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汉超
icon
搜索文档
“苏超”“汉超”“川超”!一脚足球踢出了……
金融时报· 2025-08-26 20:32
赛事热度与参与规模 - 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揭幕战吸引46780名观众现场观赛 创中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率第二高纪录[1] -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社交平台阅读量达2.3亿 讨论量13.5万[3]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3] 消费拉动效应 - 汉超及配套活动吸引约10万群众 拉动消费近3000万元[2] - 95.9%的苏超观众产生门票外消费 外地观众家庭行程花费普遍在1000-2000元[3] -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2.5%参与娱乐消费 66.1%进行景点游览[3] - 苏超前六轮带动扬州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场景服务营收同比增长超40%[5] 产业联动发展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赛事经济、户外产业、冰雪经济蓬勃发展[2] - 贵州省上半年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8.2%[2] - 体育赛事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联动发展 形成"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现象[1][2] 政策支持体系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消费场景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4] - 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持续加大体育消费信贷支持[4][5] - 江苏省推动金融机构打造"场景+金融"多元服务体系 支持银行联动苏超赛事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5] 模式创新与推广 - 群众赛事活动不断拓展创新 村超、浙BA、苏超等赛事火爆出圈[3] - 鼓励开展村BA、村超、村排等富有农趣农味的乡村赛事活动 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4] - 金融支持成为激活赛事消费的动力源 通过财政金融联动助推消费场景布局提升[5]
苏超不可复制,但可借鉴
经济观察报· 2025-08-14 19:41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成功因素 - 经济实力均衡:江苏13个地级市全部跻身全国GDP百强,7个城市曾征战中超和中甲,为城市足球对抗提供动力 [1][3] - 硬件设施优越:江苏"十三太保"均拥有奥体中心,南京奥体中心保持中超最高观战人数纪录,昆山建成江苏首个专业足球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32平方米全国第一 [4] - 交通网络发达:13座城市间直线距离约300公里,"一小时都市圈"便于业余球员兼顾训练、工作和休息,球迷可便捷观赛 [4] - 文化多元竞争:吴文化、楚汉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催生"楚汉争霸""南哥之争"等热梗,增强赛事话题性 [5] 苏超模式的借鉴与推广 - 文旅体融合:苏超带动机票、酒店、门票等旅游商品预订量快速增长,构造"足球+城市IP+文旅消费"复合场景 [5] - 高效管理体系:采用"中央厨房"式治理,南京奥体中心单场60396名球迷半小时内安全疏散,展现精细化运营能力 [6] - 社会效益显著:激发地方文化、创新球迷文化、推动全民健身,扬州主场球衣、文创等衍生消费表现突出 [5][6] 其他地区仿效案例 - 赣超成效突出:第五轮五场比赛吸引91476名观众,赣州vs抚州焦点战单场40582人创江西纪录,场均上座超1.3万 [2] - 地方特色赛事:武汉将举办"汉超",湖南计划2025年省足球联赛,河北等地推动"苏超式"赛事与文旅融合 [2][6]
苏超不可复制,但可借鉴
经济观察报· 2025-08-14 10:37
赛事经济模式 - 苏超模式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 带动机票酒店门票租车等旅行商品预订量同比快速增长 暑期游市场显著升温 [4] - 江西赣超第五轮五场比赛吸引91476名球迷现场观赛 其中赣州与抚州焦点战吸引40582名观众 创江西足球单场观赛人数纪录 [1] - 构造"足球+城市IP+文旅消费"复合消费场景 扬州主场实现球衣销售饮料销售文创销售等多业态联动 [4] 基础设施条件 - 江苏13个地级市均拥有奥体中心 其中南京奥体中心保持中超最高现场观战人数纪录十余年 县级市昆山建成江苏首个专业足球场 [2] - 江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32平方米 位居全国第一 硬件条件国内罕见 [2] - 发达交通网络支撑"一小时都市圈" 城市间直线距离均在300公里左右 保障业余球员训练比赛工作模式切换及球迷高铁观赛体验 [3] 区域经济基础 - 江苏13个地级市全部跻身全国GDP百强 经济实力均衡 近年有7个城市征战过中超和中甲 [2] - 10元票价伴手礼宠粉模式体现经济实力支撑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反映城市间竞争生态 [2] - 武汉基于城市综合实力举办市级"汉超"联赛 体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足球赛事的趋势 [5] 运营管理体系 - 苏超建立"中央厨房"式治理体系 实现票务安保交通医疗服务等项目制度化精细化管理 [4] - 南京奥体中心60396人观赛创苏超单场之最 多部门协同半小时完成6万球迷安全有序疏散 展现高效运营能力 [4] - 扬州主场提供免费接驳巴士实现快速疏散 体现赛事服务标准化水平 [4] 文化生态建设 - 多元文化并存竞争形成热梗文化 徐州宿迁"楚汉争霸"南京南通"南哥之争"等体现文化底蕴滋养 [3] - 通过足球赛事激发地方文化 升华城市文明气质 创新球迷文化发展 推动全民健身 [5] - 各地借鉴而不照搬 学习先进而不僵化理解 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 [5]
业余足球赛事火爆,但不必一味“抄苏”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00:34
群众性足球赛事兴起 - 2025年河北省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群众性五人制足球主客场联赛,石家庄队对阵张家口队打响揭幕战 [1] - 2025年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已进行至第五轮,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和湖南省足球联赛分别定于8月16日和9月举行 [1] - 各地群众性体育赛事接连举办,显示对"票根经济"机遇的重视,为社会足球发展提供新动力 [1] 赛事经济效益显著 - "苏超"八轮48场比赛累计吸引现场观众超110万人,场均2.3万人,第五至第八轮场均超3万人 [2] - "苏超"前六轮比赛期间带动江苏省旅游、住宿餐饮、体育等场景实现营业收入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 [2] - 江苏各市利用比赛撬动效应推出贯穿赛期的文旅活动和消费场景 [2] 足球发展政策导向 - 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提出发展社会足球的重要部署,包括推进青训中心建设、深化体教融合、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等 [2] - 会议强调要遵循足球发展规律,推动职业联赛健康发展,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普及社会足球 [2] - 要求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提升社会足球文化素养 [2] 赛事发展面临挑战 - 大量现象级社会活动难以从"网红"变"长红",盲目跟风可能导致草草收场 [3] - 需根据当地群众基础、足球人口、经济水平等因素科学设计赛制,体现特色 [3] - 部分城市已有顶级职业联赛球队或对足球兴趣不足,可能不适合开展此类联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