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

搜索文档
新质生产力发展“追新逐质” ,全方位推进五大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8:44
新质生产力发展概况 - 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新风险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新空间,具备加快培育壮大的基础和条件 [1] - 科技创新效能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 [2] - 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快转型 [3] - 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显著制度优势、坚实产业基础、广阔市场空间、丰富人才资源等有利条件 [4] 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均居前五位 [2] - 集成电路产量2024年增长22.2%,出口额超过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大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大型LNG运输船等国产高端装备投入应用,C919大飞机累计承运旅客超200万人次 [2] - 工业机器人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2] - 2024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16.3% [2]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 [2] - 在研新药和上市新药数量排名全球前列,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 [2]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 [2] 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6.4亿吨,累计成交额440.5亿元 [3] - 2024年单位GDP能耗降幅超过3%,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9.8% [3] - 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3] - 2024年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输送绿电超4000亿千瓦时 [3] - 为全球提供80%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关键零部件 [3] 政策推动与消费升级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达2024年以来最高增速 [6]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5大品类销售额1.1万亿元 [6] - 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7] - 规范拆解各类废旧家电超700万台,同比增长25% [7] 体制机制与人才发展 - 加快完善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基础制度 [7] - 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7] - 建立覆盖全体留学回国人才的服务体系,探索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 [8] - 国企招聘留学生比例上升,部分部门留学生占比超三分之一 [8] - 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涌现大量新兴职业 [8]
利好来了!上海,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6-25 12:39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核心观点 - 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目标2030年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 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至85%以上 [1][4] - 构建两大海洋产业发展核 长兴岛聚焦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 临港新片区发展船舶动力/深远海装备/海洋新能源等 [3] - 2035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目标700亿元 建成国际影响力领先的产业集群 [4] - 海洋新兴产业全链条创新布局 包括核心技术攻坚/数字基建/应用场景牵引 [3] 海洋经济市场规模与增长 - OECD预测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价值将超3万亿美元 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规模 [1][6]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占GDP比重达7.8% [6] - 海洋船舶工业/工程装备制造业/电力业增速超9% "深海科技"相关行业累计增加值1.28万亿元 占海洋经济12% [6] -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 同比增5.7% 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7.2% [1][6] 重点发展领域 - 智能装备领域 重点开发水下机器人/两栖智能机器人/潜水器等跨域多平台系统 [4] - 现代航运服务业 目标2030年增加值1800亿元 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 推动绿色转型与数智化 [4] - 深海科技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政策支持推动探测能力提升与新兴领域发展 [7] 政策与资金支持 - 拟出台《上海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 探索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统筹布局 [5] - 财税金融支持加码 通过集团化运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 [5] 行业投资机会 - 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受政策密集推动 特别是船舶动力/深远海装备/智能机器人领域 [8]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属高端制造 技术资金门槛高 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与人才集聚 [7]
