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程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增程能再救一次合资和豪华品牌们么?
虎嗅· 2025-07-10 17:23
增程技术市场动态 - 2025上半年多家合资及豪华品牌重新评估增程技术路线 上汽大众和广汽丰田已明确将推出增程新车 宝马奔驰也可能进入该市场[1][2] - 理想汽车早期SEV项目因法规限制搁置 投资超2亿 后转向增程路线 理想ONE初期融资困难 100多家投资机构因技术偏见拒绝[3][6] - 当前增程技术已被问界 零跑 小鹏等品牌验证 市场接受度远超8年前预期[7] 合资品牌增程布局 - 广汽丰田将在汉兰达和赛那导入增程技术 主打家用市场 其THS混动系统可通过简化结构快速转型[9][10][13] - 上汽大众推行"合资2.0"战略 计划推出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的增程SUV 研发周期从48个月大幅压缩 加强与华为 Momenta等技术合作[17][18][20] - 合资品牌通过放权中国团队取得成效 广汽丰田铂智3X和东风日产N7销量提升 增程被视为深化本土化改革的下一步[17] 豪华品牌技术转向 - 宝马考虑在X5 X3 X7等车型推出增程版本 十年前i3 REX因技术局限未能成功[23][27] - 奔驰曾中断增程研发 但2024年启动对理想L9 问界M9的研究 可能转向大电池插混路线[27][28] - 豪华品牌面临技术适配挑战 传统发动机研发逻辑与增程器"高转速稳态运行"需求存在冲突[33] 增程技术本质解析 - 技术核心在于解决补能焦虑与智能化体验的冲突 而非单纯动力形式 理想L6增程器热效率达40.5% NVH控制在60分贝以下[33][35] - 市场成功关键是对中国家庭场景的深度理解 如理想打造"移动的家"概念 集成驻车空调 外放电等场景化功能[31][32][35] - 当前增程已从技术妥协方案演变为市场行为符号 反映消费者对长续航 低成本和科技舒适性的综合需求[38][39]
长安升格深蓝开路,技术开源展现央企担当
经济观察报· 2025-06-21 16:03
不仅如此,在技术创新方面,深蓝汽车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关键技术专利群( 112项)荣获202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此外,微核高频脉 冲加热技术专利群(50项)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知识产权发明专利金奖,成功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有效解决了电动汽车在严寒地区的使用难题。 技术自强的同时,深蓝汽车深知作为央企 销量领先品牌 的担当,技术攻坚不仅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更要为中国汽车产业向新、向上提供坚实后 盾,通过 开源 上述两大 核心专利 群,深蓝汽车用实际行动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站在 3周年新起点,深蓝汽车发布"智领2030"战略,将在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全面布局,持续强化其核心竞争力。按照"智领2030"战略,深蓝 汽车计划2030年全球年销量达到200万辆,海外销量占比达到35%,并将累计推出30款新产品,夯实行业领军地位。为此,深蓝汽车计划每年研发投 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2030年前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 作为长安汽车开拓市场的尖兵,深蓝汽车品牌发布仅三年时 间,便创下了48万辆的销量成绩。深蓝汽车的成长轨迹,是车 企从西南一域走向全球市场的高质量范本,更像一部精华版中 ...
长安升格深蓝开路,技术开源展现央企担当
经济观察网· 2025-06-21 15:39
公司战略升级 - 长安汽车通过兵装集团重组升格为央企,成为国家汽车产业战略重组的重要落子[1] - 深蓝汽车作为长安新能源转型的尖兵,品牌发布三年累计销量达48万辆,登顶央企新能源销量排行榜[1] - 公司发布"智领2030"战略,目标2030年实现全球销量200万辆,海外占比35%,累计推出30款新车型[4][6] 技术创新优势 - 深蓝超级增程技术整合原力超集电驱2.0、原力智能增程2.0和金钟罩电池2.0,实现1L油发3.63度电,电池60万公里衰减无感知[1] -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关键技术专利群(112项)获202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 - 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专利群(50项)获中国知识产权发明专利金奖,解决电动汽车严寒地区使用难题[2] 研发投入规划 - 计划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10%,2030年前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4] - 构建"1+4"超级技术体系,实现深蓝大模型与智驾、座舱、能源、底盘四大领域融合[6] - 采取自研+华为合作的双轨策略发展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6] 产品与服务布局 - 规划"3纵3横"产品矩阵:轿车/SUV/硬派+紧凑型/中型/大型,覆盖全品类需求[6] - 计划建设国内2500+订单中心、1000+交付中心、2000+维保中心和2800+海外网点[7] - 开通用户反馈渠道优化体验,近期针对车机事件快速响应调整[7] 行业地位与贡献 - 作为首个实现盈利的央企新能源品牌,开源两大核心专利群推动产业技术共享[4] - 三年发展轨迹被视为中国新能源品牌高质量进化范本[7] - 通过技术护城河构建创新格局,引领央企新能源战略转型[7]
剑指200万辆年销,深蓝助力长安打造央企新能源转型范本
中国青年报· 2025-06-10 18:51
