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创新

搜索文档
《情牵丹霞》在仁化夺冠!从丹霞到瑶山,韶关三地乡音竞放丨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
南方农村报· 2025-07-28 22:36
赛事概况 - 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韶关赛区在仁化、乳源、新丰三地同步举行决赛,主题为"天籁'乡'音 时代'粤'章",通过音乐与文化的融合展现新时代乡村精神风貌,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动能[2][3][4] - 三地赛事由县级多部门联合主办,采用"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模式,吸引超千名观众现场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50万人次[42][43] 仁化专场 - 青年女歌手卢思羽凭借原创文旅主题曲《情牵丹霞》夺冠,该作品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创作,将丹霞山地质奇观与人文积淀转化为文化符号[5][6][11][12] - 比赛在仁化县董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行,13组选手参赛,卢思羽作品融入丹霞山灵感与乡愁情怀[15][16][17] 乳源专场 - 比赛在乳源文昌公园举行,十组选手以瑶族文化为特色展开角逐,九歌组合表演非遗瑶歌《铜铃悠歌》展现瑶族音乐独特魅力[23][24][25][26]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新荣表演《敬茶歌》,东坪镇赵世明演唱《河流》表达游子思乡之情[26][27] 新丰专场 - 比赛在新丰县丰城街道龙围村镇江楼举行,18名选手参赛,歌曲《新丰香韵》融合云髻山云海、采茶戏等元素被誉为"新丰文化百科全书"[30][31][33][34] - 赛事邀请12位"新丰好人"及道德模范担任荣誉观礼嘉宾,网络推荐官进行现场采访,促进"榜样力量"与"乡土文化"结合[36][38] 赛事影响 - 赛事创新融入非遗展演等环节,形成"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将持续挖掘乡村文艺人才推动基层文化繁荣[39][43][44]
“指尖技艺”变富民产业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传统手工艺焕发生机
内蒙古日报· 2025-07-23 15:50
非遗手工艺产业发展 - 准格尔旗传统手工艺促就业服务中心(匠心坊)构建了技艺传承+人才培养+文化创新+产业孵化的综合性平台 [3] - 通过分级培养和以师带徒模式培养出100多名学员 涵盖初级班4期 中级班2期和高级班1期 [8] - 开发出笔记本 驾驶证套 刀套 手表皮链等多款符合潮流的文创产品 并与黄河大峡谷等景区达成战略合作设立非遗文创专柜 [8] 商业模式与就业促进 - 采用培训与售卖一体化模式 通过线上电商平台 线下沙龙研学 私人定制和批量订单实现产品推广 [8] - 提供掌握技能-优先就业-免费创业指导-实现增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将指尖技艺转化为富民产业 [8] - 帮助农牧民 手工艺爱好者 待业青年等多个群体实现就业 案例显示首批学员已蜕变为项目负责人 [6][8] 技艺传承与创新 - 皮雕制作需经历切皮 拓图 雕刻 錾刻 染色 缝制等工序 单件作品耗时近一周 [3] - 培训体系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坐镇 强调对唐草纹路等古老技艺的复刻与匠心传承 [1][6] - 提出传承不守旧 创新不离根的发展理念 计划通过学校社团平台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 [5][8]
“青铜芙蓉”穿上身 被这波时尚消费新品种草了
搜狐财经· 2025-07-05 13:33
中国时尚消费市场 - 2025年中国时尚消费市场总规模预计达2万亿至3万亿元[1] - 时尚消费从单一品类扩展到多元领域 从外在装饰转向生活方式引领 成为消费升级重要引擎[9] - 北京市出台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围绕时尚场景育新 品牌创新等四方面激发消费潜力[9] 老字号创新与节气消费 - 食品老字号通过节气新品(如"小暑糕")结合时令食材和文化体验创造消费新潮流[3][7] - 节气糕点融合传统食俗文化 市场反馈良好 为老字号找到传承与创新契合点[7] - 朝阳区通过城市更新打造亮马河时尚秀场 发展首发经济吸引国际品牌首店落户[11] 非遗技艺时尚化转型 - 蜀锦技艺融入现代服饰设计 如"青铜芙蓉"系列兼具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12] - 蜀锦企业通过电商和跨境会展构建全球网络 某企业7个月实现日销10-15万元[14] - 成都市出台政策促进蜀锦蜀绣发展 