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

搜索文档
捷豹路虎新高层将变:全球CEO Adrian Mardell宣布年底退休
搜狐财经· 2025-08-01 15:13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8月1日消息,捷豹路虎公司宣布其全球首席执行官Adrian Mardell将于2025年12月31日正式退休,结束其长达35年的职业生涯。据 悉,作为捷豹路虎最资深的员工之一,Mardell的继任者选拔工作已启动,具体人选也将于后续公布。 资料显示,Adrian Mardell的职业生涯与捷豹路虎紧密交织。他于1990年加入该公司,历任财务、运营等多领域管理岗位,2018年升任首席财务官 (CFO)。2022年11月,时任CEO Thierry Bolloré因个人原因辞职后,Mardell临危受命,先以临时CEO身份接管该公司,并于2023年7月正式出任全球首席 执行官。 在其任期内,Mardell推动捷豹路虎完成"重塑未来"全球战略转型,聚焦电动化、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捷豹路虎公司财务表现显著改善:2024/2025财年 (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税前利润达25亿英镑,同比增长15%,创近十年新高;企业净债务清零,现金流状况大幅优化。此外,Mardell高度重视 中国市场,多次率核心管理层访华,推动"在中国为全球"战略落地,加速本土化研发与生产布局。 截至目前,捷豹 ...
伯特利 | 发布员工持股计划 助力长期成长【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8-01 14:51
01 事件概述 7月31日,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覆盖公司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中层管理人员(总计≤258人),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内已回 购的股份,合计不超过180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30%,员工受让价格为24.97元/股,员工自筹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4,494.60万元,本员工持股计划的份数上限 为4,494.60万份 。 02 分析判断 ► 发布员工持股计划 绑定人才助力长期成长 增 1)激励对象覆盖广泛: 本次激励对象包括公司核心技术(业务)骨干、中层管理人员(总计≤258人),覆盖人数较多,且预计2025-2030年费用摊销金额分别为 416/998/998/831/515/233万元,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 2)激励力度显著: 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授予价格为24.97元/股,相较现价折价47.03%。我们认为,本次员工持 股计划覆盖范围广泛,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核心人员积极性,提升经营效率,并通过阶梯式解锁与多重考核机制推动业绩增长,保障公司长期发 展。 ► 智能化&电动化齐驱 全球化再进一步 1)智能化: 公司积极布局线控制动系统并成为国内首家 ...
更好赋能汽车产业“加速跑”
金融时报· 2025-07-30 11:53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5年6月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展示出我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从国际 竞争力来看,我国汽车销售的世界份额回升到36%的较高水平,较去年提升4个百分点。 当下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如何?汽车金融公司如何在汽车领域落实好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任务? 我国汽车领域高速发展 自去年"两新"政策推出后,汽车消费市场便迎来了一系列积极变化。今年以来,"两新"政策进一步扩 容,加之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力度持续加大、消费券陆续发放,再配合产业端的频繁发力与金融服务的快 速响应,汽车消费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按照月度节奏测算,5月 份,以旧换新申请量达到123万辆,较4月份的109万辆增长13%。 在国内市场稳健增长的同时,中国汽车"出海潮"持续升温,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中的重要变量。据业 内专家崔东树分析,从汽车出口额走势来看,从2021年的345亿美元上升到2024年的1174亿美元,形成 了爆发增长态势,而且在 ...
