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赣超
icon
搜索文档
省超重塑足球经济
36氪· 2025-09-11 11:21
区域性业余足球联赛的兴起 - 苏超作为区域性业余足球联赛 已成为国内足球文化破圈和体育赛事商业化运营的可行路径 其成功模式正在被全国多地复制[1][4] - 省级联赛呈现爆发式增长 粤超开幕观众超2.5万人 赣超中场表演4万人合唱 川超、湘超、豫超等联赛陆续启动或筹备中[4][25] - 这类赛事具有强本地属性 通过激活省内消费流动和唤醒城市文化共识 形成独特的文旅势能[4] 受众结构与参与特征 - 观赛群体呈现全年龄段覆盖特征 南通球迷会成员年龄从6-7岁儿童至65岁退休人员 且女性粉丝占比达40-50%[5] - 家庭集体观赛比例大幅提升 苏超推出家庭套票促进旅游+观赛消费模式 客场球迷自驾4小时以上观赛成为常态[5] - 非传统球迷占比显著 多数观众首次现场观赛 更注重参与感而非比赛胜负 现场氛围成为核心吸引力[10] 赛事运营与商业化创新 - 转播技术持续升级 无人机摄像、高倍率镜头和超高速慢动作等技术应用 使观赛体验接近中超水平[22] - 亲民化制作思路突出 聚焦球员职业背景(大学生、空调维修工等)和地域文化元素(西游记师徒、项羽虞姬等)[22] - 配套服务创新完善 官方免费发放应援包(含毛巾/帽子/消费券) 支付宝消费券可抵扣门票费用[8] 球迷社群发展与转化机制 - 球迷会规模指数级增长 南通球迷会从几十人激增至5000人 建立12个微信群并细分"疯子组""女子组"等特色群体[13] - 形成忠诚度筛选机制 通过中乙赛事录像评估球迷支持度 核心球迷500人可获稀缺的苏超观赛名额[14] - 构建用户转化漏斗 非球迷通过现场体验转化为本土球队支持者 进而关注中乙等更高级别联赛[16] 文旅经济拉动效应 - 消费拉动作用显著 苏超前六轮带动江苏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18] - 第二现场规模庞大 南通市设置188个第二观赛点 近30万市民集体观赛 常州烧烤店炉子长度扩大35倍[18] - 交通配套持续完善 长三角铁路开通35列苏超球迷专列 南通首开1200人往返免费足球专列[20] 地域文化认同构建 - 深度融入地域文化元素 各市推出恐龙/麋鹿/盐水鸭等吉祥物 "用恐龙打败恐龙"话题登热搜[20] - 强化地域认同意识 "江苏十三太保"内斗梗提供情感基础 球迷"为胸前的城市名字呐喊"成为核心动力[10][16] - 比赛意外事件增强传播 盐城队吉祥物裤子掉落、常州教练雨中跪地等视频获新华网12.6万点赞[20][22] 全国复制与推广潜力 - 赣超成为成功复制案例 场均观赛1.3万人超中甲联赛 第二轮观众3.6万创江西足球史记录[25][26] - 平民化球员构成特征 赣超513名注册选手均为业余球员 六成为在校学生及教师/厨师/的哥等职业[26] - 文旅联动效果显著 鹰潭民宿预订量上涨300% 多地推出凭球票免景区门票政策(龙虎山/仙女湖等)[26]
渝超、川超、湘超、赣超…都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9-10 22:25
省级城市足球联赛发展现状 - 湖南省足球联赛于9月7日开幕 赛程覆盖14个市州 持续17周共98场比赛 采用门票消费通行证模式联动餐饮住宿折扣并设立消费专区[3] - 重庆市足球超级联赛于9月13日开幕 覆盖38个区县及开发区 设5大赛区178场比赛 揭幕战门票数秒售罄[4] - 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计划9月20日开幕至次年7月结束 由21个市州政府联合主办 面向18-45岁爱好者开放[4] - 赣超联赛于7月12日开赛首轮即火爆出圈 反映省级联赛模式快速复制趋势[4]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湘超揭幕战期间长沙机票火车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5% 五星级酒店预订人次同比增长62%[3] - 苏超前六轮比赛带动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大场景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 同比增长427%[5] - 赛事通过沉浸式体验设计推动体育与消费深度融合 有效拉动周边餐饮交通住宿休闲旅游等业态增长[3][6]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国务院提出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万亿元目标 明确鼓励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5] - 国家体育总局将深化体育+融合发展 建设产业集聚区 开发数字体育新业态拓展消费时空边界[6] - 消费者倾向追求情感联结与深度体验 赛事活动增强旅行趣味性与参与感 契合新型消费需求[6]
中国20项举措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年蓝图锚定7万亿规模激活消费潜力
长江商报· 2025-09-08 07:10
