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脱碳
icon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与旭阳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开启“化工+新能源”融合发展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11-25 19:53
11月25日,宁德时代介绍,公司11月24日与旭阳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可再生能源合作、新型储能应用、交通电动化转型升级、充换电基 础设施网络布局、零碳园区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化工行业这一高耗能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俞立严)11月25日,宁德时代介绍,公司11月24日与旭阳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可再生能源合作、新型储能 应用、交通电动化转型升级、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零碳园区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化工行业这一高耗能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旭阳集团是中国能源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业务涵盖焦炭、化工、新能源、矿业、新材料、科技、数字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十一大生产基地,是全 球最大的独立焦炭生产商及供应商、全球最大焦化粗苯加工商、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生产商、中国最大焦炉煤气制甲醇生产商等。 此次双方合作,将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全球市场布局上的优势,与旭阳集团在现代绿色煤焦化、基础化工、新能源等全产业链运营、 新材料生产和园区建设上的深厚积累相结合,开启"化工+新能源"融合发展新路径,为全球工业脱碳输出可复制的中国样本。 以此次签约为起点,双方将 ...
巴西与英国共同发起工业脱碳倡议
商务部网站· 2025-11-14 00:29
倡议概述 - 巴西与英国共同启动为期两年的工业脱碳孵化器倡议[1] - 倡议初始投资为800万雷亚尔(约合149万美元)[1] - 资金拟由英国政府出资[1] 行业焦点 - 倡议聚焦巴西钢铁、铝、水泥、造纸等高脱碳需求行业[1] - 旨在推动双方创新技术对接[1] 项目规划 - 计划筛选10个具备潜力的项目进入孵化阶段[1] - 最终目标推动至少2个示范项目落地[1]
德国化工凉了?巨头集体跑路,10万岗位蒸发,中国化工杀出重围
搜狐财经· 2025-10-28 22:37
行业危机现状 - 德国化工行业正面临生存危机,多家巨头关厂、重组和裁员,约10万个直接岗位受到威胁[1] - 行业危机并非短暂波动,而是一场关乎生存的生死战[1] - 化工产业对德国经济至关重要,曾撑起德国八分之一的工业产值[1] 成本压力分析 - 2022年成为行业分水岭,此前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是生命线,占化工生产能源消耗的40%[3] - 俄罗斯天然气到岸价曾仅为现在的1/3,目前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企业能源支出大幅增加[3] - 中型化工企业能源支出从每月300万欧元增至900万欧元,利润被直接吞噬[3] - 欧盟碳交易体系加重负担,英力士科隆工厂年碳抵消费用高达9000万至1亿欧元,相当于全年净利润的八成[5] 国际竞争劣势 - 中东竞争对手的天然气成本仅为德国的1/5,且无需承担高额碳成本[5] - 中东产品价格比德国同类产品低15%-20%[5] - 中国化工企业凭借完整产业链快速崛起,2023年全球市场份额已达28%[5] 就业岗位影响 - 赢创宣布全球裁员2000人,其中1500个岗位在德国[8] - 壳牌关闭科隆工厂部分厂区,数百名工人面临失业[8] - 巴斯夫路德维希港工厂削减20%传统产能,并计划到2026年进一步裁员[8] - 化工行业每1个直接岗位关联3到4个上下游配套岗位,危机持续可能引发超过40万个岗位的连锁流失[9][10] -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等传统工业州对化工产业依赖度超过30%[10] 政策矛盾与挑战 - 碳交易制度被指正在扼杀行业,有呼声要求暂时放宽碳排放配额交易规则[12] - 但官方坚持排放交易体系是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关键,2030年碳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55%的目标不变[14][15] - 