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肥一体化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这张网,稳稳兜住粮食安全
人民日报· 2025-07-16 16:02
水利基础设施与粮食生产 - 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超10.8亿亩,灌排条件大幅改善,2024年耕地灌溉面积上生产的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 [1] - 已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形成完善的蓄水、引水、提水、输水、排水工程网络体系 [1] - 内蒙古河套灌区通过引水、供水、排水一体化调度,黄河水有效保障粮食生产 [1] 现代化灌区建设与改造 - 广西左江治旱黑水河现代化灌区工程为崇左市提供稳定水源,保障粮食和"双高"糖料蔗生产 [2] - 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完工后,年节水量2125万立方米,粮食产量将从164万吨提高到180万吨 [2]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沟渠整治,加快修复灾毁农田及灌排设施 [2] 节水技术与农业生产方式 - 推广水肥一体化设备,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推动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3] - 推广节水抗旱品种,新品种需水少且抗病虫害、品质优 [3]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全面推行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3] 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我国以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全世界近20%的人口 [3] - 推广旱作农业、雨养种植,实现水资源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3] - 坚持节水优先,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
【榆林】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
陕西日报· 2025-06-03 06:52
榆林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发展 - 2023年榆林粮食播种面积达1099.2万亩,位列陕西第一,2024年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区粮食产量突破亩均400公斤 [1] - 2024年计划新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59.73万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节水0.25亿立方米、节肥2000吨 [1][13] - 从2022年到2024年,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新增面积从48.47万亩扩大至71.93万亩,截至2024年底累计实施185.15万亩 [8] 节水技术应用与成效 - 采用"节、集、蓄、调"四类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包括沟道坝蓄水、光伏发电提水、软体水窖储水和膜下滴灌补水 [4][5] - 智能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使项目区实现亩均节水30%、节肥20%,灌溉效率显著提升 [6][10] - 阳石坬村490亩农田实现滴灌设施全覆盖,每亩地节水30% [5][6][10]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远程操控灌溉设备精准调配水资源 [9][10] - 陕西大地种业公司为2万亩流转土地安装智能节水设备,实现智能化灌溉与施肥 [9][10] - 智慧农业系统可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求精准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比传统大水漫灌更精细 [10]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小纪汗村玉米产业与畜牧产业形成闭环,自产玉米替代外购饲料使每只羊增收300元 [11][12] - 靖边县建成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横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循环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13] - 绥德县红枣种植与节水灌溉结合提升品质和产量,带动畜牧业、果蔬种植等产业发展 [13]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北京启动连栋温室国产化控制技术中试熟化活动
新京报· 2025-05-12 11:51
北京市连栋温室国产化控制技术中试熟化活动 - 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正式启动连栋温室国产化控制技术中试熟化活动 旨在发挥北京科技资源优势 促进连栋温室国产化环境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1] - 活动由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主办 在北京翠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翠湖农业创新工场)组织实施 围绕连栋温室番茄种植场景开展温室控制系统及配套设备的中试熟化 [1] - 主办方提供3栋大型连栋温室区域(400平方米)作为试验场地 并设置对照温室1个 负责番茄茬口种植管理和农事操作 包括嫁接番茄苗 基质 加热 肥料 灌溉 植物保护等 相关费用由主办方提供 [1] 参与团队要求与选拔流程 - 参与团队性质不限(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 科技企业等单位均可报名) 需部署自主研发的温室国产化环境控制系统及温室传感器 控制终端 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国产化配套硬件 相关系统和硬件费用自理 [1] - 主办方在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发布招募通知 对报名团队进行初筛 组织团队赴翠湖农业创新工场进行现场观摩 宣贯试验流程和标准 [2] - 团队须提交详细技术方案 主办方召开现场评审会进行评选 确定3支团队作为入选团队与主办方签订试验合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