政策目标与产业规模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提出20条重点举措 目标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并在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2] - 体育产业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和国民经济增长新动力 [3] 赛事经济与消费场景 - 专项政策将支持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民间赛事如"苏超"已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联动发展 [3][4]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措施包括发放消费券、消费满减、数字人民币红包 鼓励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向体育消费领域投放资源 [5] 户外运动与冰雪经济 -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水上、航空等项目并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5] - 持续实施全国冰雪消费惠民措施 培育壮大冰雪经济 [5] 企业发展与产业链建设 - 体育相关企业现存量超1700万家 2025年前8月注册323.4万家同比增长10.08% [6] - 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体育产业投资 扩大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并引导体育装备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 [6] - 体育总局2024年认定14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涵盖场馆设施、健身器材、智能穿戴等领域 [7] 产业融合与要素支撑 - 推动体育与科技、传媒、养老等产业复合经营 支持数字化转型并打造体育产业集聚区 [7] - 强化金融支持措施包括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支持体育企业上市、再融资及发行债券 [7]
苏超不可复制,但可借鉴
经济观察报· 2025-08-14 19:41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成功因素 - 经济实力均衡:江苏13个地级市全部跻身全国GDP百强,7个城市曾征战中超和中甲,为城市足球对抗提供动力 [1][3] - 硬件设施优越:江苏"十三太保"均拥有奥体中心,南京奥体中心保持中超最高观战人数纪录,昆山建成江苏首个专业足球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32平方米全国第一 [4] - 交通网络发达:13座城市间直线距离约300公里,"一小时都市圈"便于业余球员兼顾训练、工作和休息,球迷可便捷观赛 [4] - 文化多元竞争:吴文化、楚汉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催生"楚汉争霸""南哥之争"等热梗,增强赛事话题性 [5] 苏超模式的借鉴与推广 - 文旅体融合:苏超带动机票、酒店、门票等旅游商品预订量快速增长,构造"足球+城市IP+文旅消费"复合场景 [5] - 高效管理体系:采用"中央厨房"式治理,南京奥体中心单场60396名球迷半小时内安全疏散,展现精细化运营能力 [6] - 社会效益显著:激发地方文化、创新球迷文化、推动全民健身,扬州主场球衣、文创等衍生消费表现突出 [5][6] 其他地区仿效案例 - 赣超成效突出:第五轮五场比赛吸引91476名观众,赣州vs抚州焦点战单场40582人创江西纪录,场均上座超1.3万 [2] - 地方特色赛事:武汉将举办"汉超",湖南计划2025年省足球联赛,河北等地推动"苏超式"赛事与文旅融合 [2][6]
苏超不可复制,但可借鉴
经济观察报· 2025-08-14 10:37
赛事经济模式 - 苏超模式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 带动机票酒店门票租车等旅行商品预订量同比快速增长 暑期游市场显著升温 [4] - 江西赣超第五轮五场比赛吸引91476名球迷现场观赛 其中赣州与抚州焦点战吸引40582名观众 创江西足球单场观赛人数纪录 [1] - 构造"足球+城市IP+文旅消费"复合消费场景 扬州主场实现球衣销售饮料销售文创销售等多业态联动 [4] 基础设施条件 - 江苏13个地级市均拥有奥体中心 其中南京奥体中心保持中超最高现场观战人数纪录十余年 县级市昆山建成江苏首个专业足球场 [2] - 江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32平方米 位居全国第一 硬件条件国内罕见 [2] - 发达交通网络支撑"一小时都市圈" 城市间直线距离均在300公里左右 保障业余球员训练比赛工作模式切换及球迷高铁观赛体验 [3] 区域经济基础 - 江苏13个地级市全部跻身全国GDP百强 经济实力均衡 近年有7个城市征战过中超和中甲 [2] - 10元票价伴手礼宠粉模式体现经济实力支撑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反映城市间竞争生态 [2] - 武汉基于城市综合实力举办市级"汉超"联赛 体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足球赛事的趋势 [5] 运营管理体系 - 苏超建立"中央厨房"式治理体系 实现票务安保交通医疗服务等项目制度化精细化管理 [4] - 南京奥体中心60396人观赛创苏超单场之最 多部门协同半小时完成6万球迷安全有序疏散 展现高效运营能力 [4] - 扬州主场提供免费接驳巴士实现快速疏散 体现赛事服务标准化水平 [4] 文化生态建设 - 多元文化并存竞争形成热梗文化 徐州宿迁"楚汉争霸"南京南通"南哥之争"等体现文化底蕴滋养 [3] - 通过足球赛事激发地方文化 升华城市文明气质 创新球迷文化发展 推动全民健身 [5] - 各地借鉴而不照搬 学习先进而不僵化理解 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 [5]
业余足球赛事火爆,但不必一味“抄苏”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00:34
