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119
搜索文档
“AII in AI”的风 吹到了大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21:04
AI+海洋经济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与海洋经济各领域融合,从港口航运向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等更广阔领域拓展 [1][2] - 多地政府积极推动政策落地,例如浙江省目标形成10个以上标志性应用场景,青岛市成立产业联盟,深圳发布覆盖多个细分领域的应用场景清单 [1] - 行业龙头企业如招商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海油等均展出AI应用最新成果,推动产业数智化转型 [1] 智慧港口建设与运营 - 港口通过部署无人驾驶集卡、无人叉车、远控轮胎吊等AI驱动设备实现作业流程优化,例如盐田港区效率较人工操作快20% [3][4] - 妈湾港已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智慧港口,实现全天候规模化自动驾驶车辆与有人驾驶车辆混行 [4] - 招商港口推出“招揆”大模型,招商轮船研发的智能洗舱机器人使作业效率提升3倍以上、成本降低40% [4] - 计划于2026年启用的盐田港东作业区设计年吞吐量300万标箱,将引入AI技术实现全自动设备远程控制 [6] - 截至去年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49座,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7] 海洋通信与AI应用突破 - 海洋经济发展长期面临网络覆盖难、成本高、带宽窄等挑战,运营商通过“军团”模式集中突破 [8] - 中国联通智慧海洋军团推出“渔书”智能体,赋能海洋牧场实现精准环境监测和智能装备作业 [9] - 中国移动应用5G-A通感一体+海域AI技术保护中华白海豚,实现保护区电子围栏设置、航道监管和自动预警 [9] - 运营商AI业务已成为新增长点,中国移动表示AI带来的直接收入达几十亿数量级 [8] 深海油气开发数智化 - “海葵一号”、“海基二号”、“海洋石油119”等深海装备应用数智化技术,在超强台风“桦加沙”考验下累计避免产量损失19.9万吨,减少停产损失超15亿元 [12][16] - “海基二号”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16000个监测点秒级数据回传,通过AI算法优化结构受力,开发井整体提速160天,作业效率提升22%,增产原油19万吨 [14] - “海葵一号”实现海陆一体化智能中控系统等15项关键技术设备自主化应用,采用全球首创“双外输点+双艉拖”外输模式 [14] - 中国海油计划进一步探索关键设备智能诊断、人工智能辅助等工具,推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全链条智能化升级 [17]
300多家涉海龙头企业集结 2025海博会深圳启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17:57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于10月28日至30日在深圳举办,主题为“数智深蓝 共创未来” [1] - 本届展会首次实行市场化办展,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汇聚超过300家行业龙头及科技企业 [1] 核心前沿展区 - 展会设立海洋能源、深海科技、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四大核心前沿展区 [2] - 展会延伸覆盖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生物医药、滨海旅游三大高潜力应用领域 [2] 深海油气技术成果 - 我国在流花油田部署三大深海油气开发装备:“海洋石油119”、“海葵一号”和“海基二号” [2] - “海洋石油119”集成14个油气生产模块,工艺流程复杂度相当于占地30万平方米的陆地工厂 [3] - “海葵一号”实现15项关键技术设备自主化,首次在海洋平台应用新型天然气脱硫装置和双燃料发电机 [3] - “海基二号”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16000个监测点秒级数据回传,设计寿命延长至50年 [3] - “海基二号”通过智能技术使开发井整体提速160天,作业效率提升22%,增产原油19万吨 [3] 行业发展趋势 - 未来海洋开发将转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可持续发展为内核的“深蓝革命” [4] - 行业发展趋势概括为“向内、向深、向智、向绿”四个维度 [5] - “向内”指从宏观资源开发转向探索海洋微生物、基因资源等微观生命系统 [5] - “向深”指勘探开发从数百米水深大陆架迈向数千米超深水领域 [5] - “向智”指通过空天地海一体化观测网构建全域感知的“透明海洋” [5] - “向绿”指海上风电、潮流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构成未来“蓝色能源电网” [6]
300多家涉海龙头企业集结,2025海博会深圳启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17:08
