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梅汤

搜索文档
燕京啤酒2025上半年预盈超10.62亿 聚焦大单品中高档产品收入占超六成
长江商报· 2025-07-10 06:28
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燕京啤酒(000729)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近日,燕京啤酒(000729.SZ)公告称,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为 10.62亿元至11.37亿元,同比增长40%至50%。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规模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0年至2024年,燕京啤酒营收从109.28亿元跃升至146.67亿元,净利润从1.97 亿元增至10.56亿元,四年间营收净利连增,营收累计增长34%,净利润累计增幅超4倍。 业绩稳定增长,得益于公司坚定推进大单品战略和中高端产能扩张。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4年,燕京 啤酒中高档产品的收入占比由59.81%增至67.01%,成为业绩增长的"压舱石"。 业绩、品牌价值齐增长 燕京啤酒是中国知名的啤酒品牌,也是老牌国产啤酒,公司于1997年7月上市。 近日,燕京啤酒公告称,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0.62亿元至11.37亿元,同比增长40%至50%。上 半年,公司净利润规模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燕京啤酒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以系统性变革为牵引,构建了多维度的价值创造体系 ...
小暑时节防“暑湿”
新华网· 2025-07-06 11:20
中医养生行业 - 小暑节气养生需注重益气生津和健脾祛湿两方面 中医理论认为暑多夹湿 易引发腹胀腹泻 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问题 同时暑热耗气伤津 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1] - 中医提倡酸甘化阴饮食原则 推荐食用酸梅汤(乌梅 山楂 甘草)生津止渴 同时建议薏米 绿豆 赤小豆煮汤健脾祛湿 [1] - 夏季作息建议晚上11点入睡 早上6点起床 早起后进行伸展运动有助于唤醒身体机能 [1] 中医治疗行业 - 小暑期间适合进行三伏贴治疗 可通经络 温阳散寒 增强免疫 首次使用需试贴15分钟 成人贴敷2-4小时 儿童0.5-1小时 [2] - 三伏贴使用禁忌人群包括孕妇 发热者 皮肤溃烂者 过敏者和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2] - 除三伏贴外 小暑时节还可选择艾灸 拔罐 刮痧等冬病夏治方法调养身体 [2]
将中医药理论融入饮食养生(新职业新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药膳行业发展 - 药膳制作师成为国家认可的职业,拥有具体职业评价标准和操作规范 [3][4] - 亳州药膳产业规模达150多亿元,聚集1500多家药膳企业和3万余名从业人员 [6] - 亳州已举办6届全国药膳技能大赛、7场学术论坛和8次产品展销会,培训6000余人次 [5] 药膳制作技艺 - 怀凯改良的芍花鸡成为爆款产品,年销量近2万份 [3] - 药膳制作需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烹饪技法,使用上百种中药材 [3][4] - 时令菜单根据节气变化设计,如芒种夏至时节主打降燥解暑菜品 [4] 中药材供应链 - 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日均上市2800余种药材,年交易额600亿元 [4] - 当地形成完整中医药产业链,2024年产业规模达2102.6亿元(同比增长11.9%) [5] - 亳州为药膳制作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保障 [4] 人才培养体系 - 亳州成立药膳学校和药膳产业学院,首批计划招收100名学生 [5][6] - 学院实行校企合作模式,10余家龙头企业负责人担任客座教授 [6] - 学员毕业后可获得学历证书和药膳制作师职业资格证书 [5]
天热没胃口 送你消食急救包
北京青年报· 2025-07-01 06:46
高温天气饮食注意事项 补水 - 定时足量饮水,摄入含水分食物,少量多次,避免口渴时再饮水,饮水量需根据出汗量、温度与劳动强度调整[1] - 普通甜饮料仅含糖分和水分,建议选择水果、蔬菜、粥汤、淡盐水、盐茶水等补充电解质,也可选择豆汤、豆粥、绿茶、花果茶、酸梅汤[1] 补盐 - 高温下钠和钾易随汗液流失,需补充钠盐,建议通过淡盐水或膳食汤类(如菜汤、鱼汤、肉汤)补充[2] - 出汗量大时需在两餐间或高温现场补充含盐或电解质饮料[2] 蔬菜和水果摄入 - 高温下维生素B1、B2、C与β-胡萝卜素需求增加,建议每日蔬菜摄入≥500g、水果≥400g,选择富含钾、维生素C与B族维生素的蔬果如猕猴桃、草莓、红辣椒等[3] - 膳食不足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制剂或强化饮料[3] 优质蛋白质摄入 - 高温下蛋白质供能比建议12%-15%,优质蛋白质占比50%,推荐鱼、虾、蛋、奶、瘦肉及大豆,每日奶类≥300g、大豆制品≥50g[4] - 可增加精氨酸及支链氨基酸食物如果仁、海鲜、牛羊猪肉等,植物类如杏仁、燕麦等也提供相关氨基酸[4] 碳水化合物摄入 - 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提供持久能量并避免血糖剧烈波动[5] 食欲提振 - 注意膳食色香味调配,避免油腻,可搭配凉菜、酸奶、山楂等酸味食物及辛香调味料[6][7] - 适量冷饮可促进食欲但需复温至10℃左右,避免刺激胃肠道[7] 饮食卫生 - 高温下食物易变质,需确保新鲜并妥善保存,食用前确认品质[8]
高温天来袭,这份避暑纳凉攻略请收好!