将举办时装周等活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18] 数字化与AI技术应用 - AI服装设计软件30秒生成模特上身效果图 支持换装换景等一键操作[21][25] - 浙江服装企业训练AI模型解析1000亿张款式图片 实现全流程数智化生产[27][29] - 浙江形成纺织服装完整产业链 拥有3个千亿级和2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营收连续5年全国第一[31] 行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 非遗元素通过国潮设计融入产品 实现文化传承与商业创造双向赋能[20] - 时尚产业构建文化自信品牌生态 蜀锦等非遗技艺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16] - 朝阳区培育本土品牌 推动首发首秀活动国际化[11]
实地感受“锦绣天府·安逸四川” 世界汉学家看四川
四川日报· 2025-06-23 08:36
活动概述 - "蜀地文脉 川行世界"世界汉学家看中国·四川行系列活动在成都启动,来自7国的汉学家将在一周内感受四川文化 [1] - 该项目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继去年福建行后,此次聚焦四川 [1] 汉学家观点 - 南非汉学家谭哲理研究中国文化20余年,认为文学是认知中国的重要途径,特别关注四川多民族文化共生状态,认为南非与四川在多民族文化发展上有相似性 [1] - 法国汉学家贝文江35年前因痴迷中国文化转向研究中国哲学,称赞中国对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将四姑娘山称为"中国的阿尔卑斯山",认为其能促进中欧文明互鉴 [1] - 西班牙汉学家夏海明翻译过四川作家阿来的作品《尘埃落定》,认为大熊猫、川剧等四川元素是能让世界感知中国的"文化脉搏" [2] - 波兰汉学家傿静安自称"四川宣传员",常向朋友推荐四川的大熊猫和人文氛围 [2] 活动内容 - 汉学家们将出席"蜀地文学精品"专题展,开展出版对话沙龙 [2] - 实地探访卓克基土司官寨、四姑娘山景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等,感受汉藏建筑艺术融合、文学文本与实景山水互文、中国生态与文化保护理念 [2] 活动意义 - 以汉学家为媒介,让世界看到四川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实践 [2] - 法国汉学家贝文江认为此类交流如同搭建文化桥梁,在不同文明间促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解 [2]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中华文化瑰宝“向新记”
新华社· 2025-06-14 23:56
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赋能 - 云冈石窟采用科技手段进行预防性保养,应用新材料和无损检测设备,保持文物稳定而非恢复如新 [2] - 数字化保护团队实现山西永乐宫壁画1:1原真复制,创造国内最大体量复制壁画,使不可移动文物异地呈现 [2] - 三星堆博物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文物残片进行数字建模和拼接,实现30多个青铜残件组合成2.88米高的数字青铜神树 [3] 文化遗产传承与教育互动 -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通过"青铜工坊"和3D打印技术,让中小学生体验青铜器铸造过程,今年已接待15万余名学生 [4][5] - 博物院周秦文化宣讲队走进校园,通过金文描摹和文物展示激发青少年对中华文明的热爱 [5] - 洛阳龙门石窟结合沉浸式三维影像和汉服文化,打造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吸引游客深度参与 [6][7] 文化遗产创新传播与产业融合 - 景德镇将传统陶瓷与现代文创结合,开发"沉思罗汉"表情包和"网红"文创产品,带动年轻人关注和消费 [8] - 陶溪川文创街区支持年轻创业者,如"95后"王南浩通过创意瓷板画实现月入万元 [9] - 敦煌学通过跨学科研究和全球视野,扭转"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并在国际文明交流中发挥样本作用 [10] 文化遗产国际化与文明互鉴 - 敦煌举办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展示莫高窟壁画和彩塑艺术,促进国际文化尊重与对话 [10] - 景德镇陶瓷文化通过创新设计和年轻化表达,从本土走向国际,擦亮"千年瓷都"名片 [9][10]
镜观·回响|海南:用文化激活发展深层动能
新华社· 2025-06-07 15:08