Republic Services(RSG)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30 06: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实现营收增长4.6%,调整后EBITDA增长8%,调整后EBITDA利润率扩大100个基点至32.1%,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77美元,年初至今产生14.2亿美元调整后自由现金流 [6][22] - 第二季度有机营收增长得益于整体业务的强劲定价,总营收平均收益率为4.1%,相关营收平均收益率为5%,有机销量增长20个基点 [7] - 回收商品价格从去年的每吨173美元降至本季度的每吨149美元,当前商品价格约为每吨130美元,预计全年平均商品价格约为每吨140美元 [20][21] - 更新2025年全年财务指引,预计营收在166.75 - 167.5亿美元之间,调整后EBITDA在52.75 - 53.25亿美元之间,调整后每股收益在6.82 - 6.9美元之间,调整后自由现金流在23.75 - 24.15亿美元之间 [1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回收与废物业务:有机销量增长受特殊废物和C&D垃圾填埋活动推动,但被收集业务的下降部分抵消,回收业务中,聚合物中心产量增加和西海岸回收中心重新开放抵消了回收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 [7][8][21] - 环境解决方案业务:第二季度营收较去年减少1100万美元,受事件量减少和制造业终端市场疲软影响,有机营收下降对公司总营收造成90个基点的拖累,但该团队通过有效成本管理维持了EBITDA利润率与去年持平 [8][9][2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整体市场:客户保留率保持在94%以上,净推荐值呈有利趋势 [6] - 建设和制造业终端市场:持续疲软,导致收集业务量下降和环境解决方案业务营收受到负面影响 [8][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持续投资差异化能力,以满足客户需求,支持有机增长和提高盈利能力 [6] - 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员工培训和发展计划、塑料循环利用和脱碳,聚合物中心和蓝聚合物合资企业设施建设取得进展,可再生天然气项目不断推进,车队电动化持续发展 [10][11][12] - 进行战略收购,年初至今已投资近9亿美元,预计2025年在创造价值的收购上投资超10亿美元,同时通过股息和股票回购向股东返还资金,并连续第22年提高股息 [14][1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面临建设和制造业终端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挑战,但公司业务模式具有韧性,运营执行稳定,实现了强劲的盈利增长和利润率扩张 [5] - 预计宏观经济环境短期内仍具挑战性,但公司对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将继续专注于提供优质服务,推动有机增长和提高客户忠诚度 [31][47]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将移除近期劳工中断对调整后业绩的影响,已在积极协商以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 [16] - 公司提醒电话中部分信息包含前瞻性陈述,涉及风险和不确定性,实际结果可能与预期存在重大差异 [3]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收入指引下调约2亿美元的原因 - 约65%的下调(中点约1.9亿美元)是由于回收与废物业务中建设相关活动和制造业终端市场疲软导致的销量预期降低,其余主要在环境解决方案业务 [29] 问题2: 环境解决方案业务增长缓慢的原因 - 主要受宏观经济影响,制造业贸易政策导致制造商资本决策谨慎,生产缓慢,同时公司在部分业务中为追求价格而放弃了一些销量 [31][32] 问题3: 公司E&P业务在美国的规模 - 在环境解决方案总业务中占个位数比重 [34] 问题4: 劳工中断的预计影响及构成 - 主要是为服务客户而产生的额外劳动力成本,其次是在受影响市场向客户提供的信用额度 [38] 问题5: 历史上如何缓解工资上涨的影响 - 注重一线员工工资和福利的合理性,确保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目前公司在各市场的工资和福利状况良好,员工离职率为个位数 [40][41][42] 问题6: 自由现金流展望提高的原因 - 主要得益于1亿美元的奖金折旧优惠,但部分被2500万美元的资本支出增加抵消,还有一些潜在关税的较小影响以及利用有利资产负债表和低资本成本进行的租赁买断 [44] 问题7: 利润率展望的变化 - 尽管环境解决方案业务营收下降和回收与废物业务销量预期降低,但垃圾填埋场业务量的增加对整体利润率有积极贡献,体现了公司业务的优势 [46] 问题8: C&D业务量增长的原因 - 主要是卡罗来纳州的飓风清理和洛杉矶的野火修复工作带来的垃圾填埋业务量增加,整体建设活动仍处于需求低迷环境 [50][51] 问题9: 劳工中断对行业成本和价格成本差的影响 - 认为影响较为局部和特定,公司约三分之一的一线员工为工会成员,各地合同不同,对自身成本竞争力有信心 [54] 问题10: 明年定价讨论情况 - 正在与供应商就关税影响进行透明沟通和谈判,努力将成本增加部分转嫁给价格,仍有能力在周期内实现30 - 50个基点的利润率扩张 [59][60] 问题11: 环境解决方案业务的利润率轨迹和增长空间 - 长期来看,由于业务性质和行业环境,有较大的利润率扩张空间,但短期内会有起伏,预计未来四到五年将保持稳定的利润率增长轨迹 [62][63] 问题12: 下半年的业务量和价格预期 - 业务量预计下半年持平至略有下降,价格方面,全年相关营收平均收益率维持在5%,下半年略低于5% [66][67] 问题13: 核心业务营收下降的原因 - 主要是建设相关活动的进一步下降以及制造业终端市场疲软对回收与废物业务中专注于制造业的15亿美元市场垂直领域的影响 [73][74] 问题14: 环境解决方案业务的价格和销量情况 - 