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动力电池

搜索文档
独供首款电动固定翼飞机,正力新能航空动力电池批量交付
高工锂电· 2025-08-19 19:33
航空动力电池量产交付 - 正力新能启动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量产交付,成为国内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的独家电池供应商,并随飞机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证 [3][4] - 公司董事长表示此次交付标志着中国电动飞机从技术验证到商业运营的重要跨越,也是公司践行"零碳征程"愿景的重要突破 [5] 低空经济市场前景 - 电动化技术可降低航空运行成本、提高安全性,使低空经济具备普及潜力,电动固定翼飞机被视为电动航空的起点 [9] - 中国低空基础设施薄弱,全国机场不足500座,私人飞机仅约4000架,电动固定翼飞机凭借低成本、高安全性等优势可快速构建新型低空基础设施网络 [9] - 预计到2035年全国航空营地将突破2000个,拉动电动飞机需求超4万架,催生大规模航空动力电池需求 [11] 适航认证与技术优势 - 航空电池需通过严苛的适航取证,正力新能率先完成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实现适航取证与量产交付 [12] - 公司自2020年就开始布局航空动力电池赛道,2023年提出"三高一快"(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充放电、高安全性、快充能力)成为行业共识 [12][13] - 公司产品能量密度超320Wh/kg,支持12C高倍率放电,15分钟可充满80%电量,达到ppb级航空安全标准 [14] 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 - 第二代产品采用双重半固态技术(正极表面固态电解质修饰+固态电解质复合隔膜),在热稳定、寿命与快充之间取得更优平衡 [15] - 为四座机型RX4E研发的电池系统采用创新双层对称结构设计,系统能量密度达241Wh/kg,实现"两个电芯失效不触发热扩散"的超高安全水平 [17] - RX4E电动飞机于2024年通过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成为全球首个获此认证的电动正常类飞机 [19] 战略合作与产业布局 - 正力新能与零重力飞机工业签署战略协议,将在eVTOL等机型上展开更深层次合作 [19][23] - 与辽宁通航签订RX4E后续航空动力电池系统研发与供应战略协议,推动国内企业从"跟跑"向"领跑"转变 [19][21]
固态峰会回顾 | 5位行业大咖描绘应用前景
高工锂电· 2025-06-14 18:09
高工锂电产业峰会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 - 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主题为"产业链格局重整 全场景应用共振",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主题为"AI+新材料 引领能源变革" [1] - 高工锂电产业峰会将于2025年6月25-26日在常州举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将于2025年7月8日-9日在成都举行 [2] 固态电池发展现状与趋势 -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从0到1"突破,正向规模化、成熟化与降本发展,预计2025年出货超10GWh [5] - 全固态电池因成本高昂预计2028年后有望突破1GWh,2030年将带动高镍+硅基材料需求超5万吨,电解质+导电剂超5000吨,设备市场超百亿级 [5] - 2025-2026年是产能建设高峰期,储能领域有望优先释放,新能源汽车仍是主要应用方向 [5] - 固态电池在储能、机器人、飞行器、工程机械、矿卡及换电等领域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5] 固态电池技术挑战与突破 - 固态电池面临固-固接触难题导致锂离子传导效率低,以及单一固态电解质材料难以满足需求两大挑战 [6] - 卫蓝新能源采用原位固态化思路解决固-固接触难题,通过氧化物、聚合物与液态电解质结合实现低成本量产 [6] - 利元亨开发干法涂布设备、电解质与极片热复合一体机等设备应对离子传输瓶颈 [9] 航空动力电池发展 - eVTOL成为最主要低空飞行器类型,纯电航空器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需求>400Wh/kg [11] - 混动方案能提升载重、飞行时间与距离,有望将每航时直接成本降低60%,需能量密度>200Wh/kg [11] - 欣旺达纯电航空电池实现能量密度>360Wh/kg、功率密度>3900W/kg,混动产品支持功率密度8000W/kg [11] 干法工艺与材料创新 - 当前电极材料缺乏对干法加工特性的适应性,建议实施"面向工艺的材料设计" [14] - PTFE作为干法负极粘结剂存在界面惰性和结构封闭性问题,建议加快第二粘结剂开发 [14] - 清研电子已建成0.1GWh全自动化贯通线和干法实验室 [14] 固态电池应用与产业化 - 会议将探讨新场景驱动下的固态电池应用机会和中国企业的短板与长板 [15] - 主题包括"打通固态电池产业化最后一公里" [15]
特稿!锂电厂商角逐低空经济,航空动力电池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华夏时报· 2025-06-05 19:21