存在碳泄漏风险,若产能转移至环境标准较低地区,全球相关领域碳排放可能增加7%[15] - 德国财政赤字已接近欧盟3%的警戒线,为能源密集型企业提供电价补贴面临财政压力[15] 企业转型举措 - 壳牌关闭传统厂区后聚焦生物燃料、液化沼气等绿色产品,每年可减少1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7] - 巴斯夫投资50亿欧元建设绿色化工园区,计划用绿色氢能替代天然气,未来碳排放将减少60%[17] - 科思创与中国企业合作建设可持续聚氨酯生产基地,探索技术+产能双中心模式[17] 政府支持与转型挑战 - 欧盟2025年批准德国50亿欧元工业脱碳补贴,重点扶持化工等企业[19] - 计划2030年前投入400亿欧元打造欧洲最大绿色氢能供应体系[19] - 转型面临技术瓶颈和时间挑战,巴斯夫绿色园区需3年才能投产[19] - 仅15%的中小企业符合补贴申请门槛,缺乏转型资金[19] - 德国化工在高端材料和精密设备领域仍有技术优势,2023年化工专利申请量稳居全球第三[19]
超3GWh!比亚迪、远景等签储能协议
行家说储能· 2025-09-26 17:3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储能行业正通过重大合作协议加速扩张 多家企业获得GWh级别订单 推动清洁能源系统建设和工业脱碳进程[1][2][6] 企业合作动态 - Fortescue与远景能源达成战略合作 远景将提供132MW风力涡轮机及储能解决方案 支持Fortescue实现2030年零碳目标[2][4] - Fortescue分别与比亚迪签署储能供应协议 与隆基绿能签署光伏组件供应协议 共同推进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脱碳运营[4] - Fortescue计划部署2-3GW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配套大规模电池存储项目[5] 储能订单规模 - 瑞浦兰钧与Energy Vault签署3GWh储能系统供货协议 将于2026年交付 合作覆盖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市场[6][7] - 瑞浦兰钧2025年累计获得26.5GWh储能订单 包括日本市场超1GWh、韩国市场2.5GWh及多家企业20GWh合作项目[8][10] - 瑞浦兰钧与Energy Vault历史合作规模超1.5GWh 已成功交付美国加州8.5MW/293MWh、德州100MW/200MWh等多个项目[7] 技术领域覆盖 - 合作项目涵盖风电、光伏、储能系统及电网优化技术 形成发电-存储-电网全链清洁能源解决方案[2][4][5]
欧洲议会两项重要文件通过,储能系统需求将显著增长
鑫椤储能· 2025-06-26 15:40
欧盟《清洁工业协议决议》核心内容 - 通过《可负担能源行动计划》推广清洁能源 目标到2030年将欧盟能源电气化率提升至32% 减少对进口化石燃料依赖 [2] - 计划到2030年实现欧盟市场40%的清洁技术关键组件本土生产 并设立1000亿欧元专项基金支持制造业脱碳 [2] - 2026年起实施《循环经济法案》 要求2030年前实现24%的材料循环利用 减少资源依赖 [2] 欧盟《电网自主倡议报告》重点方向 - 推动数字化、人工智能驱动的电网技术应用 优化可再生能源消纳效率 [3] - 鼓励部署大规模储能系统(如锂电池、氢能储能)以平衡电网波动 [4] - 加强成员国间电网物理连接 提升能源调配效率 [5] 对储能行业的影响 - 欧盟计划到2030年新增100吉瓦(GW)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 储能系统需求将显著增长 [6] - 将储能技术纳入电网灵活性解决方案 并通过创新基金、工业去碳化银行等机制提供资金支持 [6] - 成立"关键原材料采购中心"以保障锂、镍等储能材料供应 同时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规范低碳产品市场 [6] 政策目标 - 两项文件将加速实现2050年气候中和目标 并强化工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7]
经验少、成本高、难度大 工业脱碳技术如何“闯关”
工业部门脱碳现状与挑战 - 工业部门覆盖全国约68%的碳排放量,脱碳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1] - 全球范围内35%以上能为气候目标作贡献的技术尚未实现商业化 [1] - 原料替代与废物回收、电气化与清洁电力替代、氢能替代、CCUS四类技术合计贡献工业技术减排潜力近80% [2] - 低碳技术面临系统集成难、多学科交叉研发难度大、高碳技术路径依赖等挑战 [2][3] 关键技术应用瓶颈 - CCUS技术在水泥行业面临成熟度低、成本高、商业化验证不足等问题 [3] - 安装碳捕集装置导致额外资本投入和运行维护成本高,企业减排收益不足影响示范项目积极性 [3] 差异化脱碳路径 - 钢铁、水泥、石化等高碳排放行业需针对工艺和排放特征制定精准减排方案 [4] - 需平衡技术演进与经济可行性,以"技术-路径-政策"框架建立路线图 [4] 技术演进三阶段 - 2025-2035年:能效提升技术、原料替代与废物回收技术推动碳排放显著下降 [6] - 2035-2050年:电气化与清洁电力替代技术加速发展,氢能替代技术规模应用 [6] - 2050-2060年:CCUS技术成熟应用,预计2060年贡献24%减排量 [6] 未来突破方向 - 部署工业碳中和关键技术重大工程,解决成本高、商业化路径不清等瓶颈 [7] - 强化碳市场和碳金融激励作用,推动减排责任与技术创新互动 [7] - 设立科技专项加速共性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突破成本瓶颈 [7] - 构建财税支持体系,综合运用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绿色信贷等工具 [7]
氢能龙头普拉格能源(PLUG.US)完成5.25亿美元债务融资 股价创近一年最大涨幅
智通财经网· 2025-04-29 08:42
融资与股价表现 - 公司获得5 25亿美元担保债务融资 并明确表态2025年不再增发股权 [1] - 消息推动股价创近一年最大单日涨幅 盘中一度飙升46% 最终收报1 02美元 [1] 财务与运营进展 - 一季度营收预计达1 3亿至1 34亿美元 超出华尔街预测的1 316亿美元均值 [1] - 路易斯安那州氢能生产基地正式竣工 采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技术 为亚马逊 沃尔玛等客户供应绿氢 [1] 行业地位与战略布局 - 作为全球最大氢燃料电池叉车供应商 公司加速布局"制-储-运-用"全产业链 [1] - 除路易斯安那工厂外 公司推进多个绿氢生产项目 旨在通过规模化降本突破氢能经济性瓶颈 [1] 市场评价与行业前景 - Oppenheimer分析师认为此次融资是公司重塑投资者信任的关键一步 [1] -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认可度仍在提升阶段 公司在叉车等细分领域已建立先发优势 [2] - 新工厂投产使绿氢产能实现数倍跃升 为争夺工业脱碳市场奠定基础 [2]
“白色黄金”争夺战:天然氢是重塑能源版图新变量还是资本泡沫
智通财经· 2025-04-28 15:00
天然氢行业现状 - 天然氢(又称白色氢、黄金氢或地质氢)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的天然氢气,燃烧时仅产生水且不含碳元素 [1] - 近几个月来投资者对天然氢领域的兴趣持续升温,最初由研究型初创企业和初级勘探公司推动的乐观情绪正在蔓延 [1] - 过去一年间该领域已吸引包括力拓、Fortescue等矿业巨头,俄罗斯Gazprom,BP旗下风投部门,以及比尔·盖茨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等重量级投资者 [1] - 根据Rystad Energy研究,全球多个国家正在开展勘探工作,其中加拿大和美国在去年项目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 [1] 行业参与者动态 - 澳大利亚HyTerra公司去年8月获得Fortescue公司2190万美元投资,用于全面资助扩展勘探项目 [3] - BP风投领投了英国天然氢勘探初创企业Snowfox Discovery的A轮融资 [3] - 法国初创公司Mantle8近期获得包括比尔·盖茨创立的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在内的340万欧元种子资金 [3] - Fortescue发言人表示天然氢技术为加速工业脱碳提供了"充满希望的机会" [3] 技术发展与挑战 - 分析师预计未来一年将是关键转折点,业界希望勘探活动能尽快定位这种难以捉摸的气体 [1] - 国际能源署警告称这种资源可能"过于分散而难以实现经济可行的规模化开采" [1] - 氢能科学联盟指出天然氢勘探仍处于"萌芽阶段",实现工业化生产也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 [4] - 目前马里唯一运营的氢井"日产能甚至不及单个风力涡轮机的零头" [4] 市场前景与投资趋势 - Rystad Energy氢能研究主管表示去年是该领域真正起势的转折点,众多企业启动钻探计划和提取测试 [2] - 投资者兴趣回升可能加速取得实质性成果,随着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开展钻探,有望在今年更快验证这项技术的可行性 [2] - 法国Mantle8公司目标是在2030年前发现1000万吨天然氢储量以支持欧盟能源目标 [3] - 当前绿氢发展遇阻的态势促使资本转向其他解决方案,这对天然氢领域有利 [3] 应用潜力 - 天然氢可能"开启本土清洁能源的新纪元",几乎可以应用于冶金、燃料甚至食品生产等各个领域 [3] - 勘探已证实六大洲都存在天然氢资源,挑战在于开发高效开采、安全运输和工业应用系统 [3] - 若能发现高压高浓度氢气,将彻底改变游戏规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