群众性足球赛事兴起 - 2025年河北省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成为全国首个省级群众性五人制足球主客场联赛,石家庄队对阵张家口队打响揭幕战 [1] - 2025年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已进行至第五轮,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和湖南省足球联赛分别定于8月16日和9月举行 [1] - 各地群众性体育赛事接连举办,显示对"票根经济"机遇的重视,为社会足球发展提供新动力 [1] 赛事经济效益显著 - "苏超"八轮48场比赛累计吸引现场观众超110万人,场均2.3万人,第五至第八轮场均超3万人 [2] - "苏超"前六轮比赛期间带动江苏省旅游、住宿餐饮、体育等场景实现营业收入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 [2] - 江苏各市利用比赛撬动效应推出贯穿赛期的文旅活动和消费场景 [2] 足球发展政策导向 - 全国足球工作会议提出发展社会足球的重要部署,包括推进青训中心建设、深化体教融合、推动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等 [2] - 会议强调要遵循足球发展规律,推动职业联赛健康发展,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普及社会足球 [2] - 要求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提升社会足球文化素养 [2] 赛事发展面临挑战 - 大量现象级社会活动难以从"网红"变"长红",盲目跟风可能导致草草收场 [3] - 需根据当地群众基础、足球人口、经济水平等因素科学设计赛制,体现特色 [3] - 部分城市已有顶级职业联赛球队或对足球兴趣不足,可能不适合开展此类联赛 [3]
多地效仿“苏超”,谁能复刻成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23:25
赛事经济模式兴起 - "苏超"现场观赛总人数突破100万大关 带动江苏全域餐饮 住宿 零售等消费链式增长 形成新型赛事经济范式 [3] - "赣超""豫超""浙超""川超"等多地效仿"苏超"模式 旨在通过"赛事+"激活地方经济增长 其中"赣超"首轮5赛区观赛人数达66960人 南昌主场单场观众14521人 赣州主场创36249人纪录 [5][7] - "赣超"采用"政府主导+地方协同+协会运营"模式 整合体育与文旅资源 首轮6 6万观众门票收入50万元 联动景区接待12万人次 综合收入达门票40倍 [9] 地方联赛运营特点 - "赣超"513名球员平均年龄23岁 60%为学生 多出自江西青训体系 江西省足协称其成为青训实力比拼场 多支球队与高校 青训基地签约共建 [5][7] - "川超"筹备中获前四川全兴队长魏群执教泸州战队 但遭遇延期 报名不足 成都世运会赛程冲突等问题 成都集中全省60%职业运动员和30%球场 存在区域失衡风险 [11][12] - "豫超"因转播质量差 场地简陋被吐槽 实为民间黄冠联赛 非官方赛事 与"苏超"官方组织模式差异显著 [11] 文体旅融合实践 - "赣超"票根联动消费效果显著 滕王阁景区凭球票门票8折客流量环比涨27% 鹰潭民宿预订量涨300% 上饶机场高铁客流达峰 周边餐饮营收翻番 [9] - 宜春发放50万电子消费券 南昌铁路局开行球迷专列载千名球迷跨市观赛 南昌市体育局推出零门槛观赛+多类消费优惠 深化"体育+"多元价值 [9][10] - "赣超"融入青花瓷奖杯 "谁是大俵哥"方言口号等本土元素 观众自发使用"赣"字应援 形成文化传播亮点 [13] 发展挑战与差异化 - "赣超"面临场地设施差(塑料草皮 灯光昏暗) 转播质量低等问题 江西足协已启动场馆升级 [12] - 专家建议避免简单复制 需结合本地文化基因与群众基础 如发展赛龙舟等特色项目 建立"城市战队+网红解说"传播矩阵 开发"赛事+文旅"定制线路 [13]
效仿“苏超”,“赣超”“川超”欲复刻“赛事+文旅”生意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20:28
赛事经济模式 - 地方足球联赛采用"赛事+"模式激活当地经济增长新动力 通过文体旅融合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链式反应 [1][5][6] - "苏超"现场观赛总人数突破100万 撬动江苏全域消费增长 [1] - "赣超"首轮6.6万观众创造直接门票收入50万元 同期联动景区接待12万人次 综合收入达门票收入的40倍约2000万元 [5] 赛事运营特点 - "赣超"采用政府主导+地方协同+协会运营模式 整合体育赛事和文旅资源 [9] - 通过票根联动消费 景区凭球票享8折优惠 民宿预订量上涨300% 餐饮营收翻番 [6] - 铁路部门开通球迷专列 地方政府发放50万元电子消费券鼓励观赛消费 [6] 参赛阵容结构 - "赣超"513名球员平均年龄23岁 60%为学生球员 多数拥有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证书 [2] - 多支参赛队与高校青训基地签订共建协议 成为通往中冠中乙中甲的职业孵化平台 [3] 区域发展差异 - 江苏各地市势均力敌的经济发展水平是"苏超"成功基础 [1] - 四川成都拥有全省30%以上足球场地和60%以上职业运动员 存在一城独大风险 [9] - 地级市间交通不便增加跨市参赛成本 对赛事组织和球迷观赛形成障碍 [9] 传播影响力 - "苏超"百度搜索指数整体日均值20123 移动端16112 远高于"赣超"的1475和1090 [4] - 四川凭借发达直播产业和文化差异优势 具备话题制造和网络传播创新潜力 [7] 赛事改进方向 - 各地需避免简单复刻 应深入分析本地文化基因和群众参与基础 打造地域特色体育IP [10] - 开展差异化发展策略 可重点发展赛龙舟等水上项目 建立城市战队+网红解说传播矩阵 [10]
“村超”PK“苏超”,谁是更厉害的体育文旅IP?