公司变革与战略升级 - 长安汽车获批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辖的一级央企,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国资委直管汽车央企 [2] - 兵装集团汽车业务分立为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2] - 长安汽车2024年累计交付268.4万辆,同比增长5.1%,连续五年正增长 [2] - 新能源车型销量73.5万辆,同比增长52.8%,占总销量27.4% [2] - 海外销量53.6万辆,同比增长49.6% [2] 深蓝汽车业绩与技术突破 - 深蓝汽车2022年7月首款车型SL03上市,14个月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 [5] - 2024年10月达成30万辆销量(用时27个月),12月突破40万辆(用时29个月) [5] - 2022年12月至2025年3月累计销量在央企新能源品牌中名列前茅 [5] - 成为国有车企新能源品牌中率先实现阶段性盈利的品牌之一 [5] - 深蓝超级增程技术拥有1862项核心专利,包含10项全球领先技术 [7] - 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可在零下30℃提升动力性能55%,缩短充电时间30% [7] - 开放112项动力电池安全专利和50项脉冲加热技术专利,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 [8] 研发与全球化布局 - 长安未来十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研发新能源和智能化,深蓝汽车为技术落地"试验田" [8] - 深蓝汽车将共享长安全球供应链网络,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 [8] - "智领2030"战略目标:2030年销量200万辆,海外占比35%,推出30款新品 [10] - 产品规划构建"3纵3横"格局(轿车/SUV/硬派×紧凑型/中型/大型) [10] - 采用"六国十地"全球化研发布局,依托长安"香格里拉"计划技术积累 [10] - 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8.42万辆,欧洲版SL03获德国红点设计奖 [12] - 已构建覆盖32国的销售网络,以泰国罗勇工厂为东南亚市场跳板 [12] 用户运营与产品迭代 - 开辟五大用户"吐槽"渠道,每月收集建议并转化为产品优化 [10] - 2022年9月起累计完成近30次OTA升级,推送超百万次 [12] - 新增功能300余项,优化功能1500余项 [12] - 全球创作者招募计划吸引超10万用户参与互动 [12]
3年跃升央企新能源销冠,深蓝汽车助推中国新能源向新向上
新京报· 2025-05-26 17:34
公司发展里程碑 - 深蓝汽车成立三周年之际推出旗舰车型S09,起售价23.99万元,上市3小时大定订单突破2万辆 [1] - 三年累计推出6款产品,累计销量突破48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黑马 [1] - 成为国有车企新能源品牌中首家实现盈利的品牌,获评"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产品品牌" [2] 市场表现与战略目标 - 2022年7月首款车型SL03上市,14个月销量突破10万辆,29个月完成40万辆交付 [2] - 2022年12月-2025年3月累计销量在央企新能源品牌中排名第一 [2] - 发布"智领2030"战略,计划2030年全球年销量200万辆(海外占比35%),累计推出30款新产品 [5][6] 技术创新与专利成果 - 推出深蓝超级增程技术,拥有1862项核心专利,包含10项全球领先技术如500bar超高压燃油喷射系统 [3] - 自研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30℃环境下动力性提升50%,充电时间缩短15% [3] - 开源核心专利群(162项),包括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电池安全技术和中国发明专利金奖的脉冲加热技术 [4] 产品与服务体系 - 旗舰车型S09搭载华为智能全家桶、超级增程2.0等技术,承诺一年内不降价 [4] - 规划"3纵3横"产品矩阵(轿车/SUV/硬派×紧凑/中型/大型),2030年前推出30款车型 [5] - 服务网络目标:国内2500+订单中心、1000+交付中心、2000+维保中心,海外2800+网点 [6] 研发投入与合作布局 - 计划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10%,2030年前累计研发超1000亿元 [5] - 构建"1+4"超级技术体系(深蓝大模型+智驾/座舱/能源/底盘),与华为共研乾崑ADS SE [4][5] - 采取"自研+合作"双轨技术路线,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6]
观车 · 论势 || 为坚守技术长期主义的勇气与担当点赞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5 09:19
技术路线选择 - 长城汽车明确拒绝增程式技术路线 选择深耕混合动力技术 体现长期主义价值观 [1] - 增程式技术因门槛低 市场接受度高 政策宽松被多数车企采用 但存在二次能量转化效率低 部分工况下功率输出不足的问题 [1] - 混合动力技术虽造价高 结构复杂 但能有效降低油耗排放 具备与氢能等新能源匹配的潜力 符合全场景用车需求 [2] 行业竞争格局 - 理想 问界等品牌通过增程式产品实现热销 推动该技术快速发展 [1] - 部分企业因短期利益频繁切换技术路线 导致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 缺乏长期技术规划 [3] - 丰田 本田通过长期投入混动技术研发 建立领先优势并获得市场认可 为行业提供技术坚守范例 [2] 企业战略分析 - 长城汽车基于燃油发动机 变速器及三电系统的技术积累 有信心选择更具挑战性的混动路线 [2] - 公司战略决策体现对产业规律的敬畏 技术本真的坚守 以及长期价值的信仰 [4] -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期 长城汽车展现出拒绝捷径的战略定力 为行业树立标杆 [4] 技术发展前景 - 汽车行业技术路线存在不确定性 增程式和混动技术各有优劣 [3] - 混合动力技术因其节能减排特性 更符合政策导向和未来能源发展趋势 [2] - 具备技术穿透力和战略定力的企业 将在全球汽车产业重构中赢得话语权 [4]