价格为正,销量为负,团队正在努力争取业务机会,对长期增长前景乐观,但未来几个季度仍存在不确定性 [76][77] 问题15: 并购管道情况 - 并购管道仍然强劲,目前没有立即的转型交易,主要是区域性或小型并购,全年前景良好 [83] 问题16: 下半年利润率的季度节奏和季节性 - 与去年相比,下半年利润率表现相对持平,第三季度可能略负,因为要克服去年2000万美元的非定期收益带来的40个基点的提升,第四季度可能略正 [85] 问题17: Rise平台的后续机会 - 一方面可以更主动地与客户沟通,提高客户留存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优化路线规划,提高运营效率 [89][90] 问题18: 聚合物中心的运营情况 - 拉斯维加斯中心初期进展较慢,目前正在取得进展,印第安纳波利斯中心达到目标,未来将利用这些经验在宾夕法尼亚建设第三个中心,对该业务的回报前景有信心 [92][93] 问题19: 劳动力相关费用是否有下降空间以及与业务量增长的关系 - 虽然宏观经济对劳动力市场有影响,但公司对招聘和员工管理有信心,认为良好的企业文化、稳定的工作和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能减少劳动力紧张的影响 [97][99] 问题20: 环境解决方案业务的并购前景 - 并购前景良好,尽管市场上部分收购目标的倍数上升,但公司将根据无杠杆现金回报率进行评估,不会受倍数的绝对影响 [100][123][124] 问题21: 下半年剔除劳工影响后是否有残余低效率 - 计划将劳工中断影响从调整后业绩中剔除,下半年主要面临与去年同期相比的更严格比较,预计仍能实现价格高于成本通胀,并受益于劳动力生产率投资 [102][103] 问题22: 奖金折旧是否会改变资本支出计划 - 大部分情况下,公司会按年度稳定、持续地更换资产,奖金折旧不会大幅改变资本支出计划,只会在边际上有一定加速作用 [105] 问题23: 2024年第三季度异常收益的情况 - 2024年有2000万美元的收益,其中保险回收为1500万美元,坏账回收为500万美元,2025年与2024年相比需克服这2000万美元的收益影响 [108][109] 问题24: 环境服务事件机会的情况 - 今年紧急响应工作减少,对业务有挑战,同时宏观经济导致制造商暂停非核心业务,相关项目推进缓慢,但随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降低,有望改善 [110][111][112] 问题25: 劳工协议的最新情况 - 部分市场的同情罢工已恢复,目前仅剩少数市场正在协商达成协议,公司将诚信协商,确保协议公平且不损害公司长期健康 [117] 问题26: 并购在收入指引中的贡献 - 对2025年增长的贡献为120个基点,其中100个基点已包含在指引中,20个基点为增量,约合3500万美元的年收入 [118][119] 问题27: 环境服务并购市场的买卖价差情况 - 未看到买卖价差扩大,但过去五年倍数上升,尤其是环境解决方案业务,倍数取决于收购目标的基础设施和许可情况,公司将根据无杠杆现金回报率评估交易 [123][124]
戴姆勒卡车拟退出中国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7-29 15:44
戴姆勒卡车合资企业表现及战略调整 - 戴姆勒卡车考虑从与福田汽车的合资企业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BFDA)撤资 [1] - BFDA成立于2012年,负责欧曼及奔驰卡车生产销售,但2023年奔驰卡车销量仅4007辆,2024年前11个月销量暴跌至1699辆,同比萎缩60% [1] - BFDA全年亏损超27亿元,拖累福田汽车净利润暴跌91% [1] - 戴姆勒退出原因包括中国重卡市场剧变、全球战略收缩、地缘政治风险、电动化资源倾斜及产能闲置等问题 [1] - 戴姆勒计划于2025年末前最终决定其在中国的制造业务归属 [1] 中国商用车行业动态 - 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 [3] - 奇瑞商用车推出零米轻卡聚能版纯电轻卡,瞄准4米2高端市场 [3] - 福田汽车上半年重卡/出口领跑行业,新能源业务激增151% [3] 动力市场及新能源商用车发展 - 上半年燃气重卡动力市场中,潍柴保持领先,东风暴涨207%,玉柴份额增长较快 [5] - 上汽跃进推出双星新能源轻卡,剑指城配全场景,新能源轻卡格局可能生变 [5]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专访:中国市场助力跨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访德国采埃孚集团董事彼得·霍得曼
新华网· 2025-07-29 13:37
新华社德国腓特烈港7月29日电 专访:中国市场助力跨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访德国采埃孚集 团董事彼得·霍得曼 新华社记者车云龙 单玮怡 德国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集团董事彼得·霍得曼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市场 有助于跨国企业加快技术研发与落地,提升全球竞争力。他表示,采埃孚始终高度重视中国市场,近年 来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深化对华合作。 "对采埃孚而言,中国是我们的'健身房',我们以'中国速度'发展。"霍得曼说,随着全球汽车产业 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国市场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和技术创新力,推动企业不断锤炼自身实 力。 霍得曼认为,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新技术的"试验田"和"首发地"。"越来越多的汽车技术首先在中 国开发、落地,再被推广到全球其他市场。"在他看来,采埃孚在中国的工程研发能力已与自身在德 国、北美等传统市场并驾齐驱,甚至在速度和敏捷性方面更具优势。 "我们必须不断加快自身节奏,不断提升中国团队的专业能力,确保能够跟上中国的发展速度。"他 说。 近年来,采埃孚持续扩大在华布局并加码投资。过去两年,集团在中国新建一座研发中心,新建或 扩建10家工厂。目前,采埃孚在华设有约50家生产设施 ...
