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波浪能发电装置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波浪能行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趋势预测
搜狐财经· 2025-11-01 16:07
波浪能行业概况与定义 - 波浪能是海洋能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丰富的储量、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可预测性,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1] - 行业内部普遍按照能量的捕获方式将波浪能发电装置分为越浪式、振荡浮子式及振荡水柱式三大类,且每一类通常有固定式和漂浮式之分 [8] - 波浪能发电能量转换经过三级:一级转换为捕能机构将波浪能转换为传动系统所需能量,二级转换为传动系统将能量转换成发电机所需形式,三级转换为发电机将能量以电能形式输出 [11] 全球波浪能市场现状 - 全球海洋能资源丰富,理论年发电量超过76×10^12 kW·h,有望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重要保障 [1][15] - 2024年全球IEA OES成员国波浪能运营容量为3.2 MW,已授予和在建容量为3.2 MW,已或许可容量为1.4 MW [1][15] - 美国、英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纷纷发布中长期海洋能发展目标,将海洋能作为推动能源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方向 [1][15] 中国波浪能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中国波浪能装机容量为3.83 MW [2][17] - 与其他海洋新能源如海上风能、太阳能等相比,波浪能的能量密度最高,成为当前全球海洋能开发的热点方向之一 [2][17] - 国内波浪能产业前期发展速度较慢,大型项目较少,因此行业装机容量集中度较高 [2][20] 中国波浪能产业政策环境 - 自然资源部、发改委等六部门于2025年2月联合出台《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指出海洋能开发利用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缓解东部沿海地区电力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1][13] - 政策支持在波浪能资源富集区域稳步推进建设兆瓦级波浪能规模化试点工程,鼓励波浪能与海上风电同场开发,共建共享配套基础设施 [14]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14] 波浪能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波浪能行业领先企业主要包括杭州巨浪能源科技、南网科技、华电科工、山东华特拓疆、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等 [2][20][21] - 杭州巨浪能源科技是我国首家专业致力于海洋波浪能开发的企业,在波浪能领域拥有40多年的研发积累 [21] - 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研制的世界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已完成长期远海并网发电 [21] 波浪能技术发展路径 - 加大波浪能开发装备研制力度,推动波浪能开发装备产业化发展是加快中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关键一环 [2][17] - 典型波浪能发电装置包括点头鸭式、摆式、点吸收式和振荡水柱式等,其中点吸收式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等优点 [9] -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包括研制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核心装置,突破规模化开发瓶颈,支撑可再生能源多元协同化发展 [14]
向蓝减碳:海洋经济绿色转型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06:49
在政策保障方面,广东构建"法律+金融"的制度体系,为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助力。2025年5月28 日通过的《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提出"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 探索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鼓励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拓展""探索推进海洋生态系统碳汇价值转 化",为海洋能源、海洋碳汇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在金融创新方面,2022年5月,在中国农业银 行与中国银行发行了中集集团(000039)的蓝色债券,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单蓝色债券,用于支持中国 沿海海域海上风电项目;2023年9月,平安财险在深圳设立了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 广东以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战略导向,通过系统推进能源技术创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 及金融与法治政策创新等举措,实现了多个"首次"和"第一",构建起蓝绿统筹的发展新范式。未来,海 洋能源产业、海洋碳汇保护修复等将成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相关方应主动借鉴国际经 验,制定推广海上风电并网标准、海洋碳汇核算方法等规则,加快海洋领域技术研发,将蓝绿统筹作为 经济增长的推动器。 在能源领域,广东将海洋视为"立体能源库",依托丰富的海上风力、光 ...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多项海洋黑科技集中亮相南沙寻落地转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21:43
(原标题: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多项海洋黑科技集中亮相南沙寻落地转化) 南方财经记者陈梦璇 南沙报道 涉海新能源装备、多海洋环境要素智能模拟器、极端环境水下机器人焊接制造技术……9月3日,由广东院士联合会与广州市南沙区科学技术局在 南沙联合主办的明珠对话×高企形象大使系列——海洋产业科技创新交流对接会上,来自海洋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的多项 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企业、行业协会及投融资机构等单位120余位代表参加,搭建起海洋产业"产 学研用投"协同对接桥梁,为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今年广东召开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也明确,促进海洋 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此次对接会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洋环境技术与工程)两家海洋领域全国重点 实验室分享最新科研成果,与企业开展交流对接,推动科研端与产业端双向赋能。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船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