报告显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
快讯· 2025-06-24 20:41
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 -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均居前五位 [1] - 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实力增强,2024年产量增长22.2%,出口额超过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国产高端装备应用取得突破,包括大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 [1] - C919大飞机实现三大航全面运营,累计承运旅客超200万人次 [1]
日本造船复活的条件(上)联合开发新一代船
日经中文网· 2025-06-06 15:55
日本造船业现状 - 日本造船业当前面临旺盛需求,船坞排期已排到3年之后,船价保持在高位 [1] - 船价指数从2020年低点上涨1.5倍,2024年达到189.2(以1988年1月为100) [5] - 日本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量达到约3.7年的工作量 [5]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造船新订单份额:中国占69%,韩国占15%,日本仅占7% [5] - 中韩企业在LNG运输船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订单韩国56艘,中国37艘,日本自2016年以来几乎没有订单 [7] - 中韩企业在技术实力方面不断提升,日本企业存在感持续降低 [1][5] 企业业绩表现 - Japan Marine United(JMU)2024财年净利润达199亿日元,同比增长5.4倍,创历史新高 [5] - 三井E&S净利润达390亿日元,同比增长1.6倍 [5] 日本企业的应对策略 - 推进"全日本(All Japan)"体制,包括氨燃料船燃料箱通用化等举措 [7] - 日本国土交通省对16家公司约1200亿日元的零排放船投资提供补贴 [7] - 成立MILES联盟开发液化二氧化碳船,成员包括今治造船、三菱重工等7家公司 [8] 未来挑战与机遇 - 日本企业面临3年后船坞空置期的竞争挑战 [5] - LNG运输船租金处于最低价位,未来新船供应潮持续,销售前景不明朗 [9] - 中国船舶集团已率先完成液化二氧化碳船并交付使用,日本企业面临紧迫竞争 [9] 行业活动与政策影响 - Bari-Ship 2025海事展吸引24国380家企业参展,创历史新高 [3] - 日本政府与美国进行第3轮关税谈判,需应对特朗普政府造船业复兴方针 [3]
商船三井LNG船订购从中国转向韩国
日经中文网· 2025-05-26 15:51
左侧为商船三井的化天然气(LNG)运输船 2024年底商船三井刚刚向中国造船厂订购了6艘船,已订购的船只不解除合同。今后韩国企业将 成为有力的替代选择。在中美对立持续的背景下,商船三井判断增加中国船舶的保有数量将带来 经营风险…… 商船三井将暂停向中国造船企业新订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作为替代方案,将转向韩国企 业下单。美国特朗普政府已表示将对在美国港口停靠的中国制造船舶收取手续费。在中美对立持 续的背景下,商船三井判断增加中国船舶的保有数量将带来经营风险。 商船三井社长桥本刚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与中国企业的新商业谈判将暂时观望"。 截至3月底,商船三井拥有107艘LNG船,位居全球第一,超过排名第二的日本邮船(89艘)。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开始影响到日本海运行业的经营战略。 商船三井预计需求将增加,计划到2028年度将LNG船的保有数量增加到140艘,比2025年3月底 增加30%。2024年底商船三井刚刚向中国造船厂订购了6艘船。 已向中国订购的船只将不解除合同。由于日本造船企业难以迅速接单,韩国企业将成为有力的替 代选择。 日本造船业正致力于重整生产体制。不过,现阶段造船厂的空闲很少,难 ...
美国造船业要借力日韩挽回对华败局
日经中文网· 2025-04-29 10:57
文章核心观点 美国造船业低迷,与中国建造能力差距大,为解决军事力量被超越的安全隐忧和复兴国内制造业,寻求日本和韩国在造船方面提供协助 [2][5] 美国造船业现状 - 曾是世界最强,1944年二战期间顶峰时有140万个工作岗位,战后随日本造船业崛起而衰退,2000年代后一直低迷 [4] - 目前建造能力预计仅为中国的1/200,企业在成本竞争中输给日韩和中国,钢铁业衰退也是重要因素 [5] 美国寻求合作原因及计划 - 造船能力差距成安全保障漏洞,特朗普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需与有造船优势的同盟国合作 [2] - 海军部长费兰希望日本提供协助,访日前提出日美合作建造军民两用船方案,还计划鼓励日本企业投资美国西海岸造船厂 [2][4][5] 日本造船企业情况 - 三菱重工、日本造船联合涉足水上舰艇领域,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从事潜艇业务 [5] - 日本企业以每年约2艘速度向海上自卫队交付“MOGAMI型(最上级)”护卫舰,FFM有12艘建造计划,6艘已服役,雷达等也由日本企业负责 [5][7] - 日本在使用锂电池的潜艇等方面拥有世界顶级技术,优势在于自主造船能力 [7] 韩国造船企业情况 - 韩国是仅次于中国的造船大国,可制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附加值高的船舶,认为造船业在与美国关税谈判中是有效牌 [9] - HD现代重工业4月8日宣布与美国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造船技术领域合作,期待进入美国军舰市场并获最新建造技术 [9] - 韩华海洋2024年收购美国费城造船厂,建立维修和保养军舰体制,日本业界认为可能为出口舰艇,韩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更灵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