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
icon
搜索文档
【西安】17个项目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
陕西日报· 2025-06-20 06:47
中国专利奖西安获奖情况 - 西安17个项目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 获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1] - 中国专利奖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 是我国专利领域最高荣誉 旨在表彰对技术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和发明人 [1] - 获奖项目涵盖光子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 太阳能光伏 航空 输变电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 [1] - 具体奖项包括3个银奖(如"基于声光调制的双滤波能量反馈型高光谱成像装置") 13个优秀奖(如"一种双Sn来源式Nb3Sn超导线材的制备方法") 1个外观设计优秀奖(多功能座椅) [1] 西安知识产权发展成果 - 西安市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94万件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3.68件 [2] - 在202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 西安位列全球第18位 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 [2] - 通过存量专利盘点入库专利6.7万件 西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累计发布专利成果超1万件 技术需求1200余项 [2] - 全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47家 省级217家 [2] - 首批5个"秦创原IP示范园区"授权专利平均增长率超90% [2] 重点产业技术突破 - 获奖项目显示西安在光子 半导体 光伏等战略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1][2] - 高光谱成像装置等银奖项目体现光学精密仪器领域研发实力 [1] - 超导线材制备方法等优秀奖反映新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 [1]
我市17个项目荣获第25届中国专利奖
西安日报· 2025-06-11 11:10
中国专利奖获奖情况 - 西安市在第25届中国专利奖中共获得17个奖项,包括3项中国专利银奖、13项中国专利优秀奖和1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获奖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1] - 获奖项目涵盖光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航空、输变电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 [1] - 具体获奖专利包括"基于声光调制的双滤波能量反馈型高光谱成像装置"等3项银奖专利和"一种双Sn来源式Nb3Sn超导线材的制备方法"等13项优秀奖专利 [1] 西安市知识产权发展成果 - 西安市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94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3.68件 [2] - 在202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西安位列第18位,居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 [2] - 西安市已入库专利6.7万件,通过西安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累计发布专利成果万余件、技术需求1200余项 [2] 知识产权强企培育 - 西安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达到147家,省级217家 [2] - 首批5个"秦创原IP示范园区"授权专利的平均增长率超过90% [2]
2025年广东省东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持续完善“8+8+4”产业体系,构建东莞新质生产力培育高地[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9 09:07
东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 东莞市构建"8+8+4"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形成立体化产业生态[1][14] - 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包括食品饮料、造纸及纸制品、纺织服装等,2024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9.1%[7][9] - 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7][14] - 四大未来产业包括下一代移动通信、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前瞻布局培育新动能[1][14] 东莞市经济运行 - 2024年东莞市GDP达12282.15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6800.80亿元,增长6.6%[5]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8%,化工制造业增长8.7%[7] -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7] - 智能手表、路由器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1.5%、46.8%,高技术产品快速增长[7] 企业创新与资本市场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36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200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9] - 2024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500家,新增A股上市企业4家,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六[9] - 代表企业包括生益科技、拓斯达、易事特等,覆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多个领域[2][24][25]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东莞出台《关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11][12] - 目标到2027年培育7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超42%[17] -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力争2027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30] 产业空间布局 - 构建"一主两副六片区"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强化行政文化功能,松山湖和滨海湾聚焦科技创新[19][21] - 形成电子信息制造、电气机械两大千亿级支柱产业,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新兴产业[21][22] - 依托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基础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次发展[21][27] 发展趋势 -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突破半导体等"卡脖子"技术,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策源地[29] - 加速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耦合,建设智能工厂,推动全流程智能化升级[30] -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储能等领域,建设零碳园区[31] - 深化与广深产业协同,打造"湾区制造+全球市场"开放型经济[32]
松山湖: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工业总产值已突破300亿元
快讯· 2025-05-12 22:27
松山湖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1] - 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60家 其中规上企业39家 [1] - 产业链覆盖研发设计 封装测试 设备和材料等环节 形成较完善链条 [1] 松山湖产业体系规划 - 构建"1+4+1+X"产业体系 将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列为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1] - 成立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专班 协调资源助力产业突破瓶颈 [1] 产业活动动态 - 信息来源于2025松山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招商对接活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