炮轰电动化、年薪19亿!公司利润暴跌,董事长凭啥涨薪20%?
电动车公社· 2025-07-28 23:14
丰田汽车2024财年业绩与高管薪酬 - 2024财年综合营业利润下滑10%至4 8万亿日元(约2320亿元人民币)[1] - 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暴跌34 9%至3 1万亿日元[2] - 董事长丰田章男逆势涨薪20%至19 49亿日元(约9425万元人民币)[3] - 2023财年因造假丑闻仍创下16 22亿日元年薪纪录(涨幅62%)[5] 丰田章男的权力构建路径 - 通过交叉持股模式使个人持股不足1%,实际控制权绑定三井等财阀[10][11] - 基层历练路线:27岁隐姓入职,历经销售/工人/课长等岗位,40岁进入管理层[13][14] - 2009年借"刹车门"危机接任社长,初期受副社长集体制衡[19][22] - 通过研发跑车/豪华车(86/Supra/世纪)和打造Gazoo Racing子品牌重塑形象[28] - 建立亲民IP:参与赛车/校园活动,早于马斯克运用网红策略[30][31] - 2017年后清洗管理层,七大决策席位中掌控五席[39][40] 电动化战略与技术路线 - 2010年与特斯拉合作被副社长团队叫停,出售2 4%股份[23][50] - 电气化三步走:HEV混合动力→PHEV插混→氢燃料/固态电池[54][55][57] - HEV车型累计销量超2000万辆,与燃油车平分秋色[59] - 硫化物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试产,2027-2028年商业化[57] - 主张多技术路线并行,强调"真正的敌人是二氧化碳"[65][66] 组织变革与战略布局 - 2019年废除终身雇佣制,推行绩效薪酬改革[72][73][74] - 收购母公司丰田织机,形成1800亿日元+7000亿日元的控股架构[83][84] - 雷克萨斯2026年中国国产化,规划10万辆新能源车年产能[85] - 参照通用CEO 2950万美元年薪,推动职业经理人薪酬对标[79] 行业竞争与跨界合作 - 2017年后连续投资Uber/Grab/滴滴,与比亚迪深度合作[42] - 中国市场竞争加剧,智能化/电动化挑战传统优势[69] - 高管薪酬改革意图吸引全球化人才应对行业变革[77][78]
都市车界|三菱走后,日系车在中国还能“卷”吗?
