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技术

搜索文档
海外固态电池专家会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 - 公司:丰田(日本)、出光新产(日本)、国内固态电池企业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丰田战略调整 - 日本总部侧重核心技术开发(电芯层级),中国专注应用市场需求(电池包和系统)[2] - 利用优势技术收取专利费,通过中国供应链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1][3] - 2024年利润2,400亿人民币,中国市场占比19%,增长潜力巨大[1][4]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丰田计划2026年小规模试产(零点几吉瓦时),2027年量产,初期应用于雷克萨斯高端车型[5] - 中国市场反馈将直接影响推广速度,预计反馈可能不理想[6] 固态电池性能 - 混合动力车型:充放电倍率15C-20C,循环寿命10年/20万公里[7] - 纯电动车型:能量密度350Wh/kg,循环寿命1,500次,零下30℃容量保持率80%[7] 电解质技术路线 - 丰田主攻硫化物电解质,国内企业选择氧化物、卤化物、聚合物等,行业趋势为复合使用[8] - 丰田与出光新产合作:利用石油副产品硫降低成本,3D打印技术提高效率,缓冲层专利提升循环寿命(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90%以上)[9] 生产工艺差异 - 国内:固相法加液相法,成本与一致性落后日本[10] - 日本:石油副产物冷却生产降低成本30%-40%,干法工艺界面接触覆盖率更高[10][11] 3D打印技术应用 - 丰田3D打印电解质层厚度200纳米以下,界面阻抗为传统固相法的1/5[13] - 大规模量产面临成本、效率和一致性挑战[16] 负极材料选择 - 丰田倾向硫化物电解质与锂金属负极结合,因织晶问题暂用硅碳负极[19] - 硫化物负极集流体方案:铜镀镍(成熟但腐蚀)和镍铁(耐腐蚀但导电性差)[24] 正极材料体系 - 丰田可能研究高镍三元、富锂锰基(理论能量密度高但未成熟)、锂锰尖晶石(低成本,适合中低端车型)[25] 生产环境与设备 - 硫化物电池生产需严格控制氧气和湿度,日本设备精度更高[17] - 日本等静压设备压力120-150兆帕,孔隙率控制领先[18] 其他重要内容 - 全固态电池与固液混合态电池在国内并行发展,全固态预计2027年上车应用[21] - 固态电池在混动车和纯电车上的优缺点:安全性高但能量密度和倍率未达理想水平[22] - 循环寿命需在同一材料体系下标准化比较(如国外氧化物可达2万次)[23] - 丰田全固态电池成本目标为通过量产降低,具体数据未公开[26]
【新能源】2025年4月新能源汽车行业月报
乘联分会· 2025-06-09 16:08
销量表现 - 4月乘用车市场销量169.6万辆,同比上涨10.1%,环比下降9.5% [4] - 新能源市场销量87.1万辆,同比上涨29.3%,环比下降10.2%,占乘用车总销量51.3% [4] - 纯电动销量55.0万辆,同比上涨34.5%,环比下降14.0%;插电混动销量32.1万辆,同比上涨21.3%,环比下降2.8% [9] - 2025年新能源累计销量320.0万辆,累计同比上涨32.7% [9] 新能源市场TOP10城市 - TOP10城市销量占比25.5%,较上月上升0.5% [10] - TOP3城市为广州市(27,082辆)、成都市(24,598辆)、深圳市(24,514辆) [10][11] - 深圳新能源渗透率最高达66.1%,其次为西安60.2%和重庆59.7% [10] - TOP10城市中纯电动占比普遍超50%,个人用户占比最高达90.7% [11] 纯电动细分市场 - A0级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14.3%提升至18.8%,A级市场份额从15.0%收缩至8.3% [14] - 纯电动市场个人用户占比83.8%,同比增长40.0%;单位用户占比7.5%,同比下降48.2% [15] - 累计数据中个人用户占比84.4%,单位用户占比7.3% [15] 行业动态 - 奇瑞发布鲲鹏混动"四高一强"标准,热效率>48%,并推出全球首个混动技术开源计划 [19][20] - 岚图发布L3级智能架构"天元智架",含青云智能安全平台和鲲鹏智能驾驶系统 [20] - 宁德时代发布钠新乘用车电池、骁遥双核电池和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三款新品 [22] - 地平线与大众汽车深化智驾合作,文远知行与Uber在迪拜推出Robotaxi服务 [18] 技术进展 - 中德团队研发钴锡硫化物阳极材料,使钠离子电池在10A/g下循环2300次容量保持率90.2% [24] - Helm.ai推出基于DNN Transformer的路径预测系统,适用于L2-L4级自动驾驶 [24] - Smartkem开发MicroLED智能背光技术,可降低功耗30%并兼容现有生产线 [24] 行业政策 - 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包含23条内容涉及电池安全等五大领域 [26][28] - 新国标GB38031-2025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热扩散和底部撞击三项测试要求 [27] - 将制定智能座舱计算芯片、卫星定位芯片等细分领域标准,完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 [29]
观车 · 论势 || 为坚守技术长期主义的勇气与担当点赞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5 09:19
技术路线选择 - 长城汽车明确拒绝增程式技术路线 选择深耕混合动力技术 体现长期主义价值观 [1] - 增程式技术因门槛低 市场接受度高 政策宽松被多数车企采用 但存在二次能量转化效率低 部分工况下功率输出不足的问题 [1] - 混合动力技术虽造价高 结构复杂 但能有效降低油耗排放 具备与氢能等新能源匹配的潜力 符合全场景用车需求 [2] 行业竞争格局 - 理想 问界等品牌通过增程式产品实现热销 推动该技术快速发展 [1] - 部分企业因短期利益频繁切换技术路线 导致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 缺乏长期技术规划 [3] - 丰田 本田通过长期投入混动技术研发 建立领先优势并获得市场认可 为行业提供技术坚守范例 [2] 企业战略分析 - 长城汽车基于燃油发动机 变速器及三电系统的技术积累 有信心选择更具挑战性的混动路线 [2] - 公司战略决策体现对产业规律的敬畏 技术本真的坚守 以及长期价值的信仰 [4] -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期 长城汽车展现出拒绝捷径的战略定力 为行业树立标杆 [4] 技术发展前景 - 汽车行业技术路线存在不确定性 增程式和混动技术各有优劣 [3] - 混合动力技术因其节能减排特性 更符合政策导向和未来能源发展趋势 [2] - 具备技术穿透力和战略定力的企业 将在全球汽车产业重构中赢得话语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