虎嗅· 2025-07-30 11:51
村超与苏超现象级文旅IP对比 - "村超"重启当日榕江县城涌入18万人,球场周边酒店一周前已"一房难求"[1] - "村超"网络浏览量突破1000亿次,带动榕江县从脱贫县跃升为GDP百亿县[2] - "村超"构建"本地联赛-全国赛事-国际交流赛事"三级矩阵,计划2028年举办首届"村超世界杯"[3] - "苏超"第五轮苏州对阵扬州场次中签率仅3%,低于卡塔尔世界杯5%的中签率[5] - "苏超"第六轮南京对阵苏州观赛人数超60300人,打破中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纪录[5] - "苏超"赛事带动南京单日观赛客流25.4万人次,拉动总客流142.5万人次,商品销售额3.4亿元[5] 成功因素分析 - "村超"成功要素:神秘多彩民族文化+全民足球氛围+新媒体运营,全县25万人懂球、5万人会踢球[6] - "村超"外地游客中仅1/3为足球而来,更多人被民族文化和快乐氛围吸引[7] - 榕江县培育12800多个新媒体主播,建立强大传播矩阵[7] - "苏超"走红模式:地域文化IP+低门槛参与+网络化传播,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200亿次[9] - "苏超"各城市推出文旅套餐,美团数据显示休闲玩乐订单同比增速达40%[10] 全国足球文旅热潮 - 四川计划举办"巴蜀雄起杯"川超联赛,后宣布延期[12] - 河南"豫超联赛"于6月15日开幕,32支队伍采用主客场制[13] - 广东"粤超"计划7-10月举行,后延期至8月[14] - 福建计划第四季度举办"闽超"赛事[15] - 湖南"湘超"和山东"鲁超"预计9月开赛[16] - 江西"赣超"首轮赣州队和萍乡队比赛吸引2.1万观众,1.3万张票秒空[17] 差异化发展建议 - 浙江选择篮球推出"浙BA"赛事,预选赛决赛门票开票一两分钟售罄[20][21] - 广东叠滘龙舟赛吸引超68万人次,带动消费3.45亿元[22] - 成功文旅策划需寻找"最大公约数",不一定要锁定足球[22] IP保护与发展 - 优质文旅IP需坚持体育纯粹性,避免商业化过度染指[24][25] - 需处理好游客体验与地方承载力的平衡,如"村超"重启日涌入人数超预期[26][27] - 成功文旅IP需反复摸索实验,不能简单复刻[27]
苏超赣超之后,湘超将于9月开赛
第一财经· 2025-07-26 20:09
省级足球联赛热潮 - 湖南省即将举办"湘超"联赛,以"草根足球+城市文化"为特色,旨在点燃大众参与热情并展现湖湘文化特质 [1] - 长沙已完成首批30位球员选拔,赛事将于9月开赛 [1] - 湖南美食如湘菜将为赛事赋能,提升吸引力 [1] - 类似赛事如贵州"村超"、江苏"苏超"、江西"赣超"已成为促进文旅体商融合的新引擎 [1] 赛事经济效应 - "苏超"带动江苏18个县区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分别加快1.2和1.6个百分点 [2] - 江苏限上餐饮业中饮料及冷饮服务增长21.2%,快餐服务增长6.2%,合计拉动限上餐饮业增长1.9个百分点 [2] - 上半年江苏新增纳统餐饮企业1073家,拉动限上餐饮业增长4.0个百分点 [2] - 南京队主场比赛单日观众突破6万人,3天带动全市接待游客218.1万人次,文旅消费总额达27.2亿元 [2] - 扬州队比赛带动南京成为扬州最大异地客源地,景区订单环比增长35% [3] 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国家发改委表示群众性体育赛事需求大,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3] - 下一步将重点推动全民健身空间拓展、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和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 [3] - 专家认为优质赛事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可展现各省地域文化特色 [3] 其他省级联赛 - 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正火热进行,通过消费券、票根经济等方式释放体育促消费潜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