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河牛奶
icon
搜索文档
何以中国丨古今交融尽显魅力 老街新景再绽“繁花”
央广网· 2025-08-12 22:04
古文化街的历史渊源 - 天津古文化街起源于隋朝大运河开凿后的漕运商埠文化,见证了"九河下梢"作为南北通衢的繁盛[2] - 明清时期每年数百万石漕粮经此运往北京,形成"沽上艺苑"的民俗交融场景[2] - 687米长的街道保留元代建筑特征,如2024年完成修缮的天后宫宫门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复原[6][9] 传统文化业态现状 - "泥人张"彩塑技艺传承六百年,店铺游客如织[6][8] -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1927年创立)推出"麻花PLUS"及益糖高纤麻花,并与杨柳青年画跨界开发特色包装[6][8] - 祥禾饽饽铺与天后宫联名糕点热销,煎饼馃子味海河牛奶成为网红单品[12] 文旅融合创新项目 - 2024年落成的"津港印象"项目融合漕运与现代港口文化,含模拟码头设备及沉浸式影片[9][12] - 杨柳青年画店创作12米长卷《海河绘》描绘天津新地标[12] - 2025年春节双鼓/古联动活动吸引419万游客,结合传统皇会展演与鼓楼灯光秀[12] 街区改造与影响力 - 20世纪80年代至2024年经历两次整修及"微更新",成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典范[9] - 天津民俗博物馆与天后宫连片形成文化展示集群[9] - 街区年客流量显著,戏楼、茶馆等场所持续开展相声、京韵大鼓等民俗表演[7][10]
消费新观察丨碳水激活“城市味蕾” 解锁早餐经济新场景
央广网· 2025-07-31 16:17
核心观点 - 天津西北角特色街区通过早餐经济和文创产品创新 成功带动区域旅游和消费增长 成为城市文旅新地标 [1][2][4][5] 街区运营与客流 - 街区面积仅0.36平方公里却聚集上百家商户 形成高密度美食消费场景 [2] - 平日客流达1万至2万人次 节假日出现人挤人现象 去年全年接待游客约1200万人次 [4] - 街道社区通过分段式步行街改造 公厕升级及1700平方米墙体彩绘提升街区形象 [4] 商户与产品特色 - 早餐经济主打锅巴菜 面茶 卷圈 煎饼馃子等传统津味小吃 吸引跨省游客打卡消费 [1][2][4] - 文创店铺推出津味糕点与特色冰箱贴 将美食体验延伸至伴手礼消费场景 [4][5] - 商户创新改良便于携带的伴手礼产品 如海河牛奶和精装煎饼馃子 提升二次消费潜力 [5] 文化赋能与品牌建设 - 以红桥区"十源"文化为内核 融合民族风与文化范强化街区独特性 [5] - 社区通过打造"城市会客厅"和品牌孵化计划 持续提升游客体验与商户竞争力 [4][5] - 跨省游客占比显著 沈阳 云南等地游客主动进行口碑传播 形成辐射式引流效应 [2][5]
碳水激活“城市味蕾”,解锁早餐经济新场景
央广网· 2025-07-31 09:29
天津西北角特色街区发展现状 - 西北角街区以传统早餐美食闻名,聚集上百家商户,提供锅巴菜、面茶、卷圈、煎饼馃子等特色小吃,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消费 [2] - 街区面积仅0.36平方公里,但日均接待游客1-2万人次,节假日客流更为密集,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约1200万人次 [4] - 街区通过分段式步行街改造、公厕升级、1700平方米墙体彩绘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改善游客体验 [4] 街区商业业态创新 - 除传统餐饮外,街区发展文创产品如津味糕点、特色冰箱贴等伴手礼,满足游客多样化消费需求 [4] - 社区引导商户创新改良伴手礼产品,便于游客携带,同时帮助老商户打造品牌,提升商业价值 [5] - "玉壶春津味礼"等文创店铺通过融合天津特色文化与商品设计,增强游客文化体验 [4] 街区管理与发展规划 - 社区工作人员每日现场维持秩序,推动"早餐经济"持续发展 [4] - 计划打造"城市会客厅"项目,进一步提升街区服务功能和游客体验感 [4] - 以红桥区"十源"文化为特色,融合民族风、文化范与烟火气,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点 [5]
巴黎没有倍儿甜,但天津巧克力脑袋倍儿多
36氪· 2025-05-22 16:28
天津巧克力食品文化 - 天津拥有丰富的巧克力甜品文化,包括巧克力元宵、巧克力烧饼、巧克力刨冰、巧克力月饼、巧克力拿破仑等多种巧克力制品 [1] - 天津便利店甜品区以巧克力为主,巧克力味甜品值得尝试 [2] - 天津人童年早餐常搭配海河可可味牛奶和巧克力沙司面包 [4] 巧克力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海河牛奶推出薄荷巧克力新口味,经典可可味偏甜,巧克力味更醇厚 [2][8] - 耳朵眼炸糕2012年创新推出巧克力味,将巧克力运用于中式点心 [8] - 天津巧克力元宵/汤圆全国占比高达80%,巧克力馅元宵最受欢迎,排队场面堪比春运 [8][9] - 巧克力包子(巧克力蒸饼)有流心黑巧、芒果巧克力、榴莲巧克力等口味 [11] - 天津特色巧克力月饼为流心巧克力,仅限本地销售 [12] 巧克力产业链与历史背景 - 天津滨海新区太平镇有近20家巧克力企业,产品占全国市场40%,部分出口泰国、沙特等 [28] - 天津是中国工业巧克力主要生产基地,80年代起巧克力制品因工艺先进且价格低廉而普及 [26] - 早期巧克力品牌包括起士林、黑金刚、马大姐,起士林大板售价1.5元(80年代),黑金刚夹心巧克力90年代流行(0.2元/颗) [26] 消费习惯与市场特点 - 天津巧克力制品多为纯可可脂黑巧,部分使用费列罗原料,产品分量大且价格实惠 [16] - 巧克力刨冰是夏季热门甜品,常搭配酸磨膏、红豆以中和甜度 [18] - 天津肥胖率19.6%(全国最高),超重率35.6%,高糖饮食(含巧克力)是重要因素 [28] 文化渊源与西餐影响 - 天津因租界历史和港口便利,早期与上海、北京同为巧克力消费主力城市 [22] - 德国人起士林1900年在天津开设首家西餐厅,引入冰巧克力等甜品,受溥仪等上层阶级青睐 [22][26] - 西餐文化推动天津巧克力消费市场发展,现产品覆盖凉果、粽子、饺子等传统食品巧克力版本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