博览会概况 - 2025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于10月28日在深圳开幕,主题为“数智深蓝 共创未来”,首次实行市场化办展 [1] - 展览面积4万平方米,汇聚超300家行业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包括世界500强、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展会同期举办多场高端峰会论坛,打造海洋经济交流合作平台 [1] 核心展区与前沿领域 - 博览会设海洋能源、深海科技、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四大核心前沿展区 [1] - 展会延伸至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生物医药、滨海旅游三大高潜力应用领域,构建蓝色经济全产业链创新图谱 [1] 深海油气开发技术与装备 - 流花油田水域部署三大“国之重器”:深水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19”、圆筒型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深水导管架平台“海基二号” [1] - “海洋石油119”集成14个油气生产功能模块,拥有国内最复杂的海上油气处理工艺流程,相当于占地30万平方米的陆地油气处理厂 [3] - “海葵一号”实现15项关键技术设备自主化应用,首次采用新型天然气脱硫装置和双燃料发电机,提升绿色节能水平 [3] - “海基二号”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16000个监测点秒级数据回传,设计寿命延长至50年 [3] - 平台通过“六智”举措,开发井整体提速160天,作业效率提升22%,增产原油19万吨 [3] 行业发展趋势与核心方向 - 新技术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引擎,跨界融合将催生蓝色经济新生态 [4] - 未来海洋开发将从“资源掠夺式”粗放模式转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内核的“深蓝革命” [4] - “向内”方向是从资源开发转向对海洋生命系统的认知,未来将探索微生物、基因资源等微观宝藏,基于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5] - “向深”方向是突破深海边疆的技术极限,未来勘探开发将从数百米水深迈向数千米超深水 [5] - “向智”方向是构建“透明海洋”的数字镜像,通过空天地海一体化观测网实现全天候、全时空、全要素立体监测 [5] - “向绿”方向是迈向人海共生的和谐范式,海上风电、潮流能、波浪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构成未来“蓝色能源电网” [6] 国际化与高端交流 - 海博会策划七大核心论坛,话题覆盖蓝色经济增长、海洋法治建设、全球海洋治理等前沿领域 [3] - 展会引入APEC国际海洋研讨会等高端国际会议,汇聚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政府部门代表 [3]
3800万吨只是开始!中国深海“三巨头”正在改写全球能源版图
搜狐财经· 2025-10-18 21:20
核心观点 - 流花油田群原油累计产量突破3800万吨,标志着中国深水油气开发能力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身份转换 [1] - 油田群的成功依赖于硬核技术装备与数字化、智能化系统的深度融合,重构了深海油气生产流程 [1][3] - 该成就提升了国家能源安全水平,并为未来大规模开发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7][8] 技术装备突破 - “海洋石油119”FPSO相当于将30万平方米的陆地油气处理厂搬到海上,能同时控制三个油田的水下生产系统 [3] - “海葵一号”是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具备360度无死角稳定性,无需调头应对海况 [3] - “海基二号”是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平台,可支持27口生产井同时作业,并通过2.5公里长海底管缆实现一体化外输 [3] 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 - 数字孪生系统为整个油田群创建虚拟双胞胎,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故障风险预测和维修方案模拟 [3][5] - 智能化运维平台能自动调整荷载,使维修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预防,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3][5] - 数字化系统直接带来了平台寿命延长和运营成本降低的效果 [3] 绿色低碳成效 - “海洋石油119”的伴生气回收系统已累计减少碳排放75万吨,相当于种植4000多万棵树 [5] - “海葵一号”配备了国内首套海上伴生气脱硫系统,按高峰年产量计算可减排1.3万吨 [5] - 绿色低碳技术被主动融入生产流程,从成本项转变为竞争力 [5] 战略与行业意义 - 深水开发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降低中国70%的石油进口依赖度,增强能源安全 [7] - 中国南海深水区油气资源储量占比超过70%,流花油田群的成功经验具备可复制性 [7] - 该突破表明中国已在全球深水油气开发赛道掌握核心技术,成为未来能源博弈的关键参与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