央广网· 2025-06-25 20:54
高温天气预防中暑 - 高温天气预防中暑需从"衣食住行"方面注意 穿衣选择轻薄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 避免紧身深色衣物 外出携带遮阳伞帽 涂抹防晒霜 [2] - 饮食方面保证每天至少1500毫升饮水量 出汗多时补充含盐电解质溶液 适量食用西瓜西红柿苦瓜等果蔬 饮用绿豆汤酸梅汤等解暑食品 [2] - 起居方面保持规律作息 减少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合理设置空调温度防止室内外温差过大 [2] - 出行方面减少室外劳作和户外活动 避开日照强烈的11点至15点 长时间外出建议备防暑降温药物 [2] 中暑症状识别 - 先兆中暑症状包括头昏疲乏耳鸣心悸恶心口渴胸闷注意力不集中 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37.5℃ [3] - 轻度中暑症状体温38℃以上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而快 [4] - 重症中暑症状体温超40℃ 皮肤干燥无汗 严重者昏倒或痉挛 [5] 中暑紧急救治 - 出现先兆中暑症状需尽快脱离高温高湿环境 到通风阴凉处休息 饮用淡盐水或含盐功能性饮料 用凉毛巾擦拭降温 [6] - 常见防暑药物包括藿香正气水金银花颗粒十滴水仁丹清凉油风油精 需注意酒精过敏者避免使用藿香正气水和十滴水 不与头孢类抗生素同用 [6] - 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6] 慢病患者防暑要点 - 慢病患者需主动多次适量饮水 不要等口渴才喝 疾病限制饮水量或服用利尿剂者应咨询医生合理饮水量 [7] - 减少剧烈运动 充分休息 必须锻炼时安排在一天较凉爽时段 [7] - 通过餐食饮品补充电解质 低盐饮食者需咨询医生 [8] - 与家人邻里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获取帮助 [8]
热干面、木偶戏都是非遗 武汉这场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长江日报· 2025-06-15 11:52
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武汉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武昌区斗级营街区举行,现场设置40余个非遗主题展位[1] - 活动通过非遗展演、展销、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传统文化,包括布艺堆绣、武汉杂技、汉派彭银亭中药炮制技艺、热干面制作技艺等项目[1][5] - 湖北小曲、汉剧、杖头木偶戏、古琴艺术等非遗节目轮番上演,现场反响热烈[5][8] 非遗旅游线路 - 活动发布十条非遗旅游线路,涵盖"知音江城"传说之旅、"烟火江湖"美食之旅等五大主题[11] - 线路串联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等50个非遗打卡点,为游客提供深度文化体验[11] - 游客反馈积极,有首次来武汉的游客选择按照"路线1"从黄鹤楼出发游览[11] 非遗项目展示 - 武汉杖头木偶戏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在活动中备受关注,青年演员许云杰表演经典剧目《梁祝》获得好评[15] - 热干面制作技艺展位吸引游客体验,有游客表示"味道确实不一样"[9][13] - 游客可购买中药香囊、京剧变脸玩具、楚剧钥匙扣等文创周边产品[9] 非遗传承发展 - 武汉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许云杰15岁开始学习木偶戏,现已成为骨干演员[15] - 剧团中有许多年轻演员,显示非遗项目正在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15]
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平顶山市石龙区掀起夏日消费热潮
搜狐财经· 2025-06-10 23:05
夜经济活动概况 - 平顶山市石龙区圣德商业街举办夜经济啤酒美食节 活动融合文化演出与商业消费 打造"演艺+商业"多元消费场景 [1][3] - 活动包含专业歌手乐队表演、杂技戏曲演出、长街大排档美食及非遗展销 形成"吃购娱"一站式综合消费场景 [3][8] - 活动时间从即日起持续至8月底 贯穿整个暑期 通过文艺演出为区域商业引流 [8] 消费场景与效果 - 商业街餐饮摊位营业额实现明显突破 摊主反馈演出带来大量人气 在家门口获得可观收入 [8] - 居民开启"白天宅晚上逛"模式 活动精准满足市民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现场人潮涌动 [6][8] - 消费者反馈活动氛围热烈 音乐与美食结合带来久违的休闲体验 [5] 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 石龙区持续探索夜经济发展 培育多业态夜间消费场景 打造"夜石龙"特色品牌 [10] - 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渠道宣传夜经济打卡地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10] - 通过夜经济与文化体育音乐等产业融合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10]
