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体控制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安达智能8月28日获融资买入549.33万元,融资余额6810.1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9 10:15
股价与融资融券交易 - 8月28日股价下跌0.68% 成交额5184.87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549.33万元 融资偿还695.07万元 融资净卖出145.74万元 [1] - 融资余额6810.12万元 占流通市值7.13% 超过近一年50%分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0股 融券余额0元 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4289户 较上期增加13.98% [2] - 人均流通股5245股 较上期减少9.57% [2] - 博时均衡优选混合A(016978)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3.43亿元 同比增长9.55% [2] - 归母净利润-5844.38万元 同比减少358.89% [2] 分红政策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3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5263.44万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流体控制设备(34.82%) 固化及其他设备(31.42%) 配件及技术服务(31.28%) 等离子设备(2.45%) [1] - 2022年4月15日上市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 [1]
川润股份20250730
2025-08-05 11:20
行业与公司概况 - 川润股份主营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覆盖风电、核电、光伏、算力中心等多元领域[1][5] - 公司通过流体控制技术(市占率超40%)和智能能源装备双轮驱动,构建源网复合能源生态[2][3] - 2025年二季度盈利转正,核心驱动力为风电业务增长(海风市占率80%)及液冷业务突破[38] 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风电领域** - 流体控制设备全球应用超40万台风机,无故障运行时间超12万小时[2][7] - 海风产品单台套价值量比陆风高15%,毛利高3-5个百分点[39] - 与金风科技、明阳智慧能源等龙头长期合作[7] **液冷温控业务** - 技术指标:PUE≤1.05(国内平均1.2),产品体积下降40%[2][22] - 2025年6月投产液氮生产线,年产能1GW,自制化率70%+,45天完成批量交付[21] - 出口北美单排套价值量100-130万元,海外订单占比90%[15][20] **研发与资质** - 制定11项国家/行业标准,拥有260+发明专利,研发投入占比超3.5%[10] - 具备CNAS认证实验室和军工资质,覆盖特种行业需求[11][23] 市场表现与战略规划 **订单与增长** - 2025H1订单同比翻倍,海外占比90%(北美大型数据中心为主)[15] - 液冷业务2024年收入仅数千万,2025年目标翻倍增长[26][27] **战略重点** 1. 优化成熟业务:提升风电等业务运营效率[40] 2. 创新液冷业务:三年内年产能达10亿元,加速算力需求响应[3][34] 3. 减重资产优化现金流,引入独立董事强化管理[40] 风险与挑战 - 国内AI商业化受芯片供应(如H20阉割版)和下游应用落地速度制约[24][25] - 海外关税政策影响订单确收,部分需绕道发货[28][29] - 国内大厂招标执行缓慢,处于验证阶段[30] 数据补充 - 全球液冷渗透率: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超50%采用,北美市场CAGR 12-15%[35] - 国内单排套价值量:2,000-3,000元/千瓦(不含基建)[33] - 海风样机覆盖率:2024年达80%[2]
东台市时堰镇:逆势上扬,工业经济彰显韧性和活力
新华日报· 2025-05-22 06:18
工业经济表现 - 时堰镇4月工业开票销售达13.88亿元,同比增长45.5%,目标完成率120.7%,居东台市各镇区之首 [1] - 补回一季度2.2亿元任务缺口并实现反超 [1] 主导产业现状与挑战 - 合金材料和耐火材料产业受经济形势影响,面临原材料货源不稳、销售市场波动等挑战 [1] - 合金材料产业正从单一不锈钢加工向全产业链延伸 [3] 政府与企业协作措施 - 通过"线上平台直报+线下实地走访"精准服务63家规上企业 [2] - 协助晨凡特种新材料建立上游稳定协作关系,前4月实现开票销售2.6亿元,预计全年销售超10亿元 [2] 产业转型升级成果 - 推进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5方面转型,17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1家 [3] - 盛丰科技前4月销售4110万元,同比增长63.5%,市场从美国转向欧洲和内销并重 [3] - 苏创集团能耗下降20%,减排超30% [3] 未来发展规划 - 布局内河港功能提升、合金材料供应链基地、高端板材精深加工3大项目 [4] - 引进智能制造领军企业,新开工量动电加热设备项目联合中科院等高校攻关 [4]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持续完善“8+8+4”产业体系,构建东莞新质生产力培育高地[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9 09:07
东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 东莞市构建"8+8+4"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形成立体化产业生态[1][14] - 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包括食品饮料、造纸及纸制品、纺织服装等,2024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9.1%[7][9] - 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7][14] - 四大未来产业包括下一代移动通信、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瞻布局培育新动能[1][14] 东莞市经济运行 - 2024年东莞市GDP达12282.15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800.80亿元,增长6.6%[5]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8%,化工制造业增长8.7%[7] -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7] - 智能手表、路由器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1.5%、46.8%,高技术产品快速增长[7] 企业创新与资本市场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36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200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9] - 2024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500家,新增A股上市企业4家,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六[9] - 代表企业包括生益科技、拓斯达、易事特等,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多个领域[2][24][25]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东莞出台《关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11][12] - 目标到2027年培育7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超42%[17] -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力争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30] 产业空间布局 - 构建"一主两副六片区"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强化行政文化功能,松山湖和滨海湾聚焦科技创新[19][21] - 形成电子信息制造、电气机械两大千亿级支柱产业,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新兴产业[21][22] - 依托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基础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发展[21][27] 发展趋势 -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突破半导体等"卡脖子"技术,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策源地[29] - 加速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耦合,建设智能工厂,推动全流程智能化升级[30] -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建设零碳园区[31] - 深化与广深产业协同,打造"湾区制造+全球市场"开放型经济[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