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永续债)
icon
搜索文档
近9000亿元!年内银行“二永债”发行“井喷”
金融时报· 2025-07-17 15:22
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我国商业银行年内已发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合计8945.6亿 元,发行数量达到57只。 7月10日,广州银行发布的"2025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申购区间与申购提示性说明"显示,该期债券经 《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关于广州银行资本工具计 划发行额度的批复》批准发行,发行规模为40亿元。 无独有偶,6月26日,承德银行在中国货币网公开了2025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的发行情 况。公告内容显示,该行于6月25日以100元/百元面值的发行价格,实际发行总额为15亿元的永续债, 发行时票面利率为2.80%。 今年以来,中小银行"二永债"发行积极性高涨,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面临较大压 力。 近期,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明显提速,特别是进入二季度以来,多家中小银行密集"补血","二永债"发行 呈"井喷"之势。 从地域方面来看,年内发行"二永债"的中小银行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区 域的资本类债券发行活跃度相对较低。 "从发行总量上看,国有大行作为'二永债'的主要发行方,对'二永债'的发行需求正在边际收敛 ...
二季度以来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量超6000亿元
快讯· 2025-06-27 05:42
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情况 - 二季度以来商业银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发行规模显著增加,各类银行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均积极参与"补血" [1] - 截至6月26日,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规模合计突破8000亿元 [1] - 二季度以来发行量超6000亿元,环比增长260.82% [1] 发行背景及作用 - 近年来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空间缩窄 [1] - 发行二永债可通过外源性渠道丰富资本金来源,提升经营稳健性 [1]
保险公司次级债梳理:关注部分保险次级债机会-20250624
华源证券· 2025-06-24 22:0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境内“资产荒”背景下,部分保险次级债具有相对票息优势,可积极关注部分保险次级债机会,从发行主体类型看寿险、养老及财险公司二级活跃程度较好,从评级看债项AAA保险次级债利差高于银行二级资本债及券商次级债且风险可控,从发行主体资质看需审慎选择已出现不赎回情况或长时间未披露财务信息的发行主体 [5] 各部分总结 保险公司次级债发展历程 - 保险次级债发展历经三阶段,当前永续债为主流发行品种,存量保险次级债包括保险资本补充债券及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两类,截至2025年6月6日,56家保险公司拥有存续次级债100只,余额4954.1亿元,2005 - 2024年末发行规模呈四波上涨和三波回落,高评级债券占主流,不同主体评级机构发行票面利率差异较大 [2][9][10][15][19] - 从“偿一代”到“偿二代”,保险监管政策导向由关注资产规模到控风险,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债与永续债主要区别在发行期限、清偿顺序及资本认定方面,部分保险次级债含减记条款存在优势,但需警惕不赎回风险 [3][33][36] 保险公司次级债活跃程度 - 截至2025年6月6日,56家保险机构存续次级债100只,资本补充债剩余期限分散,永续债剩余期限分布于3 - 4Y及4 - 5Y,仅部分公司有存续永续债 [48][49] - 近6个月,89只保险次级债有二级交易记录,各类型保险机构次级债二级成交笔数和金额排序有别,永续债平均换手率高于资本补充债,除保险集团次级债成交规模上涨外其余呈下降趋势,成交活跃度介于银行、券商次级债之间 [50][52][53][56] 保险公司次级债的供需情况 - 供给端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下降,债券发行量有望提升,自2020年末至2025年1季度末,保险公司综合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下降,在“偿二代”监管要求下有资本补充压力 [60] - 需求端多为保险机构互持,资管产品持仓较少,25Q1三类资管产品持有保险次级债市值规模208.16亿元,占总市值规模2.34%,公募基金持仓信用下沉程度弱于券商资管及银行理财 [4]
四家大行5200亿元定增募资,全部到账!
证券时报· 2025-06-24 16:38
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进展 - 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四家国有大行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募集资金已全数到账,建设银行最新收到财政部缴付的认购资金1050亿元人民币[1] - 四家银行拟募资总额分别为建设银行不超过1050亿元、中国银行1650亿元、交通银行1200亿元、邮储银行1300亿元,财政部合计认购5000亿元与政府工作报告计划一致[5] -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从签署协议到资金到账仅耗时75天,邮储银行次之,建设银行最晚但也不到三个月[2][3] 资本补充时间线 - 2024年9月24日国家首次提出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的计划,金融监管总局强调"统筹推进、分期分批、一行一策"[4] - 2025年3月12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资本[5] - 3月30日四家银行公告定向增发方案,6月13日至23日陆续完成发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6月13日完成,邮储银行6月17日完成,建设银行6月23日完成[6][7][8] 资本补充的战略意义 - 财政部表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可提升银行稳健经营能力,增强信贷投放杠杆作用以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宏观经济回升[10] - 银行在必要性分析中指出定增旨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风险抵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1] - 中泰证券分析认为四家国有大行资本补充方案落地后可支撑未来5年增长,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进程可能跟进[11] 行业资本动态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尚未披露最新进展,一季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89%和11.23%,虽较上年末下降但仍高于监管要求4.89和2.23个百分点[11] - 光大证券认为工商银行资本安全边际厚实,注资时点可能靠后但将长期增厚资本基础[11] - 银行业年内已发行48只"二永债"总额7969.6亿元,其中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发行1400亿元、农业银行发行1648亿元[12]
四家大行5200亿元定增募资全部到账!资本补充进程加快
券商中国· 2025-06-24 14:51
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进展 - 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四家国有大行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募集资金已全数到账 [2] - 建设银行收到财政部缴付的认购资金1050亿元人民币 [1] - 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拟募资1650亿元、1200亿元、1300亿元 [4] 资本补充时间线 - 3月30日四家银行与财政部等签署股份认购协议,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仅耗时75天完成资本补充,建设银行耗时不到三个月 [3] - 6月13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宣布完成A股发行 [5] - 6月17日邮储银行完成面向财政部等机构的定向增发 [6] - 6月23日建设银行宣布完成A股发行 [7] 政策背景与资金用途 - 2024年9月24日国家首次提出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4]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行补充资本 [4] - 财政部合计认购5000亿元与政府工作报告金额一致 [4] - 资本补充旨在提升银行稳健经营能力、增强信贷投放和服务实体经济 [8] 其他银行资本状况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89%和11.23%,较上年末下降0.21和0.19个百分点但仍高于监管要求 [8]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资本安全边际厚实,注资时点可能靠后 [9] - 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发行48支"二永债"总额7969.6亿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分别发行1400亿元和1648亿元 [9] 行业分析观点 - 本轮大行资本补充可至少支撑未来五年增长 [9] - 防风险背景下银行资本补充进程加快,中小银行可能跟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