文化传承与创新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技艺已传承3000多年[7] - 海南黎锦元素服装亮相法国巴黎2025春夏时装新品发布会[9] - 琼剧通过"琼剧进校园"活动和传承基地建设实现创新发展,2024年举办"琼韵荟"琼剧精品艺术进社区展演[10] - 五指山民族时装"村秀"将黎族苗族传统服饰与时尚元素结合,推动文旅产业发展[19] 农旅融合发展 - 儋州市嘉禾共享农庄打造热带田园综合体,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就业[14] - 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港开发海上渔排民宿特色旅游资源[16] - 五指山椰仙茶园将茶产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探索绿色发展之路[18] - 琼海市以"旅游+"模式推动蔡家宅等侨乡民居与农业文化旅游业态融合[21] 红色与海洋文化开发 - 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馆通过重新布展和活动组织吸引大量游客[23] - 海南疍家博物馆以展演融合方式传播疍家文化,提供丰富文化产品[25] - 三亚亚特兰蒂斯持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加速构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25] 旅游消费数据 - 2024年海南接待国内外游客超9720万人次(同比+8%),旅游总花费超2040亿元(同比+12.5%),入境游客超110万人次(同比+115.6%)[27]
以文化传承与创新智造 红星二锅头铸就中国消费名品标杆
搜狐财经· 2025-06-03 12:47
行业地位与荣誉 - 公司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榜单,成为北京地区唯一获此国家级认证的白酒企业[1] - 全国仅12个白酒品牌入选该榜单,包括茅台、五粮液等头部品牌[1] - 这是公司继入选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遗名录后获得的又一重要荣誉[1] - 该认证标志着公司成为国家认可的"中国制造"品牌矩阵核心成员[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公司全面传承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该技艺可追溯至1680年[5] - 1949年公司酿造出第一批"红星"牌二锅头,首次将工艺名称命名为产品名称,始创二锅头品类[6] - 通过三大博物馆展示二锅头技艺与文化,其中源升号博物馆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原传统酿酒场景[6] - 产品设计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红星钰玺·鸿钰"采用珐琅彩工艺和如意纹饰,获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大金奖[6] 生产工艺与技术 - 公司实现45道工序、102个环节的398项工艺标准量化[9] - 采用装甑机器人、AGV无人物料转运车等智能化设备,保留传统工艺同时提升稳定性[9] - 所有光瓶及盒装产品质量水平均达到优级或特级标准[9] - 2024年起开启24小时"真纯粮、敢透明"直播,275万观众可实时观看生产全过程[9] 品质保障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坚守纯粮固态发酵工艺,全线光瓶产品获准使用"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11] - 构建"原料-酿造-废弃物利用"全链条循环体系,包括余热回收、光伏发电等系统[11] - 怀柔厂区获评"北京市智能工厂"和"国家级绿色示范工厂"[11] - 76年来持续践行品质承诺,同时积极拥抱绿色低碳发展[11]
古贝春燃爆新青年音乐节!千年酒脉激荡青春节拍
齐鲁晚报· 2025-06-03 08:28
品牌年轻化战略 - 公司在2025德州天衢新区新青年音乐节设立展位,吸引大量年轻人排队体验高端产品"金牌百年老窖"和"古贝元1983" [1] - 通过音乐节场景实现品牌文化基因与年轻消费群体精神内核的"基因共振",展现"守正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发展路径 [1][3] - 将百年窖池的岁月醇香与青春音乐场景结合,创造传统与现代的跨界融合体验 [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品牌历史可追溯至西汉"东阳好酒",酿造技艺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3] - 秉持运河文化"开拓、融合"精神,形成"和合共生、开拓奋进"的核心价值观 [3] - 通过文化活动、品鉴会等形式推广中国酒文化,同时注重与现代文化融合创新 [5] 产品工艺与品质 - 严格把控选料、制曲、发酵、蒸馏、陈酿等全流程工艺环节 [3] - 每滴酒液凝聚酿酒师心血,体现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品质的极致追求 [3] - 产品不仅是饮品,更承载中华民族数千年酿酒智慧和文化精髓 [3] 社会责任与未来规划 - 积极参与教育、扶贫、环保等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 [5] - 未来将继续坚守传统与创新并重的发展策略 [7] - 计划通过更优质产品和丰富文化内涵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7]
