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
搜索文档
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成就
新华社· 2025-10-12 13:19
气象现代化水平提升 - 建成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多个地面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 [2] - 灾害性天气监测率提升至83%,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13% [2] - 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数字气象融入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2] 气象观测装备进展 - 风云卫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时期共发射5颗卫星 [3] - 天气雷达监测网覆盖90%以上人口聚集区,监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风云卫星为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十四五”时期访问其应用平台的国家和地区增长107% [3] 气象服务成效 - “十四五”时期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 [2] - 精细化气象服务覆盖全国5万多个景点,提供17类健康气象预警产品 [2] - 建立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守护生命安全 [2] 气象预报能力增强 - 建成“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气象预报业务体系 [4] - 暴雨预报准确率较“十三五”时期平均提升10%,24小时城镇晴雨预报和气温预报准确率达80%以上 [4] - 台风24小时路径预报误差降至最小62公里,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4] 气象服务应用拓展 - 天气预报内容从简单要素拓展至出行建议、风险提示等,覆盖衣食住行游购娱场景 [5] - 生活气象服务指数增至70余种,可提供未来一小时所在地区精准降雨预报 [4][5] - 气象服务将与健康等领域深度融合,创新体验感更好、针对性更强的服务信息 [5]
人民气象事业创建80周年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陕西日报· 2025-09-23 06:48
人民气象事业80周年座谈会 - 会议于9月22日在延安召开,省长赵刚、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出席并讲话 [1] - 与会代表参观了清凉山人民气象事业发源地 [3] 气象事业发展成就与贡献 - 人民气象事业80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2] - 气象事业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 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 - 将完善部省合作机制,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 [1] - 新征程上要扛好加快建成气象强国的时代使命,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和人民需求 [2] - 始终坚持气象现代化建设不动摇,把精准及时的价值追求转化成服务"国之大者"的过硬能力 [2]
“探寻美丽中国气候生态篇”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
环球网· 2025-09-17 12:02
活动概述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与环球网共同发起“探寻美丽中国气候生态篇”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 [3] - 活动旨在通过技术研究、国际传播与产业赋能三大体系,推动区域绿色品牌建设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3] - 活动于2025年8月15日启动案例征集,11月1日截止,并于11月12日进行成果展示与对接 [14][19][21] 行业战略定位与发展 - 气象工作被定位为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1] - 气象已成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重要支撑 [5] - “气象+”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涵盖能源、农业、康养等领域 [5] 协会里程碑与标准建设 - 2025年是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成立十周年 [5] - 协会于2016年创办“中国天然氧吧”品牌,并发布首个团体标准《气象旅游资源分类与编码》 [5] - 2024年发布首部气象经济蓝皮书《中国气象经济发展报告(2024)》,填补国内气象产业研究空白 [6] 生态建设量化成果 - 截至2024年,全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森林覆盖率超过25%,森林蓄积量超过200亿立方米 [8] - 已建成7批共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8] 绿色经济转型数据 - 截至2024年,中国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长至28.6%,煤炭占比下降至53.2% [9] -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86%,超过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 [9]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超过35%,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70%,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9] 产业赋能与平台建设 - 活动最终落脚于为地方产业赋能,通过气象经济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商协会大会等平台对接资源 [10] - 2025年7月成功举办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设立“新质生产力”和“民生服务”两大板块,展示AI、大数据、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应用 [10] - “一带一路”国际商协会大会是全球首个以社会组织为参与主体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11] 案例征集核心方向 - 征集内容聚焦四大实践方向:文旅篇、产业篇、科普篇、传播篇 [15][16] - 文旅篇重点征集气象旅游、气象文化、环境气象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案例 [15] - 产业篇重点征集以气象数据为核心驱动力,赋能清洁能源、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案例 [15]
青岛空管站为6月9日强雷雨天气保障提供“分钟级”支撑
中国民航网· 2025-06-15 17:04
气象预警与保障措施 - 青岛机场遭遇强雷暴天气,阵风高达23m/s,雷雨持续53分钟,对机场运行造成较大影响 [1] - 气象台以7分钟误差准确预报雷雨过程,通过"早关注、早预警、早会商、早决断、早告知"策略保障飞行安全 [1] - 重点研判雷暴引发的偏北大风、低空风切变及跑道风向转变叠加风险,强调其对航班起降的直接威胁 [2] 精细化气象服务 - 发布《天气专报》,包含雷雨、大风预报及航路受影响信息,提升服务精度 [2] - 首次标注强对流回波覆盖关键航线的精确时间窗口,为航班绕飞提供指引 [2] - 从强度、时段、空间范围三维度锁定天气影响,避免决策信息模糊 [2] 信息传递与用户反馈 - 通过多平台同步发布预警,实现管制、航空公司等单位的"零死角"信息覆盖 [3] - 雷雨后启动闭环优化流程,收集材料并定向发放7份满意度调查表,结果显示用户满意度达100% [4] - "早"和"准"服务支撑管制部门科学决策,优化流量管理和跑道资源配置 [4]
世界气象日,湖南郴州机场多措并举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中国民航网· 2025-03-25 14:13
核心观点 - 湖南郴州机场在世界气象日期间开展系列活动,旨在全面提升航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缩小早期预警差距,筑牢航空安全防线 [1][2][3][4][5] 党建与业务融合 - 通过“党建+业务”模式组织党员及业务骨干赴郴州市气象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实地参观气象观测场、多普勒雷达站等场所 [2] - 活动包括现场教学,了解探空气球原理及使用方法、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以及气象灾害预警机制,深化对气象数据支撑航空安全作用的认识 [2] - 与气象专家就预警信息传输时效、特殊天气阈值标准等具体问题进行技术研讨,为构建更紧密的气象服务共同体奠定基础 [2] 内部协同与能力建设 - 气象台与管制室、通导室联合开展主题交流会,深度研讨强对流、低能见度等复杂天气的预警发布机制 [3] - 重点交流如何提升信息传递效率及优化应急处置流程,共同推动气象预警服务从“精准预报”向“决策支持”升级 [3][4] - 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复杂天气下的运行保障能力,为旅客平安出行与航班高效运行筑牢安全防线 [4] 公众科普与未来规划 - 在航站楼大厅通过主题海报展示、发放科普手册、现场讲解及播放宣传片等形式,向旅客科普雷暴、低能见度等天气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5] - 下一步计划持续深化与市气象局及机场内部的协同联动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 [5] - 着力优化气象预警服务,提升气象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为机场高效平稳运行提供更坚实的气象保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