为零碳科技公司,亿纬锂能拓展物联网全场景方案 [6]
高工独家 | 专访欣旺达:eVTOL产业化加速,“正向开发”如何直击电池痛点
高工锂电· 2025-05-20 18:15
会议信息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办,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利元亨 [2][3] 低空经济与eVTOL发展 - 国内低空经济进入技术升级与商业化落地同步加速阶段,eVTOL研发已进入适航审定核心阶段,预计2026年起将进入型号合格证(TC)密集颁发期 [3] - eVTOL应用探索多点开花,载物eVTOL已开启商业化,载人eVTOL在文旅等场景推进示范飞行,陆空两栖飞行汽车在特殊场景探索价值 [3] - eVTOL定位于50至400公里中短途出行市场,发展路径逐渐清晰:从载物到载人,从特种需求到日常应用,从公共服务到全面商业化 [3] - 截至2024年底,小鹏汇天、Eve Air Mobility等头部企业eVTOL订单量均超3000架,亿航订单超1500架 [22] - 2025年4月,多家eVTOL主机厂与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合计意向订单达470架 [22] - 预计2030年国内累计eVTOL需求量将超1.6万架,按单机配置200kWh电量、电池价格3元/Wh估算,前装市场累计规模近百亿元 [23] 电动航空电池技术挑战 - 电动航空电池需满足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及安全性的综合均衡要求,航空级安全标准远高于乘用车 [4][6] - 能量密度是关键,从200Wh/kg提升至500Wh/kg可使eVTOL有效载荷增加近四分之一或巡航里程提升近两倍 [6] - 高倍率放电能力至关重要,垂直起降阶段需支持3-8C高功率输出,降落阶段低电量状态仍需满足同等需求 [6] - 安全性是生命线,需通过高空跌落不起火测试,载人飞行器要求热失控有毒气体不进入乘员舱 [6][7] - 航空电池需在故障时支持安全着陆,即使一半电池停止工作,剩余部分也需支撑飞行器完成降落 [6] 欣旺达技术布局与成果 - 公司针对电动航空需求推出多款专用电池产品,包括已量产能量密度320Wh/kg的eVTOL专用电池、360Wh/kg软包半固态电芯、超350Wh/kg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及230Wh/kg高功率软包电芯 [5][13] - "欣·云霄1.0"电池能量密度320Wh/kg,功率密度3300W/kg,支持-30℃到60℃宽温域飞行和2000次循环 [11] - "欣·云霄2.0"能量密度达360Wh/kg,功率密度3900W/kg,支持10C持续放电,工作温度范围-35℃到80℃,循环寿命1800次 [11] - 46系列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不低于350Wh/kg,支持3C快充和10C高倍率放电,循环寿命不低于1000次 [13] - 公司采用"正向开发"策略,并行推进大圆柱和软包固态两条技术路线 [8][10] - 大圆柱电池安全性高且便于平台化开发,软包电池更适应高硅负极膨胀问题,半固态技术可弥补其安全性劣势 [8][10] 技术创新与行业影响 - 公司在材料层面通过包覆与掺杂技术将高镍三元正极DSC放热起始温度提高20℃,硅碳负极比容量达2700mAh/g且循环寿命提升一倍 [16][17] - 创新"软固态"电池技术,融合固态体系高安全性与液态体系高功率特性,实现高比能、高功率、宽温域、高安全 [18] - 电动航空电池研发驱动产业升维,相关技术突破可反哺新能源汽车电池迭代 [21] - 公司计划推出能量密度400Wh/kg以上的航空动力电池,已制备出400Wh/kg全固态电芯原型并通过严苛测试 [23] - 低空飞行器电池与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高度重叠,相互促进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