“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北纬30度线科学探索活动走进芜湖
证券日报· 2025-05-29 22:06
芜湖山水千重秀,循纬沿江寻道来。5月27日,"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北纬30度线科学探索活 动走进芜湖,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代表齐聚芜湖老船厂1900,与这座北纬30度线上充满诗情画意与现代 气息的千年古城,共赴一场山河之约,共话"自然之道""人文之道"与"创新之道"。 茅台酒股份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旭,中国国家地理总经理高颖,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副 秘书长魏刚,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应斌出席活动。 芜湖,这座镶嵌在长江之畔的千年明珠,自"鸠兹"古韵中款款走来,两千五百余载的岁月长河,沉淀 出"江东名邑"的深厚底蕴与风华。它在工业浪潮里踏浪前行,奏响经济腾飞的激昂乐章;水陆空铁交织 成网,与世界紧密相拥。这座城市正以优雅与活力并蓄之姿,绘就一幅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和谐 的美好画卷。当茅台1935的酒香漫过老船厂1900的斑驳砖墙,这座曾见证徽商桅樯林立的城市中道不完 的故事,皆凝于一杯酒中,以酒为墨绘制成一幅山河长卷。 在致辞中,张旭以《芜湖山水千重秀,循纬沿江寻道来》为题,细述了茅台1935与芜湖的"三喜相逢"。 ——以"纬"为引,喜逢"自然"之道。北纬30度串联起芜湖"半城 ...
庆泰花炮:传承与创新引领烟花行业未来
金投网· 2025-05-27 11:20
公司概况 - 湖南庆泰花炮集团有限公司是湖南省浏阳市的花炮制造企业,拥有12个现代化工厂,产品全面覆盖国家标准的九大类别,实现集团化经营、专业化生产 [2] - 公司是《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国家标准的起草者之一,率先规范了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工具、产品检验、产品质量五项标准,并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 - 创始人黄蔚德是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浏阳花炮制作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从基层技术骨干成长为企业家,1986年创立九林鞭炮厂,1998年打造"庆泰"中高端品牌 [2] 产品与技术 - 研发药量少、声音小、运动轨迹可确定的"城市烟花"以及小型冷光烟花等环保型产品,满足安全环保需求 [3] - 引进膜内贴标技术替代传统纸筒,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并改进火药配方推出微烟无硫烟花 [3] - 在新材料、新配方、新效果上持续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3] 管理与文化 - 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构建"人人为自己工作"的薪酬分配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 [3] - 注重人才培训与团队成长,将农民转变为工人,游击队转变为正规军 [3] - 建设花炮文化展馆,打造"有故事的烟花",弘扬烟花文化底蕴,提升品牌附加值 [4] 行业挑战与应对 - 面临环保安全政策收紧及行业负面新闻的挑战,公司通过行业整合提升竞争力 [4] - 建立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两套体系,确保产品安全环保 [4] - 以研发促环保,推出环保型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4] 未来规划 - 短期聚焦材料研发、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及流程标准化建设 [6] - 长期目标为弘扬烟花文化,通过文化展馆和"有故事的烟花"挖掘文化内涵 [6] -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履行社会责任,打造"世界花炮第一品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