齐鲁晚报· 2025-07-28 11:28
三菱汽车在华发展历程 - 1973年以进口卡车进入中国市场 80年代通过北京汽车工业公司合作参与中国汽车工业萌芽期[2] - 90年代成立沈阳航天三菱与东安三菱合资企业 发动机产品覆盖90%以上自主品牌车型 累计装机超700万台[2] - 2012年成立广汽三菱 2018年销量达14.4万辆历史峰值 实现从B端供应商到C端品牌跨越[4] 市场溃败关键数据 - 销量从2018年14.4万辆暴跌至2022年3.36万辆 负债率达81%[5] - 2023年停产整车 2025年终止发动机业务 彻底退出中国市场[1][5] - 二手车市场受冲击 2025年三菱车型交易量同比减少45% 5年以上车龄成交价低于市场均价30%[10] 战略失误分析 - 新能源转型迟缓 欧蓝德PHEV等车型市场份额不足 错失政策补贴与碳积分红利[5] - 产品更新滞后 燃油车时代技术优势丧失 欧蓝德1.5T+48V轻混系统难敌国产插混车型[6] - 合资体系矛盾频发 中日双方在技术导入与资源分配上决策效率低下 2023年被广汽集团全资收购[6] 行业格局演变 - 日系车整体在华市场份额跌至11.2%历史新低 丰田/本田/日产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6.9%/30.9%/12.2%[11] - 2023年以来Jeep/讴歌/现代/斯柯达等外资品牌相继收缩在华业务[13] - 中国品牌国内市场占比突破56% 实现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换市场"转变[14] 对比案例:丰田转型策略 - 2025年上半年在华销量83.77万台实现同比正增长 日系车企唯一增长案例[13] - 推行"更中国"战略 RCE制度让中国工程师主导本土车型开发 ONE R&D体制转移研发决策权至中国[13] - 建立本土化生态 与比亚迪/华为/小米合作 雷克萨斯在上海设立纯电研发生产基地[14]
2024年汽车行业人均工资为16.3万元 自主合资薪酬分化加速
财经网· 2025-07-27 12:14
近日,汽车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组织(简称CAHRD)发布了《2024年汽车行业劳动用工对标报告》和 《2024年汽车行业薪酬对标报告》。 具体来看,相较于2023年,2024年汽车行业除销售收入外,利润、工业增加值、销量等指标均呈负增 长。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员总量显著收缩的背景下,行业人均工资达16.3万元,较2023年(15.8万元) 和2022年(15.3万元)微增。 从不同人员类别来看,2024年人均工资增幅最高的是研发人员(+3.2%)、营销人员(+2.7%)和从事 生产一线操作的直接人员(+1.6%)。 值得注意的是,从成本指标来看,2024年自主乘用车板块人工成本总额和工资总额呈现增长趋势,人工 成本总额增幅为5.5%和工资总额增幅为6.6%均高于行业增幅;而合资乘用车板块人工成本总额和工资 总额呈现下降趋势,人工成本总额同比下降7.6%,工资总额同比下降9.8%。 具体来看,2024年自主乘用车板块人均人工成本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为25.3万元/人,同比增长 7.7%,近五年平均增长率(+7.5%)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合资乘用车板块人均人工成本高于行业平均 水平,为28.0万元/人,同比增长2 ...
旅行车只是幌子!享界的野心,藏在这台车里!
电动车公社· 2025-07-25 16:46
核心观点 - 享界S9T作为新时代旅行车,凭借超大空间、智能化配置及国产新能源优势,填补豪华旅行车市场空白,并对传统旅行车实现降维打击 [26][38][59] - 中国汽车行业通过电动化、智能化创新打破传统豪车品牌溢价,进入"需求定义产品"的创造性繁荣期 [55][60][62] 产品特征 空间与设计 - 车长5.2米、轴距超3米,空间超越奥迪A6 Avant等竞品,装载能力媲美中大型SUV [8][9] - 仙踪绿车色与旅行车"翘臀"设计获"鸿蒙智行最好看车"评价 [5][7][9] 智能化配置 - 搭载华为ADS 4.0系统,配备4颗激光雷达(含1颗192线激光雷达)及分布式4D毫米波雷达,支持L3级预埋 [16][17] - 可选装电动门、电子外后视镜等问界M9同款配置 [12] 动力与续航 - 提供纯电(单/双电机)和增程(1.5T)双版本 [19] - 增程版37度电池包起步,53.4kWh版本CLTC纯电续航354km,综合续航1305km;纯电版100kWh电池CLTC续航801km [22] 市场定位 竞争策略 - 预计40万级定价,利用国产新能源的关税优势,解决传统旅行车"价格与产品力不符"痛点 [38][39] - 直接竞品稀缺,可覆盖豪华轿车/SUV用户群体 [38][47][48] 用户场景 - 瞄准户外露营、滑雪等新兴生活方式,通过车顶行李架等配置提升可玩性 [42][43] - 华为技术赋能实现"车带你出游"的智能驾驶体验 [47] 行业趋势 市场格局变化 - 国内旅行车市场份额长期不足1%,主因进口车型价格虚高(如奥迪A6旅行版比国产A6L贵10万元) [28][32] - 消费者转向关注产品力而非品牌溢价,智能电动车10年内实现与燃油车分庭抗礼 [50][51] 中国车企创新 - 中国品牌通过800V架构、碳化硅电驱等技术实现40万级车型标配高端配置 [55] - 电动化解决性能焦虑,智能化重构豪华标准,场景化探索塑造生活美学 [57] 产业影响 - 享界S9T代表中国产业链纵向破局,实现对全球高端车型的降维打击 [59] - 行业从内卷红海转向百花齐放,进入"需求定义产品"的黄金时代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