行业动态 - 国内锂电厂商如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等纷纷布局航空动力电池领域,争夺低空经济市场[1] - 航空动力电池被视为锂电厂商的"第二增长曲线",研发投入持续加码,行业整体处于"技术验证-小批 量试产"阶段[7] - 国金证券预测到2030年国内eVTOL电池市场规模可达1126亿元,包括98亿元前装市场和1028亿元后装市场[12] 技术发展 - eVTOL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极高,需达到≥400wh/kg,远超车用电池的200-300Wh/kg[8] - 欣旺达推出能量密度360Wh/kg的"欣·云霄2.0"电池,并计划2027年实现500Wh/kg全固态电池[5] -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已达500Wh/kg,并成功试飞4吨级电动飞机[5] - 孚能科技第三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亿纬锂能硅基软包电池达380Wh/kg[6] 市场前景 - 短期(2025-2027年)航空动力电池市场规模预计50-80亿元,中期(2028-2030年)突破300亿元,长期有望超千亿元[11] - eVTOL电池成本占整机成本25%-33%,且全部需要定制,价格昂贵[11] - 预计eVTOL电池市场将在3年后开始起量,5年后可能再上一个数量级[12] 竞争格局 - 国际航空动力电池领域呈现"三国杀"态势:国际巨头、国内头部企业和跨界车企[7] - 国内企业在无人机等中低功率领域占主导,但高端载人eVTOL市场仍需突破适航认证壁垒[7] - 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等前沿技术成为厂商突破"不可达三角"的关键路径[8] 技术挑战 - 航空动力电池面临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倍率、高安全性的"不可达三角"挑战[8] - 当前技术瓶颈包括能量密度提升受限、功率与能量密度难以平衡、极端环境适应性不足等[9] - 固态电池虽有望突破400-500Wh/kg,但短期内难以商业化[9]
中国低空经济商业化进阶,订单与供应链量产潮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8:40
低空经济商业化进展 - 2024年低空经济行情由政策驱动转向商业化拉升,亿航智能获得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eVTOL商业化运营进入新阶段 [1] - 2025年将是中国低空经济商业化元年,多家主机厂已收获确定订单,仅沃兰特、时的科技、峰飞航空三家就披露了8起采购订单 [1] - 商业化与适航同步推进成为行业共识,厂商在适航取证过程中即开始推进商业化 [1][4] eVTOL厂商订单与量产 - 峰飞航空官宣4起采购订单,涉及融资租赁公司、地方政府和城投公司,包括中信金租100架大型eVTOL意向订单 [2] - 沃兰特获得中银金租100架VE25型eVTOL采购意向,VE25-100型已获首批确定订单和近千架意向订单 [2][3] -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已封顶,预计2025年Q3竣工,"陆地航母"预计2026年量产交付,售价不超过200万元 [2][5] 金融租赁模式创新 - 金融租赁机构通过"分期付款"模式缓解运营商一次性购置压力,同时为制造商提供稳定市场需求和预付资金支持 [3] - 工银金租以保税租赁方式为南航引进波音货机开创商用飞机租赁业务,现与沃飞长空签署120架采购订单 [3] - 金融租赁公司不仅提供资金,还参与企业出海、产业链共建和人才培训等环节 [4] 供应链与核心技术 - 小鹏汇天供应链浮出水面:中创新航独家提供量产动力电池,亿纬锂能将提供下一代原理样机低压锂电池 [6] - 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已获美国客户、时的科技等定点,第一代产品实现商业化交付,第二代即将量产 [6] - 欣旺达发布第一代航空动力电池"欣·云霄1.0",能量密度≥320Wh/kg,已完成百公里飞行验证 [7] 产业链延伸与创新 - 英搏尔为亿航智能开发新机型电推进系统并完成样机交付,建设专用产线 [7] - 香山股份从新能源车延展至低空经济,获取飞行汽车项目定点 [7] - 海特高新成功研制并交付国内首台eVTOL模拟器及相关仿真解决方案 [8][9]
双轮驱动构筑智慧能源新生态 欣旺达一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双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21:4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89亿元,同比增长11.97%,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21.23% [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0.21亿元,同比增长17.05%,归母净利润14.68亿元,同比增长36.4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增长64.99% [1] 消费类电池业务 - 2024年消费电池营收304.05亿元,同比增长6.52%,占总营收54.27%,毛利率17.65% [2]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12.4亿部,连续六个季度增长,PC市场出货量约2.53亿台,连续五个季度增长 [2] - 公司创新构建"需求前置"研发体系,推出可折叠设备专用柔性电池、智能穿戴设备微型高密度电芯等差异化产品 [2] - 2024年下半年启动越南基地建设,形成"中国研发+全球制造"协同网络 [3] 战略性新兴板块 - 2024年动力电池营收151.39亿元,同比增长40.24%,出货量25.29GWh,同比增长116.89% [4] - 储能系统营收18.89亿元,同比增长70.19%,装机量翻倍至8.88GWh [4] - 自主研发625Ah超大储能电芯"欣岳",314Ah/280Ah产品已量产 [4]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推出首款航空动力电池,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于300Wh/kg,第二代样品进行中试,第三代完成实验室验证 [5] - 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通过200℃热箱与穿刺测试,大圆柱电池支持4C极速补能及高空抗压 [6] 行业趋势与战略 - 公司从"动力电池供应商"转型为"智慧能源生态构建者",储能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4] - 通过"消费电子+智慧能源"双轮战略,构建覆盖3C电子、动力电池、储能系统、低空经济的立体化产品体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