芒种遇见66青梅节:溜溜梅用健康新品与文化盛宴致敬千年传承
中国食品网· 2025-06-09 15:19
青梅文化传承与推广 - 公司自2016年起倡议举办"66中国青梅节",2025年为第十届,旨在弘扬中国传统食梅文化[1] - 通过节日活动让消费者感受青梅文化独特魅力,了解其营养价值和历史渊源[5] - 公司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结合,使千年青梅文化焕发新生机[5] 青梅营养价值与健康功效 - 每100克青梅含果酸6%-7%,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增强食欲并促进消化[3] - 富含维生素C与膳食纤维,具有抗氧化和调节肠道功效[3] - 古籍记载青梅可"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现代医学证实其抗炎、抑菌作用[3] 创新产品开发 - 电解质冰沙梅冻采用0防腐剂、0人工色素、0脂肪配方,添加电解质元素补充运动后流失的矿物质[7] - 电解质酸梅汤梅冻含电解质≥360mg,以8种天然草本熬煮为基底,冷藏后口感更佳[7] - 凤梨黄皮柠檬梅冻与荔枝海盐青柠梅冻升级为夏季爆品,添加钾钠矿物质元素满足健康需求[7] 高端产品线布局 - 西梅纤生系列黑咖西梅选用法兰西品种西梅,搭配云南普洱小粒咖啡,定位品质生活人群[9][10] - 冻杨梅采用鲜采东魁杨梅(果径≥3cm),极速锁鲜工艺保留原味[12] - 贵州酸辣糟糟梅使用A级青梅,结合贵州地道酸辣口味创造独特口感[12] 品牌发展与战略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入挖掘青梅营养价值和市场潜力[14] - 已成为国内休闲食品行业领军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14] - 未来将继续创新产品提升品牌实力,推动中国青梅文化走向世界[14]
双节“碰撞”南宁有多火?假日消费焕发生机
搜狐财经· 2025-06-02 15:47
假日消费市场表现 - 端午节与"六一"国际儿童节叠加效应显著 南宁商场推出亲子互动、非遗体验、艺术展览等多元活动 带动客流激增[1][3] - 美团数据显示南宁旅游总接待人次全区第一 日均游客接待规模同比增62.1% 住宿类和旅游景点类消费分别增长82.8%和106.3%[5] - 文旅消费规模全区第一 日均同比增42.3% 青秀山风景区等五大景区最受游客青睐[5] 消费场景升级趋势 - 传统民俗与现代潮流结合 商场推出酸梅汤味粽子等创新产品吸引年轻群体 消费场景从购物转向体验[4] - 广旅·南宁之夜等场所融合"楚韵祭礼"、醒狮表演等民俗活动 形成差异化竞争力[4] - 亲子活动设计更强调寓教于乐特性 家长偏好能共同参与的互动项目[3] 新商业体带动效应 - 五象航洋城等新开业商场通过零售+餐饮+娱乐业态组合 满足一站式消费需求[6] - 龙湖南宁青秀天街利用开业+节日多重节点 开展满减折扣活动 客流量显著提升[6] - 新商场填补区域消费空白 线上优惠叠加线下体验形成协同效应[6]
在安徽芜湖,这家企业靠卖青梅的公司溜溜梅冲击IPO
新浪财经· 2025-05-28 16:07
公司发展历程 - 从安徽芜湖20平米小办公室起步,15年发展为年营收超16亿元的食品集团[3] - 2009年成立时占地不足10亩、年产值仅数百万元[4] - 2022-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和16.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0.99亿元和1.48亿元[3] 产品创新 - 发布电解质冰沙梅冻、电解质酸梅汤梅冻、冻杨梅等夏季新品矩阵[2] - 将青梅从地方小众水果打造成经济价值巨大的"绿色黄金"[3] - 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际市场[9] 行业背景 - 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2010年4100亿元增长至2022年11654亿元[3] -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378亿元[3] - 公司处于热门的休闲零食赛道,2024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3] 产业链布局 - IPO募资60%用于产能扩张与供应链优化,包括安徽青梅小镇二期工程等项目[3] - 目标将原料自给率提升至85%[3] - 采用"五统一"政策与农户合作:统一供苗、技术培训、农资规范、保价收购、农金服务[7] 乡村振兴 - 带动繁昌区种植青梅达2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20亿元[9] - 在安徽省6个市、14个县推广种植青梅5万亩[9] - 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亩均纯利润超过3000元[6] 生产与技术 - 智能化改造后梅冻智能工厂实现数字化率100%[6] - 自动化车间机械臂作业,货车发往全国[6] - 在福建、广西等主要梅子产区进行直采,参与上游种植环节[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