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能替代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经验少、成本高、难度大 工业脱碳技术如何“闯关”
工业部门脱碳现状与挑战 - 工业部门覆盖全国约68%的碳排放量,脱碳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1] - 全球范围内35%以上能为气候目标作贡献的技术尚未实现商业化 [1] - 原料替代与废物回收、电气化与清洁电力替代、氢能替代、CCUS四类技术合计贡献工业技术减排潜力近80% [2] - 低碳技术面临系统集成难、多学科交叉研发难度大、高碳技术路径依赖等挑战 [2][3] 关键技术应用瓶颈 - CCUS技术在水泥行业面临成熟度低、成本高、商业化验证不足等问题 [3] - 安装碳捕集装置导致额外资本投入和运行维护成本高,企业减排收益不足影响示范项目积极性 [3] 差异化脱碳路径 - 钢铁、水泥、石化等高碳排放行业需针对工艺和排放特征制定精准减排方案 [4] - 需平衡技术演进与经济可行性,以"技术-路径-政策"框架建立路线图 [4] 技术演进三阶段 - 2025-2035年:能效提升技术、原料替代与废物回收技术推动碳排放显著下降 [6] - 2035-2050年:电气化与清洁电力替代技术加速发展,氢能替代技术规模应用 [6] - 2050-2060年:CCUS技术成熟应用,预计2060年贡献24%减排量 [6] 未来突破方向 - 部署工业碳中和关键技术重大工程,解决成本高、商业化路径不清等瓶颈 [7] - 强化碳市场和碳金融激励作用,推动减排责任与技术创新互动 [7] - 设立科技专项加速共性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突破成本瓶颈 [7] - 构建财税支持体系,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绿色信贷等工具 [7]
《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2060年我国工业碳排放有望降至4.5亿吨
证券日报网· 2025-05-29 16:09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系统梳理中国工业部门实现碳中和关键技术路径并构建技术图谱 [1] - 碳中和情景下2060年中国工业碳排放有望降至4.5亿吨较2025年下降约95% [1] - 原料替代与废物回收电气化与清洁电力替代氢能替代CCUS四类技术合计贡献工业减排潜力近80% [1] 技术演进路径 - 2025-2035年为低碳流程技术大规模应用期能效提升与原料替代技术推动碳排放显著下降 [1] - 2035-2050年为工艺颠覆性技术爆发期电气化与清洁电力替代技术加速氢能替代规模应用 [1] - 2050-2060年进入碳移除托底技术深度应用期CCUS技术成熟应用贡献2060年24%减排量 [1] 政策建议 - 建议规划部署工业碳中和关键技术重大工程强化碳市场激励作用 [2] - 提出通过科技专项加快共性技术研发示范构建财税政策支持体系 [2] - 强调加快产业化路径清晰减排潜力大的共性技术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2] 研究背景与方法 - 报告由24家单位40余位专家完成覆盖钢铁水泥有色石化煤化工等领域 [2] - 实地调研70余家企业并咨询20余位专家意见凝聚产业科研界共识 [2] - 组织系列技术论坛与学术沙龙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